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七百二十五年



公元17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朝】,第四位皇帝,世宗胤禛,[雍正]三年

【雍正,(1723年-1736年)】,第四任皇帝,清世宗胤禛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六个年号)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三位君主~裕宗和皇帝.黎维禟(又名黎维祯)[保泰]六年(1720-1729年)

日本[享保]十年



【同时期政权】

哈密~哈密回王,三世.额敏(1711年-1740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8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422年
【年代】清.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禛(雍正)
【在位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五位君主,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世宗胤禛(雍正)((1723年-1736年))

【年号】清[雍正]三年 越南[保泰]六年 日本[享保]十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725年2月13日
农历:1725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137年5月29日,波斯历:1103年11月24日,星期:星期二,干支:乙巳年 戊寅月 庚子日,属相:蛇,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8日雨水,数九:七九第1天,儒略日数:2351147
【出生名人】

 赵由仪(1725-1747年),字山南,江西南丰人。生于清世宗雍正三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二年,年二十三岁。五岁涉经传史汉,一见了知,称为奇童。既闭户十年,沈酣载籍,才思益壮,纵笑天下事,慷慨自喜。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中举人。由仪颇工诗,与蒋士铨、杨垕、汪轫有“四子”之称。所著有《渐台遗草》,《清史列传》行于世。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余、心馀、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晚年号定甫,江西铅山人,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庭坚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程瑶田(1725~1814)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与戴震同师事事江永。精通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种植、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程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著有《通艺录》《释虫小记》《释草小记》等。

【逝世名人】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农历1725年十二月十一),清朝前期政治、军事人物。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白旗(后抬镶黄旗)人,湖北巡抚年遐龄次子,雍正帝嫔妃敦肃皇贵妃之兄。年羹尧祖籍安徽怀远,家族徙居辽东广宁卫,明清战争时期入旗。,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州区)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帝皇贵妃。康熙朝致休湖广巡抚、后雍正朝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其兄为雍正朝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后加从一品左都御史年希尧(长兄); 原授雍正朝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次兄)。雍正帝在亲王藩邸时,年氏为侧福晋,为雍正帝生三子一女,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八子怀亲王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雍正元年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于圆明园,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与雍正帝合葬泰陵。

   王顼龄(1642年—1725年),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御史王广心长子,王鸿绪之兄。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初授太常寺博士,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追赠少傅,谥号文恭。王顼龄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有《世恩堂集》传世。
   江球(1657~1725),字宜笏,号泉亭,江西金溪县孔坊(今属何源镇)人。清代古文家、诗人。
   许贺来(1656-1725),云南红河清代名人。字燕公,号秀山,石屏人。清康熙己丑(1685年)科取一甲第30名进士。是年五月初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编修,升侍讲。清代云南入翰林院人选,自许贺来开始,故有“开风翰林”之说。许贺来生平以诗古文著称,获有“清华首选”、“清华储相”、“纂修秘阁”、“侍幄开先”等赠匾,光耀门庭。大学士陈海龙(海宁人)与他是同科进士,称赞他是“笃学卓行”的君子,是“同榜进士中最少年风流,蕴籍倾倒一座”的“瑰奇岸伟之士”。他的诗古文辞,常获翰林院称誉。丁卯(1687年)十月初一日,御试体仁阁,授编修。戊辰(1688年),分校春闱,所取多是知名人物,饱学之士,皇上大喜,除有封赠之外,又准他百日假,回乡省亲。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中国清代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家。张伯行自幼聪敏好学,十三岁时通读四书五经。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进士。后潜心于程朱理学,卓然成家。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回乡为父守丧。三年后,丁忧结束,建立请见书院,讲授正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夏,仪封城遭大雨,张伯行招募民众装土截洪,百姓安然无恙。河道总督张鹏翮听闻后,上书奏请伯行治理河务。张伯行多次推辞,后以原衔参与治河。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史、福建巡抚。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调任江苏巡抚。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科场案发生与总督噶礼的互参风波,几经周折,再罢又起,仍复原任。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补授为户部右侍郎。次年,钦点为会试总裁。雍正元年(1723年),迁礼部尚书。于雍正三年(1725年)逝世。张伯行勤于为政,造福百姓,清正廉明。百姓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注重理学的宣扬和传播,其治民坚持“以养为先,以教为本”。为官期间,以兴学育才为己任,重视文教,在许多州县修建学校、义塾,培养人才。张伯行在书院教育方面躬行实践,为清代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亦著有《道学源流》《道统录》等。(概述图片来源)
   张鹏翮(1649年12月20日-1725年4月1日),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张鹏翮于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身仕康熙、雍正二朝。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通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雍正三年(1725年)于任上病逝,谥文端,葬于遂宁县庆元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庆元山),享年七十七岁。张鹏翮曾随索额图勘定中俄东段边界,为签订《尼布楚条约》作准备。他还曾主持治理黄河十年,治清口,塞六坝,筑归人堤,采用逢弯取直、助黄刷沙的办法整治黄河。张鹏翮工诗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阳子卓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治河全书》等书。后人为之辑有《遂宁张文端公全集》。
   于准(?-1725年),字子绳、莱公。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孙,于廷翼之子。清朝官吏。于准自荫生授山东临清知州。因有清操,举卓异,升为刑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出为江南驿盐道,再迁浙江按察使,于成龙丧归,起四川布政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授贵州巡抚。饬州县立义学,令土司子弟及苗民俊秀者悉入肄业,送督学考试。调江苏,岁饥,请发帑赈济上元等十五县及太仓、镇海二卫。滨江海田亩被潮汐冲击,多坍没,疏请豁免钱粮,诏允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布政使宜思恭为总督噶礼所劾,准坐失察,罢归。雍正三年(1725年),复职衔,寻卒。于准著有《正修录》《齐治录》,除此之外,其还在整理编纂《于清端公政书》的基础上,总结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历时四年,续修《于氏宗谱》,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使于氏族规家训成为吕梁于氏族人世代践行的行为规范。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二月 以三年服阕,行祫祭礼。诏廷臣宣示允禟罪状,并及允禩、允、允禵。叙总理王大臣、怡亲王允祥予一子郡王,隆科多、马齐加世职。廉亲王允禩不与,并严诏训责之。

