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废帝刘子业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南北朝
全名:刘子业
别名:宋前废帝
字:法师
封号:皇太子 (即位前)
年号:
1.永光(465年正月—9月17日.农历465年八月十二.壬申日)
2.景和(9月18日.农历465年八月十三.癸酉日--十一月二十九日(466年1月1日))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彭城郡彭城县(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生卒:449年2月25日~466年1月1日
逝世地:华林园竹堂 (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在位时间:(464年7月12日 闰五月二十三~466年1月1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前任: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
继任:宋太宗明皇帝刘彧
安葬地: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今江苏省南京市)
个人简介
刘子业(449年~466年),小字法师,祖籍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他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南朝宋的第六位皇帝。作为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文穆皇后王宪嫄。在其短暂而复杂的一生中,刘子业以少年即位、性格暴虐以及最终悲剧性的结局而被后世所铭记。
少年皇子与皇位继承: 刘子业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尤其对儒家经典《孝经》颇有研究。这种良好的教育背景使他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一定的文学才华和治学能力。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却因家族权力斗争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孝建元年(453年),其父宋孝武帝刘骏平定内乱后登基为帝,随即册立年仅六岁的刘子业为皇太子。这一决定不仅确立了刘子业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地位,也让他过早地卷入了复杂的宫廷政治之中。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刘子业逐渐成长,并在父亲的影响下接受了系统的帝王教育。 大明八年(464年),宋孝武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子业正式继位,改元“永光”,并宣布大赦天下,同时恢复了祖父宋文帝元嘉时期的许多制度。然而,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统治基础却并不稳固。由于年纪尚轻,加之缺乏足够的威望与经验,他不得不面对来自朝廷重臣、宗室成员以及地方藩镇的强大压力。
暴政与动荡: 面对复杂的局势,刘子业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对手握实权的大臣展开大规模清洗,将多位功勋卓著的老臣处死或流放;同时,他对同宗诸王也表现出极大的猜忌,甚至下令囚禁或杀害他们。这种残暴的行为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官员们人人自危,而地方势力则趁机蠢蠢欲动,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此外,刘子业本人的性格也极为乖张狂悖。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例如荒淫无度、虐待亲人等。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朝廷内外的不满情绪,也为他的最终覆亡埋下了伏笔。
悲剧性结局 :景和元年(465年),湘东王刘彧等人发动政变,成功弑杀了刘子业,结束了这位年轻皇帝仅仅一年多的统治生涯。时年十七岁的刘子业被安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纵观刘子业的一生,尽管他在少年时期展现出了不俗的才智,但由于性格缺陷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虽短,但却给南朝宋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与损失。后人评价他时,往往将其视为一位典型的“暴君”形象,同时也感叹其命运的悲怆与无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子业,生于元嘉二十六年正月十七日(公元449年2月25日),为南朝宋第六位皇帝。他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为其日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当时刘子业的父亲宋孝武帝刘骏正在寻阳镇守,而年仅三岁的刘子业则留在京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幼童远离父亲的庇护,其成长环境之复杂可见一斑。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这一年对于刘子业来说尤为关键。宋孝武帝讨伐叛逆的刘劭时,刘子业被拘留在门下省。在这段时期,他数次面临生命威胁,但最终化险为夷。同年四月,随着宋孝武帝登基成为皇帝,刘子业也被立为皇太子,正式踏入了权力的核心圈。 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刘子业搬入东宫居住,开始了作为储君的学习与生活。在此期间,他不仅接受着严格的皇家教育,还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活动。例如,大明四年(公元460年),他在崇正殿讲解《孝经》,这一举动显示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为未来帝王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到了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刘子业举行了冠礼,标志着他从少年走向成年,也预示着他即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刘子业的性格却逐渐显露出偏激的一面,经常受到孝武帝的训斥。有一次,孝武帝西巡时,刘子业汇报起居情况的笔迹显得十分草率,这让孝武帝非常不满,严厉批评他说:“你的书法没有长进,这是你的一大过错。我听说你平时懒散,性情急躁且暴戾,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担忧。
