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契(xiè)


契(qì ,qiè,xiè),在这里读(xiè)

前言:契的世系在《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记载中存在差异:

1,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世系顺序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
2,王国维根据甲骨文考证,修正了上甲微之后的世系为:上甲微→匚乙→匚丙→匚丁

的世系: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少昊(玄嚣)006【蟜极】007帝喾008【契】

【第八代】五兄弟:008.【1.尧】【2.契】【 3.后稷】,【4.帝挚】【5.台玺】】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五帝时期

本名:子契

别名:子卨、阏伯
封号:商丘宣明王 
后世尊称:火神、契玄王 

封地:商地(今河南商丘)

主要成就:商部落始祖;发明以火纪时的历法;筑造世界最早的观星台阏伯台
葬地:阏伯台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方向‌
纪念:阏伯台庙会

 


【个人简介】

           契,生卒年不详,子姓,名契,亦称卨,又名阏伯,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五帝之一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的异母弟。契因辅佐帝尧有功,被封于商地(今河南省商丘市),担任火正之职,主管观测天象与火事,其部族以封地为号,称“商”,契也因此成为商族的始祖,是后来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直系祖先。后世尊其为“商祖”、“火神”,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契早年与其兄弟实沈一同居住于深山密林之中,但因兄弟二人性格不合,常生争端。其父帝喾为化解矛盾,遂将契迁居至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而将实沈迁往大夏(今山西省太原市),自此兄弟分居两地。帝尧继位后,任命契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后又被尊为“契玄王”。 契不仅在政治与部族管理方面颇有建树,更在天文历法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系统,在管理火种的同时,筑造阏伯台用于观测星辰运行,以此来判断四季更替、农时变化及年景丰歉,为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农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契在商地任职期间,尽心竭力,为民谋福,深受百姓爱戴与敬仰。因其在火正之职上的卓越表现,被后世奉为“火神”,广受祭祀与崇拜。契去世后,葬于商丘的阏伯台下。由于他最初的封号为“商”,其墓地被称为“商丘”,这也成为今日河南省商丘市名称的由来。 到了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为祈求国运昌盛,于绍兴年间颁旨追封契为“商丘宣明王”,并由朝廷主持祭祀仪式,将契奉为护佑国运的重要神祇。

           自此,契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南宋朝廷最为崇奉的国神之一,其祭祀活动贯穿整个南宋时期,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

          契,是商部落的始祖,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据传,契的母亲是有娀氏的女儿简狄。她因吞食玄鸟所下的蛋而怀孕,最终生下了契。这一传说充满神话色彩,体现了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想象。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40页)记载,在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委派大禹负责治理洪水,并同时指派契与后稷协助大禹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洪水终于被成功治理。为表彰契的贡献,虞舜任命他为司徒,这一职位主要负责教化与教育事务,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部长。此外,虞舜还将契封于商邑,为日后商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契的出生故事在五帝时期便已广为流传。帝喾娶有娀氏两位美貌出众的女儿为妃,大女儿名简狄,小女儿名建疵。

           某日,姐妹二人在亳都(今河南商丘)附近的玄丘河中沐浴,忽然有两只玄鸟飞临河面。玄鸟在水中嬉戏后飞走,留下一枚鸟蛋。简狄与建疵发现后争相拾取,简狄在奔跑中将鸟蛋含入口中,却不慎吞入腹中,随后竟怀上了身孕,最终生下了契。这一传奇般的诞生经历,使契自出生起便带有神圣的光环。

         《诗经·玄鸟》中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其意为:上天派遣神鸟降临,孕育了商族的始祖,居住在广袤的殷商土地之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契出生的神圣化理解,也反映了商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敬与自豪。 此外,《诗经·商颂·长发》篇的前两节专门记述了契的诞生及其建国立业的历程。

           褚少孙在《补史记诗传》中也提到:商汤的先祖就是契,他是无父而生之人。契的母亲简狄与她的姐妹在元邱水沐浴时,一只燕子衔来一枚鸟蛋,不慎掉落水中。契母拾起鸟蛋含在口中,却不慎吞下,于是怀孕生下了契。契自幼聪慧贤能,尧帝因此任命他为司徒,并赐姓“子氏”。所谓“子”,寓意着繁衍兴盛、日益壮大之意。

