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年号
朝代年号
【蜀汉】后主刘禅年号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七月)
炎兴(263年八月-十一月)
1.建兴(223年五月-237年)蜀汉孝怀帝刘禅
2.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成汉君主成武帝李雄使用
3.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西晋愍帝司马邺使用(《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
4.建兴(386年二月-396年四月)后燕君主慕容垂使用
5建兴(252年四月-253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吴会稽王孙亮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七个年号, 神凤元年四月孙权逝世,孙亮即位,五月改元建兴元年。
年号:太和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
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东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
1.汉宣帝刘询(共使用一年,公元前49年)
2.吴大帝孙权(共使用三年,公元229-231年)所使用。
3.唐朝安史之乱时段子璋的年号,上元二年四月壬午廿八(761年6月5日--持续用了三个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子璋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龙安府,置百官,又陷剑州。
嘉平(249年四月-254年十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二个年号
正元(1259年4月20日至1260年5月24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深草天皇与龟山天皇,镰仓幕府征夷大将军为宗尊亲王,执权为北条长时。
1.甘露(元年:前53年 - 末年:前50年)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2.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第二个年号。
3.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甘露二年八月改元为宝鼎元年。
4.甘露(359年六月至364年)是前秦皇帝苻坚的第二个年号,使用时间共计六年。
太元(251年五月-252年正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五个年号,共计2年。太元二年正月改元神凤元年。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建兴(252年四月-253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吴会稽王孙亮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七个年号, 神凤元年四月孙权逝世,孙亮即位,五月改元建兴元年。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共5年。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316年)。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314年-353年、355年-361年)。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共5年。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316年)。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314年-353年、355年-361年)。
武帝李雄,成建兴元年至成建兴三年,304—306年;
愍帝司马邺,晋建兴元年至晋建兴四年,313—316年;
昭公张寔,晋建兴二年至凉建兴八年,314—320年(沿用);
成王张茂,凉建兴八年至凉建兴十二年,320—324年(沿用);
文王张骏,凉建兴十二年至凉建兴三十四年,324—346年(沿用);
恒王张重华,凉建兴三十四年至凉建兴四十一年,346—353年(沿用);
哀公张耀灵,凉建兴四十一年,353年(沿用);
冲公张玄靓,凉建兴四十三年至凉建兴四十九年,355—361年;
成武帝慕容垂,燕建兴元年至燕建兴十一年,386—396年;
威德王扶余昌,百济建兴元年至百济建兴七年,592—598年;
圣宗大仁秀,渤海建兴元年至渤海建兴十二年,819—830年。
【太平年号使用者】
孙亮:年号:太平(256年11月10日,农历256年十月初六--258年)
吴神凤二年(252年)四月,吴大帝孙权驾崩,太子孙亮即位,改元建兴,又于256年改元太平。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綝废黜。
赵廞
公元300年,西晋内乱,益州刺史赵廞遂萌生割据之意,他与流民首领李特、李庠兄弟串通,收揽李特兄弟手下的流民为主力起兵反晋,占据成都,改次年为太平元年,但赵廞担心深受百姓爱戴的李特兄弟会效仿自己,就在三个月后杀了李庠,愤怒的李特引兵攻进成都,赵廞连夜带少数随从出逃,途中被随从杀死并以其首级为信物降了李特。
冯跋
北燕正始三年(409年),惠懿帝高云被宠臣离班、桃仁杀死。时任开府仪同三司冯跋的部下张泰、李桑随即杀了此二人,推举冯跋为帝,改元太平。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重,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于是假传圣旨,封锁宫廷,宫中负责警卫的胡福不想让宋夫人如愿,找到冯跋的弟弟冯弘告知实情,冯弘马上带了几十个卫兵冲进宫中“清君侧”,冯跋被当场吓死。
郁久闾豆仑
公元485年,柔然可汗郁久闾予成病故,其子郁久闾豆仑即位,改当年为太平元年。
492年郁久闾豆仑在兵变中被杀。
萧方智
天成元年(555年),陈霸先杀了南梁闵帝萧渊明,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次年又改为太平。
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黜萧方智自立为帝。
林士弘
大业十二年底,鄱阳人操师乞发动反隋起义,林士弘也跟着响应并与之合兵,之后操师乞战死,部下都由林士弘统领,林士弘击退前来围剿的隋军后称帝,以当年(617年)为太平元年,622年林士弘病故。
丁部领
保宁二年(970年),丁部领在统一红河平原后称帝,国号大越,年号太平。
丁部领于乾亨元年(979年)被刺杀后其子丁琏沿用至980年。
耶律隆绪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隆绪即辽帝位,改元统和,又在1021年改元太平,太平十一年耶律隆绪驾崩。
李婆备
建炎四年(1130年),李婆备趁金兵南下与南宋交战时举行反宋起义,年号太平,数月后被南宋剿灭。
徐寿辉
