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贵,清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首页标题    002.朝代世系    清朝    朱一贵,清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朱一贵



   朱一贵(1690年-1722年),原名朱祖,福建漳州长泰县人。清康熙年间台湾农民起义首领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赴台谋生,耕田养鸭度日。他性情慷慨,喜欢交结朋友,痛恨清朝官吏贪污腐败,苛虐百姓。1721年4月19日,朱一贵率众在台湾起义。 4月27日,朱一贵在赤山(今高雄旗山)大败清军,周庆龙狼狈而逃,清南路营参将留景龙被擒杀。 5月3日,朱一贵被部众拥立为义王,建立政权,年号[永和]。六月,朱一贵被俘。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处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赴台谋生,曾做过台湾道辕役。被革职后,居罗汉内门母顶草地,饲鸭为生。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台湾知府王珍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朱一贵与好友黄殿等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因姓朱,托称明后裔,被推为“大明重兴大元帅”,台湾各地纷起响应。与台南的杜君英会合后,两路联军先后败清军于赤山、春牛埔,进入台湾府治,知府王珍逃走。义军人数达三十万人,台湾除北路淡水营外皆在起义军掌握之中。随即被拥立为义王,建国号大明,并设官封制。因起义军内部分裂,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在总统征台水陆大军的南澳镇总兵官蓝廷珍及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的并力进攻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解送京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处死。
   朱一贵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渡台,居凤山罗汉内门(今高雄市内门区)。朱一贵侠义好客,豪放健谈。每有客至,他就宰鸭煮酒,述及国事政情,或崇论宏议,或悲伤感叹。
   康熙六十年(1721年),凤山县知县出缺,暂由知府王珍兼理,王珍把知县职务交由他儿子管理,但王珍的儿子利用职权横征暴敛,向百姓无休止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怨声四起。恰巧这时台湾地震引起海水泛涨,民间谢神唱戏,王珍以"无故拜把"为由,监禁四十余人。民众入山砍竹,王珍以"违禁"为由,抓二百多人,交了钱就放人,不交钱打四十板,驱逐过海,撵回原籍。民间耕牛、糖铺,交钱方许使用。"地方官种种骚扰,百姓受不过。"
   朱一贵对清政府的压迫剥削早怀不满。三月十五日,他与友人黄殿、颜子京、李勇、吴外等十六人聚会拜把,决定武装起义。四月十九日,黄殿、李勇、吴外带了一二百人来到朱一贵家,给朱一贵黄袍加身。众人也一律改穿汉服,给朱一贵磕头,大声高呼:“吾皇万岁。”大家拜毕,竟然去外边劫掠一番,掳些金银财宝,做起了旗帐,造起了兵器。占民房十余间,揭竿而起。起义的旗帜上写"大元帅朱"、"大明重兴"、"清天夺国"等字样,以示"复明"、"光复故国"。百姓早就对台湾官吏文婪武嬉,政乱刑繁责恨不已,谋反思变。很快就聚结了一千多人,当夜攻占冈山清兵营汛,缴获鸟枪、藤牌十数件。接着又攻占新园汛、南路营、诸罗山、埤头汛、滨榔林汛、下淡水汛等营汛,夺取了武器。
