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七百三十八年



公元1738年,农历戊午(马)年,天干五行属土

清朝】,第五位皇帝,高宗弘历[乾隆]三年

【乾隆(1735年-1796年)】,第五任皇帝,清高宗弘历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七个年号)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六位君主~懿宗徽皇帝.黎维祳[永佑]四年(1735—1740年)

日本[元文]三年



【同时期政权】

哈密~哈密回王,三世.额敏(1711年-1740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8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435年
【年代】清.世宗胤禛(雍正),高宗弘历(乾隆)
【在位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六位君主,第五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高宗弘历(乾隆)(1735年-1796年

【年号】清[乾隆]三年 越南[永佑]四年 日本[元文]三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738年2月19日
农历:1738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150年10月29日,波斯历:1116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三,干支:戊午年 甲寅月 甲寅日,属相:马,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儒略日数:2355901
【出生名人】

   吴省兰(1738年6月23日-1810年3月1日),字泉之,号稷堂,清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其兄吴省钦。吴省兰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举人,任咸安宫教习,国子监学正、助教《四库全书》馆分校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会试未中式,上谕:“国子监助教吴省兰学问尚优。且在四库馆校刊群书,颇为得力,著加恩准其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成二甲第三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侍读学士,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嘉庆九年(1804年),以年老就衰,才力不及,著以原品休致。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卒。个人作品有《听彝堂文稿》《壬癸二集》(由其婿钱熙辅续成)存世。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清代史学家、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目录学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少性耽典籍,雅好史学。从刘文蔚、童钰游,习闻黄宗羲之说,学遂日进。对文史有浓厚兴趣,立志追求学问。26岁肄业国子监。28岁在京师事大学士朱筠,得以尽览其丰富的藏书,并与往来朱门的名流学者研讨学术源流及异同,学业大进。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方中进士,时年41岁。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漂泊异乡四十多年的章学诚返回故里。嘉庆五年(1800年),贫病交迫,双目失明。次年(1801年)十一月卒,葬山阴芳坞。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曾先后主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十多部志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并用毕生精力撰写了《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论著,总结、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齐名,并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文献分类、编目、着录等方面,他主张书目分类体系及类目设置应随学术的发展和图书的变化而变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着和别裁等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方法。图片来源:《方志馆史话》
   罗芳伯(1738年—1795年),原名芳柏,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清乾隆三年(1738)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一耕读之家。中秀才后,考举人不第。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罗芳伯因赴乡试再次不中,于是和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到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组建采金公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担任兰芳共和国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富可敌国,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乾隆六十年(1795),因病在坤甸逝世,终年58岁。罗芳伯创立的兰芳共和国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罗芳伯领导当地人民及侨民的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将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拉满、山口养各地,由荒凉之地建设成为富庶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当地人民和侨民美丽的家园。印度尼西亚东万律还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大学”,在坤甸还有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墓园,以及各种庙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九,也就是罗芳伯诞辰日,人们还会举行谒墓祭祀仪式。罗芳伯除了在婆罗洲具有崇高的声望,在东南亚一带也影响深远。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就常常将自己比作罗芳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希德,将罗芳伯评为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梁启超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其中一个便是建立了兰芳共和国的罗芳伯。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生于乾隆三年,卒于嘉庆十九年,享年七十七岁。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七)优贡,嘉庆元年(一七九六)举孝廉方正。擅篆、隶、飞白、行、楷书,精金石篆刻、勒石,工画兰竹,兼善山水、人物、花卉,亦精竹木雕刻,皆攸然越俗,别有意趣。勤奋好学,为浙派创始人丁敬高弟(高弟意为高足、高徒,是丁敬入门弟子)。初及门时,囊负南瓜二枚为贽,各重十馀斤。敬欣然受之,为烹瓜具饭焉。大胆创新,试以飞白体入印,被誉为浙派篆刻的“负弩前驱”。海盐文人治印之风,变始自张氏。亦曾师事嘉兴张庚,又在杭州与梁同书、翁方纲探讨考释,终日不倦,多所创见。
   范衷(1738-1797年),字士垣,号恭亭,清代上虞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登进士,名列第三,为探花。
   任大椿(1738—1789)清代官吏、学者。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御史。任大椿为扬州学派的前期代表人物,一生立闱于考证名物制度及辑录小学、史书的研究,著有《弁服释例》《深衣释例》《小学钩沉》《子田诗集》等。
   蒋元枢(1738年—1781年),字仲升,号香巖,中国江苏常熟人。历泉州厦门同知,身兼台湾道,建多处炮台,书院,与灯塔,并编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李殿图(1738~1812)清朝大臣。字恒符(一说字丸符),号石渠。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给事中,甘肃巩秦阶道,安徽、福建巡抚。乾隆中,参与用兵甘肃回疆之役,治办粮饷台站;勘察泾、渭河水清浊源流,绘图附说。疏论仓谷、关津税口诸弊。后坐失职被贬。嘉庆十七年卒。光绪初年追谥文肃。
   宋光国 (1738—1766) 字尚宾,号二崖,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人,乾隆年间贡生。

