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谷浑伏连筹




490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伏连筹
别名:休留茂、休运筹、休留残、休留代 
民族族群:鲜卑族

在位:490--约529年/540年
生卒:?--约529年/540年
身份:吐谷浑君主

都城:伏罗川(青海湖西南)
前任:吐谷浑度易侯

继任:吐谷浑呵罗真,约529年—530年


【14】吐谷浑伏连筹,【490年―529年?/490年―540年?,度易侯之子,萧齐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州、河州刺史

1,《梁书·河南传》载:伏连筹死,子呵罗真立。梁大通三年(529),受梁武帝封为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沙三州刺史(一作西秦、河二州刺史)。梁中大通二年(530)卒。

2,《北史·吐谷浑传》、《魏书·吐谷浑传》均称:“伏连筹死,子夸吕立”,无呵罗真继立之记载。是时,北朝对吐谷浑不甚了解,史籍无记载,而此时吐谷浑与南朝梁的关系却十分密切,故《梁书》所载可信。
【15】吐谷浑呵罗真,529年—530年,萧梁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
【16】吐谷浑佛辅,,530年—534年,萧梁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17】吐谷浑可沓振,534年—535年,萧梁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以上三位《北史·吐谷浑传》《魏书·吐谷浑传》无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 载:伏连筹卒,子夸吕立,始称可汗,居伏俟城。》也无记载】|【但《梁书·河南传》有载,《北史·吐谷浑传》、《魏书·吐谷浑传》可信度高些。

【18】吐谷浑夸吕,,535年―591年?/540年―591年?,伏连筹之子,自称可汗,娶东魏广乐公主


个人简介

         伏连筹(生卒年不详,约卒于公元540年),全名伏连筹,另有史书记载其名为休留茂,是鲜卑族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度易侯之子,同时也是吐谷浑政权的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490年至540年。

              根据历史记载,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随着其父度易侯的去世,伏连筹正式继承王位,开启了他在吐谷浑政权中的统治时代。 在伏连筹的统治时期,吐谷浑政权与北魏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关系。吐谷浑臣属于北魏,并接受北魏朝廷的封官授爵,同时定期向北魏进贡,以此维系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这种依附关系不仅为吐谷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为其内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伏连筹统治的后期,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对外政策,不断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攻伐与兼并,极大地扩展了吐谷浑的领土范围。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使得吐谷浑在塞外地区逐渐崛起,成为一个以富强著称的国家。然而,随着国力的增强,伏连筹也开始尝试模仿中原王朝的制度,设立百官机构,并在与其他邻国的外交公文中,使用类似皇帝的自称“制”。这种行为被北魏皇帝视为僭越,因而遭到了严厉谴责。

          兴和二年(公元540年),伏连筹去世,其子夸吕继位?????,继续领导吐谷浑政权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伏连筹的一生,既见证了吐谷浑政权的繁荣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王朝影响下的复杂政治生态。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伏连筹,又名休留茂,是吐谷浑前君主度易侯之子。在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八月,随着其父度易侯的离世,伏连筹正式继承了吐谷浑君主之位。然而,就在他继位不久后,北魏孝文帝元宏便向伏连筹发出了朝见邀请,希望他前往平城接受册封。然而,伏连筹以身体抱恙为由婉拒了此次召见。 随后,伏连筹开始积极修缮吐谷浑境内的洮阳与泥和两座重要城池,并派遣军队驻守,以增强防御能力,表明了他对领土安全的高度重视。

 

南朝齐的任命与冲突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南朝齐朝廷决定对伏连筹进行正式任命,授予他“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等多重职务,并兼任护羌校尉及西秦河二州刺史。为了确保任命顺利进行,南朝齐还派遣振武将军丘冠先携带诏书前往吐谷浑进行授任仪式,同时对已故的度易侯表达哀悼之情。 然而,在授任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当丘冠先抵达吐谷浑后,伏连筹要求他在众人面前先行叩拜,但丘冠先严词拒绝,态度坚决。这一行为让伏连筹颜面尽失,愤怒之下,他命令手下将丘冠先押至悬崖边并推下,导致丘冠先不幸身亡。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两国关系的紧张,也为后续的一系列冲突埋下了伏笔。

 

北魏的军事行动

        到了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北魏枹罕镇将长孙百年上书请求出兵讨伐吐谷浑,目标直指洮阳与泥和两座城池。经过慎重考虑,北魏孝文帝元宏批准了这一请求。 同年五月二十四日,长孙百年率领大军进攻吐谷浑,成功攻克洮阳与泥和两城,俘虏三千余人。尽管取得了胜利,但孝文帝并未选择进一步扩大战果,而是下令将所有战俘释放归还吐谷浑,展现了其宽宏大量的治国理念。

