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12万左右



【历史年号查询表 公元前2197年 到 公元前1年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秦朝


【年代】旧石器时代 中期

广东马坝人

       马坝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重要早期智人化石代表,发现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狮子岩溶洞遗址。作为华南地区发现的最早智人化石之一,马坝人在人类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体质特征既保留了原始人类的一些性状,又展现出智人阶段的进步特征,成为研究中国南方乃至东亚地区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 发现与年代

     马坝人头骨化石于1958年由当地工人在狮子岩溶洞中意外发现,随后由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学者进行研究,并最终确认为属于早期智人的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于马坝人生活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其地质年代约为距今12万至13万年前,属于晚更新世早期。这一时期正是全球气候波动较大的阶段,也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背景。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提出马坝人可能距今约129万年,属于中更新世早期,但由于相关证据尚不充分,这一观点尚未被广泛接受。

 

2. 体质特征

        马坝人的头骨化石是研究其演化地位的核心材料。该头骨显示了一些原始特征,如眉骨粗厚、前额后倾等,这些特征与直立人(如北京猿人)相似。然而,马坝人的颅骨较薄,脑容量估计超过北京猿人,显示出向智人演化的进步趋势。这种原始与进步特征并存的现象,使其成为连接直立人与晚期智人之间的重要过渡类型。 在分类学上,马坝人被归为早期智人,填补了华南地区人类演化链条上的重要空白,为研究东亚地区人类的连续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3. 文化遗存与生态环境

        在马坝人化石出土的狮子岩溶洞中,还发现了大量伴生动物化石,包括剑齿象、大熊猫、鬣狗等共计19种动物。这些动物群落的存在表明,当时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热带至亚热带的疏林草原环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 在文化遗存方面,马坝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以小型刮削器为主,尚未发现典型的打制石器。这可能意味着当时的工具制作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也可能表明马坝人主要使用木器和骨器作为主要工具,这类材料由于保存条件较差,未能在遗址中大量留存。

 

4. 学术意义

         马坝人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广东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人类活动,也为中国南方古人类演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它将华南地区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丰富了中国古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此外,马坝人在研究东亚人类是否具有连续演化特征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续性,为“多区域进化说”提供了支持。同时,马坝人与尼安德特人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也为探讨东亚地区与欧亚西部古人类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马坝人不仅是华南地区古人类研究的重要代表,也是理解东亚乃至全球人类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现与研究将继续为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中国大事记】
 
 
【其他阅读】
=======

广东马坝人,约前12万左右

2025年8月20日 22:10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公元前    前2197- 前2100年    广东马坝人,约前12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