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商朝
本名:子颂
别名:小辛
民族族群:商族
都城:殷墟(学术界共识)
在位:
1.主流记载为21年,约为公元前1374年—前1353年
2.其他史料有14年记录存在14年(前1286年—前1272年)
3.《今本竹书纪年》3年
生年:约公元前1400年(具体月份不详)
卒年:
1.主流记载为公元前1353年(依据其在位21年推算)
2.公元前1272年(在位14年体系)
3.寿约47岁(公元前1400年—前1353年)
出生地:庇(具体地理位置暂无考古实证,学界推测可能在今山东梁山或河南境内)
逝世地:殷(推测)
陵墓:殷墟王陵西区,墓号:M1443
主要成就:压制贵族腐败、强化王权努力
主要作品:
前任:盘庚~商朝第十九任君主
继任:小乙~商朝第二十一任君主
【生平事迹】
身世与继承王位
小辛,子姓,名颂,是商王祖丁之子,盘庚之弟。在盘庚去世后,依据商朝“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传统,小辛顺利继位,成为商王朝第二十任(或有记载为第二十一任)君主。
治国政策与历史影响
治国理念转变:小辛即位后,并未延续其兄盘庚迁都殷墟后的改革举措,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盘庚时期的治理方针。这一政策转向导致贵族阶层势力再度抬头,中央集权有所削弱。 国势衰退:在他的统治期间,商朝国力出现明显下滑,史书有载“殷复衰”,意指国家再度陷入衰弱状态。社会经济停滞,民生困苦,民众普遍怀念盘庚时期的安定与繁荣。
在位时间与王位传承
在位年限:据主流史料记载,小辛在位时间为21年,大约从公元前1374年至公元前1353年。此外,也有不同说法,如14年(约前1285—前1272年)或3年(据《今本竹书纪年》)。 王位传承:小辛去世后,并未将王位传于其子,而是依照商朝早期的继承制度,由其弟小乙继承王位,延续了“兄终弟及”的传统。
逝世与后世纪念
生卒年月:据推测,小辛约生于公元前1400年,卒于公元前1353年,享年约47岁。 安葬地点:小辛逝世后,被安葬于殷都(今河南安阳),但其确切陵墓至今尚未在殷墟王陵区明确辨识。
小辛作为商朝中期的一位君主,虽未有显著政绩,但其统治的转折意义在商朝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历史评价】
小辛被视为商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过渡人物。其统治时期的经验与教训,为后来武丁时期的中兴提供了反面参照。由于其在位期间影响力有限,甲骨文中对他的记载极少,后世祭祀规格亦相对较低,反映出他在商朝历史中的地位并不显赫。
【资料记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附录中的“中国历代君主表”记载,小辛是中国商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君主。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朝代,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辛作为其中一位君主,其在位时期的政绩与治理对中国早期国家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小辛在位期间,延续了商朝前期的统治传统,注重祭祀礼仪,强化王权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则采取一定的扩张与防御政策,以巩固商王朝的统治基础。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小辛的具体事迹记载较为简略,但通过后世文献的梳理与考古发现的印证,仍可窥见其执政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政治格局。 作为中国早期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小辛的记载不仅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工具书中,也在诸多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有所提及。这些资料为我们了解商代早期政治结构、王权制度以及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家庭成员】
祖父:祖辛~商朝第十四位国君
父亲:祖丁~商朝第十六任君主
兄弟:
长兄:10阳甲~商朝第十八任君主
次兄:10盘庚~商朝第二十任君主
四弟:10小乙~商朝第二十一任君主(生一子,武丁
侄子:11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位国君
【小辛个人世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少昊(玄嚣)006【蟜极】007帝喾】008【契】
【第八代】五兄弟:008.【1.尧】【2.契】【 3.后稷】,【4.帝挚】【5.台玺】
【第八代】01.契,02.昭明,03.相土,04.昌若,05.曹圉,06.冥,07.王亥,08.上甲微,09.报丁,10.报乙,11.报丙,12.主壬(示壬),13.主癸(示癸),
商朝>
【第二十一代】01成汤,02太丁,03太甲,04太庚 ,05太戊 ,06河亶甲,07祖乙 ,08祖辛,09祖丁~商朝第十六任君主(生四子,1.阳甲,2. 盘庚,3.小辛,1.小乙
【第三十代,】10小辛~商朝第二十任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