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九十五年



公元1695年,农历乙亥(猪)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四年

【康熙,(1662年-1722年)年)】,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二位君主~熙宗,章皇帝黎维祫(又名黎维裪)[正和]十六年

日本[元禄]八年



【同时期政权】

=

哈密~额贝都拉,(1697-1709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7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392年
【年代】清.圣祖玄烨(康熙)

【在位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年号】清[康熙]三十四年 越南[正和]十六年 日本[元禄]八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695年2月13日
农历:1695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1106年6月28日,波斯历:1073年11月25日,星期:星期日,干支:乙亥年 戊寅月 癸亥日,属相:猪,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8日雨水,数九:七九第1天,儒略日数:2340190
【出生名人】

   1,爱新觉罗·胤禄(1695年7月28日—1767年3月20日),号爱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顺懿密妃王氏所出。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禄"。康熙末年,命掌内务府。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奉命继嗣清太宗皇太极之孙、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历官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1736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因与胤礽长子理亲王弘皙往来诡秘而受到牵连,停双俸,罢都统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岁,谥曰恪,葬于磁家务。

   2,桑调元(1695~1771),清代官员、学者。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陈倓,江苏仪征人。字定先,号爱川,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3,潘思榘(1695-1752),字絜方,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朝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安徽巡抚、福建巡抚,入祀京师贤良祠,谥敏惠。
  4,曹頫(约1695年—?),字昂友,号竹磵,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主事。曹頫小小年纪就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钻研,得到伯父曹寅的赞赏。雍正皇帝欣赏他的奏折文采,夸赞其为“大通家”。曹寅、曹颙去世后,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雍正六年(1728),曹頫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举家迁回北京,后事不详。曹頫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叔父(一说父亲),在红学学术界颇受关注。胡适认为曹頫是小说人物贾政、甄应嘉的原型,并据此考证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当代研究者认为是贾宝玉的原型。一些研究者考证认为,曹頫是《红楼梦》原作者,其学说属于红学之曹学中的“非曹雪芹说”一支。
   5,章佳·尹继善(1695年-1771年),章佳氏,字元长,晚号望山。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隶属满洲镶黄旗。清朝中期重臣、诗人、散文家。大学士尹泰第五子。尹继善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起家翰林院编修。雍正六年(1728年),授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江南河务,旋即署任江苏巡抚,时年仅三十余岁。雍正八年(1730年),署河道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任云贵广西总督。乾隆初年,回京任刑部尚书兼管兵部事。后历任川陕、两江、陕甘等地总督。任封疆大吏三十余年,为雍正帝、乾隆帝所倚任。晚年入朝,累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尹继善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获赠太保,谥号“文端”,并入祀贤良祠。尹继善释褐五年,即任封疆,六载成巡抚,八载至总督,平步青云,仕宦生涯显赫。一生一督云贵,三督川陕,四督两江,为政明敏,且公正端厚。为官以爱民为先,在江南前后三十年,甚得名誉。但因久历宦途,深谙人情世故,巧于趋利避害,有好名用术、沽名邀誉之嫌,被袁枚称为“心似玲珑面面通”。此外,尹继善平生“好吟咏”,是当时八旗文坛的领袖人物。其诗内容丰富,众体皆备,尤擅古体。乾隆帝称赞道:“我朝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惟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学者”。曾参与编修《江南通志》《云南通志》。存世诗集有《尹文端公诗集》。《八旗文经》等收录其文。
   6,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清代书画家、篆刻家。乾隆初年举鸿博不就,卖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所画梅笔意苍秀。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寿寿初稽》等。丁敬的亲家公为清代大文豪厉鹗。

【逝世名人】

   1,爱新觉罗·韬塞(1639年3月12日—1695年3月23日),清朝宗室,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子,母为庶妃,氏族不详。崇德四年二月初八生。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晋辅国公。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二月初九卒,年五十七岁。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授韬塞子谕德奉恩将军,世袭。