   三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进贡。王轼筑浙江南海塘。
   三月,因年羹尧表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陽朝乾”而受训斥。以怡亲王允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赏允祥在其诸子中指名请封一人为郡王。

   三月二十二日,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再增添笔帖式3员,由总管衙门内自行拣放。
   四月,免年羹尧抚远大将军等职调为杭州将军。

   四月,迁吐鲁番罗布泊人之愿徙者于瓜州、沙州等地。因疆界贸易事遣使谕策妄阿拉布坦。云南与安南定界。

  6月,复设吉林副都统衙门,委色任吉林副都统。

   五月,命严查私铸。
   六月,命上三旗世职及登城巴图鲁之子,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拣选引见录用。削年羹尧太保之职。
   七月,贝子允禟有罪削爵。
   八月,削隆科多太保,命往阿兰山修城。罢黜年羹尧为闲散旗员。幽禁允禟。雍正帝驻圆明园,加怡亲王允祥俸,果亲王允礼护卫。赐怡亲王允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

   八月,西洋教化王伯纳地哆遣使献方物。
   九月,逮系年羹尧下刑部狱。

   九月,定土司承袭例。新修律例成。
   十月,封恒亲王允祺子弘晊为辅国公。

   12月  费雅思图任伯都讷副都统,原副都统马喀那卒。
   十二月,降郡王允禵为贝子。廷臣议上年羹尧罪九十二款。得旨:年羹尧赐死,其子年富立斩,余子充军,免其父兄缘坐。开始编撰《大清律集解》和《大清律历增修统纂集成》。

   十二月,赐年羹尧自尽(?—1726)。汪景祺诗狱起。

   十二月十八日,因文字狱案,汪景褀被处斩。其妻子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亲姪发往宁古塔。

  是年  禁家僕告主。《古今图书集成》成书。

  是年  设拉林协领衙门,置协领1人,副协领1人。

=

阿迷州改土归流

   阿迷州属云南临安府。原有土知州一官,为李氏世袭。三藩之乱起,时土知州李思敬以兵相助吴三桂,被吴三桂授为制胜将军。平定三藩之乱后,由于本州民人控告,曾改土归流。其后知州王来宾又以各寨皆系夷民,钱粮难催,请求恢复李氏之地位,代政府催粮,委为“土催”,实际上又恢复了李氏的土司之职。至雍正初年,土司一职由李纯接替,李纯对民人派累巨增,苛虐尤甚,同时抗欠政府之正课。这不仅引起了民人的反对,屡向政府控告,也使官府感到此人一日不除,钱粮一日不完。于是,云贵总督高其倬撤其代征之职。李纯不思改悔,仍于暗中私自征收,威胁民人不许完课交官,并且强占旁甸乡之一百九十八寨。官府屡次提拘,负固不出。雍正三年(1725)二月,高其倬派阿迷州知州元展成前往擒拿,遂捉拿归案。其后,籍其家产,并将李纯本人迁往江西。阿迷州亦改土归流。

