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和~南北朝武都国第二任国君、后仇池国第九任国君(455-466年六月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    4,氐族    仇池氐    杨元和~南北朝武都国第二任国君、后仇池国第九任国君(455-466年六月在位)






杨元和



杨茂搜>杨难敌>杨宋奴>杨佛狗>杨盛>杨玄>杨保宗>杨元和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杨元和
封号:武都王

在位:(455-466年六月在位)

生卒:?--?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历城 (今甘肃成县北)
前任:
杨文德(叔叔)
继任:杨僧嗣(堂叔)


个人简介

          杨元和,生卒年不详,是略阳清水氐族人。作为杨保宗的独子,他继承了家族的重要地位,并成为武都国的第二任国君,同时也是后仇池国的第九位统治者,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公元455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了拉拢地方势力,正式加封杨元和为武都王,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当地的权威与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政治局势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公元466年,杨元和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放弃自己的国家,转而投奔北魏,以此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与庇护。 杨元和的一生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抉择与历史变局,他的行动不仅反映了当时南北朝时期各政权之间的激烈博弈,也体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这些事件为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物生平】
       杨元和,生活于5世纪的氐族领袖,是杨保宗唯一的儿子。他在455年至466年间担任武都王,成为武都国的第二任君主,同时也是后仇池国的第九任国王。其家族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追溯杨元和的家世背景,他的父亲杨保宗因在443年密谋反叛后仇池国第五任王杨难当而被捕。在此变故下,年幼的杨元和南逃至南朝宋,并得到了宋文帝刘义隆的认可与支持,被加封为武都、白水太守。

          443年四月,杨元和的堂叔杨文德在部众的推举下自立为王,然而到了454年二月,杨文德却被南朝宋荆州刺史刘义宣所杀。 至455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决定任命杨保宗之子杨元和为征虏将军,同时任命杨文德的同曾祖父堂兄杨头为辅国将军。作为清水杨氏的嫡系传人,杨元和拥有显赫的家世,其曾祖为杨盛、祖父为杨玄、父亲为杨保宗。基于宗法制度,氐族各部落均倾向于推举他即位为王。然而,由于杨元和年纪尚幼,难以有效统领部众,因此南朝宋并未立即给予他正式的王位封号,致使氐族部落在一段时间内缺乏明确的领导核心。 在此之前,杨头曾长期戍守葭芦城(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妻儿及兄弟皆被北魏俘获。即便如此,杨头依然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南朝宋,坚守葭芦城不退。 当时,南朝宋雍州刺史王玄谟向孝武帝刘骏上奏称:“遵照陛下旨意,我已派遣使者携文书信件与粮饷前往联系杨元和与杨头。中军行参军吕智宗受命带文书出发,另有使者随行。

           期间,杨头对吕智宗坦言道:‘我为了国家大业不惜牺牲家庭,母亲妻儿兄弟皆被北魏掳走,但我依旧尽心尽力捍卫边境,却未得到应有的赏识。若要让杨元和承继后仇池国君位,则应授予他王爵;倘若因其年幼无法胜任,就需另作安排。近年来,公私事务混乱,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纷争不断,这正是问题所在。’我认为,自元嘉时期以来,杨头始终忠诚于国家,舍弃家人,理应受到表彰。考虑到氐族与羌族身处边境地带,且与北魏距离甚近,对他们要求过急容易引发反叛,过于疏忽则可能滋生怨恨。从杨头对使者的言辞来看,他虽不敢奢望仇池公的爵位,但希望能被授予西秦州刺史、假节等职务。在我看来,仇池国对于汉中西部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杨头亦有此能力。尽管仇池地区管辖的人口不过四千户,看似无足轻重,但如果葭芦城失守,敌军入侵,汉中西部将不再为朝廷所有。鉴于杨元和年幼,若暂时无法承担重任,可待数年后再让他继承祖业,这并非难事。如果届时他仍无法胜任,那么应当立杨头为仇池王。”然而,孝武帝刘骏并未采纳王玄谟的建议。 随后,孝武帝刘骏最终册封杨元和为武都王,令其驻守白水(今四川广元市青川县东北沙州镇江边村)。 至466年,由于自身势力薄弱,杨元和选择弃国投奔北魏。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对此颇为赞赏,授予他征南大将军、武都王的封号,并将其迁徙至京师。自此之后,关于杨元和的历史记载便戛然而止。

         同年,杨元和投降北魏后,其堂叔杨僧嗣自立为王,驻扎于葭芦城。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也展现了杨氏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起伏沉浮。


【史籍记载】
《南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
《南史卷·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
《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家族成员】
祖父:杨玄(祖父)
大伯:杨保显

父亲:杨保宗

三叔:杨保炽

四叔:杨文德

堂叔伯:杨和

堂叔伯:杨顺

堂叔伯:杨虎

堂叔伯:杨德

堂叔:杨僧嗣

宗叔:杨文度(杨文度与杨元和的父亲杨保宗同曾祖父)

宗叔:杨文弘(宗叔,同前)

宗叔:杨头(宗叔,同前)
平辈:

杨小眼(堂兄弟,同曾祖)

杨大眼(堂兄弟,同前)

杨后起(堂兄弟,同前)

杨苟奴(远堂兄弟,同高祖)杨文弘之子

杨集始(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杨集起(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杨集义(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杨集同(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杨集众(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杨集朗(远堂兄弟,同前)杨文弘之子

【其他阅读】
=======
2025年5月11日 08:5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