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业~十六国北凉初代国君(397年―401年)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12】‌北凉‌    段业~十六国北凉初代国君(397年―401年)






段业



397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北凉)

中文名:段业

年号:

1.神玺397年—399年

2.天玺(399年二月-401年五月)
民族:汉族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生卒:401年
在位:397年―401年

前任:

继任:沮渠蒙逊


个人简介

       段业(?—401年),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是北凉政权的开国国君。 段业早年曾担任后凉的建康太守,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公元397年,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他被沮渠男成等人推举为首领,正式建立北凉政权,并改元为“神玺”,开启了北凉的统治时期。到了公元399年,段业进一步巩固其地位,自称凉王,同时改元为“天玺”,标志着北凉政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段业的命运悲剧。

           公元401年,沮渠蒙逊发动兵变,将段业杀害,结束了他在位的统治。段业的具体葬处至今仍是一个历史谜团,未能明确考证。 作为北凉的开创者,段业在位期间对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物生平】
推举为主

        段业最初担任后凉武懿帝吕光麾下大将杜进的僚属,跟随杜进出征西域,因战功卓著而被任命为建康(今甘肃省酒泉市)太守。这一职位不仅彰显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奠定了他未来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公元396年(后凉龙飞元年),吕光自立为天王,建立后凉政权,并对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段业因其卓越的才干和过往的贡献,被吕光提拔为尚书,成为后凉政权的核心官员之一。 公元397年(龙飞二年),后凉内部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宿卫沮渠蒙逊与他的堂兄沮渠男成为了报家仇,联合起来发起了叛乱。他们杀死了后凉的中田护军马邃和临松令井祥,以此作为起兵的信号。

       随后,他们在短短十天内迅速集结了一万多人的军队,驻扎于金山(今甘肃山丹西南),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同年五月,沮渠男成率领叛军进攻建康,并派遣使者前去游说段业:“吕氏的统治已经走向衰败,朝中的权臣肆意妄为,刑罚杀戮毫无章法,百姓们苦不堪言,甚至没有容身之地。仅在一个州的范围内,反叛事件接连不断,土崩瓦解之势显而易见。百姓们饱受饥荒与苦难,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明主。您以盖世奇才的身份,为何要对这样一个即将灭亡的政权效忠呢?我们既然倡导大义,便希望阁下能够出面领导安抚本州,使百姓在灾难之中得以喘息,恢复生机。您觉得如何?”然而,段业起初并未听从这一建议。 双方僵持了二十多天,但外部援军迟迟未至。在此情况下,建康郡的居民高逵、史惠等人劝说段业接受沮渠男成的提议。考虑到自己与后凉侍中房晷、仆射王详之间的矛盾已久,段业深感不安,最终决定同意沮渠男成的请求。于是,沮渠男成等人共同推举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并改年号为“神玺”,正式建立了北凉政权。段业随即任命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将国家军政大权悉数交予其手中。不久之后,沮渠蒙逊闻讯也带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归附。段业对这位重要的盟友颇为器重,任命他为镇西将军、张掖太守,进一步巩固了北凉的军事力量。

         同年八月(神玺元年),吕光调遣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郭黁。完成任务后,吕纂准备撤军回都。诸将纷纷建议:“段业一定会趁我军撤退之际追击,我们应该连夜秘密撤离。”然而,吕纂却认为:“段业并无雄才大略,只会依赖城池的坚固来保全自身。

         如果我们选择夜遁,反而会助长敌人的士气。”于是,他派一名使者前往段业处传达消息:“郭黁作乱,我必须立即返回都城。如果你有胆量决一死战,不妨尽早出兵。”随后,吕纂从容撤军,而段业果然不敢轻举妄动,始终未曾出城迎战。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段业展现出了他在复杂局势下的决策能力和政治智慧,同时也标志着北凉政权的初步形成,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听劝谏
     公元398年,正值神玺二年。在这关键的一年中,五月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军事行动。段业决定派遣沮渠蒙逊进攻后凉的重要据点——西郡(现今甘肃省永昌县)。然而,这一决策却让众人感到困惑不解。 面对众人的疑惑,沮渠蒙逊解释道:“西郡所处之地,占据了山脉的险要位置,战略意义重大,我们绝不能放过如此重要的地方。”段业听后深以为然,当即表示赞同,并命令沮渠蒙逊立即展开攻势。 在此次战役中,沮渠蒙逊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巧妙地引河水灌城,使得城墙崩塌,最终成功抓获了西郡太守吕纯,凯旋而归。此战之后,后凉的晋昌太守王德与敦煌太守孟敏纷纷献出自己的郡县,向段业投降。为了表彰功臣,段业封沮渠蒙逊为临池侯,并任命王德为酒泉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

