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七百二十二年



公元172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一年(12月20日蔑

【康熙,(1662年-1722年)年)】,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清朝】(北京),第四位皇帝,世宗胤禛(雍正)十一月即位.次年改元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三位君主~裕宗和皇帝.黎维禟(又名黎维祯)[保泰]三年(1720-1729年)

日本[享保]七年



【同时期政权】

哈密~哈密回王,三世.额敏(1711年-1740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8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419年
【年代】清.圣祖玄烨(康熙)世宗胤禛(雍正)

【在位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

【皇太极(崇德),

【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清朝】~(第四位君主,第三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清朝】~第五位君主,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世宗胤禛(雍正)(1723年-1736年)

【年号】清[康熙]六十一年 越南[保泰]三年 日本[享保]七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722年2月16日
农历:1722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134年4月29日,波斯历:1100年11月27日,星期:星期一,干支:壬寅年 壬寅月 丁亥日,属相:虎,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4日立春 2月19日雨水,数九:七九第3天,儒略日数:2350054
【出生名人】

   爱新觉罗·弘晓(1722年5月23日—1778年5月12日),字秀亭,号冰玉道人,清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清朝第二代怡亲王,康熙皇帝之孙,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弘晓遂承袭怡亲王,其兄弘晈别封宁郡王。弘晓喜读通俗小说,曾为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题词,并加批语。由于曹雪芹家与胤祥有密切关系,弘晓和家人曾经过录过《石头记》,这就是今存的已卯(乾隆二十四年)本。但为了避祸,在他的《怡府书目》里并未著录。弘晓能文,能诗,善书,但今存他的《明善堂诗集》(又题《冰玉山庄诗集》)仅存他的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删除原因可能与文字狱有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57岁,谥曰“僖”。

   李莪华(1722~1795),原名李茂盛,山东寿光侯镇李家官庄人,后定居于寿光九巷。生于清康熙末世,曾考中秀才却无意仕途。随父精研岐黄之术,医术精湛,尤长外科。尤其令人敬仰的是他医德高尚,口碑留芳于民间。李莪华先生凭高尚的医德、精妙的医术行医民间,不知救活了多少濒临死亡的伤病者,所以他名垂千古,迄今人们还怀念他,尊之为神仙,世代祭祀,香火不绝。李莪华生前曾著《临床验方》一册,四方传抄,远及邻县,惜今已散佚无存。
   王太岳(1722年-1785年)字基平,号芥子,直隶定兴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擅文名,卒于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年六十四岁。
   谭尚忠(1722-1796),字因夏,一字古愚,号荟亭,江西南丰人。清代廉吏,文学家。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广东高廉道、河南按察使、广东按察使、甘肃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后因事忤逆权臣和珅,以“失察”的罪名贬谪为福建按察使,后起用为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谭尚忠办事讲究原则,不徇私情,弹劾官员不避嫌怨,不畏权势,为官四十多年,清正廉明,身无长物。嘉庆二年(1796)卒于吏部左侍郎任,终年75岁。
   王鸣盛(1722年-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沚。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学者。王鸣盛年少时以敏慧著称,四五岁时即能日识数百字。乾隆九年(1754年),授王鸣盛为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出为福建乡试主考官,旋因罪降职为光禄寺卿。乾隆二十八年(1773年),借母丧归隐。闲居苏州三十年,闭门读书著述,研究历史,注解经书,不复出仕。后因穷研经史,矻矻不休,68岁时,竟一度双目失明。目愈后仍读书不辍,直至终老。王鸣盛与王昶、钱大昕、曹仁虎、赵文哲、吴泰来、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王鸣盛所作的《十七史商榷》,是侧重对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地理等典章制度的考究,为进一步整理和清理中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亦著有《尚书后案》三十卷等。诗文方面著有《诗文集》,其中《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在清代文学史有一定地位。
   1月30日,本达(Georg Benda)生于波希米亚的永本茨劳。1795年11月6日卒于科斯特里茨。父为流浪音乐家。

【逝世名人】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2月4日 —1722年12月20日在位),自号体元主人,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邹一桂(1686—1772或1766),清代江苏无锡人,擅画工笔、花卉,笔力工谨,设色明净古艳。著有《小山画谱》、《大雅续稿》。

