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九百零一年,公元190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清[光绪]二十七年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越南[成泰]十三年 [朝鲜]檀纪4234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901--2000    公元一千九百零一年,公元190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清[光绪]二十七年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越南[成泰]十三年 [朝鲜]檀纪4234年






公元一千九百零一年



公元190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清朝】,第十位皇帝,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

【光绪(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第十位皇帝,德宗.载湉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十二个年号)。

【越南】阮朝独立时期,⑩阮福昭(阮福宝嶙)[成泰]十三年(1889-1907年

朝鲜王朝檀纪4234年,26代国王,高宗.李熙(1864─1897国王,1897─1907皇帝,大韩帝国开国皇帝)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同时期政权】

义和团】,,2年

哈密~哈密回王,九世:沙莫胡索特(1882-1930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20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598年
【年代】清.德宗.载湉(光绪)
【在位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十一位君主,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九位皇帝,德宗.载湉(光绪),(1874年十二月继承皇位。1875年2月25日 至 1908年11月14日)

【年号】清[光绪]二十七年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越南[成泰]十三年 [朝鲜]檀纪4234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901年2月19日
农历    1901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
1318年10月29日,波斯历1279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二,干支辛丑年 庚寅月 戊辰日,属相牛,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儒略日数:2415435

【出生名人】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更多>>>>>>>>

 

【逝世名人】

       徐建寅(1845年3月7日-1901年3月31日),又名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为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和造船工业先驱。中国兵工技术专家、化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3月,徐建寅在钢药厂与员工试制无烟药时,失事殉职。

    11月7日——晚清名臣李鸿章逝世,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更多>>>>>>>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3月31日——兵工学家徐建寅在湖北汉阳试制火药时被炸身亡。更多>>>>>>>

正月,上海爱国人士集会张园,谴责沙俄,要求清政府“力拒俄约”,以保危局。

二月,各国公使向清政府声明,公约未定之前,不得与他国议定专约。三月,清政府设督办政务处,派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为督办政务大臣。

四月,清政府停止反帝斗争之七省四十五府州县文武考试五年。命各省督抚遵照办理,出示晓谕。

五月,哈尔滨、旅顺间铁路通车。

六月,依各国要求,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列于六部之上。

七月,命以后考试废八股文,改用策论,并停止武试。奕劻、李鸿章与德、奥、比、西、美、法、英、日、意、荷、俄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八月,慈禧太后与德宗自西安回京。命各省于省城及所属府州县筹设高等、中等、初等学堂。选派留学生。

九月,中俄交涉停顿。

十月,废大阿哥溥儁。车驾到开封。懿旨:撤溥儁皇子?妃上年殉节宫中,追晋贵妃。

十一月,慈禧太后与德宗至北京。

十二月,依张之洞请,许宗室子弟出洋留学,又准满汉通婚,劝谕女子勿再缠足。光绪帝、慈禧太后见各国公使及夫人于养性殿。

         是年,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

=====

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下诏变法,要“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开始实行“新政”。在“新政”推行的最初三年里,比较突出的有三件事。第一是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1903年9月,朝廷成立了商部,由前一年曾被派往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考察的皇亲贵族载振担任尚书,工矿业和铁路都归这一部管理。第二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提倡出国留学。1901年清廷即命各级书院分别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引进新式教育。1904年1月,张之洞等制定通过了学堂章程,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这就是具有近代化性质的“癸卯学制”。从1906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一律从学堂选拔培养人才。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从此结束。第三是改革政制与军制。1903年12月,清廷成立练兵处,以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袁世凯实际掌握了练兵大权。清末新政,在实际操作上是戊戌新政的继续。它是在不触动旧有的封建势力的基础上采取的防危补救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清廷向西方列强讨好的一种表现。

 

