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shí jiā zhuāng shì)简介
俄乌冲突
石家庄市,简称“石”,是河北省的省会,一座充满活力与潜力的Ⅰ型大城市。作为中国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石家庄市位于华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23年,石家庄市下辖8个市辖区、11个县,并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达15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1123.35万。市政府驻地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216号。主要方言为冀鲁官话中的石济片赵深小片。 石家庄市的地貌复杂多样,地跨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地形。市内河流属于海河流域的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水资源丰富。气候上,石家庄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和冬季较长,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石家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中晚期,人类就已经在此劳动生息。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恒山郡;宋代时,石家庄属河北西路;清代时,石家庄隶属于直隶(今保定市),管辖真定府等地。1925年,中华民国批准成立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石门市解放,同年12月26日更名为石家庄市。1949年8月,石家庄归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1968年1月,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市。1993年6月,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与市人民政府合并,成立了新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石家庄市(含辛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4.2亿元,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7.7%、30.6%和61.7%,显示出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石家庄市以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和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都市休闲、美丽乡村、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旅游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石家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京广、石太、石德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络。此外,石家庄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石家庄丝弦、井陉拉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未来,石家庄市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石家庄这一名称起源于古老的石家庄村。最早在元代大德四年(即1300年)秋季九月壬寅日立下的石碑上,其背面的布施名录中就已出现了“石家庄”这一村名。此外,在明代嘉靖十四年(1534年),上京毗卢寺重修时所立的碑记中也明确记载了石家庄村名。到了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编纂的《获鹿县志》中详细记录:“石家庄距离县城三十五里,拥有六条街道、六座庙宇以及四口井泉。”当时的石家庄村位于如今新华区东南部,具体范围为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和北于家胡同以东。 关于石家庄村得名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由于当地居民中“石”姓家族众多而得名;也有人猜测可能是从“十家庄”逐渐讹传演变而来;还有传说是因为村里有很多擅长雕刻石头的手艺人,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这些传说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但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代史上,石家庄曾一度被称为“石门”。1925年,直隶省开始试行“市自治制”,管辖石家庄村的获鹿县决定将铁路以东的休门村、栗村合并,并以此为基础申请成立新的城市。经过协商,获鹿县政府最终决定从火车站核心区所在的“石家庄”与人口较多的“休门”两个地名中各取一字组合成新城市的名称——“石门市”。 直到1949年8月1日,随着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省政府文件及河北日报发布的消息中再次使用了“石门”这个称呼。然而考虑到石门市是在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建立起来的城市,为了彻底告别过去,同时也为了方便行政管理和统一名称,同年9月24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向河北省人民政府提交了一份请示报告《为呈请批准本市名称仍为石家庄由》,建议继续沿用“石家庄”作为城市名称。这份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复,10月6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恢复使用“石家庄市”这一名称。从此以后,“石家庄”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唯一官方称谓。
----------