  尚之隆(1646—1722),字公栋,号苍崖。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第八子,杨氏所生。因其长兄尚之忠过继给尚可喜长兄尚可进,尚之隆由此成为第七房。
   马元驭(1669—1722)清代画家。字扶羲,号栖霞,又号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1722年卒,年五十四。
施世纶(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詹亭,又号静斋,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政绩卓越,康熙皇帝欲把施世纶升迁外地,但因当地居民挽留,遂就地晋授扬州知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及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分别调任江宁及安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担任漕运总督。全名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为清朝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是年57岁。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64岁,施世纶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许田村。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帝称其为“江南第一清官”。
   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清康熙四十二(170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曾为皇八子胤禩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他在考据学上很有造诣,对坊间出版书籍的错误都一一订正。何焯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当时人争索何书,更有好事者以重金争购其手校本。他的楷书作品《桃花园诗》简静疏朗,清雅古穆,为书迹中的上上之作。
   汤右曾(1656至1722)字西厓,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进士,官吏部侍郎。以逸笔写山水,著墨无多,舒展自查初白(慎行)有诗称之。工行楷,遒媚似苏轼。诗与朱彝尊齐名。有怀清堂集。卒年六十七。参见《浙江通志》《国清朝别裁诗传》《敬业堂集》《分甘馀话》、畊《砚田斋笔记》《桐阴论画》《画传编韵》《清画家诗史》。
   陈诜(1642年—1722年),字叔大,号实斋,浙江海宁盐官人。曾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
   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号曙峰,清泰州人。早年师从梅文鼎研究天文历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历任苏州府学教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撰等职,曾任康熙五十七年会试同考官。 陈厚耀在算学、天文外,还著有《借根方算法》8卷、《算法纂法总纲》3卷、《八线根表》1卷等。对《春秋》也深有研究,著《春秋世族谱》、《春秋战国异辞》、《通表》、《摭遗》等。
   陈允锡(1639~1722年),字子帅,号□斋,泉州人,鲁旗陈氏后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正月,举行千叟宴,康熙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一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巡视京畿地区,经新城至赵北口登舟阅河,直到二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城。这期间,胤禛一直随行。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弘历养育宫中。

   五月二十七日(7月10日),协领觉罗塞什图任伯都讷副都统,原副都统徐昌卒。

   八月二十九日(10月9日),  一等侍卫马喀那吒伯都讷副都统,原副都统觉罗塞什图任杭州副都统。

   十月,命雍亲王胤禛等视察仓储。
   十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月,前往胤禛查勘粮仓发放屯结情况,共28天;

   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十二月,雍正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

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

   胤禛即雍正帝,在康熙帝晚年颇受重用。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二十二日。同年四月十三日,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八日才返京。这期间,胤禛也随同前往,并多次参加康熙帝举行的围猎活动,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的明显标志,是委托他查勘通州粮仓,以及代行主持南郊大祀。十月初九日,胤禛奉命率领隆科多等人查勘粮仓,十八日,他向康熙帝奏报有关情况:通州西、中、南三仓共三百七十六厫,除支放已空者七厫外,其余各厫及院内露屯者四百六十一围,共存米五百一十三万九千石,其年久变色之米七成以下已支放一半者四十五厫,应将此未减价粜卖,使新米入厫,放米领米应有定例,诸王以下均应按厫支给。京师需米甚多,应在京师城垣下另造一仓。十一月初六日,胤禛又回奏京城仓库情形: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共五百六十二厫,院内露屯共十五围。秋季支放已空者五十一厫,满贮米支放者二百五十九厫,支放一半者一百三十六厫,俱属好米,共三百六十九万六千八百石。变色之米共七十万二千九百石。变色不等应粜卖共二十四万九千一百石。今后米石支放应如通州之例进行。朝阳门至东直门另建一仓,四十二厫。十一月初九日,因康熙帝生病,胤禛奉命代行主持十五日南郊大祀,他遵旨在斋所致斋,并不断遣护卫、太监至畅春园向康熙帝请安。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胤禛也表现出办事才干和忠孝品质,为他后来即皇帝位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病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康熙帝晚年因立储失败,精神上无限烦恼和忧伤。他日夜不安,费心劳神。从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起,大病七十余天,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需人扶持,举兵艰难,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还要随时防备被暗杀、逼宫、不得善终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死神终于向他走来。康熙帝是因病去世的。从康熙四十七年冬天开始,他就已经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头晕,腿肿,右手失灵,面部发白。从种种现象看,他得了心脏病和血管病。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他去南苑行围。大学士等九卿科道官员上疏,康熙帝和往常一样,不同意为他铺张,没有批准。十一月七日,病发,他从南苑回驻畅春园。因为有病,不能亲自行十五日南郊大祀礼,便命皇四子胤禛派遣侍卫、太监等到畅春园请安,均传谕旨说病情已有所好转。不料从十三日丑刻开始,康熙帝病情恶化,他命从斋所召皇四子胤禛速归;接着,皇三子允祉、七子允祐、八子允禩、九子允禟、十子允(礻我),十二子允祹、十三子允祥,以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均被召至御榻前,面谕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戍刻,康熙帝崩于寝宫,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十四日,上尊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葬于景陵。

 

