姬佗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东周
民族族群:华夏族
姓:姬
本名:姬佗
别名:周庄王
谥号:庄
都城:东周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主要成就:平定王子克之乱
在位:(公元前696年三月—公元前682年十月)
生卒:?-公元前682年十月
出生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逝世地:东周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陵墓:洛阳王城陵区


纪念地:

1.东周王城遗址‌
2‌.邙山王村北侧疑似陵区‌
3.渑池桓王山
4‌.过国遗址


前任:周桓王姬林 ,东周第二任帝王
继任:周釐王姬胡齐,东周第四任君主

 

【个人简介】

        周庄王佗,姬姓,名佗,是周桓王姬林之子,为东周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6年至公元前682年。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驾崩,其子佗继位,史称周庄王。周庄王在位期间,面对复杂的王室内部矛盾与政治局势,展现出一定的治理能力。

       公元前693年,他成功平定了由王子克(王子克又称子克)引发的内乱,稳定了朝局,巩固了王权,彰显了其作为君主的决断力与政治手腕。 周庄王在位期间虽然未有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但在动荡的春秋初期,能够维持王室的基本稳定,已属不易。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谥号为“庄王”,以表彰其治国守成的功绩。他去世后,其子胡齐继位,是为周釐王,继续承袭王统,延续东周王朝的发展。

 

【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周庄王,姬姓,名佗,是周桓王姬林之子。周桓王二十三年(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三月乙未日,周桓王去世,姬佗正式继承王位,成为周朝的新任天子,史称周庄王。

 

平定内乱

       周庄王即位初期,面临复杂的朝政局势。早在其父周桓王在世时,庄王的弟弟王子克(又名子仪)因其聪慧得宠,深受父亲喜爱。周桓王曾欲废长立幼:桓王因宠爱少子姬克,一度计划废太子姬佗,因大臣以"西周亡于废长立幼"劝谏而作罢。周桓王临终前,曾将王子克托付给权臣周公黑肩,要求周公黑肩在太子姬佗(嫡长子)去世后拥立王子克继位。然而,这一安排埋下了内乱的隐患。 周庄王三年(鲁桓公十八年,据《左传》载,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密谋发动政变,意图杀害周庄王,改立王子克为帝。朝中大夫辛伯察觉此事后,曾劝谏周公黑肩说:“妾媵地位若与王后等同,庶子若与嫡子无异,权臣与卿士争权夺利,大城与国都无别,这些都会成为国家祸乱的根源。”然而,周公黑肩并未采纳辛伯的忠言。辛伯无奈之下,只得将此事密报周庄王。在辛伯的协助下,周庄王果断出击,诛杀周公黑肩,平息了这场阴谋。王子克见计划败露,仓皇逃亡至南燕国,史称“王子克之乱”。此次内乱的平定,巩固了周庄王的统治地位,也彰显了他临危不乱、果断决策的政治手腕。

 

赏赐桓公

         在对外关系方面,周庄王也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周庄王四年(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夏天,为了加强与齐国的外交关系,实为遏制齐国扩张,周庄王决定将自己妹妹(史称周王姬)许配给齐国国君齐襄公。为促成这桩婚事,他委派鲁国国君鲁桓公担任媒人,并派遣大臣单伯先行护送周王姬前往鲁国暂居。同年冬天,周庄王特命大臣荣叔前往鲁国赏赐鲁桓公,以示恩宠。鲁桓公随后派人将周王姬送往齐国,成功完成了这场政治联姻。 然而,周庄王在礼制方面却有所疏忽。据史书记载,直到周庄王六年(鲁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五月,他才正式安葬去世已久的父亲周桓王。《礼记·王制》明确规定:"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周桓王未满七月便安葬,与"天子七月而葬"的礼制要求相悖。从周桓王去世到下葬,时间间隔长达六年,严重违背了当时应行的丧葬礼仪,显示出周庄王在礼制执行上的迟缓与疏漏。