至正十一年(1351年),商贩徐寿辉、麻城铁匠邹普胜、宜春和尚彭莹玉在大别山以宗教为幌子聚众造反,随后攻占罗田、蕲水、黄州等地,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国号宋,年号治平。至正十三年元军夺回蕲水,徐寿辉带部队四处打游击,于1356年占领汉阳,以当年为太平元年。
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杀死。
【永安是中国历史的年号:】
永安 (吴):三国孙吴景帝孙休【 永安((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癸未)农历258年十月十八-264年七月二十五日)】
永安 (晋):西晋惠帝司马衷|| 304年
即建兴(晋愍帝):十六国前凉张寔|| 314年─320年 (宋·龚颖《运历图》记张寔改元“永安”,恐与历史实际不合。张寔似沿用了晋愍帝“建兴”年号。)
永安 (北凉):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 401年─412年
永安 (北魏):北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28年─530年
永安 (夏):西夏夏崇宗李乾顺|| 1098年─1100年
1.(年号:元兴((264年七月-265年三月)三国时期孙吴第四位皇帝吴末帝孙皓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一个年号,元兴二年四月改元为甘露元年。
2.元兴(976年-?,一作976年-991年),是定安国国王乌玄明的年号。结束时间不可考,结合《宋史》、《辽史》等史书的记载,当结束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
3.元兴(402年-404年),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二个年号,
4.元兴(105年四月-十二月)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计9个月。
永康(167年六月-十二月)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七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6个月。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驾崩
永康(396年四月~398年四月)是十六国时期后燕君主慕容宝的年号,共计三年。
(年号:永宁(301年四月初九--302年十二月)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五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九个年号。
(东汉) 永宁(元年:120年四月 - 末年:121年六月)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5个月。 元初七年四月十一丙寅(120年5月25日),改元永宁。
后赵石袛年号永宁。使用时间公元350年至351年,石袛是后赵末代皇帝,为了求助前燕对抗冉闵甚至可以去掉帝号,但可惜还是被部下所杀。
(年号:太安(302年十二月--303年)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六·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个年号。
太安(455年六月-459年十二月)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余。
太安(492年-505年)是柔然的君主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的年号,共计14年。
(年号:永安(304年正月--304年六月二十九,十一月复用)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七·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一个年号。
永安:公元304年2月22日,农历304年正月初一,己亥日==公元304年8月16日,农历304年六月(小)二十九,乙未日
(年号:建武(304年七月初一--304年十一月十一)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八·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二个年号。
建武:公元304年8月17日,农历304年七月初一.丙申日==公元304年12月24日,农历304年十一月十一,乙巳日
(年号:永安,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复用:公元304年12月25日,农历304年十一月十二 丙午日 至 305年2月3日,农历304年十二月二十三.丙戌日
(年号:永兴(304年十二月二十四--306年六月十五)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九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十三个年号。
公元305年2月4日,农历304年十二月(大)二十四,丁亥日===公元306年7月12日,农历306年六月(小)十五,庚午日
(年号:建兴(313年四月二十七日-316年12月11日降赵,317年三月被杀) 西晋第四位皇帝孝愍帝司马邺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共5年。西晋王朝第十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316年12月11日.农历316年十一月十一.乙未日,西晋灭亡。
建兴四年晋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5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永安(年号:永安(314年─320年)十六国前凉第二任位君主张寔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一个年号,即建兴(晋愍帝):十六国前凉张寔314年─320年 (宋·龚颖《运历图》记张寔改元“永安”,恐与历史实际不合。张寔似沿用了晋愍帝“建兴”年号。)
永安 (吴):三国孙吴景帝孙休258年─264年
永安 (晋):西晋惠帝司马衷304年
永安 (北凉):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 401年─412年
永安 (北魏):北朝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28年─530年
永安 (夏):西夏夏崇宗李乾顺1098年─1100年
年号太和
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
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太和(366年-371年十一月),一作泰和,是东晋皇帝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共计6年。 太和六年十一月,晋简文帝即位,改元咸安元年。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