         后人用诗歌赞美他说:“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质殷号也。”这不仅是对契个人的颂扬,更是对整个商族起源的神圣诠释。 契作为商族的奠基者,不仅在政治与教育方面有所建树,更因其独特的出生传说成为后世文化与信仰中的重要象征。他的故事穿越千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要成就】

             契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在天文历法、火种管理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后人敬仰。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对契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文历法方面的贡献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为“火正”。火正”并非管理人间烟火之职,而是负责观测和管理天上的“大火星”,即心宿二,也称火星或大火。这颗星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历法意义,是判断季节变化的重要依据。 《左传·昭公元年》还记载:高辛氏(即帝喾)有二子,长子名阏伯(即契),次子名实沈。二人原本同居一处,但经常争斗不休。为避免纷争,帝喾将阏伯迁至商丘,负责观测东方的“大火星”;将实沈迁至大夏(今山西太原),负责观测参星。从此,兄弟各居一方,各自承担起天文观测的重要职责。

             《左传·襄公九年》中进一步说明:“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西晋学者杜预注释道:“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建辰之月(三月),鹑火星昏在南方,则令民放火;建戌之月(九月),大火星伏在日下,夜不得见,则令民内火,禁放火。”这段记载表明,阏伯根据大火星的出没规律,指导百姓何时放火烧荒、何时停止野外用火,起到了重要的农业与防火指导作用。因此,大火星也被尊称为“火神之星”。

 

火正与火神崇拜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火的发现与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各地因文化与民俗的不同,供奉的火神也不尽相同。在中国,最早被广泛供奉的火神包括祝融、炎帝和回禄。然而,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祭祀传统来看,最受百姓敬仰、影响最为深远的火神,当属阏伯。 帝喾继位为天下共主后,将儿子阏伯封于商丘,专门负责管理火种,被尊称为“火正”。在那个火种极为珍贵的时代,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保存火种、确保百姓日常所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而阏伯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使命,还通过制定火的使用规则,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火来改善生活。

           阏伯去世后,人们感念其功绩,尊其为“火神”,并在商丘筑台建庙,安葬祭祀。后人称此地为“阏伯台”或“火神台”,并在每年正月初七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火神庙会。这一传统至今仍在延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发展与社会管理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为司徒。”契因协助大禹治理洪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地,其族人遂以“商”为号,成为后来商朝的先祖。 在契的领导下,商部族不仅在陶器制作、铜器冶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发展农业,组织大型祭祀活动,推动了部族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契还被任命为“司徒”,这一职位虽与现代的“教育部长”有相似之处,但职责更为广泛。他不仅负责传授人伦五教和礼仪制度,还亲自组织人力,前往各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传授陶器烧制和铜器冶炼的方法,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契在农业、手工业、教育、宗教等多方面的努力,使商部族逐渐强盛,也为后来商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所推行的制度和实践,不仅促进了部族内部的团结与进步,也对周边部落产生了深远影响,使“陶唐氏”的声望远播四方。

        总之,契是一位集天文历法、火种管理、农业发展与社会治理于一身的伟大先贤。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也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精神与事迹,至今仍为后人所铭记和传承。


【相关记载】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关于商族始祖契的记载丰富而深远。《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契长佐禹有功,帝舜乃一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这表明契在尧、舜、禹时期已崭露头角,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商地,并被赐予子姓,成为商族的奠基人。

 

身份之谜

1.(表明:契在‌正统史籍中为帝喾之子‌)

2.(表明:谯周《古史考》质疑契活动于尧舜时期(晚于帝喾),父子年代难以衔接‌)

         谯周在《古史考》中进一步指出:“契生尧代,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此说从时间线和历史背景出发,认为契并非帝喾之子,而是其后裔。因为帝喾所处的年代早于帝舜,而契是在舜的时代才被封为商侯,因此契的生父应为帝喾的后人。

          若要追溯契的真正父系来源,还需通过殷人的祭祀体系来探寻。《礼记·祭法》中记载:“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传统观点认为“冥”是契的六世孙,因其治水有功而受到郊祭。然而此说并不准确。“冥”实为五方神祇中掌管北方的神祇玄冥,属水神。

