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姓氏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上古时期(进入"叙命纪"时代(三皇时代向五帝时代过渡期)
别名皇覃氏、黄谈氏、离光氏
民族族群:古越族
族群归属:继承古越族主体血统,属良渚文化核心族群
出生地:今淮河流域
本名:通姓氏
都城:良渚古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在位年限:前4694----前4664年(参考三皇五帝年表),(考古界认为距今约6712年至6682年之间)
文献佐证:《路史》引《春秋命历序》
所处文化层:良渚文化晚期(前4664年结束)
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
前任:提挺氏
继任:有巢(巢皇)
【通姓氏个人简介】
通姓氏,又称皇覃氏(或作黄谈氏)又名离光氏,为古越族人。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通姓氏是上古时代九位圣王之一,系人皇氏之孙,提挺氏之子,承袭了古老的帝王世系。他出生于今淮河流域,以水德之德行治理天下,深受百姓敬仰。 通姓氏在位期间,以良渚古城为都城,即现今浙江余杭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这一遗址已被证实为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他还于中国南方设立了陪都,位于今日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九嶷山一带,进一步拓展了其统治范围,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融与政治统一。 据传,通姓氏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4694年至公元前4664年,其治世期间社会安定、风调雨顺,被视为上古时期的重要历史阶段。相关内容可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华远古帝王世系与历史脉络的信息。
【血缘脉络】
通姓氏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祖父为著名的“人皇氏”。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人皇氏与天皇氏、地皇氏、钜灵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蚩尤氏并列,合称为“九皇”,代表着中华文明早期的神圣统治体系与文化源头。 据古籍《三坟》记载:“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这句话表明,通姓氏是在提挺氏之后继承统治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延续了提挺氏的血脉传承,更以其广博的治理能力统摄众多部族,被尊为统领七十二姓的共主。
在另一部古代历史文献《路史》中也有相关记载:“皇覃氏,一曰离光氏,锐头、日角,驾六凤皇,出地衡。在而不治,官天地府。……治二百五十载。”这里提到的“皇覃氏”或“离光氏”,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通姓氏有关联,反映出这一时期统治者所具有的神圣形象与非凡气度。 此外,《春秋命历序》中也提到:“离光次之,号曰皇谈,锐头、日角,驾六凤皇,出地衡。”接着又说:“……次后,……聝温次之,号燧皇,……忽彰次之,号曰庖羲。”
这些记载揭示了上古时期各代圣王之间的传承脉络,其中通姓氏所处的历史位置大致在离光氏之后、燧皇之前,正处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关键阶段。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来看,历代圣王往往以五行之一作为其德运象征。根据已有记载,天皇氏属木德,地皇氏属火德,人皇氏属土德,提挺氏属金德,那么作为提挺氏之后的通姓氏,依照五行相生顺序,应属水德。水德象征着智慧、润泽与包容,也暗示着通姓氏在位期间可能以柔和而深远的治理方式,促进了部族的融合与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通姓氏不仅是中国上古历史中一位重要的部落联盟首领,更是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人物。他的存在与事迹,虽多见于神话与传说之中,却为后人理解远古社会的组织形态与文化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通姓氏族属考】
据古籍《三坟》记载: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其中一支后裔统辖七十二姓,因此被称为“通姓氏”。此即通姓氏称号之由来。《拾遗记》亦载:“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说明人皇氏族具有以蛇为图腾的特征。《说文解字》中亦有相关佐证:“蛮,南蛮,蛇种也”;“闽,东南越,蛇种也”。这些记载表明,古代南方族群中存在以蛇为祖先图腾的信仰体系。
此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容成氏》(简文第20号)记载:“禹然后始为之号旗,以辨其左右,思民毋惑。东方之旗以日,西方之旗以月,南方之旗以蛇,中正之旗以熊,北方之旗以鸟。”这段文字揭示了古代部族图腾与方位象征之间的关系,其中南方以蛇为旗帜标志,进一步印证了南方古越族群与蛇图腾之间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亦即人皇氏之孙。而人皇氏族属蛇身之人,属于古代越族系统,因此通姓氏亦应归属于古越族群。
这一族属渊源不仅体现了中华上古族群与图腾信仰的深厚联系,也为研究通姓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姓氏辖地概述】
根据古代文献《春秋命历序》的记载:“离光次之,号曰皇谈,锐头、日角,驾六凤皇,出地衡。”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窥见,通姓氏所居之地名为“衡”,而“地衡”或与后世所称的地理概念有关。结合历史上衡山作为南岳的地理位置,学者推测通姓氏的主要活动区域大致位于中国南方,可能与今天的湖南、江西或浙江一带相关。由于史料有限,具体地点尚无法确切考证。
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来看,提挺氏的治所被认为继承自良渚文化时期的重要城址——良渚古城(今浙江余杭地区)。良渚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明,其影响力覆盖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并向北延伸至山东龙山文化区域,显示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与文化辐射力。 此外,文献中亦有相关记载佐证这一区域的历史渊源。《路史》中引述道:“人皇氏没,矩神次之,出于长淮。”其中“矩神”即为提挺氏的别称,表明其起源地与淮河流域密切相关。
这一记载不仅为通姓氏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线索,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氏族迁徙与地域分布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通姓氏的辖地虽尚未有明确考古证据指向具体位置,但从文献记载与同时期文化遗址的分布来看,其活动范围应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至淮河流域的广大南方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位考略】
通姓氏在位时间考略 据古籍记载,通姓氏乃人皇氏之孙。人皇氏又称“居方氏”,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补三皇本纪》中记载:“(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此段文字表明,人皇氏时期,九州大地上已出现众多方形城邑,显示出当时社会已进入较为发达的城邦发展阶段。 既然人皇氏与通姓氏为祖孙关系,且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则可以推知通姓氏亦活跃于这一城邦文明兴盛的时代。
结合我国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早期城邦时代的代表文化为华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其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9684年至公元前4664年。
据此推断,通姓氏在位的时间应大致处于这一历史阶段之中,距今约6712年至6682年之间。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萌芽的重要阶段,也为后世中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友亲参考以下书籍】
中华姓氏通书
風俗通姓氏篇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蒙古姓氏考
风俗通姓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