   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第三代波特兰公爵,(1738年4月14日-1809年10月30日),1738年至1762年曾称为蒂奇菲尔德侯爵(Marquess of Titchfield)英国政治家,曾分别自1783年4月至12月及自1807年3月至1809年10月两度出任首相,但两次都没有掌握任何实权,仅属有名无实。波特兰公爵原属辉格党,早年曾追随党内罗金汉侯爵一派,后来因为福克斯-诺斯联盟的建立而首次获邀出任首相,但大权却分别落在牵头成立联盟的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及诺斯勋爵两人手中。自1794年至1801年,波特兰公爵更获皮特委到内阁担任内政大臣,此后一直在内阁供职至皮特于1806年逝世为止。在内政大臣任内,波特兰公爵协助政府引入多项高压性的战时法案,另外又对1798年爱尔兰叛乱进行镇压;至于在他的参与下,大不列颠王国与爱尔兰王国更在1801年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统一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随着“贤能内阁”于1807年垮台,波特兰公爵在晚年获邀请重返政坛,再一次出任首相。但这时的波特兰已经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根本无法打理内阁,结果大权由内阁阁揆乔治·坎宁及卡苏里勋爵等人所掌握。波特兰的第二段首相任期见证了半岛战争的进行,后来由于内阁对军队调动问题上出现纷争,最终引致坎宁及卡苏里在1809年9月进行决斗。有关的决斗除引起公众哗然外,也对波特兰构成很大打击,最终促使他在1809年10月初辞职,并旋于辞职后数星期病逝。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年11月15日—1822年8月25日),英国天文学家、古典作曲家、音乐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用自己设计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土星的两颗卫星、太阳的空间运动、太阳光中的红外辐射;编制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出版星团和星云表;还研究了银河系结构。

   3月15日,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法学家,西方刑法学鼻祖(逝世1794年)。
   6月4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逝世1820年)。
   6月9日,乔治·史蒂芬逊,英国机械学家,近代蒸汽车奠基人,(逝世1848年)。
   11月15日,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英国天文学家。

【逝世名人】

   爱新觉罗·胤礼(1697年—1738年),号自得居士、春和主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其母为纯裕勤妃。后为避雍正帝名讳而改称“允礼”。胤礼于雍正元年(1723年)封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六年(1728年),进亲王,次年,管工部事,雍正八年(1730年),胤礼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礼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次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帝临终时,命胤礼辅政。乾隆即位,胤礼任总理事务,管刑部。乾隆元年(1736年),胤礼因事罢双俸。乾隆三年(1738年)卒,时年四十二岁。胤礼豁达识体,聪明持重,不参与皇权之争,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清廉,政绩斐然。雍正皇帝曾赞誉胤礼“秉性忠直”“存心宽厚”。其一生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即景而咏,鼓腹而歌。著有《孔子像》《程夫子所好何学论》《弘文宣化》等作品。

   李卫(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属江苏徐州)人。中国清代中期大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在任期间审理苏松七府五州盗案,整理浙江盐政,修筑江浙海塘,筹划浙东水利,改革苏州营制。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

