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德~南北朝时期武都国开国君主、后仇池国第八任国君(?443~454年在位)
杨文德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本名:杨文德
民族族群:氐族
封号:武都王
生卒:?--454年
在位时间:443- 454年
前任:杨保宗(二哥)
继任:杨元和(侄子)
个人简介
杨文德(?~454年),出生于略阳郡清水县,是氐族的重要人物。他是仇池王杨玄的小儿子,同时也是武都王。公元443年4月,杨文德的二哥杨保宗不幸被北魏诱杀。在此之后,杨文德被后仇池国的部众推举,在白崖自立为王。同年7月,杨文德将治所迁至葭芦城(现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外纳镇)。由于都城的变迁,人们通常将迁至葭芦城后的后仇池国称为武都国(其正式国号仍为武都国)。如果不特意区分后仇池国与武都国,那么杨文德则被视为后仇池国的第八任国君。 然而,杨文德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悲剧,堪称最为悲惨的武都王。他曾两次因战败而被南朝宋抓捕,并遭受免职削爵的严厉惩罚。
公元454年,由于他坚决拒绝参与造反,被南朝宋荆州刺史刘义宣下令杀害。杨文德以忠诚和坚定的态度面对权力斗争,却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历史长河中令人唏嘘的一位君主。
【人物生平】
杨文德,是氐族人。作为杨玄的小儿子,他同时也是杨保宗的弟弟。在443年至454年期间,杨文德担任武都王,并成为武都国的开国君主。由于北魏军队攻陷了其祖居地仇池山(即仇池台地),杨文德不得不将治所迁至葭芦城(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地处仇池台地以南)。这一迁徙标志着武都国的建立。尽管后仇池国与武都国的正式国号均为“武都国”,因此杨文德所建立的武都国也可被视为后仇池国的延续,从而使得杨文德同时成为后仇池国的第八任国君。
早期经历
443年2月,北魏军队成功攻占仇池,而当时由南朝宋扶持的后仇池国第六任国王杨保炽被迫逃亡。此时,北魏任命的武都王杨保宗与河间公拓跋齐正驻守骆谷(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靠近西汉水东岸,位于仇池台地西北部)。不久之后,北魏决定让杨文德的兄长杨保宗复国,使其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七任国君。 当初,杨难当投奔北魏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大将古弼将仇池王室的所有子弟送往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然而,杨文德通过向北魏镇将古弼行贿四十斤黄金,得以留在当地,未被征召至北魏都城平城。随后,杨文德察觉到北魏军队主力已经撤离,便向哥哥杨保宗建议固守仇池险要之地并背叛北魏。可惜的是,杨保宗的计划尚未实施便被人告密。同年4月,拓跋齐诱捕了杨保宗,并迅速用驿站马匹将其押送至都城平城斩首。 与此同时,后仇池国的前任镇东司马苻达与征西从事中郎任朏起兵拥立杨文德为主,占据白崖(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西北、略阳县东南一带)。杨文德自封为征西将军、秦州、河州、梁州三州牧以及仇池公。在清除了仇池台地周边的各个据点后,杨文德随即对仇池台地发起了进攻。然而,到了5月,北魏大将古弼派遣军队讨伐杨文德。面对强大的魏军主力,杨文德不敢正面交锋,只能从仇池台地撤退。退出仇池后,杨文德向南朝宋朝廷派出使者请求支援。 7月,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加封杨文德为都督北秦州、雍州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接受南朝宋的任命后,杨文德开始进军并驻守葭芦城(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位于仇池台地南部)。在此期间,他积极招引仇池地区的氐族民众,从而使武都、阴平的五部氐族纷纷归附于他。11月,杨文德联合南朝宋将军姜道盛率领两万兵力进攻北魏的浊水戍(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以西),但最终遭遇失败,姜道盛也在战斗中阵亡。
后续发展
446年4月,仇池人李洪聚集百姓,自称应为王。当时,北魏叛军首领梁会向杨文德求救。杨文德回应道:“两雄不可并立,若需我相助,请先杀李洪。”不久之后,梁会设计诱骗李洪,并将其斩首后送给杨文德。 447年12月,武都王杨文德再次从汉中进军至葭芦城,继续招引仇池的氐族与羌族民众。武都等五郡的氐族民众纷纷响应他的号召。 448年1月,北魏仇池镇将皮豹子率军攻打葭芦城,杨文德兵败退回汉中。随后,他被镇守襄阳的宋文帝之子刘骏抓捕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由于杨文德丢失了葭芦城,宋文帝刘义隆下令免除其官职,并剥夺其武都王的爵位及封国土地。由此可见,杨文德所建立的武都国更像是南朝宋的一个封国或傀儡政权,而非完全独立的藩属国。
最后的岁月
450年11月,宋文帝刘义隆任命杨文德为辅国将军,命其率兵从汉中向西进军,招引汧、陇一带的羌氐民众。在此过程中,杨文德的宗族兄弟杨高率领阴平、平武两地的氐族人进行抵抗。最终,杨高被杨文德斩杀,而杨文德则成功攻占阴平和平武两地。然而,由于未能成功攻打啖提氐,杨文德再次被南朝宋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秀之抓捕并送往荆州。此后,南朝宋另派遣杨文德的从祖兄杨头镇守葭芦城。
454年2月,南朝宋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发动叛乱。因拒绝跟随刘义宣造反,杨文德不幸被杀害。事后,宋孝武帝刘骏追赠杨文德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以此表彰他的忠诚与贡献。
【家族成员】
曾祖:杨佛狗
长兄:杨保显
次兄:杨保宗
三兄:杨保炽
堂兄弟:
1.杨和
2.杨顺
3.杨虎
4.杨德
堂弟:
5.杨僧嗣
远堂兄:杨头(从祖兄是同曾祖父,为爷爷亲兄弟的孙子,即远堂兄)
远堂弟:杨文度(从祖弟即远堂弟,同曾祖父)
远堂弟:杨文弘(从祖弟即远堂弟,同曾祖父,杨文度之弟)
子辈:
侄子:杨元和
堂侄:杨小眼
堂侄:杨大眼
堂侄:杨后起
堂侄:杨后明
远堂侄:杨苟奴
远堂侄:杨集始
远堂侄:杨集起
远堂侄:杨集义
远堂侄:杨集同
远堂侄:杨集众
远堂侄:杨集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