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公元1624年,农历甲子(鼠)年,天干五行属木,明[天启]四年 后金[天命]九年 越南莫朝[隆泰]七年,后黎朝[永祚]六年 日本[元和]十年,[宽永]元年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
公元1624年,农历甲子(鼠)年,天干五行属木
【天启,1621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任皇帝,熹宗朱由校年号,明朝政权第十六个年号。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九年
【天命,1616年-1626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即汗位,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政权后所使用的年号。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第十八位君主~~神宗.渊皇帝.黎维祺[永祚]六年(1619--1629年)
莫朝(越南.安南国),第八位君主光祖,莫敬宽[隆泰]七年(1618—1625)(越南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朝代)
日本[元和]十年
日本[宽永]元年
【明朝】(1368—1644年)
【南明】(1644—1662年)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后的政权】
【明郑】(1662—1683年)
【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农历:162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033年4月29日,波斯历:1002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一,干支:甲子年 丙寅月 丙辰日,属相:鼠,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5日立春 2月21日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儒略日数:2314263
1,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明末清初军事将领,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2,艾元徽(1624年-1676年),字允洽,号长人,今孙耿镇人。中国清代进士、学者。艾元徽于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任户部侍郎期间,曾出京勘验田亩,以确定田赋征收数额。因区划得宜,农村没有出现百姓转徙失业的现象。任左都御史期间,艾元徵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广圣孝,重国本,整饬官场风纪,屯田养民,缓征赋税。任刑部尚书期间,狱无分大小,必求其合于情理和法律,受到皇上责备,不心存芥蒂,一如既往,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康熙十五年(1676年),艾元徽病逝。艾元徽平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易经会通》等。
3,徐倬(1624—1713),字方虎,号苹村,浙江德清新塘(今德清士林镇徐家墩)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年九十岁。
4,谢良琦(1624~1671),字仲韩,一字石眼,明末清初广西全州龙水桥渡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入清后历任淳安、蠡县县令。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又号钝翁、老钝、液仙、玉遮山樵,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中国清代文学家、官员、学者、散文家。汪琬少孤,随族舅徐汧学习举业。与宋实颖、计东、徐元文、吴兆骞等人创慎交社,后入以吴伟业为宗主的十郡大社,声名渐起。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乡试,次年中进士,观政通政司。未几假归,肆力古文辞,念古文道丧,以振起百数十年文运之衰而自命。不久,补户部福建司主事,分司大通桥。岁满,改刑部员外郎,迁郎中。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秋,奏销案起,例降二级调用,先罢官南归,后左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康熙九年(1670年),因病辞官归家,结庐尧蜂,闭户著书。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在馆60余日,撰史稿175篇,即杜门称疾,逾年告归。归10年而卒。汪琬文论思想较为丰富,受朱熹影响,强调文道合一。其为文根柢六经,浸淫《史》《汉》,取法唐、宋、元、明诸大家,立言命意,皆有所本。汪琬之文也有一些缺陷。由于其过于强调法度,推崇雅驯,往往显得有些局促。魏禧批评其文“奉古人法度”“守之而莫敢过”。宋荦《国朝三家文钞》将汪琬、侯方域、魏禧并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汪琬亦能诗,与王士禛多有唱和,有“汪王”之称。论诗不分唐宋,既重唐诗,又崇宋诗。主张“温柔敦厚”之诗教,反对工巧、新奇。汪琬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等。