 

救援卫国

        在军事方面,周庄王也曾出兵援助属国。周庄王八年(鲁庄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冬天,鲁国联合齐国、宋国、陈国、蔡国共同攻打卫国,局势一度紧张。次年正月,即周庄王九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周庄王派遣属官子突率军前往救援卫国,体现出他对诸侯国局势的关注与干预,但此次军事行动结果‌以失败‌告终,子突所率周王室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遭遇五国联军,因兵力悬殊(孤军赴援,如以卵抵石),未及列阵即被击溃。子突战败自刎。。 周庄王在位期间,虽未能彻底扭转周王室逐渐衰微的趋势,但其在内政、外交和军事方面均有作为。周庄王十五年(鲁庄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其子姬胡齐继位,是为周釐王,延续周室一脉。

 

【为政举措】

       周庄王(姬佗)在位期间(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是东周初期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周王室权威日益衰落、诸侯纷争不断的局势,周庄王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外交与文化措施,试图稳定王室统治,维持周朝的礼法秩序。

一、平定内乱,巩固王权

      周庄王即位之初,便面临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他果断采取行动,平定了由周公黑肩与王子克联合策划的篡位阴谋,并于公元前694年诛杀周公黑肩,迫使王子克逃亡至燕国,成功消除了对王权的直接威胁。此举不仅稳定了王室内部局势,也彰显了新君主的决断与威信。 在平定内乱之后,周庄王进一步强化中央权威,通过整顿吏治、任用忠诚贤能之士,提升王室行政系统的运行效率。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东周初期一度动摇的政治秩序,使王室在诸侯面前重新展现出一定的统治力。

二、外交与联盟策略

      面对诸侯势力日益强大的现实,周庄王采取了务实的外交策略,以联姻、结盟和干预诸侯事务等方式,维护王室的政治影响力。 公元前681年(周釐王时期)他将妹妹周王姬嫁予齐襄公,公元前694年又将另一妹周共姬嫁给齐桓公,通过与齐国的联姻关系,加强与东方强国的政治联系,借以稳定局势。此举不仅提升了王室在诸侯中的地位,也为后续齐桓公称霸中原提供了政治基础。 在诸侯纷争中,周庄王亦积极介入。公元前689年,他联合多国军队攻打卫国;次年又派子突出兵救援卫国,虽最终战败,但表明了王室对诸侯事务的干预意图。此外,他还默许齐国处理鲁桓公事件(公元前694年),巧妙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达到制衡各方势力的目的。

三、文化与社会措施

         在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大背景下,周庄王仍坚持倡导周礼,试图通过礼仪制度维护王室的法统地位。他通过册封、联姻等正式仪式,延续周朝的传统礼制秩序,如承认晋武公的政治地位(其子周釐王时期正式确认),以示对诸侯合法性的认可与支持。 在社会经济方面,周庄王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采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等措施,以增强王室的财政基础,改善民生。虽然这些政策规模有限,但在当时诸侯争霸、王室式微的背景下,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农业扶持与财政管理

          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周庄王延续了传统的井田制框架。尽管此时井田制度已逐渐松动,但王室仍试图通过土地分封维持对农业资源的基本控制。他要求各诸侯履行“助耕公田”的义务,以此保障王室的粮食供给,维系中央政权的基本运转。同时,周庄王也积极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与工具,如支持青铜农具(如耒耜)的使用,并鼓励推行“耦耕”这一两人协作的耕作方式,《诗经·周颂》多次提及“千耦其耘”,以提高土地的开垦效率,应对当时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