             《艺文类聚》所引《风俗通》亦指出:“玄冥,雨师也。”契之所以被称为“玄王”,以及其降生于“玄丘之水”,简狄所吞的是“玄鸟”之卵,皆与水神玄冥密切相关。

          《郑笺》中提到:“承黑帝而立子,故谓契为玄王。”郑玄虽指出契与玄冥之间的联系,但其所称“黑帝”实为五方帝之一的颛顼,与契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契的“玄”之称号,更应理解为与北方水神玄冥的关联。

 

契的出生传说

         契的诞生,蕴含着浓厚的神话色彩,最著名的便是“玄鸟生商”的传说。《楚辞·天问》对此有疑问式描述:“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至贻,女何嘉?”

            《列女传》则详细记载了契的出生过程:“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也,当尧之时,与其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卵色五彩斑斓,简狄与其妹争相取之,最终简狄得而含之,误吞之,遂怀孕生契。” 简狄天性贤淑,擅长治理人事,通晓天文,乐于施恩布惠。契自幼聪慧仁厚,接受母亲良好教养,长大后被尧任命为司徒,封于亳地。

          尧去世后,舜继位,曾敕令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并嘱其后世子孙世代居于亳地。至商汤时,商族兴起,最终取代夏朝,建立商朝。后人称赞简狄仁德有礼,正如《诗经》所言:“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此外,《诗经·商颂·玄鸟》亦记载:“春分玄鸟降,简狄配高辛氏,帝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

             王逸在《楚辞·离骚》注中解释:“玄鸟,燕也。”春分时节燕子归来,古人视其为孕育生命的象征。因此,在玄鸟飞临的仲春时节,人们会前往郊野举行祈子之礼,以此祈求子嗣。契的诞生,正是这一神圣仪式的体现。

 

契的身份与历史地位

      契作为商族的始祖,与大禹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史记·殷本纪》明确指出:“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任命为司徒,并赐封于商地,成为商族的奠基者。 随着商族的不断发展,契的后裔逐渐壮大,商族由最初的封地逐步成长为夏朝的重要诸侯。

           尽管在名义上仍臣服于夏朝,但商族已开始在夏王朝的周边地区扩展势力,蓄势待发。正如一颗嫩芽破土而出,商丘这片土地,承载着一个伟大王朝的起点,孕育着未来辉煌的商朝文明。

 

 


【轶事典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历史典籍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星辰与人间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参商离别:参商离别的典故便是一则富有深意的传说,蕴含着浓厚的亲情与命运的无奈。 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上古时期高辛氏(即帝喾)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阏伯(又名契),次子名为实沈。兄弟二人原本一同居住在广袤的旷野之中,然而他们性格不合,终日争斗不休,甚至互相攻伐,令父亲帝喾深感忧虑。为了平息纷争,帝喾不得已作出决定:将长子阏伯迁至商丘,负责观测并管理天上的大火星;而将次子实沈迁至大夏(今山西太原一带),负责掌管参星。从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再难相见。 在天文学上,商星(即大火星)与参星分别位于黄道的东、西两端。每当大火星从东方升起时,参星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之下;而当参星升起之时,大火星又早已隐没不见。二星永无交汇之日,正如兄弟二人再无重逢之时。因此,后人便用“参商离别”来形容亲人、朋友之间的长久分离,成为千古传颂的象征性典故。

 

          火神崇拜: 阏伯不仅因管理大火星而被后人铭记,更因其对人类文明的深远贡献而受到广泛的尊崇。相传他不仅掌握了火的使用,还制定了以大火星运行规律为基础的历法,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正因如此,无论是殷商后裔,还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对他充满敬仰,并逐渐将其神化,奉为火神。

           《国语·晋语四》中记载:“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这表明,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大火星不仅是天象的象征,更是商族命运的寄托。商族的祖先及后人,都将大火星的运行视为吉凶祸福的预兆。

         《左传·襄公九年》亦有相关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由此可见,大火星不仅是天文观测的对象,更成为商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古人认为,二十八宿中的其他星辰都无法与大火星的重要性相比,这正是因为其在时间推移、节气更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传,阏伯在约公元前24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使人们能够依据大火星的出没来安排农事活动。正因如此,在商代,人们开始将阏伯与大火星一同祭祀,形成了独特的火神崇拜文化。