5,慕天颜(1624年-1696年),字拱极,号鹤鸣,甘肃静宁州(今甘肃静宁)人。清代官吏。慕天颜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及第,出任钱塘知县。后任广西南宁同知、福建兴化知县。
6,范承谟(1624年-1676年),字觐公,号螺山,辽东沈阳人,汉军镶黄旗,大学士范文程次子,清朝大臣。范承谟于顺治八年(1651年),选充侍卫。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迁秘书院侍读学士。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官至浙江巡抚。在浙江四年,功绩卓著,浙江百姓称其“潮由公”。康熙十二年(1672年),因功升任福建总督。三藩之乱时,范承谟被耿精忠囚禁,始终坚守臣节。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承谟被耿精忠杀害。范承谟著有《百苦吟》《画壁诗》等,可与文天祥《正气歌》后先辉映。长诗《勾留吟》《武彝曲》等皆传诵于世。
7,魏禧,字冰叔,号裕斋、勺庭,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历史人物,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多次参加抗清斗争。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1681年1月6日),去世,时年五十七。魏禧论文主张经世致用,积理、练识,长于策论等以广大胸怀而谋天下之事的文体,同时对其它文体的创作有所心得,并且写出了煌煌百万字的作品。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 卷,《日录》3 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 卷,《兵迹》12卷。散文作品有《邱维屏传》和《大铁椎传》等。
1,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别号南皋,今吉水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邹元标从小聪颖好学,9岁即学习儒家经书。20岁时跟随嘉靖进士胡直出游,遍历名山大川,饱闻各家学说。邹元标于万历五年(1577年),考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到任后,忠言忠直谏,抨击时弊,改革朝政。又因与有权势的张居正进行指责,而受到贬官。万历十一年(1582年),被召回朝廷任吏部给事中,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医治民瘼,因而触犯了皇帝,再遭贬谪。万历十八年(1590年)至四十八年(1620年),邹元标居家三十年讲学,未涉仕途。次年,邹元标重返朝廷,向皇帝进谏“和衷”之议。在此期间,邹元标还举荐涂京浚、李邦华等11人,受到皇帝优识诏褒纳。后邹元标回归故里,仍不忘国事,上书谈论军国大计,推荐朱变等可用之才。天启四年(1624年),邹元标卒于家中,享年74岁。邹元标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邹元标提出“致良知”应该有“良能”,“良能”就是效国效民的能力,“良能”是“致良知”的“核心”。这是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邹元标的学说影响极大,是明代后期江右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邹元标一生清正廉直,潜心治学,名誉颇高,确实堪称一代名贤。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其著述颇丰,有《愿学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等。(概述图片来源:清人绘《邹忠介公先师遗像》)
2,钟惺(1574年—1624年),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钟惺通过撰著《楞严经如说》参与佛学论争,表达了他复兴义学、重整戒律、推尊净土、宣扬华严的四大佛学主张。钟惺凭借文官身份和文坛巨擘的影响力兴办佛教事业,助力晚明佛教复兴运动。
3,李庄妃(1588年12月5日—1624年12月6日),明光宗朱常洛妃嫔之一。为人仁慈,沉默寡言。不如李康妃得宠,后天启帝即位,乳母客氏亦仗着天启帝昏庸而为非作歹,残害女眷,李庄妃在生活上亦遭受到苛待。最终,李庄妃因不满客氏恶行而在天启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气郁而死,年仅三十七岁。
4,谢肇淛(1567年9月2日—1624年12月3日),字在杭,福建福州长乐人,出生地为钱塘(浙江杭州),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代博物学家、诗人。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博学能诗文。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著作有《五杂俎》《太姥山志》。