   2,高泉性潡(1633-1695),也称黄檗高泉,清初僧人。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字高泉。号云外。又称昙华道人。十三岁出家,登福建黄檗山,师事慧门如沛禅师,并嗣其法。二十九岁(1661),奉隐元隆琦之命东渡日本,入宇治万福寺。未久,住奥州法云寺,并掌理摄津佛日寺,再兴加贺献珠寺,受藩主前田之归依。其后,归返宇治,屡入宫中说法。延宝三年(1675)撰扶桑禅林僧宝传十卷,翌年,又编东国高僧传十卷。元禄五年(1692)继为黄檗山第五世法席。八年示寂,世寿六十三。敕谥大圆广慧国师、佛智常照国师。后世尊为黄檗山中兴之祖。所著除前述外,尚有洗云集十卷、佛国高泉禅师语录八卷、山堂清话三卷,及东渡诸祖传、法华略集、翰墨禅、高泉禅师语录、有马温泉记、释门孝传等各一卷。

   3,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先生,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4,王骘(zhì)(1613—1695),字辰岳(或作人岳),又字相居。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人,清朝大臣。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695年7月3日)。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以操守清廉,为政有方,闻名于时。
   5,蒋兴俦(1639年~1694年),姓蒋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清初浦江人。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擅长音乐。他是自唐鉴真东渡以来,对日本 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6,蒋景祁(1646年-1695年),初字次京,改字京少,一作荆少,号罨画溪生,江苏宜兴人,父蒋永修,中国清代词人。蒋景祁少年时即从游于诸位乡前辈,彼此唱和。曾列王士禛门墙学诗,颇受赏识。1678年,作为编者之一,参与纂辑了乡邦词选《荆溪词初集》。1679年,其捐资将朱彝尊携至京师的《乐府补题》刻出,使这部湮没已久的南宋遗民咏物词集重新行世,引起了京师乃至整个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1682年,陈维崧临终将词稿托付于蒋景祁,其为之保存整理,刻成《陈检讨词钞》12卷。1686年,其独力编成《瑶华集》22卷,博采众家,规模宏富,是清初清词选本中的典范。卒于1695年。蒋景祁早年与陈维崧同为“秋水社”盟友。对于经史之学也颇有研究,其词学活动在清代词史上贡献卓著。并认为文学的发展,是审美创造和审美接受的连续性的结果。又指出文学家的创作,不但要吸收历代作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技巧、不同方法的成就。其注重作家创造的多样独创性与审美接受的变幻特征的观点,在清代词学美学思想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著有《东舍集》2卷,康熙刻本;《罨画溪词》1卷,康熙刻《百名家词钞》本等。另有与储欣合撰《春秋指掌》32卷,《前事》1卷,《后事》1卷,康熙天藜阁刻本。
   7,吴骐(1620~1695)字日千,号铠龙,铁崖,九峰遗黎,培桂桂斋主,江苏华亭(今上海奉贤)人,幼有“神童”之,读书过目成诵,崇祯诸生。

   8,4月13日,让·德·拉封丹,法国诗人,1621年出生  。
   9,7月8日,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兰科学家、数学家,1629年出生。
   10,11月21日,亨利·珀塞尔,英国作曲家,1659年出生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二月,重建太和殿。

二月,噶尔丹遣使入贡,谕责其欺枉。

四月,达赖喇嘛遣使为噶尔丹求恕。山西地震,平阳死伤甚多,遣使赈之。

五月,玄烨巡视新堤及海口运道。

五月,上巡畿甸,阅新堤及海口运道,建海神庙。

六月,免土默特岁贡石青。
六月,册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七月,噶尔丹遣使辩诉,仍责其欺枉。