   徐陶璋(1674年-1738年),字端揆,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状元,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蒋继轼(1668年-1738年),字蜀瞻,号西圃,别号拜集老人,江苏江都人。清藏书家、刻书家。著有《韵绿堂集》。
   高其倬(1676年-1738年),字章之,号芙沼,又号种筠。奉天铁岭人,汉军镶黄旗。清朝官员。高其倬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迁内阁学士、广西巡抚,六十一年(1722年)二月,署云贵总督,十二月实授。任上疏请革除云贵土司承袭弊端,改丽江、姚安土府、威远土州设流官,招民开垦田土,条奏鲁魁山善后事宜,调整绿营、汛塘分布,新开按板抱母盐井,增设义学,增加科举考试取士名额。在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侵西藏时,严防叛军进入中甸。事毕,条奏中甸善后事宜,安定僧俗,增设官兵,鼓励垦荒通商。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调闽浙总督。八年(1730年)八月,复调任云贵广西总督。主持平定普洱属思茅土目之乱,疏请派员办理昭通垦务,稳定了滇东北改土归流后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十一年(1733年),任两江总督。乾隆三年(1738年),擢工部尚书,旋调户部。十月,高其倬卒。概述图片来源
   吴之章(1661年-1738年),“贞堂九子”之一,著有诗集《泛梗集》。字松若,号槎叟,江西省长宁县篁乡堡(今属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人,祖籍福建漳浦。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卒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享年77岁,完整地经历了康熙与雍正两个皇朝。
   陆奎勋(1663—1738),字聚缑,号坡星,又号陆堂,浙江平湖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二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年。早年喜读医、卜、术算、兵书,工文字,能诗。年长后,随叔父陆棻于京师,学识广博,名噪公卿间。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江西巡抚白潢聘其修通志,以生员资格与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同列主纂。翌年乡试中举;康熙六十年(公元一七二一年)始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撰拟制诏多称旨。不久,以病乞休离京回乡
   隋人鹏(1703-1738年))。清朝官员,山东莱阳人,元世祖时候栖霞人隋宝任莱州节度判官,任莱阳令,是故迁徙至莱阳定居。隋宝儿子隋世昌为元代怀远大将军。家族为本地望族。其家今属莱西水集隋家屯。生于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一月二十二日(1703年),卒于乾隆三年戊午九月(1738年),著有《四书讲义》《豫省前烈考》《治镜录》《社仓记详》《正学类编》《祥刑要语》《华萼堂文集》《孝悌诗律》等书传世。
   沈鲁珍(1658—1738),精于医理,尤善于针灸。鲁珍家境贫寒,生性耿直,平时衣着很不讲究,但他医术精通,且态度谦和,平易近人,在当时深受医术界人士的敬重。他依靠一根银针,屡起沉疴,被世人誉为“仙针”,著有《沈鲁珍先生医案》一书。
   王心敬(1656~1738年),字尔缉,号丰川。清代理学家,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幼年丧父,其母以纺织供他读书。25岁时,他前往周至拜名儒李颙为师,随从李颙研究理学约十年时间,成为李的得意门生。李颙感其母督促儿子的精神,特意作《母教》一文,称赞心敬之母如同孟母教子。他跟随李颙期间,刻苦用功,潜心钻研。后来学问渐富,名声随之传闻很广。宰相朱轼来陕督学时,曾几次亲至户县向他求教学问。总督、巡抚等大员先后均以“隐逸”、“真儒”向朝廷举荐,他皆不愿应召为官,专心致学,学声更高,以致贵州、福建、湖广、江浙一带的地方官纷纷请他主讲本省书院。他曾应湖北巡抚陈铣之邀,去汉江书院讲学。康熙五十三年和雍正元年,清廷两次下旨特征,他皆托病不应。乾隆元年(1736)举孝廉方正,他仍以年老有病拒绝赴京为官。三年,因病而卒,时年84岁。 他一生无意于仕途功名,清贫度日,专心致学,勤奋著述。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是传播孔孟学说和李颙的学术观点。李颙的著作《四书反身录》8卷,是他多年笔录李颙的口述而成书。他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除了介绍《四书反身录》的宗旨和内容外,还写道:“小子恭侍函文,特蒙提诲尤谆。日获闻以未闻,退即随手札记。自夏至冬,不觉成帙。然遗忘不及记者甚多,特存什一于千百”。这充分而真实地说明了他勤奋不倦的治学精神。他继承了李颙“经世致用”的观点,注重研究农业。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正月,噶尔丹策凌使人奉表来,并贡貂皮,言分界事,遣使报之。

正月,初行元旦朝贺礼,乾隆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再御太和殿受百官之贺,自是每年元旦如此。祈谷于上帝,奉世宗配享。初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居畅春园。以谒泰陵,命鄂尔泰在京总理一切事务。
二月,举经筵,自是每年春秋仲月举行一次。举行耕耤礼,奉雍正帝之法,四推四返,自是每年如此。

二月,拉达克汗上表贡献。(拉达克(克什米尔东南部))