5,朱国祚(1559年-1624年),字兆隆,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明朝大臣。万历十一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进太子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摄理部事,拥立皇储。明光宗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理机务。素行清慎,事持大体,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大学士。天启三年,进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大学士,以少傅兼太子太傅致仕,乘传而归。四年卒,赠太傅,谥号文恪。著有《介石斋集》。
6,朱之蕃(1558年—1624年),字元升,一作元介,号兰隅、定觉主人,南京人,明代大臣、书画家。万历二十三年(1595)科举状元,官终礼部右侍郎,任上曾奉命出使朝鲜。后以母丧,天启二年四月,起改为吏部右侍郎起升詹事府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工书法,善画山水花卉,传世作品有《君子林图卷》等,另有文集传世。
7,何宗彦(1559年~1624年),字君美,一字若善,号昆柱。江西金溪东漕(今琅琚镇上东漕)人,客居随州,万历朝随州籍进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勤谏宰相,爵从一品少师兼太子太师,官吏部尚书,职建极殿大学士。卒于任上,追赠一品太傅,谥文毅,奉旨建祠。明熹宗皇帝亲赐声驰皇阁,上东漕依然保留有受赐或受赠的卿相里、紫阁名家、龙光、科第、五桥同秀等牌坊或牌匾。
8,李懋桧,明官员、文学家、藏书家。字克苍。号心湖。福建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初授六安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以诤言郑贵妃及王恭妃册封事忤旨,寻谪湖广按察司经历。仕终太仆少卿。
9,王民顺(1539~1624)字道服,号如水,江西金溪人。
10,赵开美(1563-1624年),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中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官太仆丞。《古今杂剧》编者,该书收杂剧242种,三百余年后始印行。
11,沐昌祚(?-1624年报十二月初一日),天启四年(1624)十二月初一日,征南将军黔国公沐昌祚逝世。沐昌祚隆庆三年(1569)嗣爵,领镇五十六年。命其孙沐启元代镇。该月云南巡抚闵洪学上疏,沐氏庄田租税乞由地方官府征收,以救此一方民命;若仍由该镇征收,请严戒员役定丁,不许生乱。
12,孙玮(?-1624),字纯玉,号蓝石,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久之,历迁太常卿。万历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用兵,治军天津。后进兵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不久,又兼署兵部。都御史温纯去后,八年不置代。至万历四十年十二月,外计期迫,始命玮以兵部尚书掌左都御史事。明年十月告归,天启改元,起南京吏部尚书,改兵部,予机务。天启三年(1623)召拜刑部尚书,其冬以吏部尚书再掌左都御史事。天启四年秋八月病危,上疏荐刘一燝、邹元标、王纪、孙慎行、锺羽正、曹于汴、文震孟、满朝荐等。八月十二日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庄毅。
13,王三善(?-1624),字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由荆州推官入为吏部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进太常少卿。天启元年(1621)十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天启二年二月安邦彦反,进围贵阳。至十二月,三善三路进兵,以二万人破敌十万,解贵阳之围。后率军直捣大方,入居安位第,位偕母奢社辉走火灼堡,邦彦逃往织金。三善屯大方久,食尽,不得已而退师。天启四年正月,尽焚大方庐舍而退,安军追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正月十月,三善为降将陈其愚冲落马,自刎不死,被俘遇害。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余人皆死。崇祯初年,赐王三善兵部尚书。
14,12月26日,马里乌斯(Marius,Simon)逝世,德国天文学家。1573年1月20日生于贡岑豪森;1624年12月26日卒于巴伐利亚州安斯帕赫。
明朝大事记
正月,长兴民于元旦入署杀官放囚,当日败死。漳州副使程再伊听副将张嘉策受红夷(荷兰)三万金,许澎湖互市。贵州巡抚王三善攻安邦彦,遇伏死,副总兵官秦民屏以下四十馀人皆战殁。
二月,后金与科尔沁盟。
三月,杭州兵变。
四月,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五月,福宁兵变。毛文龙遣将攻后金辉发城,败还。
六月,右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南北诸臣亦交章劾之。帝不纳。
七月,河决开封、徐州。
八月,金袭毛文龙于镇江城,焚岛中积聚。