登基为帝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宋孝武帝驾崩,同日,皇太子刘子业继位称帝,改元永光,颁布大赦令,免除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职务,封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升任尚书令。五月二十七日,朝廷设立录尚书职位,由太宰江夏王刘义恭担任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同时任命丹阳尹永嘉王刘子仁为南豫州刺史。 即位之初,刘子业的表现便让人侧目。他面容冷峻,毫无哀伤之情,似乎对父皇的去世毫不在意。起初,他还对戴法兴等大臣有所忌惮,但随着戴法兴被杀,再也没有人能够约束他的行为。此时的刘子业变得愈发肆无忌惮,朝廷内外百官的生命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当皇太后病重时派人召唤他相见,他竟以“病人间多鬼,可畏,不能去”为借口拒绝探望。此举引发了太后的极大愤怒,她对侍者感叹道:“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怎么会生出这样不孝的儿子。”太后去世后数天,刘子业梦见太后责备他说:“你不孝不仁,没有人君之相,刘子尚愚昧悖逆如此,也不是当皇帝的料。孝武帝行事险虐灭道,结怨人神,虽然儿子众多,却没有一个有应天之命。皇帝之位,应该归还给宋文帝之子。
残暴遭弑
随着时间推移,刘子业的暴虐本性越发显露无疑。他频繁地屠戮臣民,使得整个朝廷笼罩在一片恐怖氛围之中。当时有传言称,湘中将出天子,为了肃清流言,刘子业计划南巡荆州和湘州。然而,他的首要目标却是先铲除各位叔叔,这种极端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一场政变的发生。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联合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等人暗中与刘子业身边的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名心腹联络,共同谋划废黜刘子业。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466年1月1日)夜晚,巫师欺骗刘子业说华林园竹堂有鬼,诱使他亲自前往华林园竹林堂射鬼。趁此机会,寿寂之持刀冲入,姜产之协助行动。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刘子业试图逃跑,但最终还是被寿寂之追上并杀害,年仅十七岁。之后,刘子业被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为政举措】
政治改革
制度改革 大明八年(464年)七月,刘子业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政治命令,废除了南北御用大道的设置。这一决定标志着对孝建年间(454-456年)以来所更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全面废止,并恢复了元嘉年间(424-453年)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此举旨在回归更为稳定和传统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国家治理效率和社会秩序。 然而,在景和元年(465年)八月二十七日,刘子业又重新设立了南北二驰道。这一政策的反复调整,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在平衡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复杂考量,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行政改革
大明八年(464年)六月,刘子业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他将豫州的淮南郡更名为南梁郡,并从宣城划出一部分区域重新设置了淮南郡。这一调整优化了地方行政管理结构,提升了行政效率。 永光元年(465年)三月,江郡被撤销,进一步简化了地方行政体系。同年五月,郢州的随郡被划归雍州管辖,这不仅加强了雍州的综合实力,还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 景和元年(465年)八月,东扬州并入扬州,这一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地方行政格局,减少了重复管理的现象,提高了行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经济改革
应对自然灾害 大明七年(463年)至大明八年(464年),南朝宋东部各郡遭遇了严重的旱灾。部分地区米价飙升,一升米的价格甚至高达几百钱,京城地区的米价也达到了一百多钱。这场灾害导致了大量人口因饥饿而死亡,受灾比例高达百分之六七十。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民众的生活困境。
货币改革
自孝建年间(454年—456年)以来,民间私自滥造劣等钱币的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为此,永光元年(465年)正月二十七日,朝廷下令改铸二铢钱,新钱币在样式上变得更加细小精致。然而,由于民间仿制技术的迅速跟进,每次官府铸造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后,民间便会立刻模仿制造,且仿制品往往比官方货币更薄、更小,缺乏清晰的轮廓,也未经打磨加工,这些劣质货币被称为“耒子”。
减税与免税政策
为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永光元年(465年)二月,朝廷决定减少州郡县官员一半的禄田,以此降低政府开支。同年八月,吴、吴兴、义兴、晋陵、琅琊五郡的大明八年(464年)以前的欠租被免除,这一政策极大地缓解了百姓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九月,朝廷还颁布了一项重要法令,允许百姓自行铸钱。这一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引发货币市场的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激发民间经济活力,促进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易的活跃度。 综上所述,刘子业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措施,既体现了对传统制度的尊重与回归,也展现了对新兴问题的积极应对态度。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家治理水平,缓解了社会矛盾,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
