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麟~十六国后燕第四位皇帝(397年七月--十月)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七】后燕    慕容麟~十六国后燕第四位皇帝(397年七月--十月)






慕容麟



397年

【个人简介】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全名:慕容麟
别名:慕容驎、慕容贺麟
字:贺麟
民族族群:鲜卑族
生卒:398年
年号:建平(397年七月--十月)
籍贯: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

前任:慕容详

继任:兰汗


个人简介

          慕容麟(?~398年),又作慕容驎,字贺麟(或作贺驎),祖籍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是鲜卑族的重要人物。他是后燕宗室中的关键大臣之一,同时也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孙子、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的庶子,以及惠愍帝慕容宝的弟弟。 慕容麟以其奸诈贪婪的性格和刚愎自用的行为著称,自幼便不受其父慕容垂的喜爱。在建熙末年,他曾告发父亲慕容垂试图投奔前秦,随后又出卖了自己的兄长慕容令,直接导致了慕容令的死亡。

       建元六年(370年),随着前秦灭亡前燕,慕容垂将慕容麟的母亲处死,并将其流放。然而,在燕元元年(384年),慕容麟协助慕容垂复国,并通过一系列出色的谋略逐渐赢得了父亲的认可与赞赏。他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率领军队成功攻陷中山等地。当慕容垂称帝之后,慕容麟被封为赵王。 在此期间,慕容麟多次劝谏慕容垂警惕北魏的崛起,但并未得到重视。

          建兴十年(395年),慕容麟随太子慕容宝参与了参合陂之战,却不幸遭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重创。永康元年(396年),太子慕容宝即位成为皇帝,慕容麟随之升任尚书左仆射。然而,他在这一时期与慕容宝联手逼死了嫡母段元妃,进一步加深了宫廷内部的矛盾。 永康二年(397年),北魏军队围困后燕都城中山,慕容麟趁机图谋反叛,但计划失败,被迫逃亡。待慕容宝撤退后,慕容麟进入中山城内杀死慕容详,随后自立为帝,改元“延平”。不过,他的统治很快再次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无奈之下,他只能逃往邺城,放弃帝号,转而投靠范阳王慕容德。

           青龙元年(398年),慕容麟全力支持慕容德登基称帝,并被授予司空、领尚书令等重要职务。然而,野心未泯的慕容麟不久后又策划了一次谋反行动,最终被慕容德察觉并赐死于滑台。 慕容麟的一生充满了权谋与变故,从家族内部的纷争到国家间的战争,再到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性的多面性。


【人物生平】

告发父兄
        慕容麟的生母只是慕容垂的一位姬妾,出身十分低微。因此,慕容麟在家族中地位并不显赫,平日里也不受父亲慕容垂的喜爱。当年慕容垂被迫出逃至前秦时,慕容麟甚至在半路上逃离,返回前燕,并告发自己的父亲。这一行为无疑加深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慕容麟与其长兄慕容令的关系也颇为复杂。慕容令被前燕放逐后,曾计划秘密偷袭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然而这一行动却被慕容麟察觉并告发,最终导致慕容令计划失败,不幸身死。慕容麟的这一举动,不仅令他与兄长决裂,也使他在家族中的形象更加争议重重。 前燕灭亡之后,慕容垂重新回到前燕故地。面对曾经背叛自己的儿子和儿媳,慕容垂做出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决定:他杀死了慕容麟的母亲,以表达对她的背叛行为的深恶痛绝。然而,对于慕容麟本人,慕容垂却始终下不了手。尽管内心充满矛盾与愤怒,慕容垂还是选择将慕容麟放逐在外,尽量减少与他的见面机会。


复国立功
           淝水之战结束后,慕容垂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其中便包括杀害前秦将军苻飞龙,从而为中兴燕国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慕容麟多次向慕容垂进献重要计策,为慕容垂提供了诸多启发与帮助。慕容垂对此极为赞赏,并逐渐将慕容麟与其他儿子同等对待。随后,慕容垂任命慕容麟为抚军将军,赋予其重要的军事职责。 公元384年(东晋太元九年)五月,慕容麟奉命率军西进,攻打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六月时,前秦守将苻亮与苻谟相继投降,慕容麟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现。随后,他继续率领军队围攻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慕容麟成功攻克中山,并生擒了守将苻鉴。 此战之后,慕容麟声名大振,成为燕国的重要将领之一。慕容垂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特地委派他驻守中山,承担起保卫这一战略要地的重任。