十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以忤魏忠贤,罢归。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被削籍。
十一月,吏部侍郎陈于廷、左副都御史杨琏、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皆以忤魏忠贤,削职为民。
十二月,两当县民杀县官。
是年,明军败澎湖荷兰人。荷兰人在台湾筑热兰遮、赤嵌城。冯梦龙(1574—1646)《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刊行。
--------
1,1624年1月,郑芝龙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接纳为通事,乘船离开日本前往台湾,1625年后又脱离东印度公司,加入李旦海盗集团。
2,1624年2月10日,扬州发生6级地震。 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
3,1624年5月,明朝军队猛攻澎湖。缺乏战争准备的荷兰人抵挡不住,被迫转移到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并于18年后击败西班牙独占了整个台湾。
4,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5,9月1日上海地震,上海境内唯一的一次破坏性地震,上海民居有倾者,最远波及江苏常熟,震级43/4级,震中位置北纬31.2°,东经121.5°,正好位于大场—南市中更新世断裂段的东南端部。
=
魏忠贤提督东厂
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二十五日,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领东厂事。万历末年,刑罚弛纵,厂卫缉事亦渐稀简,诏狱至生青草。及魏忠贤提督东厂,任用田尔耕掌卫事,许显纯掌镇抚司,罗织锻炼,严刑惨酷,厂卫之毒遂流遍天下。
客、魏杀后妃
客氏与魏忠贤盗专国柄,虑妃嫔揭发其罪,天启三年(1623)矫旨赐光宗选侍赵氏自尽;幽裕妃张氏于别宫,绝其饮食而死;皇后张氏,数于熹宗前数客、魏过失,及后怀孕,客氏密布腹心宫人,以计堕其胎。趁熹宗郊祀之机,杀其所宠的冯贵妃。慧妃范氏以客、魏谗失宠,李成妃为之乞怜,客、魏乃幽成妃于别宫,成妃预备食物于壁间,半月不死,斥为宫人。
遣中官刺边事
熹宗好察边情,常令东厂派人到关门,侦探情况奏报,称为“较事”。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专权,遣其党刘朝、胡良辅、纪用等四十五人,带着内库神炮、甲仗、弓矢等数万件到关门,为军中用。又以白金十万及诸币赐将士,实为刺探军情。忠贤以承宗功高,欲亲附之,又令中官刘应坤等带帑金十万犒将士,并申其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怀恨孙承宗。
王三善自杀
王三善(?-1624),字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由荆州推官入为吏部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进太常少卿。天启元年(1621)十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天启二年二月安邦彦反,进围贵阳。至十二月,三善三路进兵,以二万人破敌十万,解贵阳之围。后率军直捣大方,入居安位第,位偕母奢社辉走火灼堡,邦彦逃往织金。三善屯大方久,食尽,不得已而退师。天启四年正月,尽焚大方庐舍而退,安军追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正月十月,三善为降将陈其愚冲落马,自刎不死,被俘遇害。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余人皆死。崇祯初年,赐王三善兵部尚书。
贾毓祥奏陈粤西之患
天启四年(1624)正月十五日,巡按广西御史贾毓祥奏陈粤西之患有三,一为交夷,二为土司,三为瑶僮。现设之兵饷但防瑶僮,而交夷土司不与焉。今交夷擅兵,蚕食思陵、迁诸土司,逼我上石、西太平、思明,侵地计二百七十二村。水西之变,泗城、南丹,阴通安酋,思州不受调,瑶僮伺同掠,宾州八寨为群盗根株。土舍名为我用,实相窥隙。宜相度险要,增兵防守,章下兵部,令抚按勘奏。
张嘉策接受荷兰贿赂
天启四年(1624)正月十七日,御史崔奇观弹劾漳南道副使程再伊听任副将张嘉策接受“红夷”荷兰银三万两,许其澎湖互市。
黄尊素奏陈科道之责
天启四年(1624)正月二十一日,山东道御史黄尊素奏陈科道之责。他说:科道之设,惟参驳纠弹,各有司存。自东事告急,辄荐举边才,覃诏一颁,广开起废。于是有乞怜径请。有托介求客,而人遂相沿荐举之常。夫独不知科道之职掌乎?请尚方之剑,是吾责;发蒲轮之徵,非吾责。漏吞舟之纲,是吾责;赋招隐之章,非吾责。熹宗是其言。
杨姜削籍
苏州府同知杨姜,素廉直,织造太监李实诬奏其擅减袍服,得严旨。应天巡抚周起元奏,杨姜守官清正,时谒织造太监,不行僚属之体,因而无罪被诬。李实再奏,周起元再为辨白。天启四年(1624)正月二十三日,杨姜夺职削籍,周起元也因此埋下祸根。
孙承宗奏陈边方大计