       同年六月,后凉的吕弘放弃了张掖,率领部队向东撤退。段业见状,便将都城迁至张掖,并准备亲自率军追击吕弘。然而,沮渠蒙逊却劝谏道:“士兵思乡心切时,不应加以阻拦;走投无路的敌人,也不宜穷追不舍,这是兵家大忌。不如暂且放他离去,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然而,段业并未采纳沮渠蒙逊的建议,执意率军追击。结果正如沮渠蒙逊所料,段业的军队遭遇了惨败,若非沮渠蒙逊及时救援,段业恐怕难逃一死。事后,段业不禁感叹道:“我未能听取张子房那样的谋士之言,才落得如此下场!” 随后,段业着手修建西安城,并委派将领臧莫孩担任太守。对此,沮渠蒙逊提出了异议:“臧莫孩虽勇猛过人,但缺乏谋略,只知道一味向前冲锋,却不懂得适时撤退。此举无异于为他修筑坟墓,而非城池。” 可惜的是,段业再次忽视了沮渠蒙逊的忠告。不久之后,臧莫孩果然被吕纂击败。鉴于段业屡次不听劝谏,沮渠蒙逊担心自己也会受到猜忌,因此常常隐藏智慧,以求自保。


自称凉王
    公元399年,即天玺元年的二月,段业正式称凉王,并将年号改为天玺。他随即任命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尚书右丞,以此构建起新的政权框架,标志着北凉国的初步形成。 同年四月,吕光派遣其子太子吕绍与太原公吕纂率军攻打北凉。面对强大的后秦军队,段业向南凉国主秃发乌孤请求援助。秃发乌孤随即派遣其弟骠骑大将军秃发利鹿孤,联合杨轨共同前往救援。在战场上,吕绍因见段业等人的军队气势强盛,打算从三门板沿着山势向东撤退以避锋芒。然而,吕纂却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凭借山势示弱,实为自取失败之策。不如结阵向前冲击,敌军定会因我军气势而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出战。”吕绍听从建议后,便率领大军转向南方进发。 此时,段业正准备迎战,但沮渠蒙逊及时劝阻道:“杨轨依仗鲜卑的强大势力,对我方怀有趁机下手的野心。而吕绍、吕纂此次敢于深入,已将自身置于死地,我们难以抵挡。若不出战,则可如泰山般安稳;贸然出战,则会有累卵之危。”段业采纳了沮渠蒙逊的建议,选择按兵不动。最终,吕绍、吕纂因无法与北凉军交战,只能无奈撤军返回。

         公元400年,也就是天玺二年的十一月,酒泉太守王德背叛北凉,自立为河州刺史。对此,段业迅速派遣沮渠蒙逊率兵讨伐。王德在得知消息后,紧急焚烧酒泉城,并带领部队投奔唐瑶。然而,沮渠蒙逊在沙头追上叛军,并将其击溃,俘获了王德的妻子儿女以及部落中的众多居民后凯旋而归。


最终遭杀 

       公元401年,即天玺三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与权力争夺。彼时,段业对沮渠蒙逊的勇武和谋略深感忌惮,为了削弱他的影响力,决定采取疏远策略。他任命沮渠蒙逊的堂叔沮渠益生为酒泉太守,而沮渠蒙逊则被安排为临池太守。这一举措显然蕴含着段业对沮渠蒙逊潜在威胁的深深顾虑。 与此同时,段业麾下的门下侍郎马权以其出众的才智、非凡的气度以及卓越的谋略备受瞩目。段业不仅让马权取代沮渠蒙逊担任张掖太守,而且对他极为亲近和重用。然而,这种亲密关系却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马权常常借此欺凌沮渠蒙逊。