南征北战
        前秦与后燕之间的纷争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公元384年至386年间,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和平州刺史苻冲率领军队进攻后燕军,慕容垂派遣大将平规迎战。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王永向北方草原上的匈奴独孤部首领、前秦振威将军刘库仁请求援助。刘库仁随即派公孙希率三千骑兵增援,成功大败平规,并占据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唐城村),与慕容麟形成对峙之势。然而,不久之后,刘库仁被部下杀害,公孙希的骑兵闻讯而散,他只能弃军投奔丁零翟真。 到了公元384年十月(东晋太元九年),随着匈奴骑兵威胁的解除,慕容麟率军支援正在与丁零人翟辽作战的慕容农。当时,慕容农与翟辽在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相持不下。慕容麟抵达无极后,与慕容农合兵偷袭翟辽,取得大胜,翟辽单骑突围,投奔据守承营(今河北定州附近)的堂弟翟真。随后,慕容麟引兵回中山。

        公元385年一月(东晋太元十年),慕容农率军到达中山与慕容麟会合,二人联兵进攻翟真。他们率数千骑兵先至承营,在城外观察地形时,翟真趁机出城偷袭,却反被后燕军击败,连外城也被攻占。 然而,此时慕容垂因需率大军北上冀州,紧急召回慕容农和慕容麟,分别镇守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和信都(今河北省冀县)。 同年七月,慕容麟受命与慕容隆率军从信都出发,攻取渤海郡、清河郡。大军顺利攻占渤海,俘虏了太守封懿(封放之子),随后屯兵历口。 十月,绎幕人蔡匡据城叛乱,慕容麟和慕容隆率军平乱。他们首先击败前来支援的泰山太守任泰,迫使蔡匡投降。随后,奉慕容垂之命斩杀蔡匡,并屠其堡。 接下来,慕容麟率军转攻固守博陵郡(今河北省安平县)的前秦平州刺史王兖。面对激烈抵抗,直到城中粮草箭矢耗尽,才于十二月攻克博陵,俘杀王兖及苻鉴。

        公元386年一月(东晋太元十一年),慕容垂称帝。三月,慕容麟被封为赵王,并晋升为卫大将军。八月,慕容垂率军南征,行前加封慕容麟为尚书右仆射,录留台尚书事,辅佐太子慕容宝留守中山。慕容垂离开后,盘踞曲阳西山的丁零族首领鲜于乞乘机率部到望都扎营,掠夺百姓。慕容麟闻报决定亲自率军征讨。尽管部下诸将劝阻,认为赵王亲自出征若不能一举消灭丁零人,会使威信受损,不如派部将前往。但慕容麟坚持己见,他说:“鲜于乞听说后上远征,无所顾忌,必然没有防备,可一举成擒,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慕容麟扬言率军去鲁口,再趁夜转而奔袭鲜于乞。天亮时分到达其营地,乘势而击,成功生擒鲜于乞。


纵横草原
        公元386年,即东晋太元十一年,历史的舞台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当时,匈奴独孤部的首领刘显,作为刘库仁之子,率军支持拓跋窟咄与拓跋珪争夺王位。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拓跋珪因兵力薄弱而处于劣势。为了扭转局势,他派遣心腹安同向后燕国皇帝慕容垂求助。慕容垂随即命令慕容麟率领六千步骑兵前往救援拓跋珪。 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贺兰部也响应了刘显的号召,出兵参与其中,导致北魏部众人心浮动,局势一度紧张。面对重重困境,拓跋珪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 当魏国部众离散的消息传到慕容麟耳中时,他迅速采取行动,派安同返回向拓跋珪通报情况。这一举措稳定了魏国军心,让部众知晓后燕援军已近在咫尺。得知此消息后,拓跋窟咄撤回高柳进行防御。而拓跋珪则亲自带领精锐部队返回牛川,穿越参合陂,经过代谷,最终与燕军会师。

       随后,燕魏联军与刘显、拓跋窟咄的联合部队在高柳川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独孤部遭遇重创,刘显带着残兵退回马邑,而拓跋窟咄向东败逃,投奔铁弗匈奴,最终被刘卫辰杀害。拓跋珪顺势收编了拓跋窟咄的部落,慕容麟则班师回到中山。 时间推移到不久之后,慕容麟再次与北魏联合作战,成功攻占上谷,并斩杀了占据此地的王敏。后燕威震草原,连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刘卫辰都前来献马以示友好。然而,在送马途中,刘显竟中途拦截抢走了这些良马。慕容垂闻讯大怒,立即派遣慕容麟和慕容楷指挥军队讨伐刘显。刘显被迫率部退至马邑西山。此时,拓跋珪再次率魏军与后燕军会师,双方在弥泽(今山西省朔县)共同击溃刘显,刘显突围后投靠了西燕皇帝慕容永。慕容麟不仅尽收刘显的部众,还获得了大量的牛马羊等战利品。