 

         商星的由来:关于“商星”一名的来源,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孔颖达《正义》所载:“大火谓之大辰。李巡云:‘大辰:苍龙宿之心,以候四时,故曰辰。’孔炎曰:‘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曰大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将大火星视为苍龙七宿之心宿,因其亮度极高且位置显著,成为人们观测四时变化的重要依据。古人以大火星的出没作为时间的标志,因此称之为“辰星”或“大辰”。而“商星”这一名称,则源于殷人祖先阏伯担任火正之职,并发现大火星运行规律,制定出“殷历”这一早期历法。

             因此,大火星又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与民族意义,成为殷商民族的重要象征。 综上所述,无论是“参商离别”的传说,还是对阏伯与大火星的崇拜,抑或是“商星”名称的由来,无不体现出古人对星辰的敬畏与对时间的感知。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后世纪念】

            阏伯台,又名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约1.5公里处,是一处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代观星台遗址。它比东汉时期设立在洛阳的灵台还要早2200多年,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

          据传,阏伯台是古代神话人物契(即阏伯)的埋葬之地。台体形似一座巨大的坟墓,高约35米,周长约270米,由夯土层层堆筑而成。台上建有阏伯庙,现存建筑为元代遗存,主要包括大殿、拜厅、钟鼓楼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台下还分布有戏楼、大禅门等附属建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祭祀与观星体系。

         经睢阳区文物部门的实地勘探发现,阏伯台为东周时期的夯土台基,夯土层中夹杂着大量周代至汉代的陶片和瓦片,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原始的阏伯台被掩埋于现今台体之下。如今,在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地上,阏伯台巍然屹立,显得格外高耸挺拔,尤为引人注目。

         古人常通过“立竿见影”的方式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阏伯台正是当时用于天文观测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见证,也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与探索精神。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数以万计的民众纷纷前来阏伯台朝拜,俗称“朝台”,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古老的祭祀文化,也使阏伯台成为商丘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

 

 

 

【家族世系】

太祖:燧人氏
烈祖:伏羲
天祖:少典
高祖:黄帝 (前2717~前2599)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曾祖:少昊玄嚣
爷爷:蟜极【】叔祖父:张挥
父亲:帝喾(上古五帝之一),生5子
‌母亲‌:简狄(有娀氏之女)

的世系: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少昊(玄嚣)006【蟜极】007帝喾008【契】

【第八代】008.五兄弟:1.尧】【2.契】【 3.后稷】,【4.帝挚】【5.台玺】】
【第八代】008.【契】
【第九代】009.儿子:昭明
【第十代】010.孙子:相土

【第十一代】011.曾孙:昌若
【第十二代】012.玄孙:曹圉

008.【契】【帝喾】次子
【第十二代】012.【曹圉】粮圉,子曹圉
        曹圉,华夏族,子姓,名曹圉,一名粮圉。契之后,昌若之子,冥之父,商汤的九世祖。商民族的第五任首领。虽然司马迁著《史记·殷本纪》时,有提到他,不过没有描述其的事迹。祖父相土在夏相在位时,为了驯养马匹,而制作乘马。昌若死后,曹圉继位。曹圉死后,其子冥继位。冥担任夏少康的司空


【第十三代】013.儿子:冥


【第十四代】014.孙子:王亥 (前1854~前1803),王亥,子姓,王氏,名亥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夏代商国第七任国君。王亥是商始祖阏伯的六世孙,冥的长子。


【第十五代】015.曾孙:上甲微


【第十六代】016.玄孙:报乙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的世系表如此记载:“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但王国维根据出土甲骨文纠正了上甲微之后的几代世系及真名,据甲骨文的记录世系依次是上甲微、匚乙、匚丙、匚丁。由于史料缺乏,匚乙、匚丙、匚丁生平事迹和生卒年均不详。


