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羿



夏朝(xià cháo)             夏朝帝王世系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代

本名:羿

别名:夷羿、后羿
民族族群:华夏族

都城:穷国(山东济宁)(“摄政”身份控制斟鄩‌)
出生地:有穷国
生卒:约前1998~前1940
主要成就:后羿代夏

前任:姒相(sì xiāng)

继任:寒浞 ‌(hán zhuó)


 

【个人简介】

         后羿,约出生于公元前1998年,逝世于公元前1940年,又称“夷羿”或“羿”,是中国夏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后”在夏代是君主的尊称,因此“后羿”即是对他的正式称谓。他是夏代有穷氏部落的首领,曾一度掌握夏朝政权,成为夏代第六任君主。 后羿以善射闻名于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在他辅佐夏朝期间,曾一度稳定了国家局势,受到广泛敬重。然而,在夏后仲康去世后,其子相继承帝位。不久之后,后羿凭借自身势力驱逐了相,自立为君,执掌夏朝大权。 尽管后羿在位期间曾有过一定的政绩,但他最终未能善终。

           据史书记载,他在执政后期因内部权力斗争,被其家臣寒浞所杀,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后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常被后人神化,成为古代英雄与悲剧君主的代表之一。

 


 

【人物生平】

        “司”在古代汉语中,意指“父子相继从事某职业”。“司羿”即指“世代相传的射师”,其职责不仅限于射箭技艺的传授与实践,更承担着国家军事、礼仪、保卫等多重职能。自夏启开始,夏代君主采用由“司”字反写而形成的新字“后”作为自己的正式头衔,并一直沿用至公元前1600年(夏桀末年)。因此,“后”成为夏代最为尊贵的称号。由于“司羿”确实在夏初掌握过王权,后世便尊称其为“后羿”。

         后羿本为射师,其家族世代传承射箭技艺与相关职责。早在帝喾时期,当时的“司羿”便被任命为王宫侍卫的最高负责人,称作“司衡”。这一职位不仅象征着极高的地位,也意味着对王室安全的直接责任。此后,“司衡”这一显赫职务在该家族中世代传承,奠定了后羿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深厚根基。

         作为夏代的重要人物,后羿是东夷有穷氏部落的首领,亦为有穷国的国君。他趁夏朝统治力量衰弱之际,起兵夺取政权,共在位八年,史称“后羿代夏”。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通过非常手段,杀害了本应继位的伯益,终结了禅让制度,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启去世后,其子太康继位,但太康昏庸无道,不理政事,沉迷于享乐与狩猎,导致朝政混乱,内外矛盾激化。

          夏启初年,曾有一支名为“有扈氏”的部落不服其统治,起兵反抗。启率军征讨,最终击败有扈氏,并将俘虏罚为牧奴。此举震慑了其他部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启去世后,其子太康即位,其统治更为荒唐。他沉溺于打猎与享乐,长期离宫巡游,甚至一次外出竟长达百日未归。朝政日益荒废,社会动荡不安。

           正是在太康沉迷游乐、不理政事的背景下,有穷氏首领羿趁机崛起,发动政变,推翻了太康的统治,将其流放至阳夏。太康最终病死异乡。羿随后拥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名义上的夏后,实则大权独揽。仲康去世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将相驱逐,自己正式登上王位,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后羿凭借其卓越的射箭技艺,逐渐建立起个人威望,但也因此骄纵自满。他沉迷于打猎与享乐,将朝政交由亲信寒浞管理。寒浞与后羿妃子纯狐暗中勾结,在三年内逐步清除后羿的亲信大臣,包括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至后羿十九年,朝中重臣几乎皆为寒浞心腹。时机成熟后,寒浞与纯狐在密会时被酒醉的后羿撞破,后羿怒而欲杀寒浞,却被寒浞反杀于寝宫之中。

         寒浞随即登殿,宣布后羿“罪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后,并以庚辰年为寒浞元年,正式取代后羿政权。 为巩固统治,寒浞下令追杀被后羿流放的少康之父——相。相逃亡至何地,寒浞便追杀至何地,最终将其杀害。

        当时,相的妻子正身怀六甲,为躲避追兵,她从墙洞逃出,投奔娘家有仍氏部落,并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少康自幼在艰难困苦中成长,曾为外祖父家放牧牲畜。为躲避寒浞的追杀,他后来逃至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得到庇护。

           在有虞氏的支持下,少康开始招募部众,组建自己的力量。他逐渐赢得忠于夏王朝的贵族与部落的拥护,积蓄力量,准备反击寒浞。 经过长期准备,少康最终成功发动反攻,击败寒浞,夺回夏朝政权。

             从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夏朝经历了约百年动荡,最终得以恢复稳定与繁荣。这一历史阶段被称为“少康中兴”,标志着夏朝的复兴与延续。 少康虽灭寒浞,但东夷与夏朝之间的冲突并未结束。东夷人擅长弓箭,尤其以射术闻名。为应对这一威胁,少康之子帝杼即位后,发明了一种可抵御箭矢的护身装备——“甲”,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凭借这一军事革新,帝杼成功击败东夷,使夏朝的势力向东扩展,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后羿作为夏代历史中极具争议与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生平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权力更替的复杂局面,也揭示了早期国家制度的演变过程。他的统治虽短暂,却深刻影响了夏朝的政治格局,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


 

【人物评价】

         东汉名将皇甫嵩侄子皇甫郦曾言:“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至于毙。”这句话出自《左传》,意在警示世人:即便拥有过人的才能与技艺,若缺乏忧患意识,骄傲自满,终将招致失败甚至灾祸。皇甫郦借此评价,强调了居安思危、谦逊谨慎的重要性。他以古代神话人物后羿为例,指出其虽以神箭闻名天下,却因忽视潜在的危机,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皇甫郦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洞察,也反映出他为人处世中注重谨慎与自律的智慧。在官场与人生中,这种警醒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史料记载】
《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简述: “寒浞在内则阿谀奉承,以取悦人心;在外则大肆行贿,以笼络势力。他蒙蔽百姓,欺骗君主,使羿沉迷于田猎之中,不顾国事。他暗中培植奸诈之徒,阴谋篡夺国家政权,最终使内外之人皆归附于他。然而羿却依旧不知悔改,一次外出田猎归来途中,被寒浞的党羽杀害,并被烹杀于宫门之前,甚至将其肉强逼其子食用。其子不忍吞食父肉,最终死于穷门之下。”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寒浞巧言令色、内外勾结、图谋权位的行径,也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是对权力欲望的深刻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

 

 
 
【其他阅读】
=======

羿(yì‌)~夏代有穷国君主(夏朝第六任君主)

2025年7月29日 18:49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夏朝    羿(yì‌)~夏代有穷国君主(夏朝第六任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