八月,令科尔沁土谢图部诱噶尔丹,并使责噶尔丹侵扰。

十月,发兵备噶尔丹。

十一月,大阅于南苑,定大阅鸣角击鼓声金之制。

=========

墨尔根地方设立学校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二月初一日,礼部议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疏言,墨尔根地方(今黑龙江省嫩江市)两翼应各立学,设教官一员,新满洲诸佐领下每岁各选幼童一名,教习书义。康熙帝同意了这一奏请。黑龙江地区文化教育比较落后,萨布素早在宁古塔任职时,就优礼从关内流放至宁古塔的文士吴兆骞、杨越等人。这些人既授徒教书,又撰写诗文。《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黑龙江地区开始进入和平安定、开发经济的新时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发展。萨布素疏请在墨尔根两翼各设一所学校,设立教官,每年从索伦、达斡尔佐领下各选幼童入学,念书识字,这是黑龙江地区建学立师之始。后来,清政府在齐齐哈尔和瑗珲等城,也相继设立学校,设师教学。萨布素姓富察氏,宁古塔(今吉林宁安县)人,隶满洲镶黄旗,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少年时勤奋好学,成年以后,被挑补披甲,在宁古塔城当兵。因他粗通文墨,喜读《三国演义》勤于职守,富有韬略,被提拨为笔帖式(书手),以后又被提升为武职官。康熙二十二年(1683)十月,萨布素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以后,他一面加强地方防御,屯田备兵,一面加强文化建设。墨尔根地方设立学校,反映了萨布素将军的远见卓识。正因为如此,萨布素被誉为康熙朝的“将军第一”。

 

太和殿重新修建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二月二十五日,重修太和殿工程开始,至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告成,共用两年多时间。太和殿是清朝举行盛大庆典的场所,殿宇高大,气势宏伟。宫殿基高二丈,殿高十一丈,广十一间,纵深五间,建筑面积二千三百多平方米。大殿正脊两端的龙吻,高达三米,檐角上排列的小兽整整齐齐。太和殿不仅外观雄伟,殿内建筑亦十分壮丽。殿堂内开阔高大,七十二根大柱擎立其间。大殿中央,设有二米高的地平台,上设金漆雕龙宝座,宝座周围六根高大蟠龙金柱,每柱雕一巨龙,龙身缠绕全柱,柱下绘有海水江岸花纹。天花板正中,有一盘龙金凤藻井,倒垂着轩辕宝镜。太和殿前面,广场宽阔,占地约三万多平方米。重修太和殿工程的主持者是顺天府木匠梁九,当时已七十有余。整个大殿的外形轮廓,结构组合,全是梁九精心筹划。大殿梁枋檩柱,飞檐斗拱,部件数万,梁九为了准确施工,予先手制木殿一区,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过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具备。梁九的技艺被人称为绝技。大殿工程所需材料采自全国各地。其中,楠木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地;石料来自房山;殿堂内铺设的金砖由江南官窑承烧。重修太和殿工程开始之日和告成之时,康熙帝均派遣官员告祭天地、宗庙和社稷。

 

李士桢治政有方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著名的封疆大吏李士桢病逝,终年七十七岁。他的主要著作《李大中丞政略》,记述了他一生的政绩。李士桢字毅可,山东昌邑人,满洲正白旗包衣。他原姓姜,世为昌邑大族,明末清初,被掳为清八旗军奴仆,后过继给正白旗佐领李四泉为子,即改姓李。顺治四年(1647),李士桢被授为长芦运判,开始了他长期的仕宦生涯。此后,他任过河东运副、两淮运司、江南安庆府知府、陕西延安府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山西阳和兵备道副使、山西布政司参政、河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李士桢初任广东巡抚时,广东经过连接不断的兵燹扰攘,经济残破,民生凋敝。为了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他及时地颁布了《抚粤文告条约》十六条,受到了广东百姓的称赞。李士桢把整顿吏治当作第一要务。为澄清吏治,他以身作则,亲自批阅文书,绝不假借书吏,更不让衙役吏胥伸手取索。博罗知县董海、乐会知县张结禄利欲熏心,草菅人命,他便上疏弹劾,题请他们革职逮问。在整饬吏治的同时,李士桢还注意调整官、兵、民三者的关系,禁止兵役扰民、营棍害民,从而缓和了阶级矛盾。此外,李士桢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对特别残破荒凉的地方,他奏请豁免这些县的征银,召集流散农民进行垦荒。对于当地最穷苦的“蛋民”,他给以一定程度的关怀,采取措施禁止防巡官兵需索,以保障他们的渔业生产。