【第十七代】017.儿子:报丙


【第十八代】018.孙子:报丁


【第十九代】019.曾孙:主壬


【第二十代】020.玄孙:主癸

020.【主癸】也作示癸,生一子·商汤
【第二十一代】021.商汤(名履) (前1670~前1587) 商朝开国君主【生三子.长:太丁,次.外丙 ,三.仲壬】


【第二十二代】022.长:太丁(子托‌)】【长子·太丁,被立为太子,太丁却先汤而死,未曾即位为王】
 
【第二十二代】022.次.外丙 【名胜】商朝第二任天子【由于长兄太丁早逝,因此父亲去世后就由他继位,伊尹摄政(宰相)。】文献记载成汤因太子太丁早夭,于是立外丙为太子。史记说他继位才三年就去世了,由弟弟仲壬即位(但是甲骨文里并没有仲壬,可能是史记错误记载)

【第二十二代】022.三.仲壬【名庸】 商朝第三位君王【(?~公元前1582年),又名中壬,本名子庸】


【第二十二代】022.【长:太丁(子托‌)】生一子太甲
【第二十三代】023太甲 (前1582~前1570在位) 商朝第四位君主【生二子,长沃丁。次太庚】,太甲(生卒不详),子姓,名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
【第二十四代】024.长沃丁【名绚】 商朝第五位帝王,沃丁(生卒不详),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沃丁在其父太甲死后继位。沃丁八年(前1550年)伊尹去世,卒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第二十四代】024.次太庚 商朝的第六位君王【太庚(生卒不详),又作大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太甲之子】
【第二十四代】024.【太庚】生三子,(长-小甲 ,次,雍己 ,三,太戊)
【第二十五代】025.长,小甲 商朝的第七位君王【小甲(生卒年不详),名高,太庚之子。小甲在位时,商代以亳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  殷墟卜辞将他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第二十五代】025.次,雍己 商朝第八位帝王【雍己本名密,是太庚之子,小甲之弟、太戊之兄,小甲去世后他继承了君主之位。】
【第二十五代】025.三,太戊 商朝第九任君主生三子【长中丁,次外壬,三河亶甲 】【太戊,(生卒不详)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伷,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君主,在位75年  。】

【第二十六代】026.长,中丁 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生卒不详),亦作中丁,子姓,名庄   ,商王太戊长子】
【第二十六代】026.次,外壬 商朝第十一任帝王【外壬(生卒不详),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名发,商王太戊次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继位。在位15年(一说在位10年),病死,葬地不明。】
【第二十六代】026.三,河亶甲 商朝第十二任君主【生一子·祖乙】【河亶甲(生卒不详),甲骨文作戋甲,吕氏春秋作整甲,名整  ,是商王太戊三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在其兄外壬死后继位。 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还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

 
【第二十七代】027.曾孙:祖乙 商朝第十三任君主【生二子·长祖辛 ,次沃甲 】。祖乙,生卒年不详,亦称且乙,子姓,名滕 (一作胜)子胜、祖乙、且乙,商王河亶甲之子,河亶甲死后,祖乙继任君主之位。祖乙在位19年去世,庙号中宗 ,死后由其子祖辛继位。
 
玄孙:
【第二十八代】028.长祖辛 商朝第十四任帝王【生一子·祖丁】【祖辛(生卒年不详),甲骨文作“且辛”,姓子名旦,商王祖乙之子,祖乙去世后继位。】
【第二十八代】028.次沃甲 商朝第十五任帝王【生一子·南庚】【沃甲,《世本》、《竹书纪年》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子姓,名逾,商王祖辛之弟,】

 
【第二十九代】029.祖丁 商朝第十六任帝王【生四子,长,阳甲.次,盘庚 .三,小辛 .四,小乙】【祖丁(生卒年不详),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 。祖辛之子,前任君主沃甲之侄,南庚堂兄,盘庚之父。】
【第二十九代】29.1.南庚.商朝第十七任帝王【沃甲之子】【南庚(生卒年不详),姓子名更。《史记·殷本纪》记载他是沃甲之子、祖丁堂弟  ,而殷墟卜辞说他为祖辛之子、祖丁之弟  。祖丁死后继位。】
孙子:
【第二十九代】029.祖丁四子:
【第三十代】30.长阳甲 商朝第十八任帝王【阳甲是商朝君主,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前任商王祖丁之子,后任商王盘庚之兄。《今本竹书纪年》称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是祖丁之子,南庚死后继位。阳甲在位期间定都于奄,曾西征丹山戎。此时的商朝内乱不止,诸侯不朝。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阳甲在位7年(一说4年)后病死。】
【第三十代】30.次盘庚 商代第十九任国王【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不详,子姓,名旬 ,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不计太丁)。 
阳甲死后,盘庚继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盘庚病死后葬于殷。盘庚作有《盘庚》三篇,即保存于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第三十代】30.三,小辛 商朝20任帝王【小辛,生卒不详,商王盘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姓子名颂。小辛在盘庚死后继位,相传在位21年。子颂继位后放弃了盘庚的治国之策,商朝国运又一次衰落。死后其弟小乙继位。】
【第三十代】30.四,小乙 商朝21任帝王【生一子·武丁】【小乙,读音xiǎo yǐ,汉语词语,生卒不详,意思是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现家谱上叫‘长’。
出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李仁﹞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