   二月16日,乾隆帝谕示:公产旗地准民人置买。
三月,乾隆帝诣太学释奠,御彝伦堂,命讲《中庸》、《尚书》。将皇六弟弘曕过继给果亲王允礼。

四月,停各省督抚进贡方物。

   四月,大病康复的亨德尔用老式的威尼斯歌剧写成了他一生中最让人惊叹的作品。

五月,贵州定番县苗人起事,旋败。

六月,定八旗家奴开户例,许江苏买洋铜。颁铁斛。
八月,修南北栈道。

十月12日,皇太子永琏偶患寒疾,随即不治而死。乾隆帝命一切典礼。
十一月,立算学。西藏第六辈班禅喇嘛巴勒垫嘉喜于十一日在香札喜择尔地方出世。

   十一月13日,签订维也纳条约。

   十一月11月24日,银川、平罗等地发生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土皆坟起,地裂数尺或丈余,热气上冲,水涌地面,官署民房均倒塌,兵、民伤亡极多,文武官弁亦有损伤。

   十二月16日,《八旗通志》书成。
十二月,噶尔丹策凌使人表奏画界事。

      是年,许策凌入藏通商。
     是年,定宗室子女世系远者婚姻可听其便,无须候旨指配。

==

定原品休致大臣食俸例  
  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初一日,乾隆帝命大学士、尚书以原品休致者,著给全俸,永为定例;凡遇京察自陈,部议致仕人员,不必给食全俸;一二品武职大臣致仕者,给食全俸或半俸,具奏请旨酌情而定。

 

准民人置买公产旗地  
  乾隆三年(1738)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谕示:公产旗地准民人置买。他说:先前以旗人生计贫乏者多,令王大臣议,将八旗入官地亩立为公产,取租解部,按旗分给,以资养赡。但此等入官地亩,内有清朝定鼎之初,圈给八旗官兵,将钱粮全行豁免者;亦有旗人与百姓自相交易,出银置买,仍在州县纳粮者,两种原属不同。只因旗产入官,有粮无粮,未经分晰,一并交官收租,是以部册一并造入公产。此项民地,在契买时,旗人执业,民人得价,原系彼此乐从之事。若以入官之后,一概定为公产,不准置买,殊非轸恤黎民本意。为此,特颁谕旨,除原圈官地,为旗人世业,不容民间置买外,其旗人自置有粮民地,现在入官者,如有愿售之人,不论旗、民,一体准照原估价值变卖。将银两交解司库,陆续咨解户部,交各旗料理生息,分给旗人,使得实惠。至于民买官地,地方官不得中饱垄断,务使旗、民两便。

 

定八旗家奴开户例  
  乾隆三年(1738)六月十五日,经议政大臣讨论,乾隆帝旨准决定许八旗家奴,放出为民,但须查明注册,只准耕种营生,不准谋求仕宦。

 

加恤各省贫生  
  乾隆三年(1738)四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以各省学田银粮,原为给散各学廪生贫生所用,但为数无多,或遇歉年,贫生不能自给,难免饥馁;而伊等身列胶庠,不便与贫民一例散赈。遂决定嗣后凡遇地方放赈时,该督抚、学政令教官开列贫生名籍,送地方官核实详报,按人数多少,均匀分给。

 

张广泗剿平定番苗乱  
  乾隆三年(1738)五月,贵州定番苗乱平息。此前,贵阳府定番州姑卢寨苗民头人老排,于正月借称苗女阿埽,为方番司属谷粟寨汉民刘世昌等拐卖,索诈银两,掳去马匹。二月内又率众往打,经过大树寨,即强拉牛只、杀死民人向云登。不久,州官将首犯老排拿获,其子阿沙不知畏惧,于二月十九日纠合数百人,潜至鸡场地方,绑走汉民张具清、陈士林、杨君相三人,以索换老排。二十四日,又烧毁甲浪店房,抢劫财物,砍牛纠众。贵州总督张广泗以苗疆初定,不便加兵,即派精细弁役前往晓谕。说明罪犯止在老排父子,与众无涉,倘将阿沙擒献,可免进剿。但苗民不听,复于三月初二日,攻犯美塘场,肆行抢劫。张广泗遂派官兵二千五百名,士兵九百五十名,由明通关一路进剿。苗人与官兵对阵后被击退;又乘夜偷营,复被重创。于是,清兵分路进剿,二十五日,将首犯阿沙诱获,又将老排所居下新寨、阿沙所居石头寨等全部剿毁。苗民余众逃入大石板寨。二十九日,清军三路会攻,将寨焚毁。苗人败逃入箐。清军又加搜剿,不使漏网。苗乱遂平。

 