 

戴梓成为全国通用兵器专家  
  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军征讨噶尔丹,依靠戴梓所发明的子母炮,取得了战场上的重大胜利。从此,戴梓被人称为机械和火器专家。戴梓,字文开,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对机械、兵器制造尤为精通。他出身于官吏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对于兵法战守诸器具,尤其用心研习。康熙年间在平定三藩之乱中,他被康亲王杰书派人礼聘,以布衣从军。戴梓从军后,充分利用自己在机械和兵器方面的杰出才能和精巧技艺,创造和仿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工具和兵器,解决了不少实践中的难题。他曾利用滑轮原理、制造了一种运输机械,这种机械既减轻了体力消耗,又提高了劳动效率,相当方便。他还利用发条原理,创造了木机器人。在兵器方面,他所创造的连珠火炮形同琵琶,能连续射击,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易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洋火器能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戴梓还奉康熙帝命制造了一种冲天炮,又名子母炮,长二尺一寸,重约三百斤,弹道弯曲。这种炮的炮弹大如瓜,用生铁铸成,弹中朝上留有空穴,可装火药。使用时,将炮弹装入炮膛后,再装火门烘药和定炮尺。火门烘药的用药量根据射程远近决定,炮尺目标也随目标远近而定。发射时,先点燃炮弹的炮捻,接着点燃火门烘药。炮弹出膛后,从天而下,片片碎裂;杀伤力极大。戴梓制造的许多兵器,后来都被列入《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成为工部依式定造的样板,全国通用。

 

山西平阳府发生地震  
  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月初六日,山西平阳府地区发生地震,房舍倒塌,人民损伤。康熙帝收到山西巡抚噶尔图奏报后,立即派遣司官星驰前往。察勘情况。去过灾区的人回来报告说,灾区屋宇尽皆倾毁,人口多被伤毙,受灾甚重。二十九日,清政府决定,派遣户部尚书马齐驰驿前往灾区,进一步了解情况,察明被灾地方本年应征钱粮,停止征收;此外,对于压死的人,每口给银二两,对于无力修房的百姓,每户给银一两。五月初一日,马齐去灾区前,康熙帝谕示:你传谕巡抚噶尔图,平阳等处地震,房舍倒塌,人民死伤,他应当亲自在灾区设厂居住,救护受灾百姓,听候皇帝谕旨,不应当急急忙忙返回省城。另外,你到那里以后,要详察阅视灾情,要晓谕百姓,不可随意迁徙离散。还有,地震之后,恐怕地方坏人,以及镇标兵丁借端抢夺,扰害百姓,因此,应传谕总兵官周复兴,亲自率领官兵,将受灾地区妥为保护。对于受灾较重的平阳府洪洞县,康熙帝谕示马齐要和噶尔图亲身前往那里赈济,务使百姓均沾实惠。初四日,康熙帝又谕示大学士等,指出噶尔图身为地方大吏,赈济灾区不能尽职尽责,工作未完就急忙返回省城,应严察议处。于是,吏部经过讨论,准备将噶尔图革职,交刑部处理。康熙帝最后决定同意革职,免交刑部。六月十一日,马齐等回到京师,向康熙帝奏报,此次赈济山西平阳府地震灾民共用银十二万六千九百两,停征临汾、洪洞、浮山、襄陵四县,平阳一卫本年额赋。

 