(年号: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第三个年号,前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建元,是西汉第7位皇帝刘彻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年号:建平(330年九月-333年七月)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第二个年号,石勒称帝后第一个年号,后赵政权第二个年号。
年号建平使用者
刘欣: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成为西汉第13个皇帝,次年改元建平,年号用了4年。
石勒:330年九月,赵王石勒称帝,改年号建平,建平四年(333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延熙。
慕容瑶:386年慕容恒拥立慕容瑶成为西燕皇帝后改年号建平,这次建平年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慕容盛:398年后燕宗室慕容盛杀掉政变夺位的兰汗后称帝,改元建平,又宣布次年的年号是长乐。后燕的建平年号用了三个月。
慕容德:400年正月已宣布成为燕王的慕容德进一步称帝,年号建平,5年后慕容德去世。
沮渠牧犍:建平也是北凉的年号,各方对谁是使用建平年号的人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白亚栗斯、刘虎:北魏神瑞二年(415年),上党胡人发动起义反抗北魏,推举白亚栗斯为领导,白亚栗斯自称大将军、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北魏明元帝闻讯后立刻派兵讨伐,起义军废黜白亚栗斯而改立刘虎,刘虎和司马顺宰于次年战死,白亚栗斯下落不明。
鲁爽:孝建元年(454年)二月,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起兵反宋,年号建平,同年六月鲁爽战败被杀。
元愉: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在冀州起兵称帝,年号建平,元愉当了37天皇帝就被镇压下去。
(年号:咸康(335年~342年六月)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六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二个年号】。咸康八年六月晋康帝司马岳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元元年。
(年号:咸康(925年)是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延熙(334年,一作333年-334年),误作永熙、延兴,十六国后赵第二位皇帝海阳王石弘年号,后赵政权第三个年号。
延熙(238年-257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0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三个年号。
(年号:永和(345年~356年)东晋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八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四个年号】
永和(136年 - 141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
承和(公元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共计6年余。
(年号:永乐(346年-353年)十六国前凉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年号,前凉政权第四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永乐元年:前凉第五代皇帝.张重华第一个年号,史书载为用两晋年号,永乐是前凉自己的年号。
永乐(1403年—1424年)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
(年号:太宁(泰宁)(349年-四月)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第二个年号,后赵政权第五个年号,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350年改元青龙元年。
太宁,年号;晋明帝年号(323年---326年)
(年号:青龙(350年正月.2月-闰二月.4月)十六国后赵第六位皇帝石鉴年号,后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太宁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义阳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太宁二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改石氏为李氏,改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李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约90日。年号使用约70余日,确切的说~此年号为冉闵的年号,只是石鉴还没去世算他的年号罢了。
青龙,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个年号,也是曹魏的第三个年号,从公元233年开始,到公元237年结束,记5年。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年号:永兴(357年六月~359年约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三个年号。
永兴(409年十月—41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使用的年号。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晋惠帝司马衷使用的第十个年号。
永兴(153年五月-154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记载“夏五月丙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兴”。
(年号:永宁(350年三月-351年四月),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七位君主石祗的年号,后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永宁(-120年四月 -121年六月)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三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5个月。 元初七年四月十一丙寅(120年5月25日),改元永宁。
(年号:和平(354年-355年九月),十六国时期【前凉】凉州)第七任位君主.张祚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五个年号。