天启四年(1624)二月初三日,督师大学士孙承宗奏陈:今边方大计,不过日守,日款,日恢复。皇上敕臣说:宁远广宁及河东土宇,渐图恢复,乃观天下大议,似专守关以内。而道且说:国家失河套、大宁不失为全盛,何必复辽东。然而辽东不复,关不可守,欲复辽以守关,则关以外必不可不屯兵。屯必不可不修筑,而宁远觉哗之议必不可轻罢。请以守言之:凡客兵利速战,主兵利久守,今关城聚秦、晋、川、湖、齐、梁、燕、赵之众,尽号客兵,无论粮料不继,即其继也,不逋不华而坐食,使自坐困。盖以速战之备为久守之谋,欲进则不足,久守则必变,故议兵必在土著。然蓟少土兵,而守辽以内,则辽兵亦为客,故随辽人之便,安插于两卫三所二十七堡间,以土以屯,曰以辽人守辽土,养辽人,使关外之备稍足,则关内之防稍减。况守在关以内,则内备浅薄、守在宁远,则山海已为重关。神京遂在千里之外,今天下亦尝计及此乎。再以款言之:臣之妆抵关,毳幕旗车,杂踏冈阜,一登陴而腥膻之气扑人,日报劫杀,议远抚场而通官难之。得广宁道议和,初移之中后为百里,又再移之宁远为二百里,以两协提路将分之信地,即抚即防,劫掠希少。今议撤关外之防为守关内,则仍入关为抚,而八部三十六家仍环听于关门。且宁远有道,宁前有道,镇称辽镇,抚称辽抚,而安插辽人于宁前,则说胎祸。无论十余万生灵何地安宁。而既无宁广之土地人民,何独存宁广之赏。今天下亦尝计及此乎!再以战言之:贼薄宁远,则以置亡置死之兵合与亡与死之众,心坚敢死,气励亡生。而外无可掠,中无可希,炮矢既倍,兵民既济,兼以海出其后,山峙其前,奇伏间出,贼必歼焉。即或越一城而前,宁城已缀其后,即或全一城而守之,各城已扼其吭,即或直抵关门不顾,而前有坚城,后有救兵,自可立见扫荡。又或妄意及海,则觉华岛之驻师与望海台之泊船相控,而长鲸必授首于波臣,又或下关臣之精甲进图恢复,则水师合东,陆师合北,水陆之间,奇奇正正,出没无端,故拒贼门庭之中与拒贼门庭之外其势既辨;而促贼于二百里之外,与贼促我于二百里之中,其势又辨。今天下亦尝计及此乎!有必在天下而边塞之情形未悉,间凭道路之口以为忧疑;亦有心不在天下而边塞之安危不顾,祇念身家之计以为侥幸。伏望皇上立断,无摇众议,庶臣之肝胆有藉而土宇可复。熹宗嘉答。
疏陈边将之贪
天启四年(1624)二月四日,刑科给事中解学龙疏言:现今三农告匮,束手莫支,两辽东三帅各领银一万二千两为治宅第之资令人骇愕。营房每间领造价钱六两,而镇将睹自侵尅,每间实际用银不过五六钱。马料刍豆,十扣其半。疏入,熹宗责其“冗漫”。
周之纲论恤民当除三害
天启四年(1624)二月九日,户科给事中周之纲奏言:恤民当除三害:奸书飞洒民粮;有司火耗太重;户丁逃亡贴补。疏下所司。
朱光祚奏核练饷节费
天启四年(1624)二月十一日,戎政兵部左侍郎朱光祚奏核练饷节费:元年发练饷三万,二年发帑三十万,逾岁费殆二十万,债帅奸徙出入莫问,光祚核银十四万六千二百六十余。勒石贮库。
赵南星奏陈变通铨法
天启四年(1624)二月二十三日,吏部尚书赵南星奏陈变通铨法,他说:四司官额十五人,今仅八人,昔时司官皆堂上自选,无咨访之说,且每省直恒二三人,每一人自主事而员外而郎中,皆遍历四司再请告。文选、考功郎事任尤重,偶乏人则他部调补。近者近署皆荐人自代,议者遂有顶首之谤。于是偶有员缺,发单咨访于其乡之京堂科道,而又以吏科河南道非其乡者以示大公,为诸臣绝谤,然而旧人日多,循资起用;远者难到,不得已就近推补,限期速至。其远而不能待者,亦就近调补,不妨一处二人,待远者至而后以一人避之。行此之道,则旬月之间,四司俱满,而铨政可举。熹宗允准。
王象乾致仕
王象乾(1546-1630)字子廓,新城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佥都御史,代李化龙经理播州。巡抚宣府。天启时,累官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三日去职,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崇祯元年,起为宣大总督,时年八十三。二年以病归。崇祯三年六月初二日逝世。王象乾机警有胆略,历官督抚,威名九边,有《开天玉律》。
宋师襄论政务敷衍之弊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三日,御史宋师襄疏言。终日讲筹边务、饬吏治、弭盗贼,而终无成效者,乃因各司议事之后,其实际执行与否皆置之勿问。疏入,报闻。
黄尊素奏陈时政
天启四年(1624)三月七日,御史黄尊素上疏,力陈时政十失,涉及封疆多故、荫恤失当、推升失实、忠谗并进、辽人来归、户兵要务、事机渐移、贿赂公行、大臣依违、议论庞杂等事。疏末叹曰:“萧墙隐祸惨于夷狄,异日有欲言不敢、欲闻不得者。”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赖大学士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
赐魏忠贤祠额
天启四年(1624)四月二十一日,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各乞祠额,予之。礼科给事中霍守典谏言,此乃恤典,赐在死后而不在生前,二臣为非礼之请,皇上为非礼之予。皇上不听。魏忠贤又因缉捕“伪礼”及私铸铜钱之功而受荫赏,给事中彭汝楠、御史刘廷佐言其殃及无辜,株连疑似,害不可胜言。皇上不听。
汪文言下狱
汪文言,字士克,歙县人。初为县吏,智巧任术,有侠气。神宗末,输赀为监生,用计破齐、楚、浙三党。又交结东宫伴读王安,与谈当时流品,安悦之。光、熹之际,外廷倚刘一璟,而安居中,以次行诸善政,文言交关力为多。及魏忠贤杀王安,文言亦下吏,得末减,益游公卿间,舆马常填溢户外。叶向高用为内阁中书,韩爌、赵南星、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皆与其往来。会给事中阮大钺与光斗、大中有隙,嘱刑科给事中傅櫆劾文言,天启四年(1624)四月二十二日有旨下文言诏狱。魏忠贤本想借此机会大行罗织,但掌镇抚司刘侨纳、叶向高及黄尊素言,止坐文言廷杖除名,无诛及者。忠贤谋未逞。
黄汝良致仕
黄汝良,字明起,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7)进士,历南北国子监司业,擢东宫日讲官,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五月二十六日进太子少保。致仕,有《河干集》、《乐律志》等。
孙承宗上车营图说
