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tà dùn]~汉末年辽西乌桓第二任首领(191--207年在位)
蹋顿[tà dùn]
时代:东汉
本名:蹋顿
民族:乌桓
生卒:?--207年
职业:乌桓王
主要成就:据辽西之土,以雄百蛮;助袁绍灭公孙瓒
蹋顿是一位骁勇善战、才略过人的杰出将领。史书记载:“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他统领着右北平、渔阳和上谷三郡,成为这一地区的统治者。 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斗中,蹋顿曾出兵相助袁绍,成功击破了公孙瓒的军队。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袁绍假借朝廷名义赐予蹋顿以及三位部落首领难楼、苏仆延、乌延单于的称号,并授予他们象征权力的印绶。然而,后来难楼和苏仆延率领部众拥立楼班为新的单于,蹋顿因此退位为王。 随着袁绍的去世,其继承人袁尚被曹操击败后,不得不向蹋顿求助。当时,幽州和冀州的许多官吏及百姓纷纷逃往乌桓,人数多达十万余户。袁尚企图借助这些逃亡者的支持以及蹋顿的力量,重新夺回河北地区。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自率军征讨乌桓。同年八月,在柳城附近的白狼山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的大军大败乌桓联军,而蹋顿则在战场上被曹操的先锋大将张辽斩杀。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曹操对北方的统治,也彻底改变了北方的政治格局。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虎踞辽西
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官渡之战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袁绍最终败给了曹操,不久之后便郁郁而终。袁绍去世后,其部将蹋顿依然坚定地支持袁氏家族。 然而,袁绍的两个儿子——长子袁谭和少子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陷入了激烈的内斗之中。这种内部纷争使得袁氏家族的力量逐渐削弱,而曹操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机会从中获利。不久之后,袁谭在与曹操作战时不幸被杀,袁尚无奈之下只能投奔身在幽州的二哥袁熙。 袁氏兄弟在幽州的日子也并不安稳,他们再次遭遇了变兵的袭击,被迫向北逃亡至乌桓,寻求援助。他们希望能够借助乌桓的强大实力,重新夺回中原的控制权。此时,乌桓部落在蹋顿的领导下正处于强盛时期,他的领导能力使乌桓各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外界纷纷传言,蹋顿有意效仿匈奴的冒顿单于和鲜卑的檀石槐,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建立自己的霸权。 随着袁氏兄弟及其众多追随者的到来,蹋顿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据史书记载,当时他麾下不仅有乌桓族人,还有大量的汉族人口,总人数多达三十余万,可谓是雄踞一方,史称“以雄百蛮”。 蹋顿以帮助袁尚收复故地为借口,多次对边境地区发动袭击。例如,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他就曾率领三郡乌桓的大军进攻犷平,攻打当地的鲜于辅。这些军事行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鉴于此,曹操决心发起远征,讨伐蹋顿,彻底消除这一后患,以实现北方的统一。
战败身死
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沿滨海道穿越碣石山,直取乌桓势力的重要据点柳城。然而,当时的气候条件却给曹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正值夏季,连绵不断的暴雨使得沿海地区泥泞不堪,道路难行。不仅如此,乌桓人在交通要道上布下了重兵把守,曹军的前进受到了严重阻碍。面对这样的困境,曹操忧心忡忡,向熟悉地理环境的田畴询问对策。 田畴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建议:“每逢夏秋两季,这条滨海道路常常积水成灾,浅处无法通行车马,深处又不能通航舟船,这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前,右北平郡的治所设在平冈,从那里通过卢龙塞可以直达柳城。自光武帝建武年间以来,由于道路损毁,已经近二百年无人行走,但仍然留有部分旧路痕迹可循。现在乌桓人认为无终是我们大军的必经之路,而我们无法前进只能撤退,因此他们放松了警惕。如果我们佯装撤军,秘密地从卢龙塞翻越白檀险阻,进入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不仅路程更短,而且行动更加便捷,出其不意,定能一举攻克蹋顿。”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当即决定采纳田畴的计策。他命令军队表面上从无终撤退,并在水边的路上留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如今正值暑热季节,道路不通,待秋冬时节再行出兵。”乌桓侦察骑兵看到后,信以为真,误以为曹军已经离去。 随后,曹操任命田畴为向导,率领部众登上徐无山,凿山开路,填谷修道,历经五百余里艰难跋涉,经过白檀、平冈等地,甚至穿过了鲜卑部落的王庭,向东直指柳城。当距离柳城仅二百余里时,乌桓人才察觉到曹军的动向。袁尚、袁熙与蹋顿以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迅速集结数万名骑兵迎击曹军。 八月,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山,突然遭遇乌桓大军。此时乌桓军兵力强盛,而曹军主力部队尚未完全赶到,只有少量轻装步兵在前,形势十分危急。左右将士无不感到紧张和担忧。然而,部将张辽却斗志昂扬,力劝曹操立即出击。曹操见状,欣赏张辽的英勇果敢,同时观察到乌桓军队虽多但阵型散乱,于是果断采纳张辽的建议,将自己手中的指挥旗授予张辽,任命他为先锋,抓住乌桓军阵型变动的机会发动突袭。 乌桓军队毫无防备,瞬间被打乱阵脚,陷入混乱之中。在这场激战中,乌桓单于蹋顿被张辽斩杀于阵前,一说为曹纯麾下的虎豹骑擒获后处决。乌桓士兵死伤无数,遍野都是尸体。曹操乘胜追击,收降了二十多万人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袁尚等人只得逃往平州(今辽宁辽阳北)投靠公孙康。 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回师,途中历尽艰辛。当时天气寒冷,又遭遇大旱,连续二百里都没有水源,军队缺粮少水,只能宰杀数千匹战马作为军粮,在地下挖掘三十余丈才找到水源。直到次年正月,曹操才终于回到邺城。这场战役不仅彻底解决了北方边境的安全隐患,也彰显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陈寿《三国志》:“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范晔《后汉书》:“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
叶适:“以汉髙灭秦、项之威,而匈奴项领,受围平城。光武百战百克,遂定海内,而卢芳连胡扰边,终其身不能屈。乌丸蹋顿之暴,不减前世。曹操亲伐,一战斩之,徙其部落,遂为名骑,所向有功,何其壮也。”
【家庭成员】
从父:丘力居
从弟:楼班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