          公元388年三月,慕容麟又平定了依附于己方的许谦,废除了代郡,并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往龙城。同年十二月,慕容麟与慕容楷、慕容隆联手,平定了张申的叛乱。

        公元389年四月,慕容德与慕容麟统帅大军再度深入草原,对贺兰部发动攻击,一直追击到勿根山。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贺兰部首领贺讷不得不请求投降。

          公元390年四月,慕容麟再次率军进入草原,与拓跋部携手进攻贺兰部。在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他们大败贺兰部以及纥突、纥奚三部组成的联军,迫使纥突部和纥奚部投降。

       公元391年一月,贺兰部内部发生冲突,贺讷与其兄弟贺染干相互攻击。拓跋部借此机会再次请求后燕出兵相助。二月,慕容麟率军与北魏军会师;六月,成功生擒贺讷,彻底征服了贺兰部。 然而,胜利之后,拓跋珪与慕容麟在分配贺兰部人口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终,燕帝慕容垂下达了一道折中的命令:将贺兰部分为两部分,贺讷所部留在草原,而贺染干所部则迁往中山,由燕魏两国平分。慕容麟回到中山后向慕容垂进言:“儿臣观察拓跋珪的行为举止,日后必将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不如召他来朝廷,让他的弟弟监管国家事务。”慕容麟深知拓跋珪并非易与之辈,但慕容垂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参合惨败
       公元395年,正值东晋太元二十年,后燕与北魏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北魏开始对依附于后燕的部落展开攻势,局势日益紧张。同年五月,后燕皇帝慕容垂正式任命太子慕容宝为主帅,率领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将领,统率八万鲜卑步骑从中山出发,经马邑出塞,向北魏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范阳王慕容德和陈留王慕容绍则率领一万八千步骑作为后续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后燕大军,北魏军队选择战略性后撤,双方隔黄河对峙。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心理战同样激烈。北魏皇帝拓跋珪故意散布谣言,称慕容垂已经去世。这一消息迅速在军中传播开来,导致部分将领对局势产生动摇。其中,慕容麟部下的慕舆嵩等人误以为慕容垂真的驾崩,于是密谋叛乱,企图拥立慕容麟为大燕皇帝。然而,兵变计划泄露,慕容宝迅速采取行动,处决了参与叛乱的主要将领。尽管慕容麟并未直接卷入此次事件,但此事仍使他与慕容宝之间埋下了深深的嫌隙。

       十月,慕容宝决定率军回撤。为了掩护撤退行动,燕军烧毁船只,在夜色掩护下迅速撤离。当时正值立冬时节,黄河上虽然出现了冰凌,却尚未完全冻结。慕容宝认为魏军无法渡河追击,因此在整个撤退过程中并未派遣侦察骑兵进行警戒。

         天有不测风云,十一月初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改变了战局。狂风呼啸,气温骤降,黄河瞬间被厚厚的坚冰覆盖。北魏皇帝拓跋珪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亲自挑选两万精锐骑兵踏冰渡河,紧随燕军之后。 燕军一路退至参合陂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乌云翻滚如堤坝般压顶而来,黑气笼罩整个战场。沙门支昙猛见此情景,立即提醒慕容宝:“如此风云突变,定是魏军将至的征兆,应当派兵断后以防万一。”然而,慕容宝对此却不以为然,只是冷笑作答,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即便支昙猛多次劝谏,甚至以淝水之战的历史教训为例,试图唤醒慕容宝的警惕之心,却依旧未能改变他的决定。 此时,赵王慕容麟怒不可遏,斥责支昙猛道:“凭借殿下神武之才,加上我军兵力强盛,足以纵横沙漠,区区索虏怎敢远道而来!你妄言惊众,实在可斩!”面对慕容麟的呵斥,支昙猛急得失声痛哭,再次强调:“当年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最终败于淮南,正是因为他轻敌傲慢、不信天道所致!如今若不防备,恐重蹈覆辙!” 关键时刻,慕容德站出来支持支昙猛,劝说慕容宝采纳其建议。经过一番权衡,慕容宝终于同意让慕容麟率领三万骑兵断后,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然而,慕容麟内心对支昙猛的警告并不认同,他认为这些不过是无稽之谈。