天启四年(1624)五月二十九日,督师大学士孙承宗上车营图说:计骑步二十四营,合为车营,外有前锋后勍,骑兵七营,合骑步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人,内步兵四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人俱足。骑兵五万一千人,现少一万五千七百八十九人。议催各镇兵,可得万人,其马宜六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匹,今少六千五百八十九匹,拟于京营量选三千五百,太仆寺量兑三千一百,其各营所需细大之数约七十余万,乞发帑金二十四万,熹宗准发十万。
万燝杖死
万燝,字燝夫,南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刑部主事,天启初年,调工部营缮主事。迁虞衡员外郎,司鼓铸,旋进屯田郎中,督陵务。杨涟及诸廷臣交章劾忠贤,率被严旨。燝愤,抗章极论忠贤,谓其自营坟墓仿佛陵寝,坚阻以内官监废铜铸钱之议,“内廷外朝止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疏入,忠贤大怒。当是时,忠贤方廷臣交章劾己,无所发愤,思借万燝立威,乃矫旨廷杖一百,斥为民。先令群阉至燝家,燝而殴之,比至阙下,气息才属。杖已,绝而复苏,群阉更肆蹴踏,过了四天,万燝身亡,时天启四年六月十六日。崇祯初,赠光禄寺卿。南明时,谥忠贞。
林汝翥受杖
巡城御史林汝翥曾笞内侍曹进、傅国兴,万燝被杖死后,忠贤矫旨杖汝翥如万燝。汝翥惧,逃到遵化。忠贤遣缇骑百余围叶向高私第,以汝翥为向高乡人(或言是向高之甥),向其要人,实为折辱叶向高。不久,林汝翥到蓟州巡抚邓渼处自首。六月二十日,命杖之百,削籍。
叶向高致仕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改左中允,仍视司业事。万历二十六年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伴读官,寻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久之,改吏部。万历三十五年五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一月入朝,从万历三十六年到四十二年,独在相位六年,遂准其归。向高归六年,光宗立,特诏召还。未几,熹宗立,天启元年(1621)十月还朝,复为首辅。熹宗冲年即位,不能辨忠佞,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以是得罪忠贤。忠贤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天启四年四月,汪文言下狱,忠贤惮向高,未敢大治,止罪文言。至六月,杨涟疏劾魏忠贤,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向高念忠贤未易除,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既而工部郎中万燝被杖死,御史林汝翥亦被逮杖。向高以国事不可为,乞归已二十余疏,至是请益力。时加官至上柱国少傅中极殿大学士。七月初九日致仕,熹宗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天启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一作七十)。谥文忠。有《叶台全集》。
赵南星致仕
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号侪鹤,北直高邑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汝宁推官,迁户部主事,调吏部考功,引疾归。起历文选员外郎,疏陈四大害,以病归。再起,历考功郎中,万历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钅龙秉公澄汰。旋斥为民。南星里居,名益高。与邹元标、顾成宪称为海内“三君”。光宗立,起太常少卿,寻改右通政,进太常卿,至则擢工部右侍郎。居数月,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己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锐意澄清,政府及中贵皆不得有所干清,中外忻忻望治,而小人侧目,滋欲去南星。给事中傅櫆首假汪文言发难,劾南星紊旧制,植私人,南星遂杜门乞休,不许。天启四年(1624)十月,因推举谢庆祥为山西巡抚事为御史陈九畴所劾,魏忠贤矫旨责南星朋谋结党,赵南星乞休求去。十月十六日,魏忠矫旨切责,放之归。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后以汪文言狱词连及,下抚按提问,坐赃五千,遣戍代州。天启七年十月十七日死于戍所,年七十八。崇祯即位,赠少保,谥忠毅。有《史韵》、《学庸正说》、《忠毅公集》。
高攀龙致仕
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4)进士,授行人。以劾王锡爵被谪为揭阳添注典史,之官七月,以事归。寻遭亲丧,遂不出,家居近三十睥,言者屡荐,帝悉不省。熹宗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1621)进少卿,二年四月疏劾郑养性,卒使还籍。孙慎行追论红丸案,攀龙亦归罪方从哲。改太常少卿,旋改大理少卿。邹元标建书院,攀龙参与其事,元标被攻,攀龙请与同罢,诏留之。进太仆卿,擢刑部右侍郎。天启四年八月拜左都御史,时御史崔呈秀按淮扬,赃私狼藉。攀龙揭发其贪污事,赵南星议戍之,崔呈秀遂投靠魏忠贤,乞为义子,攻攀龙党南星。赵南星去职,攀龙亦求去,遂于天启四年十月十八日罢归。后崔呈秀仍不甘心,必欲杀之,乃窜名李实劾周起元疏中,遣缇骑往逮。攀龙闻之,于天启六年三月十六日,写遗表,整衣冠,自沉于池。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愍。高攀龙乃明代著名学者,东林党领袖。与顾宪成修复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其中,顾宪成卒,高攀龙领导讲席,世称“顾高”。有《高子遗书》。