先秦时期,石家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已经孕育着人类文明的曙光。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勤劳智慧的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的劳动与生息。他们选择在石家庄市域以及太行山麓这片美丽富饶的地方安居乐业。据《禹贡》的相关记载,在夏禹时期,这里被划分为了冀州地。 当我们追溯到6000多年前,新乐古代遗址中的“伏羲台”就像一部无言的史书,向我们诉说着那个遥远的时代。这一遗址证明了祖伏羲氏曾经在这里活动过,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古老的色彩。 春秋时期,这一带可谓是小国林立。鲜虞国曾在此建立,它的都城位于现今正定新城铺一带,鲜虞国的子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鼓国也在今晋州城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肥国同样不甘示弱,其都城坐落在今藁城区城西南城子村一带。然而,这些诸小国最终还是被强大的晋所吞并。 时光流转,来到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石家庄地区已经成为北方的一个重镇。这一点可以从台西村东北200米处的台西商代遗址得到有力的佐证。从这个遗址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战国时期,鲜虞人再次崛起,他们建立了中山国,中山国的都城位于今平山县城城北下三汲一带。中山国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公元前296年,它被赵国所灭,从此石家庄一带便归属于赵国(都城在今邯郸市)的版图之下。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一阶段,石家庄地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变迁,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石家庄地区当时隶属于巨鹿郡(郡治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这种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使得地方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朝廷设立了恒山郡,因该地西北方向临近著名的恒山而得名(今元氏县故城村)。恒山郡下辖18个县,包括元氏、石邑(今鹿泉区南部)、桑中(今平山县东南部)等地。这些县的设立,不仅便于管理,也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文帝即位后,由于其名为“恒”,为避讳,朝廷将恒山郡更名为常山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亲自率军平定叛乱,攻克东垣(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部),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并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置真定国(都城在今东古城),辖有四县。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地名改革,将常山改为“井关”,真定改为“思治”。尽管这些改动并未持续太久,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南(今柏乡县固城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并将鄗县改为高邑。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朝廷废除关县,设置栾城县,与石邑、真定、井陉等县一同归属常山郡管辖。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又从常山郡析出一部分设立真定国,进一步细化了地方行政管理。 这段历史不仅是行政区划的变化,更是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见证。每一次变革背后,都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
三国时期,如今的石家庄市所辖区域当时属于魏国的管辖范围。这片土地之下划分着不同的行政区域,它们分别是常山郡、安平郡、赵国、巨鹿郡以及中山国。 常山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治所从元氏迁移到了真定,这一迁移有着深远的意义,真定作为新的治所承担起更多的行政管理职能,而常山郡下辖有七个县,这些县共同构成了常山郡完整的行政体系。 再看赵国,其都城位于现今高邑县的西南部地区,它所管辖的范围包括六个县。这六个县围绕着都城,在赵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还有中山国,它的都城坐落在今天的定州市。中山国的疆域之内包含着母极县等地,其中母极县的县治就在现在无极县的新城村。各个地方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它们共同书写着三国时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
在曹魏时期,如今的石家庄市区域隶属于冀州。这一区域内下辖的诸多县份主要以常山郡为核心进行管辖。值得注意的是,在常山郡的西南方向设置了安平郡,而石家庄市所辖的各个区域则分别归属于常山郡、安平郡、赵国、巨鹿郡以及中山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即公元254年,发生了重要的人事变动。楚王曹彪的世子曹嘉被改封为真定王,这一举措使得真定城成为真定国的附郭(现今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由此,真定古城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行政中心。 此外,在行政区划调整方面,栾城县被并入了平棘县(现为赵县),同时,常山郡下属的蒲吾县(遗址位于今天的黄壁庄水库中)和都乡县(位于今井陉县西部)也被合并入井陉县。而在东汉末期,原本属于常山郡的上艾(现今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则改属平乐郡。这些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魏晋时期,石家庄所在的区域大部分隶属于常山郡和赵郡的管辖范围,北部则属于中山国。在西晋实现全国统一之后,现今石家庄市的行政辖区分别归属于冀州的常山郡、中山国、巨鹿郡、赵国以及博陵国。 东晋十六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石家庄地区成为了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激烈争夺的重要地带。后赵的石勒、前燕的慕容皝、后燕的慕容垂等先后控制了这片土地,在北方展开激烈的争霸战争。随着不同政权的更迭,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上了常山郡城,向北眺望安乐垒(今正定)。他十分赞赏这个地方的美好名字,并决定将常山郡的治所迁移到安乐垒。从那时起,安乐垒便成为北岳恒山(即今天的阜平县大茂山)以南、太行山脉以东广阔地区的中心城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到了北齐时期,常山郡的治所再次迁移至真定(即今日石家庄市郊区的东古城),继续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