         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位两年前就已察觉到拓跋珪将成为后燕心腹大患的智勇双全的将领,此刻却表现出极度轻敌的态度。他不仅没有设防,反而命令士兵外出打猎,完全放松了警惕。这种行为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故意放任慕容宝失败? 最终,北魏军队在参合陂追上了后燕主力部队。毫无防备的燕军猝不及防,惨遭重创。数万将士或被俘虏,或被坑杀,损失极为惨重。


挟私谋逆
        公元396年,即东晋太元二十一年的四月,后燕帝国的开国皇帝慕容垂不幸病逝。按照皇位传承的传统,其子慕容宝继位成为新的后燕皇帝,并加封自己的弟弟慕容麟为尚书左仆射,赋予他重要的政务职责。 据史料记载,在慕容垂立太子之时,小段后曾对几位皇子的能力进行过评价。她认为,无论是长子慕容宝还是次子慕容麟,都不具备作为储君应有的能力和素质。然而,慕容垂最终仍选择了慕容宝为继承人。在慕容垂去世不久,慕容麟与慕容宝之间的矛盾便迅速激化。慕容麟逼迫小段后自尽,随后又联合慕容盛向慕容宝进谗言,建议他违背父亲遗愿,放弃才华出众、富有战略眼光的庶子慕容会,转而立愚钝无能的嫡子慕容策为太子。这一决定引发了慕容会对家族权力分配的强烈不满。

        同年八月,北魏皇帝拓跋珪集结步骑兵四十多万,大举南下进攻后燕。在晋阳一役中,后燕辽西王慕容农遭遇惨败,导致整个国家陷入震动之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慕容宝召集文武百官在东堂商讨对策。中山尹苻谟主张利用地理优势,坚守太行山和长城隘口,以阻止北魏骑兵进入平原地带。然而,赵王慕容麟却持不同意见,他建议慕容宝固守都城中山,等待敌军露出破绽后再伺机反击。慕容宝最终采纳了慕容麟的意见,放弃了凭借地利防守的战略,转而采取修缮城池、储存粮草的方式准备与北魏打持久战,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慕容麟。这一决策失误直接导致后燕失去了地利优势,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公元397年,也就是东晋隆安元年的二月,后燕朝廷内部再次发生动荡。尚书郎慕舆皓密谋杀害慕容宝,意图拥立慕容麟为帝,但计划未能成功,慕舆皓只好逃往北魏投降。这次未遂政变让慕容麟深感不安。 随着北魏军队长期围困中山城,城内将士士气高涨,纷纷请求出城与敌军决一死战。慕容隆向慕容宝请命,希望带领部队与敌人拼死一搏。然而,负责军事指挥的慕容麟却多次阻止大军出击,导致原本整装待发的燕军不得不反复集合又解散,前后竟达四次之多。这种犹豫不决的行为引起了将士们的强烈不满。最终,在数千名将士齐集皇宫请命的情况下,慕容宝勉强同意出战。慕容隆披挂上阵,召集将领们立下必死的决心,并留下遗言,嘱托若自己不幸牺牲,请有人代为向母亲传达最后的心意。然而,就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慕容宝再次听从慕容麟的劝阻,取消了出战计划。将士们对此愤愤不平,慕容隆更是涕泪横流,无奈返回。

         当天夜里,慕容麟派遣士兵劫持禁卫军将领慕容精,试图让他率禁军刺杀慕容宝。然而,慕容精当场拒绝并揭露了慕容麟的阴谋。愤怒的慕容麟随即杀害了慕容精,带着亲信逃离中山城,投奔到西山的丁零部落。 得知慕容麟叛逃的消息后,慕容宝对其动向感到忧虑。他担心慕容麟会夺取慕容会的军队,进而占领龙城,使自己失去退路。为了保全自身,慕容宝毅然决定放弃中原,率领一万骑兵北撤辽东。

        三月十四日夜晚,慕容宝与太子慕容策、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盛等人仓促撤离中山城,导致城内一片混乱。 留守城中的军民因害怕被魏军掳掠,推举未能随慕容宝撤离的皇族成员慕容详为统帅,继续坚守中山城,坚决不让魏军进城。