杨涟削籍
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应山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除常熟知县。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当光、熹宗之际,定宫府危疑,杨涟出力犹多。未几,迁兵科都给事中。及御史贾继春复论移宫案,杨涟上《敬述移宫始末疏》,于泰昌元年(1620)十二月抗疏归。天启二年(1622)起杨涟礼科都给事中,旋擢太常少卿。天启三年冬,拜左佥都御史,四年春,进左副都御史。是时魏忠贤已用事,群小附之。杨涟与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激扬讽议,务植善类,魏忠贤等衔恨刺骨,遂兴汪文言之狱,罗织诸人。杨涟愤而于是年六月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自是以后,魏忠日谋杀杨涟。同年十月二十八日削籍,并再兴汪文言狱,令其诬陷杨涟等。汪文言至死不承,许显纯乃自为狱司,坐杨涟赃二万,天启五年三月逮入狱。此下诏狱,许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于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夜中毙命,年五十四。崇祯元年(1628)三月,赠都御史右谥忠烈。十二月改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有《忠烈公集》。
左光斗削籍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元,号浮丘人,人称沧屿先生,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抚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出理屯田,大兴水利。光宗崩,定宫府危疑,保熹宗登极,光斗与杨涟两人力为多,朝野并称“杨、左”。廷议改元,以左光斗议定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1620),明年为天启元年(1621)。天启三年擢大理丞,进少卿。天启四年二月拜左佥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左光斗与其谋,又与高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魏忠贤及其党咸怒。及魏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又假会推事削杨涟与左光斗籍,复构汪文言狱,入左光斗名,遣使往逮。同年十月二十八日下诏狱,许显纯诬以受杨涟、熊廷弼贿,于五年八月初八日为狱卒所毙命。年五十一。崇祯初,赠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谥忠毅。
朱国祯致仕
朱国祯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官祭酒,谢病归,久不出。天启元年(1621)擢礼部右侍郎,未上。天启三年正月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顾秉谦、朱延禧、魏广微并命。六月,朱国祯还朝,顾秉谦、朱延禧以列命在后,谦居其次。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魏忠贤窃国柄,朱国祯佐叶向高,多所调护。天启四年夏,杨涟劾魏忠,廷臣多劝叶向高出疏,叶向高愠甚,朱国祯请容之。及叶向高罢,韩(火广)为首辅,韩(火广)罢,朱国祯为首辅。魏广微与魏忠贤表里为奸,视朱国祯蔑如。其冬为逆党李蕃连劾之,三疏乞归。十二月二十二日,加少傅致仕,卒谥文肃。有《大政记》、《湧幢小品》等。
再逮汪文言
天启四年(1624)四月,汪文言曾下镇抚司狱,忠贤本拟大行罗织,狱旋解,忠贤志不逞。忠贤以掌镇抚司刘侨不任事,削其籍,而用许显纯代掌北镇抚司,欲再伺机而动。御史梁梦环知忠贤恨未已,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复劾文言,诏立逮之,下北镇抚司狱,即命许显纯鞫治。而大理寺丞徐大化,亦希忠贤指,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于是东林之祸遂起。
江苏扬州地震
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二月月十日申时四刻,南直隶的应天、苏州、松江、凤阳、泗州、淮安、扬州、滁州等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尤甚。扬州倒塌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应天墙垣摇动,屋脊梁柱俱各有声,城垣墙垛倒塌,高淳地震有声,屋宇倾、水泛溢,句容瓦坠屋覆。常州、镇江、扬州,声如巨雷,摇倒民房无数,压死多命。淮安府湖水翻房宇动。泰州墙垣摇动,江河皆啸。常熟墙屋俱摇,行者皆仆。东刹浮图亦摇倒其顶,城内外地面多裂。崇教兴国寺,塔顶斜倾。吴江、震泽、嘉定、江都、通州(今南通)、泰兴,吴淞所,常州府宜兴,俱震声如雷。松江府华亭、上海、南汇守御所、以沙堡、无锡、靖江,俱屋宇摇动,武进坏屋湖水皆飞。应天府、上元、江宁、六合、吴县、江阴、丹阳、金坛、丹徒、溧阳及江西,同日皆震。震中烈度(Io)VII,震级(M)六级。