在隋代时期,现今石家庄所辖区域分别隶属于恒山郡(后改为恒州,郡治设在真定,即今天的正定镇)、赵郡(即今赵州镇)、信都郡(今冀州市)以及高阳郡(今定州市)。隋朝开皇初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废除郡制保留州制,此时的恒州管辖着真定、常山、井陉等多个县。到了大业初年,又再次废除州制设立郡制。 直至唐初,郡和县的治所才从现在石家庄市郊区的东古城迁移到滹沱河以北,也就是现在的正定城。当时,如今的石家庄地区属于河北道,其辖区分别隶属于恒州(今正定)、赵州(今赵县赵州镇)、定州(今定州市)、深州(今饶阳县)、祁州(今无极镇)。在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从石邑的西部边界划分出一部分设立了鹿泉县(即今天的获鹿县)。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重新设置恒州(治所设在石邑),统领石邑、真定等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恒州的治所迁移到了真定。 唐朝末年,回纥族人王熔被封为赵王,他长期掌控着镇州(原为恒州,在唐穆宗时改为镇州)、赵州、深州、冀州这四个州。到了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朱全忠)废黜唐哀帝,建立了梁朝。为了避讳其父亲朱诚的名字,将带有“诚”“城”字的地名全部进行了更改。例如,将栾城改名为栾氏,把藁城改称为藁平。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石家庄地区行政建置沿革的复杂历程,也反映了古代政治格局对地方行政区划的重要影响。
五代时期,在五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河北地区的行政建制基本继承了唐代后期的模式,形成了藩镇、州、县三级管理体系。其中,藩镇统领各州,而各州则管辖所属各县。具体到石家庄地区,当时它隶属于河北成德军节度使的管辖范围之内,在其地域范围内设有镇州(即今天的正定镇)、赵州、定州和祁州。 到了后梁开平四年,也就是公元910年,这一年再次使用唐朝天祐年号,并且恢复了栾城、藁城等县的名字。从这之后,石家庄地区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这五个朝代的更迭。 值得注意的是,自唐代以来,石家庄市域内的镇州、赵州等多个州郡一直由成德军节度使契丹族王氏家族所统治。他们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巧妙地周旋于后梁与后唐之间。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频频出兵向南进犯中原地区。特别是到了后唐清泰二年,即公元936年的时候,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紧接着,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便率领军队大举南下,成功攻占了大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并且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了短暂的统治政权。因此,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影响下,石家庄境内又经历了后汉、后周等王朝相对短暂的统治时期。
------
宋元时期
宋代,属河北西路(今正定镇)辖真定府(今正定镇)、中山府(今定州市)、庆源府(今赵州镇)、深州(今深州市)、祁州(今安国市)。 [43-44]北宋时期,逐步确立真定城作为河北西部中心城市。北宋初年,分全国为13道。宋太祖乾德年间,各道设转运使,路也就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石家庄市所辖区域属于河北路。开宝六年(973年),省石邑县(今石家庄市振头村北)入获鹿县,使得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西移到获鹿城。雍熙四年(987年)分河北为东西两路,真定府成为河北西路的首府,从此确立了真定城在河北西部政治中心的地位。端拱二年(989年),合并为河北路。熙宁六年(1073年),又分为东西两路。太宗淳化五年(994年)遂废道存路。熙宁八年(1075年),井陈县城迁到控制绵河谷地的天长镇。同年,将灵寿县降为镇,其辖区划入行唐县。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赵州升为庆源府,与真定府成为并列的二级政区。
在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役"中,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井陉、获鹿、真定等城垣,遭受兵燹破坏严重 。战争之后,中山府(今定州)、真定府及周围地区的大批农民和从事手工业的工匠纷纷南迁,人口锐减,苟活下来的百姓大都逃匿山林。金代,为稳定对北方地区的控制,其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把大批女真族人口迁到真定、中山府州县耕种,与汉人杂居 。到金朝鼎盛时期,真定府九县共有137137户,真定城成为人口最密集、手工业、商业最发达的中心城市。天会七年(1129年)升井陉县井陉郡,不久又改威州(今井陉威州)。庆源府降为赵州,中山府降为定州。光定三年(1219年)升获鹿县为镇宁州。
在元代时期,这片土地归属于中书省的管辖范围,其治所位于现今的正定镇。当时,中书省下辖多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其中包括真定路(今正定镇)、保定路(今保定市)以及广平路(今永年县)等地。 具体来说,真定路是这一区域的核心行政单位之一,它管辖着1个府、2个州,并且直接管理着7个县。这样的行政区划使得真定路在当时的河北地区占据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回顾历史,在蒙古太祖十年即公元1215年的时候,蒙古军队逐渐向南推进,相继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到了太祖十五年也就是1220年,蒙古军队进一步巩固了对河北西路真定府及其周边州县的控制。随着蒙古军队的到来,金王朝在这一地区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在蒙古帝国统治期间,石家庄地区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了金朝时期的格局。例如,在太宗元年即1229年时,原镇宁州被更名为西宁州,但其治所位置依旧设在获鹿这个地方。随后不久,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适应新的统治需求,又将原来的真定府改称为真定路,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行政区划体系。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变迁和地区治理模式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