 

外交风波与和平选择

         在北魏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去世之际,孝文帝派遣使者前往吐谷浑通报丧讯。然而,伏连筹在接待北魏使者时表现出极不恭敬的态度,这引起了北魏朝堂上下的一片哗然。许多文武百官纷纷请求孝文帝出兵讨伐吐谷浑,以此惩戒其无礼之举。然而,孝文帝深思熟虑后,最终否决了这一提议。 面对朝臣们提出的另一种建议——退还吐谷浑进贡的物品,以此断绝双方往来,孝文帝同样予以拒绝。他认为,接受贡品是作为臣属应尽的基本礼节,如果拒绝这些贡品,实际上等于切断了双方沟通的桥梁,使得吐谷浑即便日后想要改过自新也无路可循。基于此,孝文帝决定将之前在洮阳与泥和战役中俘获的所有人员尽数归还吐谷浑,以此彰显北魏的大国风范与和平诚意。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孝文帝不仅维护了北魏的尊严,也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可能升级的外交危机,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受册封

          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七月初六,吐谷浑首领伏连筹派遣其世子贺鲁头(亦作贺虏头)前往平城朝见北魏朝廷。北魏对贺鲁头的到来给予了高度礼遇与丰厚赏赐,以示友好。同年,孝文帝下诏正式册封伏连筹为使持节、都督西垂诸军事、征西将军、领护西戎中郎将、西海郡开国公,并加封其为吐谷浑王。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北魏对吐谷浑的重视,也巩固了双方之间的盟友关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交流,北魏还派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出使吐谷浑。在会面时,伏连筹向张礼提及宕昌国国王的行为变化:从前,宕昌国王自称名字并尊称伏连筹为“大王”,如今却突然改称自己为“仆”,并且扣押了吐谷浑派出的使者。对此,伏连筹表示不满,并打算派遣军队前往宕昌质问此事。然而,张礼听后劝诫道:“您与宕昌国王同为北魏的藩属国君主,若轻易动用武力相向,则违背了作为藩臣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离开平城之时,宰辅曾告诫我,若您能认识到自身过错并加以改正,那么吐谷浑可汗的大业便能够得以延续;反之,若执意不改,则恐招致灾祸降临。”听完这番话后,伏连筹陷入沉思,最终未再回应。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驾崩,伏连筹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吊唁,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敬意。在此之后,吐谷浑与北魏之间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朝贡不断。 伏连筹在位期间,始终恪守藩臣之礼,积极履行贡献职责。他通过对外攻伐周边少数民族部落,逐渐扩大领土范围,使得吐谷浑成为塞外富强之国。在其统治下,吐谷浑国内仿效中原王朝体制,设立百官机构,甚至连礼仪制度也完全模仿中原皇帝模式,甚至在与其他国家往来文书时自称为“制”,以此显示自身地位之尊崇。

        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派遣使者前往吐谷浑,对其僭越行为提出批评。面对指责,伏连筹迅速上表申辩,言辞极为诚恳,最终获得宣武帝谅解。此后,在整个宣武帝一朝直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年—525年),吐谷浑每年都向北魏进献牦牛、蜀马以及来自西南地区的各类珍稀宝物,维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正始元年(公元504年)九月初八,南朝梁亦授予伏连筹西秦州、河州刺史及河南王等爵位,进一步肯定了他在区域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河西地区爆发叛乱,莫折念生起兵造反,导致河西交通中断。凉州禁卫军将领万于菩提等人响应叛军,在东部发动暴动,进而囚禁了凉州刺史宋颖。危急关头,宋颖秘密派人向吐谷浑求救。同年九月,伏连筹亲自率领大军驰援宋颖。在他的强势干预下,万于菩提被迫弃城而逃。随后,伏连筹率军追击,成功将其击杀,从而保全了凉州的安全。然而,由于此次事件的影响,此后通往中原的关卡一度关闭,吐谷浑与北魏之间的贡道也因此暂时中断。

       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伏连筹去世,其子夸吕继位????,继续领导吐谷浑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评价】
魏收《魏书》:“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称制诸国,以自夸大。
【史籍记载】
《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八


【家族成员】
高祖父:吐谷浑视罴
曾祖父:吐谷浑树洛干
祖父:吐谷浑拾寅
父亲:吐谷浑度易侯
儿子:夸吕、贺鲁头(一作贺虏头)

【其他阅读】
=======

吐谷浑伏连筹~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第十四任统治者(约529年/540年在位)

2025年5月29日 14:11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五胡    2,鲜卑族    3鲜卑.慕容吐谷浑部落    吐谷浑伏连筹~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第十四任统治者(约529年/540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