          面对这样的局势,沮渠蒙逊心中既忌惮又怨恨马权,于是向段业进谗言诋毁马权:“天下虽大,然真正值得担忧的唯有马权。”段业听信此言,最终下令处死马权。 随着马权的陨落,沮渠蒙逊开始密谋更大的行动。他对自己的兄长沮渠男成说道:“段业此人愚昧无知,并非能够拯救乱世的英明之主。他轻信谗言,喜好阿谀奉承之人,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我所惧怕的只有索嗣与马权,如今他们均已不在人世。我打算废黜段业,尊奉兄长为王,不知兄意下如何?”然而,沮渠男成却表示反对:“段业不过是寄居于此的一介外人,正是我们拥立他为国君的。他因我们的支持得以立足,就如同鱼儿得水一般。既然他如此倚重我们,我们若背叛于他,实属不祥。”于是,此事暂时搁置。 尽管如此,沮渠蒙逊仍深感不安,鉴于自己已被段业有所提防,遂请求调任西安太守。段业考虑到沮渠蒙逊胸怀大志,担心其突然发动变故,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为了寻找起兵的正当理由,沮渠蒙逊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

           他邀请沮渠男成一同前往兰门山祭祀,并故意派遣司马许咸向段业告发称:“沮渠男成意图谋反,计划在获得假期时作乱。如果他请求去兰门山祭祀,我的话便会应验。”果然,到了约定的时间,一切如其所言。段业随即逮捕了沮渠男成,并命令他自尽。 沮渠男成临死前向段业进言:“沮渠蒙逊早有反意,之前已告知于我。我因与他是同族兄弟,未将其告发。他现在担心我还活着会令部下不服从他,便与我约定日期祭山,反而诬告于我。若我死后,沮渠蒙逊必定迅速举兵叛乱。恳请陛下放出我已死的消息,公开宣扬我的罪行,沮渠蒙逊定会因此作乱。届时我将立即出兵讨伐他,此事必能成功。”然而,段业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当沮渠蒙逊得知沮渠男成已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地对众人说道:“沮渠男成忠心耿耿,却被无端冤杀。诸位能否为他报仇雪恨?况且当前州境战乱频仍,显然非段业所能应对。我当初拥戴他,本以为他是陈胜、吴广那样的英雄人物,谁知他竟听信谗言,猜忌重重,杀害忠良。我们怎能坐视不理,眼睁睁看着百姓遭受苦难?”由于沮渠男成平日里对众人恩德深厚,大家闻此言无不悲愤交加,纷纷响应沮渠蒙逊的号召。当大军抵达氐池时,人数已超过万人。镇军臧莫孩率领部众归附沮渠蒙逊,羌胡等少数民族也纷纷起兵响应,沮渠蒙逊的军队驻扎在侯坞。 在此之前,段业对右将军田昂一直心存疑虑,将其囚禁。此刻,段业释放田昂并向他道歉,命他与武卫将军梁中庸等人共同讨伐沮渠蒙逊。然而,段业的将领王丰孙却劝谏道:“西平田氏历代皆有反叛之人,田昂表面谦恭,实则内心险恶,志向远大但用心叵测,不可信任。”可惜,段业并未听从王丰孙的建议,他认为除了田昂外再无人能担此重任。结果,田昂到达侯坞后,率五百骑兵投奔沮渠蒙逊。 同年五月,沮渠蒙逊的大军顺利抵达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田昂哥哥的儿子田承爱砍开城门迎接沮渠蒙逊入城,段业身边的侍从卫士们四散而逃。沮渠蒙逊高声呼喊询问段业所在之处,士兵们为其指引方向。段业见状,对沮渠蒙逊哀求道:“我孤身一人,被豪门贵族推举才得以登上帝位。恳请您留我一命,让我能够返回东土,与妻儿相见。”然而,沮渠蒙逊并未答应他的请求,最终将段业处死。

 

【为政举措】
     段业为人死板,奉行儒家学说,相信占卜之术,而且没有什么权谋和智略,他在位时期,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沮渠男成和沮渠蒙逊掌管。因此,他的声威和命令都不能很好地得到尊重和传达,他手下的人也都擅做主张,不听朝廷的调遣,所以才导致段业最终的失败。 
 
【历史评价】
沮渠蒙逊:“段业愚暗,非济乱之才,信谗爱佞,无鉴断之明。
吕纂:“业无雄才。
宋繇:“段王无远略,终必无成。
司马光《资治通鉴》:“业,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巫觋,故至于败。”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十九·载记第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至卷一百一十二 
【历史评价】
沮渠蒙逊:“段业愚暗,非济乱之才,信谗爱佞,无鉴断之明。
吕纂:“业无雄才。
宋繇:“段王无远略,终必无成。
司马光《资治通鉴》:“业,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巫觋,故至于败。” 
【相关争议】
       关于北凉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历来有两种分歧:一般认为是段业于公元397年所建;但也有人认为是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于公元401年所建。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16日 23:2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