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并~东汉末年陈仓叛乱首领(215年)
吕并叛乱
时代:东汉末年
本名:吕并
身份:屯田客
职务:自称将军
主要成就:在陈仓发起叛乱
吕并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屯田客,他曾在陈仓地区活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在这种背景下,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并在陈仓一带聚集了一些党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并且自称为将军,公然发起了叛乱活动,严重扰乱了当地的秩序和社会稳定。 面对这一情况,东汉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派出了以赵俨为统帅的军队前去平定叛乱。赵俨率领着殷署等将领以及所属部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士兵们的英勇作战,对吕并的叛军展开了有效的打击。最终成功地攻灭了吕并的叛乱势力,恢复了陈仓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维护了东汉政权在当地的基本统治秩序。
史载:屯田客吕并自称将军,聚党据陈仓,俨复率署等攻之,贼即破灭。
屯田客[tún tián kè]~参加屯田之农民
文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屯田客是指参与屯田制度的农民。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首次推行屯田政策,招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民被称为“屯田客”。在这一制度下,政府与屯田客根据收成情况按比例分成。 曹魏时期的屯田民也被称为“屯田客”或“租牛客户”,他们不隶属于郡县行政系统,而是由专门设置的田官进行管理,最高管理者为大司农。屯田客无需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徭役。收获时,如果使用官府提供的耕牛,则按照官府六成、屯田客四成的比例分成;若使用私有耕牛,则官府与屯田客对半分成。由此可见,屯田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屯田客是国家特殊管理下的农业劳动者。 最初,屯田客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不承担劳役和兵役。然而,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统治后期,屯田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屯田客逐渐演变为依附于官僚和世家大族的农民。与此同时,吴国也在其境内推行屯田制度,主要以被征服的山越人为屯田客,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文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屯田客是指参与屯田制度的农民。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首次推行屯田政策,招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民被称为“屯田客”。在这一制度下,政府与屯田客根据收成情况按比例分成。 曹魏时期的屯田民也被称为“屯田客”或“租牛客户”,他们不隶属于郡县行政系统,而是由专门设置的田官进行管理,最高管理者为大司农。屯田客无需承担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徭役。收获时,如果使用官府提供的耕牛,则按照官府六成、屯田客四成的比例分成;若使用私有耕牛,则官府与屯田客对半分成。由此可见,屯田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屯田客是国家特殊管理下的农业劳动者。 最初,屯田客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不承担劳役和兵役。然而,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统治后期,屯田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屯田客逐渐演变为依附于官僚和世家大族的农民。与此同时,吴国也在其境内推行屯田制度,主要以被征服的山越人为屯田客,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其他阅读】
【历史年号查询表】
【朝代帝王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