清政府设督办政务处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要求清政府进行所谓“改革”。清政府鉴于国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统治日趋不稳,也不得不对传统方式做改弦更张,遂公开表示将实行“新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初三日,清政府下令设立督办政务处,以为推行新政的办事机关。派奕劻、李鸿章、荣禄、王文韶、昆冈、鹿传霖六人为督办政务大臣(后又增派瞿鸿礻几)、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派袁世凯)遥为参预。政务处下设提调二人,章京若干。该处负责制订新政各项措施,掌管各地官吏奏章及办理全国官制、学校、科举、吏治等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督办政务处改为会议政务处,次年并入内阁。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外务部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要求下,对传统的官制和机构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初九日,清政府宣布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该旨令宣称:“现当重定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因此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改组。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派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王文韶为会办大臣,瞿鸿礻几为尚书,余寿朋、联芳为右侍郎。

 

《辛丑条约》签订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全权谈判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法、意奥、西、荷、比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另有十九个附件。主要内容有: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白银九亿八千余万两,被称为“庚子赔款”。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驻守。三、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炮台;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和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战略要地。四、清政府在各地颁布上谕两年:“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毕斩”;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处祸首诸臣将;有外国人“被虐”“被杀”地区,“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五、清政府允将各个通商条约中,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均行议商”。六、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七、清政府分派诸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处建立牌坊。

 

清政府在列强逼迫下“惩凶”  
  先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闰八月初二,慈禧太后为求得列强宽恕,即发布惩处“肇祸诸王大臣”上谕,将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等人,分别给予革去爵位等不同处分。列强声称处分人员太少,且处理太轻,要求对上述人处以死刑。清政府被迫于九月二十二日,再次宣布惩处肇祸诸王大臣,便仍不能使列强满意。在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不得不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发布新的惩处肇祸诸王大臣谕诏。令载勋自尽;载漪、载澜发配新疆,永远监禁;毓贤着即正法;已故刚毅追夺原官职;董福祥着即革职;英年、赵舒翘定斩监候,赐令自尽;启秀、徐承煜(徐桐之子)正法;已故的徐桐、李秉衡夺原官职,并撤消卹典。徐用仪、许景澄、袁昶、联元、立山五人开复原官,恢复名誉。此外,清政府还应各国要求先后惩处了一百余名地方军政官员。

 

清政府设局编译教科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议及兴办学堂,先行设局编译教科书。二十日,清廷命刘坤一、张之洞按会奏所陈,择要举办。当月,编译教科书的机构成立,该局设在江宁,初名江鄂书局,后改江楚书局。刘世珩为总办,缪荃孙为总纂,陈作霖、姚佩珩、陈汝恭、柳诒征为分纂。书局成立后即开始编译书籍。罗振玉、刘大猷、王国维在上海翻译日本书籍。另由陈季同、陈庆年先后主译西书。

 

景廷宾率众起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直隶广宗县官绅和教士议定“地方赔款”,赔偿当地教会损失京钱二万吊,引起当地民众的义愤。民众推举武举出身的景廷宾(1861-1902)为首领,抵制地方赔款。该年冬季,新知县魏祖德到任后,强令各村每亩摊派赔款捐四十文,再次激起民仇。景廷宾传帖聚众,遂在城郊武装示威,宣称“所有地丁捐款概不缴纳”,赢得全县民众的响应,景所在的东召村成为抗捐运动中心。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袁世凯派练军前往广宗镇压,炮轰东召村,景率众转移巨鹿县。三月十六日,景廷宾率数千民众在巨鹿厦头村宣布起义,自号“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大旗。起义军迅速扩展到近四万人,多为原义和团团民,转战巨鹿、邢台、唐山、内丘、新河、平乡等县。起义军提出“复仇雪耻”的口号,向洋教士、洋教会发起攻击,在威县处死法国教士,使冀、鲁、豫边区震荡不已。清政府在列强的催逼下调兵遣将前入镇压。袁世凯令段祺瑞、倪嗣冲猛攻起义军。法、德、日等国侵略军六千余人也从北京直赴南宫、冀州助剿。四月初二日,清军围攻起义中心广宗县件只村,村落在炮火中化为焦土,景廷宾等经死战突围。但不久广宗、巨鹿、威县、南宫等处根据地相继陷落,景被迫向山东、河南边境退却。五月,景廷宾在临漳兵败被俘。六月,在威县英勇就义。景死后,余众四散,起义遂告失败。