【历史评价】
李延寿《南史》:“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
沈约《宋书》:
①“废帝之事,行著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假以中才之君,有一于此,足以霣社残宗,污宫潴庙,况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乎!其得亡,亦为幸矣。
②“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龀。
③“詈辱祖考,以为戏谑。行游莫止,淫纵无度。
④“诛剪无辜,籍略妇女。
⑤“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
【轶事典故】
疑似乱伦
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府何迈的妻子。 景和元年(465年)十月,刘子业宣其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命其离开丈夫何迈。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对外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 刘子业又杀了一名宫女,送到何迈府中,用公主的礼仪殡殓埋葬。 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刘英媚乘坐有龙旗鸾铃的御车,出入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 刘子业常怀疑何迈有野心,而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而且蓄养了许多为他效死的人。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走漏风声,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宋书》还记载刘子业与自己的亲姐姐刘楚玉也有乱伦关系。刘楚玉淫恣无度,曾对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是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骨肉。陛下后宫美女数以万计,而我只有驸马一人。凭什么这么不公平呢!”于是刘子业就赐给刘楚玉三十面首。
狂悖无道
当时刘子业狂悖无人君之道,杀害各大臣,忌畏各位叔父,把他们囚禁在殿内,百般殴打侮辱,不再有人性情理可言。刘子业的叔叔建安王刘休仁和湘东王刘彧、山阳王刘休祐,身体都很肥壮,刘子业于是用竹笼把他们装起来,称一称重量,以刘彧最肥,称为“猪王”,刘休仁称为“杀王”,刘休佑称为“贼王”。因为这三王年纪最大,刘子业尤其对他们有所耽心和害怕,所以常常把他们抓来囚禁,不离自己身边。东海王刘祎平庸低劣,被称为“驴王”,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年纪小,因此两人都能和刘子业相处。
刘子业曾经用木槽盛饭,再放进各种杂食,搅和拌合,又在地上挖一个坑,装满了泥水,把刘彧衣服脱光,放进坑内,把盛杂食的木槽放在他面前,命令他像畜牲一样地用嘴去槽中吃食,以此取乐。刘子业想要杀害刘彧及刘休仁、刘休佑前后有十几次,亏得刘休仁很有计谋,常常用戏谚巧言、阿谀奉承使刘子业高兴,所以能够推延杀害之事。
当时廷尉刘蒙的妾怀孕,刘子业在她临产时接进后宫,希望她生个男孩,打算立为太子。刘彧曾违背其旨,刘子业大怒,于是剥光他的衣服,捆了他的手脚,用棍杖从手脚内穿过,派人抬着交付太官,说:“即日杀猪。”刘休仁笑着对刘子业说:“猪今日不该死。”刘子业问什么原因,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下来,再杀猪取它的肝肺吃。”刘子业才解除杀刘彧的主意,说:“暂且交给廷尉。”过了一夜就放出来了。 十八日,刘蒙的妾生了一个儿子后,刘子业就称之为皇子,并为此下令大赦。与此同时,全国凡是同时有了儿子的臣属,也都赐爵一级。
刘子业狂悖无道,他的叔祖江夏王刘义恭和尚书令柳元景等人商量想废黜刘子业,另立新帝。景和元年(465年)八月,刘子业率领羽林军到刘义恭府第将其杀害,并将刘义恭肢解,剖开肠胃,挖出眼珠,以蜜浸泡用来做“鬼目粽”。
变态
先前,刘子业出游华林园竹林堂时,命令宫女赤裸身体相互追逐、戏笑,有一宫女拒不从命,就杀了她。夜里,刘子业做梦,梦见自己在竹林堂,有一个女子骂他说:“你悖逆不道,活不到明年小麦成熟的时候。”于是,刘子业在宫崐找到一个和自己梦中所见模样相仿的人杀了。夜里,又梦见了所杀的女子骂他:“我已经向上天控诉你了!”于是,巫师、巫婆们都说竹林堂里有鬼。
刘子业还常常在叔叔建安王刘休仁面前使左右侍臣强迫奸淫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左右侍臣都是不得已而听从他的命令,以至于让右卫将军刘道隆做此事,刘道隆却高高兴兴地奉旨行事。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刘子业召集所有妃子、公主排列在自己面前,然后强迫左右侍从侮辱奸淫她们。刘子业叔叔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从命,刘子业大怒,杀了江氏的三个儿子南平王刘敬猷、庐陵王刘敬先、安南侯刘敬渊,并抽打江氏一百鞭。
辱祖
景和元年(465年)八月,刘子业命令在太庙另外绘制祖先的画像,画成之后,他进入庙内观看,指着曾祖父刘裕画像说:“他可是一位大英雄,活捉了几个天子。”又指着祖父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了头。”然后,指着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他是个大酒糟鼻子,可现在怎么没有了?”说完,立刻叫画匠把刘骏的酒糟鼻子画出来。
【亲属成员】
曾祖:刘裕
祖父:刘义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父亲:刘骏,宋孝武帝。
母亲:王宪嫄,文穆皇后。
后妃:
1.路皇后,太皇太后路惠男之弟路道庆孙女。
2.献妃何令婉,追谥献皇后
3.贵嫔刘英媚,刘子业的姑姑,入宫后贵姓谢氏。
4.羊良娣
5.袁保林
弟弟:
1.豫章王刘子尚,刘子业同母弟。
2.晋安王刘子勋。
3.安陆王刘子绥。
4.刘子深
5.寻阳王刘子房。
6.临海王刘子顼。
7.始平孝敬王刘子鸾。
8.永嘉王刘子仁。
9.刘子凤
10.始安王刘子真。
11.刘子玄
12.邵陵王刘子元。
13.齐郡王刘子羽。
14.刘子衡
15.淮南王刘子孟。
16.刘子况
17.南平王刘子产。
18.晋陵王刘子云。
19.刘子文
20.庐陵王刘子舆。
21.南海哀王刘子师。
22.淮阳思王刘子霄。
23.刘子雍
24.刘子趋
25.刘子期
26.东平王刘子嗣。
27.刘子悦
姐妹:
1.山阴公主刘楚玉(同母姐)。
2.安固公主。
3.临汝公主。
4.安吉公主。
5.临淮公主刘楚佩(同母姐)。
6.皇女刘楚琇,刘子业(同母姐妹)。
7.康乐公主刘修明(同母姐妹)。
8.某县公主,被刘子业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