借机称帝
          慕容宝离开城池之后,在变城意外遇到了慕容麟。慕容麟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在此处与慕容宝相遇,因此感到极为震惊,仓促之间率领部下向蒲阴方向逃窜。随后,他又转移驻扎到了望都。当地的百姓对慕容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补给。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慕容详派遣军队袭击了慕容麟,成功抓获了他的妻儿。慕容麟在遭受重创后,只能带着残余的部队退入山中。 慕容详的统治手段极其残酷,他肆意屠杀,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前后共有五百多人惨遭杀害。面对城内日益严重的饥荒问题,慕容详却因为担心北魏军队偷袭,严禁城中的百姓外出采集野草充饥。这种严厉的禁令使得城内的饥饿状况更加恶化,饿死的人数不胜数,尸体横陈遍地。在这种情况下,全城的百姓都期盼着慕容麟能够重新回到城里,接管政权,以改变当前的困境。

         当时,慕容详派遣辅国将军张骧驻守常山。慕容麟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进入张骧的军队,并成功夺取了指挥权。在一个夜晚,慕容麟率军突袭中山,城门被顺利打开,慕容详在这场突袭中被斩杀。慕容麟自立为帝后,立即解除了慕容详先前颁布的禁令,允许百姓出城寻找食物。百姓们得以吃饱之后,纷纷请求与北魏军队进行决战。然而,慕容麟并没有同意这一请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再次陷入了饥饿和贫困的状态。 拓跋珪派遣长孙肥率领七千骑兵秘密偷袭中山。起初,慕容麟成功击败了这支北魏军队,并一路追击至泒水附近(位于现今的新市县)。然而,最终慕容麟的军队还是被北魏军队反败为胜。 由于粮食短缺,中山郡陷入了严重的断粮危机。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慕容麟率领两万燕军出城据守。

       九月,拓跋珪发动进攻,慕容麟被迫退至泒水,试图在那里阻击北魏军队。双方在义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结果,北魏军队大获全胜,后燕军被斩首九千余人。慕容麟仅带着数十名骑兵逃离战场,进入西山后,又接上自己的妻儿,投奔了驻扎在邺城的慕容德。而北魏军队则乘胜攻克了中山。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北魏军中的宗室大将拓跋题也被后燕军的一支流矢射中身亡。


身死滑台
        慕容麟在逃至邺城之后,主动去除了帝号,但仍保留了赵王的称号。他与慕容德进行了一次深谈,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见解:“如今北魏已经成功占领中山,接下来极有可能乘胜追击攻打邺城。然而,邺城虽然有一定的物资储备,但其城池规模过大,防守起来十分困难。加之目前军心不稳、人心惶恐,这样的情况下,邺城难以长期固守。因此,我认为不如向南撤退至滑台,凭借黄河天险阻截北魏军队的进攻,同时等待时机,未来仍有机会收复河北失地。” 当时,镇守滑台的慕容和也派使者前来迎接慕容德。经过慎重考虑,慕容德最终决定率军南下前往滑台。 公元398年,即东晋隆安二年的正月,慕容德带领四万户百姓从邺城迁往滑台。抵达滑台后,慕容麟恭敬地请求慕容德登基称帝。然而,慕容德并未立即接受这一提议,而是效仿其兄长慕容垂的做法,自称为燕王,并设立百官制度。慕容麟在这一体制中被任命为司空,同时兼任尚书令,地位显赫。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慕容麟再次策划谋反行动,最终被慕容德察觉并处死。

 

【人物成就】
        慕容麟虽然奸诈,但也以善战著称。在慕容垂复国的作战中,慕容麟表现颇多,在草原上扶持拓跋珪的战争中表现尤其突出。在拓跋珪大规模入侵时,慕容麟所献坚壁清野之计也差点扭转了战局,即便是困守中山时,也于义台射杀北魏宗室大将拓跋题。

【历史评价】
段元妃:

①“赵王麟奸诈强愎,异日必为国家之患,宜早图之。

②“赵王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

胡三省:“慕容麟背父叛兄,奸诈反复,天下其谁能容之!
 

【史籍索引】
《十六国春秋·后燕录》
《北史》
《晋书》
《魏书》
《资治通鉴》
【家庭成员】
曾祖父:慕容廆,前燕武宣帝。
祖父:慕容皝,前燕文明帝。
父亲:慕容垂,后燕开国皇帝。
生母:慕容垂的姬妾,出身低微。
兄弟: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慕容朗、慕容鉴、慕容倭奴。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16日 20:2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