 

威远土州改土归流

   威远土州属云南镇沅土府。长年以来,土司横行,欺压土民,无限勒索,民不堪其累。且土司向来不许土民应考,恐其入学,与之抗衡。雍正二年(1724)初,土知州刀光焕隐匿朝廷追捕的要犯普有才,拒不交出。同年四月十九日,云贵总督高其倬以“纵贼不法”罪奏请雍正帝废除刀光焕土司职衔,并将威远土州改土归流,得到了雍正帝的批准。于是刀光焕被革职,并遣送江宁,由该地地方远土州,改设威远厅,设抚夷清饷同知一员,经历一员,添设普威一营,派兵驻扎。同时编里甲户口,清查田地,并对夷人子弟中有志读书者,准于元江府附考,增加元江府入学名额二人。普洱府设立后,威远厅改隶普洱府。

 

内务府佐领下人闹事

   雍正三年(1725)十月,在京城发生了一起内务府佐领下人吵闹抢物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裁减内务佐领下兵丁而引起。内务府佐领每年所需钱粮,在康熙三十年间,为三十余万两。而至雍正初,已增至七十余万两。为减少开支,雍正帝根据廉亲王允禩的奏请,决定削减内务府佐领兵丁的人数。此事引起了佐领下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要夺其钱粮,于是数百人聚集到允禩家吵闹,第二天又到内务府总管李延禧家吵闹,并抢去物件。步军统领阿奇图派兵捉拿为首者。雍正帝得知此事,认为是管理内务府的主要官员经理不善。遂于(1725)十一月初二日特颁谕旨,将管理内务府总管事庄亲王允禄罚俸三年,革去常明、来保内务府总管,来保枷号三个月,鞭一百。同时把为首闹事的五人交刑部监看正法,其余一部分人分别发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安插做苦差,若原系奴仆,则给该处兵丁为奴。

 

年羹尧死

   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十一日,刑部等衙门罗列年羹尧九十二大罪状,要求处以极刑。雍正帝念其前功而令自裁。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曾倍受康熙帝赏识。在雍正帝登基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雍正帝视为新政权的核心人物,加以重用和培植。雍正元年(1723)二月,授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三月,加太保衔,晋爵三等公,并全权处理西北军务。十月,因罗卜藏丹津于青海叛乱,被授于抚远大将军,赴前线平叛,又晋为二等公。次年三月,大功告成,叙平定青海功,晋爵一等公。对于维护新政权,打击允禩集团等,年羹尧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受到雍正帝的恩宠,加官、晋爵、赐第、赏金,接踵而至。但是,年羹尧妄自尊大,不守臣道,甚至雍正帝面前也“箕坐,无人臣礼”。他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接受贿赂,侵吞军饷。雍正三年(1725)二月,出现“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自然现象,当时以为祥瑞,照例内外臣工上贺表,年羹尧贺表,因笔误,把“朝乾夕惕”语写成“夕阳朝乾”,雍正抓住不改。此事件后,山西巡抚伊都立、都统范时捷、川陕总督岳钟琪、河南巡抚田文镜等相继参奏年羹尧。四月,命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六月,革去太保衔,严惩年氏子弟及同党。七月,降至三等公,革去杭州将军职。八月,再降至阿达哈哈番。九月,革去所有职衔。十月,遣人去杭州捉拿回京。十一月至京。十二月便由刑部等做出最后的裁决致死。

 

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发

   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十八日在处决年羹尧七天之后,雍正帝将汪景祺斩首枭示,妻子发遣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亲兄弟、亲侄均革职,发戍宁古塔,五服内的族亲现任及候选、候补者一律革职,令原籍地方官管束。汪景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出身。因仕途不得意,于雍正二年(1724)赴西安,任职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幕府。谀称年羹尧为“宇宙之第一伟人”,功绩远在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之上。同年五月节前作《读书堂西征随笔》,献给年羹尧。内有诗句“皇帝挥毫不值钱”,意在讽刺康熙帝之书法,又有非议康熙帝谥号及雍正帝年号之文字。书中尚有《功臣不可为论》一文,乃年羹尧青海建功之后而作,针对舆论中功臣不能自处而遭屠戮的观点,加以驳斥,旨在责备人主,为功臣鸣不平。文章分析人主杀功臣的原因在于对功臣疑之,畏之,怒之,恕之。劝臣子不要做功臣,警告君主不要杀戮功臣。次年,年羹尧案发,在查抄年羹尧杭州住宅时发现了《西征随笔》一书。雍正帝憎恨汪景祺议论讥讽杀功臣事,但又不便发作;后终以其诗句中攻击康熙帝的地方,定为大不敬罪,并指为年羹尧同党。