 

广东独立协会成立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东西洋各报风传清廷将把广东省割让给法国的消息,留学日本的广东籍学生闻此大为惊骇。郑贯公(贯一)、李自重、冯斯栾、王宠惠、冯自由、梁仲猷等遂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独立协会”,初在东京开会,后会址移往横滨。协会主张广东宣告独立,不接受清政府的出卖割让。该协会的活动得到当时居住在横滨的孙中山的赞助,冯自由、郑贯公、李自重、王宠惠等经常前往孙中山寓所商议活动计划和方法。兴盛时期该会会员多达二百余人。

 

清末留学热潮兴起  
  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在资本主义列强日益加重的侵略掠夺下,清政府再次把留学纳入革新政治的内容。从光绪二十年(1898)末始,天津武备学堂、上海南洋公学、新方言馆、湖北武备学堂、汉阳铁路学堂等学校都陆续对外派遣留学生。这一阶段派遣的留学生除了为继续培养技术制造和管理人员外,大量的是学习军事和法政等科目。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知识分子受新学传播的影响,激于日深的民族危机,除了通过官派途径出国外,还纷纷自费出国,寻找救国振兴的真理,留学热潮逐渐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在对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国人更感到日本的迅速强盛,是因学习西方、维新变革卓有成效,大批的留学生拥入日本,留学热潮更为高涨。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日的官费、自费留学生猛增至八千人。

 

慈禧太后返回北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及文武百官自西安启程返京。当时,“仪卫甚盛,发卒数万人,各省所供献太后私财六七百万,尽辇之而东”,车辆多达三千余乘。他们出潼关,途经洛阳、开封,于十一月二十四日(1902)在直隶正定改乘火车到省城保定。二十八日,慈禧太后等自保定乘火车至北京马家堡车站,遂乘舆经永定门入正阳门还宫。慈禧太后进宫后,随即令人挖掘出逃前埋葬的金玉宝器,因未丧失兴奋异常。十二月九日,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华使节。这是她第一次在召见中公开露面,给各国使节以前所未有的礼遇。二十三日,慈禧太后又接见北京公使团的夫人们,并问候曾被义和团围困过的使节夫人。

 

徐建寅逝世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二日,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建寅不幸逝世。徐建寅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其父是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曾翻译了《汽机发轫》、《化学鉴原》等近代科学著作,为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徐建寅自幼追随其父,耳闻目濡,参加实验,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治二年(1863),他协助其父完成了木壳轮船“黄鹄号”的制造。同治五年(1866),徐寿受命襄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主持翻译馆,徐建寅参与了翻译近代科学书籍的工作,翻译出《化学分原》、《声学》、《电学》、《兵学》、《器象显真》、《石板印法》、《造铁全法》、《汽机新制》等科学、兵法新书二十多种。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创办天津制造局,调徐建寅负责研制火药必需的硝酸。徐凭借对化学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很快研制成功,且比进口货便宜许多。光绪元年(1875),徐建寅奉调山东机器局总办,“躬自创造,未尝延用西人”,建成一座新型枪炮弹药工厂。光绪五年(1879),徐建寅以驻德参赞名义,到德、英、法考察造舰及军事工业。徐建寅在欧洲对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仔细了解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转,工人操作细节,把他认为对中国有参考价值的东西都记录了下来。在他逗留欧洲期间写的《游欧杂录》中,他详细介绍了许多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设备,如模锻、挤压、冲制成型、仿形切削、转炉炼钢、电冶铜等等,有的笔记几乎同技术文件没有区别,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有益的启示和影响。戊戌变法时期,徐建寅以其丰富的科技知识和实践,被派任新设立的农工商总局督理。但戊戌政变后,许多新事物被扼杀,农工商总局亦被载撤。徐建寅后来受张之洞之邀,到湖北帮助兴办工业和训练新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外国停止向中国供应火药,徐建寅遂赴汉阳钢药厂研制硝化纤维无烟火药。徐建寅认为:列强交迫,军火尤为重要,所以殚精竭虑,夙夜赶制,“日手杵臼,亲自研炼”,终于试制成功,并准备大量生产。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二日,徐建寅与工匠们一起拌和药料,不想机器磨擦过热,生火炸裂,声如霹雳,火焰冲天,徐建寅与在场的另十三人同时遇难。