 
【第三十一代】31.武丁  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生四子·长:祖己,次:祖庚 .三:祖甲 ,】【武丁,生卒不详,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 ,由其子祖庚继位。】
 

【第三十二代】32.长:祖己,生卒不详,【祖己:就是“孝己”。子姓,名弓。武丁之长子,祖庚之兄。又名且己,“小王”、“兄己”,康丁卜辞作“小王父己”,帝乙、帝辛卜辞作“且己”(祖己),《史记·殷本纪》称为祖己,是中国商朝武丁时期的政治人物,曾劝谏父王武丁,留下孔雀鸣鼎等典故。】
 

【第三十二代】32.次:祖庚 商朝23任帝王【祖庚,生卒不详,商朝著名国王武丁次子,名曜  。祖庚有长兄祖己,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在位7年,去世后由三弟祖甲继位。】

 

【第三十二代】32.三:祖甲 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生二子·长:廪辛,次: 庚丁】【祖甲,生卒不详,亦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33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第三十三代】33.长:廪辛 商朝25帝王【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前任商王祖甲之子。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第三十三代】33.次:庚丁 商朝26帝王【生一子·武乙】【庚丁(生年不详一前1147)姓子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史记》、《竹书纪年》作庚丁 ,祖甲的儿子,廪辛的弟弟。廪辛死后继位。 《史记·殷本纪》云:“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

 
【第三十四代】34.:武乙 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生一子·文丁(太丁)】【武乙(?―公元前1113年),子姓,名瞿,商王庚丁之子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在位。公元前1147年,庚丁去世,武乙继位。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死后其子文丁继位。】
 
【第三十五代】35.太丁 商朝28帝王【文丁(?—前1102年),《史记》作太丁 ,竹书纪年作大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在位11年。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继位。】
 
【第三十六代】36.帝乙 商朝29帝王,【生三子·长:宋微子,次:帝辛,三:宋微仲】约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 ,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  ,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第三十七代】37.长:宋微子[春秋战国] 周代宋国始祖
 

【第三十七代】37.次:商纣王·帝辛 (前1075~前1046)  商朝30帝王,。帝辛【生一子.38.武庚 (?~前1039)】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 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第三十七代】37.三:宋微仲 宋国第二位国君,生一子·宋公稽)


【第三十八代】38.宋公稽 宋国第三位国君(一子,宋丁公(名申)

【第三十九代】39.宋丁公 宋国第四位国君【生二子】

【第四十代】40.1宋前湣公 宋国第五位国君【生二子】
【第四十代】40.2宋炀公(名熙) 宋国第六位国君

宋微子 [春秋战国][周代宋国始祖]

【第四十代】40.【宋前湣公】生二子


【第四十一代】41.1弗父何

【第四十一代】41.2宋厉公 (?~前859) 宋国第七位国君【生一子

【第四十二代】42.孙子:宋厘公 宋国第八位国君【生一子

【第四十三代】43.曾孙:宋惠公(名覵或间见), 宋国第九位国君【生一子


【第四十四代】44.玄孙:宋哀公 宋国第十位国君

 

 

【第四十四代】44.【宋哀公】

【第四十五代】45.儿子:宋戴公 (?~前766) 宋国第十一任国君


【第四十六代】46.孙子:宋武公 宋国第十二任国君【生二子】
曾孙:
【第四十七代】47.1宋宣公 (?~前729) 宋国第十三位国君【生一子48.玄孙:宋殇公 (?~前710) 宋国第十五位国君】
【第四十七代】47.2宋穆公 (?~前720) 宋国第十四任国君【生一子