 

雍和宫定名

   雍和宫,清代的喇嘛寺,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东侧。雍和宫的前身是雍亲王府,即雍正帝做亲王时的府第,创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帝在走进紫禁城之前,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大半生。他广结朝廷要员,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小集团,并加入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他了解天下大势,明确了奋斗目标,以求登基后一展宏图;他也曾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闲人”,不问功名荣辱,潜心学问,并把赏心悦目的文字辑录起来,编成《悦心集》一书。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他的王府中进行的。经常出入这里的一些“藩邸旧人”在他顺利登上皇帝宝座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雍正三年(1725)六月十三日,大学士们奏请将雍亲王府升格为宫殿,并要雍正帝亲定嘉名。于是雍正帝为自己的故居定名为“雍和宫”。雍正帝死后,还将其灵柩停放在宫内,并因此将宫内永佑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改易黄瓦。后又奉其影像于永佑殿,从此成为清帝供奉祖先的影堂。乾隆九年(1744),正式改为喇嘛庙,大部分殿宇成为喇嘛诵经之所。从此雍和宫成为清代宗教活动的中心,承德的外八庙即归这里管辖。

 

安辑棚民

   棚民指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山区或丘陵地带居住的外来农民。他们因生活所迫,到异地谋生,或开山种地,或开炉铸铁,或当雇工,因系搭棚而居,故称“棚民”。棚民生活没有保障,故而迁徙不常,一些地方还曾发生过棚民的起义。因此,对棚民的逐渐增多,清政府极为重视。雍正二年(1724),户部尚书张廷玉反映浙江、江西的一些抢劫案与棚民有关,建议设法安辑棚民,把他们变为土著,编入保甲,由地方官严行管理,并通话棚民读书入学,以求得地方安宁。雍正帝令有关官员议处。雍正三年(1725)七月初六日,户部等衙门将两江总督查弼纳、浙闽总督觉罗满保关于安置浙江、福建、江西三省棚民的办法向雍正帝汇报,主要内容是:照现行的保甲之列,按户将棚民编审入册,责成山主、地主、保长、甲长对所管棚民进行担保;情愿编入土著者,准其编入,与土著一体当差;编册之后,续到者不得容留,有愿回本籍者,准其回籍;棚民入籍二十年以后,以愿参加文武生考试者允许参加,于额定人数之外酌量录取;凡棚民多至数百户或千户以上之地,添拨兵丁防守;棚民有窝匪奸盗等情,地方官及保甲长若失察、徇庇,则分别惩治。雍正帝批准了这一安置方法,并且取得了清政府满意的效果。雍正帝曾得意地说:“在昔棚民,何有近日光景!”雍正九年(1731)二月,清政府特定江西棚民入学之例,以笼络人心。

 

京畿营田

   雍正三年(1725)夏,直隶大水成灾。清政府在赈济霸州、保定等七十二州县厅水灾饥民的同时,决定经营畿辅水利,兴办水利田,并派怡亲王允祥、大学士朱轼率员考察。同年(1726)十二月二十三日,允祥等将考察结果上报,并绘图进呈,同时陈述直隶水利营田事,建议设营田,拣干练河员督率。雍正帝大为赞赏,遂命允祥总理其事。随后,设立了营田水利府,下辖四个营田局,负责兴办直隶水利营田事。雍正四年(1726),朱轼又提出加速营田工程的建议;鼓励民人开垦,照亩积多寡,给予九品以上、五品以下顶戴;凡到水利府工程处效力的民人,可视其承包工程量之大小,录用为不民职务的官员;降革官员赴工程效力者,竣工之后可以开复;流徙以上罪犯效力者,准予减等。雍正帝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自雍正五年(1727)起,京畿营田便大力开展起来。营田工程有两项,一为修治河道,疏浚建闸,一是营造水田。雍正帝还调来江南、浙江老农教授水田耕作技术。营田很快收到效果,当年,官私垦田八千多顷,每亩可收稻谷五至七石。对于京畿营田,雍正帝一直坚持,收效明显。

 
【外国大事记】
 
【清代诗词】
安宁道中即事
作者:王文治 朝代:清代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七百二十五年,公元17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雍正]三年 越南[保泰]六年 日本[享保]十年

2024年7月19日 21:3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