 

《国民报》创刊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二十二日,由留日学生编辑的《国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国民报》为月刊,设有社说、时论、丛谈、外论、译编、纪事、答问等栏目,除所译原著者外,撰稿人一律不署名。秦力山是该刊的总编辑,沈翔云、戢翼翚、雷奋、杨廷栋、王宠惠、冯自由、卫律煌、唐才质、张继等人为该刊的主要编辑者和撰稿人。《国民报》在创刊时即揭橥“唤起国民精神”的宗旨,并以“廉悍不羁,峻削锋利”的文墨,在留日学生早期创办的刊物中,第一宣传了“革命排满”的思想。在《国民报》上发表《说汉种》、《中国灭亡论》、《正仇满论》、《二十世纪之中国》等文章中,谴责了“私土地人民为己有”,“施种种牢笼束缚压制威胁之术,以便其私图”的封建独裁者;攻击了对内实行种族压迫,对外御敌无术、为虎作伥的清朝政府;批判了康梁保皇党人和国内的立宪派,“持论多与《清议报》交绥,务胜之以为快”。因而报纸一出,即得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关注,并在经济上给予援助。孙曾捐资一千元,以为印刷费用。该刊在译编专栏中,翻译登载了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美中独立檄文》,威曼的《革命新论》等文章专著,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阐述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意义和正义性。该刊在时论、丛谈等栏目发表的文章中,鼓吹“民权之运已渡太平洋而东”,“二十世纪之中国,为民权之枢纽”,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大造舆论,反映了脱离康梁保皇思想影响的留学生们逐渐倾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过渡。该刊大部分向国内发行,“每期输入上海逾二千份”,但仅出了四期就停刊了。

 

《教育世界》创刊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教育世界》杂志在上海创刊。《教育世界》初办时为旬刊,后改为半月刊,由教育世界社发行。该刊每册后附译书,有各学科规则、各学校法令、教育学、学校管理法、学级教授法、各科教科书等。教科书分小学级、中学级,大都采自日本。这一刊物是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该刊的创办者和主要编辑人是罗振玉、王国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该刊共出了一百六十六期。


【外国大事记】

1月1日——澳大利亚成立。

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逝世,爱德华七世成为英国国王。

1月25日——美国众议院提出法案禁止中国移民入境。

2月3日——日本黑龙会成立。

3月——高尔基完成《春天的旋律》,其中包括《海燕之歌》。

3月3日——中东铁路东线由哈尔滨至尼科尔斯克--乌苏里期克(双城子)间铁路接轨竣工。

3月21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获得瑞士国籍。

5月9日——澳洲国会会议于墨尔本首次召开。

6月12日——古巴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7月2日——由德国人齐柏林设计的人类第一艘飞艇首航成功。

8月14日——俄文《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创刊,编辑罗文斯基。

9月6日——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出席布法罗泛美博览会时遭枪击,送医不治身亡

9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当任美国总统。

10月28日——俄国财政部副大臣罗曼诺夫来哈,筹划继续施工及建设哈尔滨为中东铁路总埠等事。

11月5日——日本人在道里中国五道街创办“松花会”。哈尔滨义和团一部退入呼兰,联合当地爱国清兵和市民,捣毁洋人教堂,枪决法国教士。

12月5日——娱乐业巨头瓦尔特·迪斯尼诞生。

12月10日——诺贝尔奖被首次颁发。

12月12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吉列尔莫·马可尼(1878—1937)在纽芬兰的圣约翰收到了第一个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讯号,或许没有人能够计算出马可尼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利益。

 

【清代诗词】

赋得秋柳
作者:顾炎武 朝代:清代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其他阅读】
=======
=======

 

2024年12月8日 12:0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