【第四十八代】48.玄孙:宋庄公 (?~前692) 宋国第十六任国君

 
【第四十八代】48.【宋庄公】生二子
【第四十九代】49.1宋闵公 (?~前682) 宋国第十七任国君【生一子】50.孙子:宋前废公 宋国第十八任国君
【第四十九代】49.2宋桓公 (?~前651) 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六子~‌目夷‌(庶长子,亦称子鱼),兹甫‌(嫡次子,继位为宋襄公)‌,公子鳞‌,公子荡‌,公子向‌,敖]

【第五十代】50.孙子:宋襄公 (?~前637) 宋国第二十任国君【生二子】
【第五十一代】曾孙:51.2宋后废公(子御), 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
【第五十一代】曾孙:51.1宋成公 宋国第二十一任国君【生二子】
玄孙:
【第五十二代】52.1宋昭公 (?~前611) 宋国第二十三任国君
【第五十二代】52.2宋文公 (?~前589) 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生二子
 

【第五十二代】52.2宋文公

53.儿子:1.宋共公((公子瑕/固)) 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生一子

53.儿子:2.公子围龟(?-前586年),子姓,名围龟,字子灵,


54.孙子:宋苹公(即宋平公,名成), 宋国第二十六任国君
55.曾孙:宋元公 (太子佐‌)(?~前517) 宋国第27任国君【生三子】
玄孙:
56.1宋景公 (?~前469) 宋国第28任国君
56.2公孙纠【生一子】
56.3公子褍秦
 
56.【公孙纠】
57.儿子:宋后昭公 宋国第29任国君(一子

58.孙子:宋悼公 宋国第30任国君(一子

59.曾孙:宋休公 宋国第31任国君(一子

60.玄孙:宋后桓公 宋国第32任国君(一子
 
60.【宋后桓公】生二子
儿子:
61.1宋剔成君 宋国第33任国君
61.2宋康王 (?~前286) 宋国最后一任国君
 

宋后桓公  人物关系】

鼻祖:宋成公 宋国第二十一任国君

远祖:宋文公 (?~前589) 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
太祖:宋共公 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
烈祖:宋苹公 宋国第二十六任国君
天祖:宋元公 (?~前517) 宋国第27任国君
高祖:公孙纠
曾祖:宋后昭公 宋国第29任国君
爷爷:宋悼公 宋国第30任国君
父亲:宋休公 宋国第31任国君

60世.【宋后桓公】
儿子:
61.宋康王 (?~前286) 宋国最后一任国君
61.宋剔成君 宋国第33任国君

   

【  帝王,个人直系世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少昊(玄嚣)006【蟜极】007帝喾

008【契】009【昭明】010【相土】011【昌若】012【曹圉】013【冥】014【王亥】015【上甲微】016【报乙】017【报丙】018【报丁】019【主壬】020【主癸】

021【商汤(名履)】 (前1670~前1587) 商朝开国君主

022【太丁(子托‌)】023【太甲】024【太庚 】025【太戊 】026【河亶甲】027【祖乙】028【祖辛 】029【祖丁】030【小乙 】031【武丁 】032【祖甲】033【庚丁】034【武乙 】035【文丁(太丁)】36【帝乙】37【宋微仲】38【宋公稽】39【宋丁公】40【宋前湣公】41【宋厉公】42【宋厘公】43【宋惠公】44【宋哀公】45【宋戴公 】46【宋武公 】47【宋穆公 】48【宋庄公】49【宋桓公】50【宋襄公 】51【宋成公】52【宋文公 】53【宋共公】54【宋苹公】55【宋元公 (太子佐‌)】56【公孙纠】57【宋后昭公】58【宋悼公】59【宋休公】

60【宋后桓公】(生二子)
61,长子【1.宋剔成君 宋国第33任国君
61,次子【2宋康王,宋国最后一任国君
(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国、魏国攻灭宋国,宋国灭亡后,三国瓜分其领土‌)

【其它阅读】

夏朝皇帝世系

001.【全国省市简介

============

008.契(xiè)商部落始祖

2022年12月30日 22:05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上古 三皇五帝    008.契(xiè)商部落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