清政府解决八旗生计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五月,清政府有关司署经过调查,得知京师地区八旗兵丁无房舍者有七千余人,便在城外按各旗方位,每旗各造屋二千间,无屋兵丁,每名给两间,不许买卖,兵丁死后没收入官。自康熙朝中叶以后,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八旗内部贫富的分化,许多士兵陷入高利贷的罗网,月饷的一半以上要支付借款的利息,以至成年不得娶妻,死后没有葬地。至于八旗奴仆,绝大多数处境更苦。有一次,他们曾聚集四五千人在皇城里请愿,其中八个胆大的,还冲破了侍卫的阻拦,闯进了御花园的第一道门,险些造成暴动事件。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一月,康熙帝曾对大学士说:现在满洲斗殴持刀杀人的事件屡有发生,可见习俗败薄,必使迂淳归厚才好。为了解决八旗生计,除为穷苦兵丁建造房屋外,清政府还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提高满洲甲兵的月饷;将余丁归并,成立新佐领,使闲散人可以披甲当差,解决亡故军士葬地及贫困兵士妻室、住房问题;凡遇灾荒,赈济贫民,八旗甲兵一律沾恩,而且比较优厚;增加出征补助;设立官军,代清旧馈;对老年及出征伤残人员,给以临时补助;增派驻防,缓和京师地区八旗生计紧张状况;教导旗员,抵制奸商。康熙四十九年(1710),某些八旗官兵将所支米不运家中,而是即行变卖,以图微利,清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决定以后户部计口支放,余者照时价给银。清政府采取上述措施,解决八旗生计暂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康熙帝制定军令十六条  
  康熙三十四年(1696)十二月十六日,为征讨噶尔丹,康熙帝谕示兵部,制定军令十六条予以颁布,主要内容是:大军出征,各部都统等官要检查武器装备,务期坚利,合乎规范,否则,视情节轻重罚银若干;启行后,兵众必须按队以次行进,不得零星散乱无秩序,违者鞭责示警;军行途中,不许离队、酗酒、喧哗、叫呼,不遵守者该管官即行捕责;所过地方不得扰害居民及蒙古部落,否则,从重治罪;凡军士逃跑,立刻缉拿,依定例治罪,该管官一并严处;下营务按旗列幕,不密不疏,如越旗乱次,前后搀杂,该管大臣官员分别治罪,兵役内有偷盗马匹器物者,按律治罪;发现敌人要立即飞报大营,若妄报不实,或传报迟误,有关官员立即正法,军前示众;严格值夜巡营纪律,无事人夜黑不得擅自行走,发现贪睡偷安现象,察出后严加治罪;与敌人接近,要加强侦察,稳妥布陈,井然有序,交战时所备援兵要及时出击;敌人败退后,严禁官兵掠夺牲畜财物,对贪行攫取者重惩不贷;敌军败退后,要立即派兵马追击,若遇伏兵,或敌军游骑,后队兵与敌接战,前队兵仍行追进;大军凯旋时,严禁售卖军器,或把军器留与蒙古人,违者从重治罪;驼马为全军重要军需物资,如有将遗失驼马隐匿、将疲乏驼马委弃、宰杀,要严加治罪;军粮关系至重,出生官兵要计口按日支领,不按名额禽从重治罪;大臣官员不得在大兵内抽取亲随;大军驻扎时,不得闲惰,要严格遵守各项军令。军令十六条的制定和颁布,为打败噶尔丹奠定了基础。

 