            其次,在财政与赋税方面,周庄王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试图缓解民间负担。他特别对直属王畿地区的农户实行田租减免措施,以稳定民心、巩固基层社会秩序。然而,由于诸侯割据的局面日益严重,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范围和效果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为了弥补王室财政收入的不足,周庄王还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寻求外部资源支持,如将周王姬嫁予齐襄公,借此获得丰厚的聘礼物资。此外,王室也依赖诸侯的定期进贡来补充财政开支,以应对直辖领地不断缩小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然而,周庄王的经济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其改革举措受到诸侯势力扩张的严重制约。如齐国、郑国等强国逐渐掌控了区域贸易资源,导致王室对货币(包括布币、刀币)流通的控制力不断削弱。

           另一方面,随着铁器工具的逐步普及,私田开发速度加快,但周庄王未能及时建立适应新生产力水平的税收制度,致使王室财政进一步依赖诸侯的“自愿”纳贡,形成了严重的经济依附关系。 总体来看,周庄王的经济政策以保守维稳为主,主要通过维护传统农业体系和实施有限的赋税调整来维持王室的基本运转。然而,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东周王室经济日益衰弱的趋势,也未能有效应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深层次挑战,最终难以阻止王室权威的持续下滑。这些经济政策的成败,最终影响了后世对周庄王执政的整体评价

 五、历史评价与局限性

         总体来看,周庄王的执政风格以稳健务实为主,善于运用政治智慧平衡各方势力。他在位期间,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周王室衰落的趋势,但通过一系列措施暂时稳定了王室统治,延缓了中央权威的进一步崩塌。 然而,受制于时代背景,他的努力并未能阻止诸侯对周天子的轻视。早在其父周桓王时期发生的繻葛之战(公元前707年),已显示出周王室军事力量的衰弱。周庄王虽试图以外交和礼仪手段维持王室尊严,但终究无法改变诸侯日益强势的局面。

             后世评价中,《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孔子曾批评其继任者周釐王“变文武之制,奢侈逾礼”,从侧面反映出周庄王在位时期尚能维持一定的制度规范与礼法秩序,成为东周早期为数不多仍具政治作为的君主之一。

 

【史料记载】

           据《左传》和《春秋》记载,周庄王在位期间,正值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纷争加剧的动荡时期。他继承王位后,面对内忧外患,努力维持王室的权威,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

         《竹书纪年》中则详细记录了其执政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调整和王室内部的政治变动。

       《史记·周本纪》由司马迁撰写,作为一部系统记录周朝历史的正史,其中对周庄王的统治风格、政治作为以及其在位期间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司马迁评价周庄王为人谨慎、行事稳重,虽未能重振周室昔日辉煌,但在动荡局势中维持了王室的基本稳定。

        《东周列国志》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虽在史实基础上融入了部分文学加工,但也生动描绘了周庄王与诸侯之间的互动及其在列国纷争中的处境,为后人提供了更具画面感的历史想象。 

 

【家庭成员】

祖父:姬洩(姬泄、姬泄父)

父亲:周桓王姬林 (前719~前697) 东周第二任帝王
弟弟:王子克
妹妹:

1.周王姬(嫁齐襄公)
2.周共(恭)姬
妻子:姚姬(生王子颓)
儿子:
1.姬胡齐 
2.王子颓 


【姬佗个人世系】

【一世】燧人氏,【二世】伏羲 ,【三世】少典

【四世】黄帝 ,【五世】少昊(玄嚣.青阳)‌

【六世】蟜极,【七世】帝喾,【八世】后稷,...

【二十一世】季历

【二十三世】周武王姬发,【二十四世】周成王姬诵,【二十五世】姬钊

【二十六世】姬瑕,【二十七世】姬满,【二十八世】周共王 姬繄扈

【二十九世】姬囏,【三十世】姬燮,【三十一世】姬胡,【三十二世】姬静

【三十三世】姬宫湦

【三十四世】姬宜臼

【三十五世】姬洩

【三十六世】姬林(1.姬佗,2.王子克,

 

【三十七世】姬佗

 
【其他阅读】
===========

姬佗(jī tuó)~东周第三任君主

2025年8月15日 11:51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周朝    东周    姬佗(jī tuó)~东周第三任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