1、和平(150年)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二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年。
2、和平(460年正月-465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第四个年号,共计5年。
3、和平(551年—554年)是高昌国文成王麹某(佚名)年号,共4年。
(年号:太始(355年九月--360年),十六国时期前凉】姑臧)第八任位君主冲公张玄靓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六个年号。
概述:一种说法是前凉张玄靓沿用晋愍帝年号“建兴”,又叫作“太始”(355年-360年);另一种说法是张玄靓沿用晋穆帝年号“升平”,或作太始(361年-363年)。或说张玄靓在位时,对外先用建兴年号,后改用升平年号,对内则使用太始年号。
太始:公元前96年正月-公元前93年十二月,汉武帝的第九个年号
(年号:寿光(355年六月十五日~357年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二位皇帝越厉王苻生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二个年号。
寿光:前秦第二位皇帝苻生年号,。皇始四年(354年),东晋北伐前秦,苻生冲锋陷阵,重挫晋军。献哀太子苻苌薨逝,苻生被册立为太子。皇始五年(355年),正式即位,改元寿光。
(年号:光寿(357年3.29日.二月二十三日-360年正月二十五日),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第二个年号,前燕政权第二个年号。(慕容儁正月二十一卒,第二位皇帝幽帝慕容暐正月二十五日继位,改元建熙。)
(年号:永兴(357年六月~359年约六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三个年号。
永兴(409年十月—41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使用的年号。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晋惠帝司马衷使用的第十个年号。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五月初三日(6月1日))东晋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永兴(532年)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
(年号:甘露(359年六月-364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二个年号,前秦政权第四个年号。
甘露(前53年 - 前50年)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汉朝使用甘露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甘露二年八月改元为宝鼎元年。《三国志·吴书三》:“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于是改年大赦。”
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第二个年号。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二个年号,
(年号:建元(365年二月至385年七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三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五个年号。
建元(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6位皇帝刘启病逝,享年48岁,16岁的皇太子刘彻即位,于翌年1月19日登基,并于十月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建元(343年至344年)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并继续使用此年号,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年号:太和((366年正月初一-371年371年十一月十五))东晋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奕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二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八个年号】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227-233年使用),十六国后赵石勒(328-330年使用)
成汉后主李势(344-346年使用)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7-499年使用)
新罗真德王(647-650年使用)
唐文宗李昂(827年-835年使用)
越南后黎朝黎邦基(1443-1453年使用)等等。
黑龙元年:373年,前秦占领益州后,374年五月,张育自称蜀王,与杨光起兵二万人,联兵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的一万多人,进围前秦拥有的成都。六月,张育改元为黑龙,五月立,九月亡。
(年号:更始(385年正月~ 386年二月),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第一个年号,西燕政权第二个年号,
更始(23年二月 -25年九月)是汉朝时期汉更始帝刘玄的年号,共计3年。
(年号:昌平(386年二月—386年三月),西燕第三位段辽年号,西燕政权第三个年号,
(年号:建明(386年三月),西燕第四位慕容顗年号,西燕政权第四个年号,
(年号:建平(386年四月),西燕第五位皇帝慕容瑶年号,西燕政权第五个年号,
(年号:凤凰(386年二月--387年八月),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十任位君主.凉州牧张大豫年号,前凉政权第八个年号。
张大豫凤凰元年:凤凰(386年二月--387年八月),抚军将军.凉州牧张大豫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386年二月,张大豫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凤凰二年(387年)七月兵败被擒,八月张大豫被吕光斩杀。前秦大臣王穆袭据酒泉,自称大将军、凉州牧。
(年号:天玺(399年二月-401年五月),北凉第一位帝王建康公段业第二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二个年号。公元401年(天玺三年)五月,被沮渠蒙逊杀害。段业死后,六月,沮渠蒙逊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天玺(276年七月-十二月)是三国时期吴末帝孙皓的第七个年号,共使用了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