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万年前
【年代】旧石器时代 中期
湖北长阳人
长阳人概述
长阳人是中国华中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代表,生活在距今约19.5万年前的长江流域。其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古人类演化研究中的关键空白,进一步印证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 发现与命名
1956年,在湖北省长阳县钟家湾的龙洞遗址中,考古人员出土了一件人类左上颌骨化石及相关的牙齿化石。1957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对这批化石进行了鉴定,并正式将其命名为“长阳人”。这一发现成为中国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北京大学实验室的测定,长阳人化石所处的地层年代被确认为距今19.4万至19.6万年之间,属于更新世中期末期至晚期初期。这一时期正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2. 化石特征与演化意义
长阳人的上颌骨化石显示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既保留了某些原始性状,如显著的犬齿隆凸,又具备一些接近现代人的特征,如鼻棘基部呈垂直状。这种体质特征表明,长阳人属于早期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典型代表。 在文化意义上,长阳人的生存年代与北京猿人晚期相当,这一发现有力地否定了“中华文明西来说”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长江流域在中国古人类活动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伴生遗存与生态环境
在长阳人化石出土的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在内的17种动物化石。这些动物遗存表明,当时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以竹林与草原混合为主,适宜古人类生存。 目前,长阳人遗址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洞遗址的洞口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地层堆积,尽管尚未发现石器或其他明确的文化遗物,但其在古人类研究中的科学价值依然不可估量。
【中国大事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