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北山



 
《诗经·小雅·北山》是一首反映周代社会现实、抒发士人内心怨愤与无奈的诗歌。全诗通过士子登北山采杞的意象,结合对王事劳役的深切感受,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下劳役分配不均、上下苦乐悬殊的矛盾现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北山原文

 

第一章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第二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第三章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第四至第六章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第一章:劳役无休,孝道难全

      本章以登北山采杞起兴,描绘了一位士子清晨傍晚皆为王事奔忙,无暇顾及家中父母的辛劳生活。“王事靡盬”一句,点出公务无休无止的沉重现实,体现了周代社会中劳役制度的繁重与苛刻;“忧我父母”则流露出士子内心的无奈与愧疚,表现出传统孝道与公事之间的冲突。

 

      第二章:王权至上,等级分明

        此章以千古名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开篇,强调周天子对土地与臣民的绝对掌控,反映出当时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与土地国有制度的现实背景。同时,诗人借“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一句,揭示贵族阶层对劳役分配的不公,表达了自身承担重任却未获应有回报的愤懑情绪。

 

       第三章:勤勉奔忙,志不得伸

       通过“四牡彭彭”“王事傍傍”的描写,展现了士子为公务奔波不息的忙碌状态。而“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则表现出一种自我激励与自我宽慰的心态。尽管身体尚可,仍愿为国效力,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理想难展、劳而不获的深层矛盾。

 

      第四至第六章:对比鲜明,批判现实

      这三章通过八组“或……或……”的排比句式,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矛盾。例如:“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等句,将安逸享乐者与劳累忧心者、空谈议论者与实干无休者进行对照,形象地展现了贵族与士人之间在责任与待遇上的悬殊差距。

 

      主题思想:《北山》一诗以个人的劳役经历为切入点,抒发了士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全诗通过描绘自身辛劳与贵族安逸的鲜明对比,讽刺了周代贵族特权阶层的不公与士人阶层的艰辛处境,具有强烈的怨刺意味。同时,诗中所体现的“王土”“王臣”观念,也为我们研究周代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在思想上也展现了早期中国社会中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对社会公平的诉求,是《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其他阅读】
========

《诗经·小雅·北山》

2025年8月24日 19:31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工作记录    诗经    《诗经·小雅·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