叶尔羌人民暴动  
  康熙三十四年(1695),叶尔羌人民在莎迪和卓领导下暴动,冲入王府,杀死了阿帕克和卓。阿帕克和卓,本名伊达耶图拉,阿帕克是他的别号。伊达耶图拉是清朝前期我国新疆伊斯兰白山派的领袖,他作为伊斯兰教贵族势力,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地区统治长达数十年之久。在他第一次统治期间,由于大肆屠杀自己的政敌与黑山派教徒,致使叶尔羌地区陷入极其混乱的局面。结果,叶尔羌等维吾尔各族人民,以黑山派为中心举行暴动,伊达耶图拉逃往中亚避难。康熙十八年(1679),在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支持下,伊达耶图拉又被拥立为统治南疆的代理人。伊达耶图拉登上汗位后,自称阿帕克和卓(世界之主之意),以叶尔羌为统治中心,命其子叶海雅执掌喀什噶尔政权,在南疆建立起了白山派和卓家族的统治体系。阿帕克和卓重新当政后,再次大肆屠杀和监禁黑山派及其他教派的伊斯兰教徒。很多人不堪忍受其残暴统治,被迫逃往中亚等地。阿帕克和卓在经济上也残酷地剥削各族人民,所实行的苛捐杂税达二十余种之多。阿帕克和卓在南疆的种种倒行逆施,引起了各种人民的不满,特别是他强迫数万民工,花费数万腾格白银,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墓,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康熙三十四年,黑山派领袖舒艾布的表侄莎迪和卓领导叶尔羌人民暴动,将阿帕克和卓杀死。不久,因阿帕克和卓之死,白山派统治集团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讧,白山派在南疆的统治,遂为暴动群众所推翻。

 

刘献廷治学有成就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著名学者刘献廷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刘献廷,字君贤,又字继广,号广阳子,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人。他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常彻夜不眠,刻苦攻读。清朝修明史,他应邀参加编撰工作,不署衔,不受俸,不受馆职,只是客居徐元文家中。修史期间,刘献廷经常到京城外面游览,有时,几十天不归,归来即把所见所闻告诉同是修史者万斯同,万斯同便拿书中记载进行核证。刘献廷治学提倡研究和了解现实。他认为:学者如果只知道过去而不了解现实,纵使博览群书,也只能算半个学者;当然,要了解现实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指出:清史馆许多人考古有余而不切实用。他还批评说:天下事没有不从格物致知入门的,而今读书学道的,都鲁莽灭裂从事,以致于忙碌终身一无所获。这种批评切中了当时学者治学的弊病。在修史期间,刘献廷经常与馆内友人讨论天地阴阳之变、古今兴亡之故、方舆要害、人才邪正以及兵法、文章、典制等,在许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一生治学广泛,对于律历、书教、音乐、理学、诗文、佛老、象纬、医药、法律、军事、农桑等均潜心研究。他主张结合西方先进技术改进中国传统历法,主张应当重视火器的使用和改进;主张不仅要注重疆域沿革及山川要塞的研究,尤其要注重河道变迁的研究,等等。刘献廷著有《新韵谱》、《广阳诗集》、《广阳杂记》等。

 

黄宗羲研究历史卓有建树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三日,著名学者黄宗羲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六岁。死前,他嘱咐家人说:“我死后,即于次日安葬,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敛,不用棺椁,不作佛用,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钱一概不用。”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对传统世俗礼教进行了大胆的挑战。黄宗羲是杰出的思想家、著名的学者。一生著述六十多种,一千三百多卷,研究领域涉及经、史、子、集、天文、历算、地理各个方面,尤其在历史学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黄宗羲主张研究历史要通今致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以极大的心思精力,编写有关明代的史籍史料,以总结历史教训,启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并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找出历史根据。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成为后来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康熙年间编写的《明史》,是一部史学价值较高的历史著作,其中就倾注和吸收了黄宗羲的研究成果。黄宗羲在史学方面更独特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编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善的学术思想史――《明儒学案》。这部著作将明代二百多年的学术史,二百多名学者的哲学、政治思想、学术著作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排比归纳,分清了学术渊源和流派,并作出力求公允的评价,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黄宗羲以他的史学理论和实践,开创了清代浙东史学,培养了历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一批有成就的史学家。

 
【外国大事记】
 
【清代诗词】
牧童逮狼
清代:蒲松龄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六百九十五年,公元1695年,农历乙亥(猪)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康熙]三十四年 越南[正和]十六年 日本[元禄]八年

2024年7月6日 22:3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