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谂




 赵谂(1079年-1102年),渝州南部(今重庆南川、綦江一带)僚人。父亲赵庭臣,归顺朝廷,被赐姓赵。


赵谂不满宋哲宗贬黜苏轼,与张怀素暗中抨击,赵谂自称天子,并私立年号隆兴。绍圣元年,赵谂二十岁登甲戌科进士第二名,当时毕渐为状元,因印字模糊,被宣报人读成“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赵谂官居国子博士,阶奉议郎(从六品上)。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还乡探视父母时,被人密告私立年号之事为蓄意谋反。赵谂被捕入狱,不久被诛,父母、妻儿均逐外流放。随即,宋徽宗赵佶改渝州为恭州。

据《春渚纪闻》之记载:   
   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以蜡板刻印,渐字所模点水不著墨。传者厉声呼云:“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识者皆云不详。而后,谂以谋逆被诛,则是毕斩赵谂也。
  这句话的意思:
  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名。而京都人急于传报,用蜡板刻印,“渐”字的模版三点水上没有着墨。唱榜的人高声报告为:‘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听到的人都认为不吉祥,后来,赵谂果然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杀,以谋逆被诛,真是毕斩赵谂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个笑话,却对今天的直辖市重庆影响很大。
  状元毕渐后来碌碌无为,没什么突出政绩,但榜眼赵谂人生却跌宕起伏,死的也算轰轰烈烈。
  史书记载,赵谂得榜眼时才16岁,少年得志,被朝廷任命为奉议郎,后来因不满宋哲宗贬黜苏东坡,年青气盛,常与人发牢骚,抨击时事,回乡探亲时,被人告密:私立年号“隆兴”,自称“隆兴天子”。
    渝州地方政府以谋反罪逮捕并判斩,应了前期高中榜眼时的那句:“毕斩赵谂”谶言。而且此事还直接关乎渝州的存在,后来宋哲宗认为渝州的渝字有“变”的意思,很忌讳,干脆将“渝州”改称为“恭州”了
  有些人的口头谶言真的很灵验,就象老倪,常随口一句,偶后每每必中,常被老婆孩子嘲之乌鸦嘴,不让多说的。
  其实,有些人和事的口头谶都是有前兆的,就象这赵谂,如果是普通人家书生得个榜眼,发生这事,或许就是个笑话。但发生在他身上,偶然之中就有必然。
  赵谂父亲本是以渝州少数民族--僚族部落首领归顺大宋的,大宋朝对其本就严加防范,其回乡期间,免不了与友人喝酒,酒席间高谈阔论,谈起苏东坡一事,发几句牢骚,说几句狠话,也是可能的。普通人自认天子别人权当是酒话,但发生在他身上就有可能真的想谋反。
  所谓"祸从口出",杀之不冤。
==
【其他阅读】
=======
 

赵谂~宋朝.戌科进士第二名

2023年12月21日 17:5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