   朱一贵的队伍迅速壮大,到四月下旬有二万多人,五月上旬又有数万人加入叛军。到最高峰时,参加叛乱人数达三十万人。响应者有许多是郑家当政时期的将校武官,因此有些战斗力,再加上台湾总兵欧阳凯不得人心,被把总杨泰立背后偷袭刺杀。清军失去了主心骨顿时大乱,一路溃逃,一直逃到澎湖。叛军则先后收复了凤山县、台湾府、诸罗县。五月初又收复了府治(今台南市)。清军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把总林彦、石琳战死。台厦巡道梁文渲、知府王珍、同知王礼及县丞、知县、典史等大小官员败逃澎湖。叛军几乎控制整个台湾,清政府甚至认为"全台俱陷"。清朝当局陷于被动局面。叛军推朱一贵为中兴王,年号永和,废除剃发令,脱下旗装、剪断长辫,祭祀天地列祖列宗及延平武王朱成功。同时大封诸将四十余人;随后发布文告,号令天下。
  朱一贵在台湾起义的消息传到清廷,闽浙总督满保兼程赶赴厦门,调南澳总兵蓝廷珍出师讨伐。水师提督施世骠也速奔澎湖。当清军调兵遣将之时,叛军内土豪出身的杜君英、杜会三父子因图谋王位不成而作乱,虽没成功但带着部下几万人出走,叛军力量因此被削弱。
六月十六日,清军在鹿耳门登岸,打败当地的叛军。二十一日,台湾府城被清军占领。叛军准备退守诸罗,又遭蓝廷珍伏兵袭击。朱一贵率部退驻下前,再退沟尾庄。七月初六,朱一贵被部下杨旭、杨雄出卖,清军抓获了他。十二月十八日,朱一贵和其它叛军首领一起被押送到北京凌迟。朱一贵被俘后,叛军或散或逃或继续抗清,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台湾才复归平静。而出走的杜君英、杜会三父子等人最终也被清军捕杀。
=
朱一贵反清檄文:
   在昔胡元猾夏,窃号神州,秽德彰闻,毒逋四海。我太祖高皇帝提剑而起,群士景从,以恢复区宇,日月重光,传之万夕。逆闯不道,弄兵潢池,震动京师,帝、后殉国。地坼天崩,椎心泣血。东南忠义再造邦基,秣马厉兵,方谋讨贼。何图建虏,乘隙而入,藉言仗义,肆其穷凶。窃据我都邑,奴僇我人民,颠覆我邦家,殄灭我制度。长蛇封豕,搏噬无遗。遂使神明胄子,降为舆台;锦绣江山,沦于左衽。乌乎痛哉!
   延平郡王精忠大义,应运而生,开府思明,经略闽粤。旌旗所指,喋血关河,使彼建虏,疲于奔命。则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戮力同仇,效命宗国。南京之役,大勋未集,移师东下,用启台湾。率我先民,以造新邑,遥奉正朔,永戴本朝。蓄锐养精,俟时而动。虽张坚之王扶余、田横之居海岛,史策所载,犹未若斯之烈也。天未厌祸,大星遽殒,兴王之气,猝尔销沉。然东都片壤,犹足以抗衡海上焉。嗣王冲幼,辅政非人,大厦将倾,一木难柱。以故权奸窃柄,偷事宴安,叛将称戈,甘为罪首。沧海横流,载胥及溺,茫茫九州,无复我子孙托足之所矣。哀哉!
   夫盛衰者时也,强弱者势也,成败者人也,兴亡者天也。古人有言,炎炎之火,可焚昆冈。是以夏后一成,能复故国,楚人三户,足以亡秦;况以中国之大,人民之众,忠臣义士之眷怀本朝,而谓不足以诛建虏者乎?不佞世受国恩,痛心异族。窜逃荒谷,莫敢自遑。伫苦停辛,垂四十载。今天启其衷,人思其旧,揆时度势,否极泰来。爰举义旗,为天下倡。群贤霞蔚,多士云兴;一鼓功成,克有全土。此则列圣在天之灵实式以凭,而中兴之运可操左券也。
   夫台湾虽小,固延郡平王肇造之土也。绝长补短,犹方千里。重以山河之固、风涛之险、物产之饶、甲兵之足,进则可以克敌,退则可以自存。博我皇道,宏我汉京,此其时矣。唯是新邦初建,庶事待兴,引企英豪,同襄治理。然后奖帅三军,横渡大海,会师北伐,饮马长城;捣彼虏庭,歼其丑类,使胡元之辙,复见于今,斯为快尔。所望江东耆艾、河朔健儿,岭表孤忠,中原旧曲,各整义师,以匡诸夏。则齐桓攘夷之业,晋文勤王之劳,赫赫宗盟,于今为烈。其或甘心事敌,以抗颜行、斧钺之诛,罪在不赦。夫非常之原,黎民所惧,救国之志,人有同心。敢布区区,咸知大义。二三君子,尚克图之。


【其他阅读】
=======
2024年7月18日 08:2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