荷兰侵占澎湖
荷兰殖民者万历中叶来到中国,万历三十三年(1604)七月,侵占澎湖,伐木建房,为久居计,并借中国商人李锦、潘李、郭震致书明朝。福建巡抚徐学聚禁商民下海,断其接济,荷兰人无所得食,乃于十月末离去。后又侵夺台湾地,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接着又出据澎湖,筑城设守,以求通商。守臣说以毁城远徙,即可通商,荷兰人乃于天启三年(1623)毁城移舟离去,巡抚商周祚以遵谕远徙上闻,但荷兰人仍旧占据着台湾。既而复筑城澎湖,进犯厦门,为明军所败,乃又求和。再许其毁城远徙,而又复筑如故。后又停泊风樻仔,出没沿海地区,要求互市。而海寇李旦复助之,滨海郡邑为之戒严。
杭州兵变
天启四年(1624)正月,杭州有诸生家张灯,不慎火起,延烧房屋,九营兵卒乘乱而起,抆钱塘门外更楼十座。当时有杨把总,约束营兵勿予乱,被各兵捆绑还营,悬之高竿,欲以弓箭射之,两游击好言抚慰乃定。杨把总被革职。
京师滦州地震
天启四年(1624)二月三十日,京师滦州(今河北滦县)地震。先是,十三日,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屡震,震坏城郭、庐舍无算。至是,滦州大震,坏庐舍无数,地裂涌水异物。乐亭旧铺庄,地裂涌黑水,高尺余。迁安声如巨雷,塌坏城垣民舍无数。卢龙震倒官民房舍甚多。京城内宫殿动摇有声,铜缸之水腾波震荡。这次地震连续时间长,有的一日二、三震,如东安,辰巳时地震,至申时又震,从乾起有声。迁安一日数十震、卢龙、滦州持续达四十余日。至三月初二日,京师又震三次。大城地累震,屋瓦动摇,夜不敢寝,多有露宿者。东光地大震物皆摇动。昌黎、新安、真定府、蓟州、遵化、玉田、河间府、保定府、天津三卫,以东山东临邑、德平、海丰、武定州(今惠民)等二十余州县皆震。震中烈度(Io)VIII,震级(M)为六点二五级。
诏增盐课
天启四年(1624)五月初九日,诏增加盐税。除陕西河东池盐及云南旧额不增外,其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广东、四川共增课五十四万七千九百九十三两。
福宁兵变
天启四年(1624)五月,福宁州官兵由于仓官林廷柱盗窃军储,不及时发饷;州同徐士璋收受贿赂而不追究;王州守又包庇佐贰而不为调解。致使士兵张天锡、王一经等忍无可忍,与众兵卒一起关闭城门,包围官署,殴打贪吏,树旗拆屋,城门关闭达十三天。守道朱宋或作震生往视,抚之乃定。
杨涟疏劾魏忠贤
天启四年(1624)四月汪文言下狱,东厂太监魏忠贤本想借机罗织罪名,打击外廷。但刘侨结案很快,忠贤大怒,以私人许显纯代刘侨掌镇抚司,正人日危。于是左副都御史杨涟愤甚,于六月初一日抗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末云“掖廷都城,即大小臣工,皆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乞正法以快神人之愤”;客氏使居外宅,“无厚其毒”。疏上,忠贤惧,求解于大学士韩(火广),(火广)不应。忠贤遂在熹宗面前哭诉,且辞东厂,而客氏从旁为之剖析,王体乾等从旁赞之,熹宗懵然不辨,遂温谕留忠贤,而严旨责涟。杨涟既劾魏忠贤,一时抗疏继之者,南北台、省、卿、达七十余人,交章论忠贤不法,熹宗皆传旨切责之。
广州民变
天启四年(1624)七月十日,两广总督胡应台奏云:广州民变,由于米贵,殴击知府程光阳,辱及巡按。斩杀为首者五人,乃定。
黄河决口徐州
天启四年(1624)七月,黄河决口于徐州魁山堤,东北灌州城,城中水深一丈三尺。河水一自南门至云龙山西北大安桥入石狗湖,一由旧支河南流至邓二庄,历租沟东南以达小河,出白洋,仍与黄会。徐民集赀迁州治于云龙山。
明军普定之捷
天启四年(1624)正月,王三善败殁,以抚治郧阳右副都御史蔡复一进兵部右侍郎,代巡抚贵州,寻代杨述中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时安邦彦进围普定,结四十营,绵亘二十里。十一月,蔡复一檄总兵官鲁钦、黄钺等分道御之。钦败敌于汪家冲,钺败敌于蒋义寨,参将尹伸守普定,亦败敌,与大军会合。邦彦执窘,渡河西奔。钦、钺督诸将穷追,长驱织金,焚营数十里,获牛马、甲仗无算。
左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御史黄尊素等相继上疏;国子祭酒蔡毅中率师生千余人请究魏忠贤罪。诸人都被传旨切责。工部郎中万燝论魏忠贤罪,被杖死。大学士兵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等相继罢去,削杨涟、左光斗等籍。是年,太仓人张溥、张采在常熟组成应社,参加者十一人,后人数日增,长江南北都有人参加。贵州巡抚王三善在大方因缺粮退兵,中伏殆。杭州、福宁兵变,旋即平息。
解学龙请修正史
天启四年(1624)正月二十三日,刑科给事中解学龙请修正史。他说:史家之礼,有编年,祖之春秋;纪传,本之在传,我朝列圣实录,只仿编年,而事之首尾不相贯,人之本末不可知。况革队土木,至今公案未定,其间一姓递承,委裘无恙,乃操觚者拘其忌讳,至令参稽尚仍夫蠹简,只为袭舛,何以传信。至家乘野书,皆得以肆其私笔,宁非圣朝一大阙事哉!今宜开局篡修正史,刻期告成,故所以成之者有三,一搜其人,二萃其书,三督其程。熹宗命实录修成再议。
[明代] 王稚登
松坞石林林,秋风万壑阴。
泉清尘客耳,花照定僧心。
龙去野祠破,鸟啼山竹深。
苍生饥渴甚,朝夕望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