宁夏银川、平罗一带发生大地震  
  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二十四日,银川、平罗等地发生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土皆坟起,地裂数尺或丈余,热气上冲,水涌地面,官署民房均倒塌,兵、民伤亡极多,文武官弁亦有损伤。新渠、宝丰两县县治沉没。共计死亡五万余人。十二月十四日,乾隆帝命侍郎班弟驰驿前往,发兰州库银二十万两,赈济灾民。

 

张广泗剿平定番苗乱

   乾隆三年(1738)五月,贵州定番苗乱平息。此前,贵阳府定番州姑卢寨苗民头人老排,于正月借称苗女阿埽,为方番司属谷粟寨汉民刘世昌等拐卖,索诈银两,掳去马匹。二月内又率众往打,经过大树寨,即强拉牛只、杀死民人向云登。不久,州官将首犯老排拿获,其子阿沙不知畏惧,于二月十九日纠合数百人,潜至鸡场地方,绑走汉民张具清、陈士林、杨君相三人,以索换老排。二十四日,又烧毁甲浪店房,抢劫财物,砍牛纠众。贵州总督张广泗以苗疆初定,不便加兵,即派精细弁役前往晓谕。说明罪犯止在老排父子,与众无涉,倘将阿沙擒献,可免进剿。但苗民不听,复于三月初二日,攻犯美塘场,肆行抢劫。张广泗遂派官兵二千五百名,士兵九百五十名,由明通关一路进剿。苗人与官兵对阵后被击退;又乘夜偷营,复被重创。于是,清兵分路进剿,二十五日,将首犯阿沙诱获,又将老排所居下新寨、阿沙所居石头寨等全部剿毁。苗民余众逃入大石板寨。二十九日,清军三路会攻,将寨焚毁。苗人败逃入箐。清军又加搜剿,不使漏网。苗乱遂平。

 

准噶尔使臣奉表至京

   因乾隆元年(1736),准噶尔使吹纳木喀赍回敕书,内有“尔诚遒皇考前旨定界,则遣使”之语,乾隆三年(1738)正月,噶尔丹策零遣使臣达什等奉表至京,并贡貂皮。。乾隆帝以表文内言辞恭顺,事有易成之机,决定遣使赍敕前往准噶尔,与噶尔丹策零将定界之事完结。遂命侍郎阿克敦为正使,御前侍卫旺扎尔、乾清门头等台吉额默根为副使,与准噶尔使一同起程。

 

准民人置买公产旗地

   乾隆三年(1738)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谕示:公产旗地准民人置买。他说:先前以旗人生计贫乏者多,令王大臣议,将八旗入官地亩立为公产,取租解部,按旗分给,以资养赡。但此等入官地亩,内有清朝定鼎之初,圈给八旗官兵,将钱粮全行豁免者;亦有旗人与百姓自相交易,出银置买,仍在州县纳粮者,两种原属不同。只因旗产入官,有粮无粮,未经分晰,一并交官收租,是以部册一并造入公产。此项民地,在契买时,旗人执业,民人得价,原系彼此乐从之事。若以入官之后,一概定为公产,不准置买,殊非轸恤黎民本意。为此,特颁谕旨,除原圈官地,为旗人世业,不容民间置买外,其旗人自置有粮民地,不论旗、民,一体准照原估价值变卖。将银两交解司库,陆续咨解户部,交各旗料理生息,分给旗人,使得实惠。至于民买官地,地方官不得中饱垄断,务使旗、民两便。

 

皇太子永琏殇  
  乾隆三年(1738)十月十二日,皇太子永琏偶患寒疾,随即不治而死。乾隆帝命一切典礼,照皇太子仪注办理。将元年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取出。谥为端慧皇太子。永琏为皇后所生,乾隆帝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雍正帝命名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乾隆帝即位以后,不行公开册立皇太子礼,因恐其年纪幼小,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谄媚逢迎,导致失德。甚至有人窥伺动摇,出现争夺储位的斗争。所以密立为皇太子。

 

命修南北栈道  
  乾隆三年(1738)八月初七日,以四川道路之难,甲于天下,而栈道偏桥尤为险隘,借民力修补,没有保证,乾隆帝遂命四川巡抚硕色和西安巡抚张楷委员确勘,将南北栈道,应行修理处,动用公银,分别修理,竣工后,交与地方官不时稽查,坏即修整,以使永远坚固,方便行人。

 

《八旗通志》书成

   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十六日,《八旗通志》书成。该书为官修,从雍正五年开馆编纂。初集共二百五十卷,分为旗地、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志;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直省大臣、选举、八表;以及列传三大部分。收入雍正朝以前事迹。嘉庆元年,续修二集,收乾隆一朝事迹。

 

大学士嵇鲁筠去世

   乾隆三年十二月(1738),大学士嵇鲁筠病逝。嵇鲁筠字友松,江南长洲(今江苏无锡)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由编修迁侍讲。雍正元年(1723)入直南书房、尚书房。擢左佥都御史,署河南巡抚,升兵部侍郎。这期间,他曾考察黄河、沁水发水原因,见黄河北岸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湾转而下,遇官庄峪山嘴,由西南直注东北,秦家厂等处顶冲受险,故常成水患,便奏请于沙滩开挖引河,导河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再建大坝及减水坝,用以排减秦家厂诸地险情。又奏请培筑两岸河堤计十二万三千余丈。由此,嵇鲁筠被授为河南副总河。雍正五年(1721),他兼管山东河工,遂疏请将仪封北堤加帮,筑坝,切断支河;另在青龙冈上湾处,开挖引河,导水东流。不久升任兵部尚书,仍管河务。七年(1729),授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次年,署河南河道总督。十一年(1733)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仍总江南河务。乾隆帝即位后,仍命嵇鲁筠总理浙江海塘工程。乾隆元年(1736),兼浙江巡抚,后又改总督兼管盐务。这期间,他清理盐政,改商捕为官役,严缉私贩,定赏罚之例,又疏请于海宁筑尖山坝,建鱼鳞石塘七千四百余丈,砌淳河石墙,修乐清海堤。均等到乾隆帝旨准。乾隆三年(1738)九月,嵇曾筠入内阁办事。十一月患痰疾,回籍调治;十二月于家中病逝。乾隆帝闻讯谕示说:“大学士嵇鲁筠才品优长,老成练达。久任河道总督,茂著勤劳。”加赠少保,赐祭葬,谥文敏。乾隆四年(1739)乾隆帝命祀浙江贤良祠。嵇鲁筠在官,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明,屡治河工,成绩卓著。采用引河杀险法,节省很多库帑。他编著有《防河奏议》、《师善堂诗集》,以及《浙江通志》等书。

 

直隶总督李卫去世  
  乾隆三年(1738)十月,直隶总督李卫病逝。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人。损赀为员外郎。康熙五十八年(1719),迁户部郎中。雍正帝即位,授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升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1725)擢浙江巡抚,次年命兼理两浙盐政。上疏奏请以盐规银十万两,赴川采米减粜,款归司库。又清理盐政,缉查私贩,奏修海宁、海盐、萧山、钱塘、仁和海塘。雍正五年(1727)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请于沿海空地,招民垦种,本年起科;设灶煎盐,官为收买;渔舟入海,给牌察验,税收公用。又经画浙东水利。雍正帝以江南多盗,总督范时绎,巡抚陈时夏不能捕治,命将苏、松等七府五州盗案,交李卫兼理,将吏听其节制。又命李卫参与勘海筑塘、清理钱粮、考核军政诸事。雍正七年(1729),加兵部尚书衔。当时江宁有张云如以符咒惑民,李卫密察得其党甘凤池等私相诱煽情况,令游击马空北往捕。范时绎原与张云如有交往,便进行包庇,并贿赂马空北还告李卫。李卫就此事上奏朝廷,范时绎被夺官,张云如等问斩。李卫在浙五年,莅政明敏,令行禁止,且优待士人。雍正帝因查嗣廷、汪景琪之狱,停止浙江乡会试,李卫出文告坚决执行。翌年,与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疏言两浙士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浙江乡会试得以恢复。雍正十年(1732)李卫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兼管军事。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命李卫兼管直隶总河。李卫奏请以营田交各州县管理。乾隆二年(1737),李卫揭发诚亲王属下库克嘱托,乾隆帝命治库克罪,并嘉奖李卫秉公执法。乾隆三年(1738),李卫又弹劾总河朱藻贪劣,其弟干预地方赈事。经调查属实,朱灌被夺官,其弟被治罪。李卫在直隶任职六年,为政清廉,并多次疏请审正府县疆界,改定营汛,增设将吏。乾隆三年(1738)十月,李卫因患黄疸,难以办事,解任回籍。二十六日,遗疏报闻。乾隆帝颁旨称赞: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赐祭葬,谥敏达。后入祀贤良祠。

 
【外国大事记】
 
【清代诗词】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七百三十八年,公元1738年,农历戊午(马)年,天干五行属土 清[乾隆]三年 越南[永佑]四年 日本[元文]三年

2024年7月22日 18:5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