雍正帝即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二十日,雍正帝即位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康熙晚年争夺储位斗争中,康熙帝已经形成了一派势力。其中,有皇十三子允祥,康熙近臣、贵幸隆科多,大学士马齐,川陕总督年羹尧等人。隆科多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康熙帝的内弟,雍正帝的舅父,当时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手据兵权,负责京师九门、畅春园及宫廷的警卫工作,地位非常康熙帝的怀疑和指责。此外,其他皇子都是别人抚育长大,只有皇四子是康熙帝亲自抚育,在康熙帝身边长大。因为这种情况,他善于体会康熙帝的心思,问寒问暖,殷勤恳切,获得了康熙帝认为是又诚又孝之人。雍正帝虽然也和其他兄弟对立,但是只表现在暗处,从不在康熙帝面前表露,相反,他还经常在康熙帝面前说其他兄弟的好话。正因为雍正帝工于心计,手腕高明,知道康熙帝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怎样迎合才能讨得欢心,所以,康熙帝对雍正帝的印象一直很好。康熙帝称赞雍正帝是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居心行事,有伟人气魄。由于雍正帝和康熙帝的感情很密切,从未发生过裂痕,康熙帝晚年,经常让雍正帝陪着游园散心。康熙帝得病后,雍正帝曾流着泪照顾服药。雍正帝的孝敬博得了康熙帝的喜爱。这样,康熙帝在最后时刻,便决定皇位由雍正帝继承。

 

建立密折制

   为了加强皇权,有效地控制文武百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二十七日,雍正帝登基后仅七天,就建立了密折制度。雍正帝规定:前朝奏折必须缴回,不容抄写、存留、隐匿。两天后,又颁旨:“内而大臣以及闲,外而督抚以及知县,有适当人选,便具折密奏。”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六日再下谕:“著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其后又多次颁旨,制定了密折制的有关具体规章。可以上密折的人员,除科道官外,还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总兵等,以及皇帝特准人员,如职位较低的知府、同知等。未获皇帝批准,任何人均无资格密奏。密折的内容,除陈事外,还可用来举荐。所谓陈事,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雍正帝在全国布置了许多密折人员作为耳目,彼此监视,因此,臣下或民间的许多情况可以通过密折来了解。凡上密折的人员,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让任何人了解密折内容,密折外泄,必受处分。另外,密折经皇帝批阅发给本人看过后必须按期缴还,不得延误缴期或私藏。此外,密折自缮折、装匣、传递、批阅发回本人,到再缴回宫,都有一定程序,不许紊乱。密折制的建立,使官员间互相牵制,就连督抚大员亦不敢妄为,而皇帝则增加了耳目,洞悉庶务,以此牢牢控制了百官。

 

禁八旗子弟酗酒妄为

   随着清政权的巩固,八旗子弟有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已原日渐淡化。至康熙末年,八旗官员兵丁内,酗酒不肖之徒日增。许多官兵由于沉湎于嗜酒之中,以至萎靡不振,“容貌改常”,期间轻生破产者甚众,肆行妄为者比日可见。面对这一关系到八旗子弟成长的严重的问题,雍正帝决心扭转这一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十一日,即位只有二十二天的雍正帝即向八旗都统下了一道禁令,要求他们认真清查所属八旗官员兵丁中酗酒不肖之徒,严禁重蹈旧辙。强调,能痛改前非则不予追究,否则,一经查出必严惩,属官员者,即行题参,其中应袭者令他人承袭;属兵丁者,则即行革退,不得纵容。

 

清查亏空

   为了扭转康熙后期出现的钱粮短缺、国库空虚的局面,雍正帝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清查亏空。他在继位后的一个月,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十三日通过户部向各省督抚下达了全面清查亏空的命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雍正元年(1723),一场大规模的清查亏空工作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许多贪官被揭发。雍正帝对此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革职,不许像以前那样留任弥补。一是抄家,籍没家产。六月,山西潞州知府加璋告发原山西巡抚苏克济在任职期间勒索各府州县银四百五十万两,于是籍没家财,以偿亏空,并责令其家人赵七赔偿二十万两。原河道总督赵世显克扣治河工料,侵蚀钱粮,被告发后下刑部狱,家财充公。这一年,不断有官员被革职查封家产,如湖广布政使李世仁、江安粮道王舜、前江南粮道李玉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原直隶巡道宋师曾、广西按察使李继谟等,在此过程中,雍正帝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命赃官亲友帮助赔偿,禁止地方官和百姓代赃官赔偿等。经过三年的清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省都清偿了一部分亏空,也惩治了一些贪官。

 

康熙帝举行千叟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多次举行千叟宴。正月初二日,他把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以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岁以上者,总计六百八十人,召到乾清宫前,设宴款待,还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分颁食品。初五日,康熙帝又召汉文武大臣官员,以及臻仕退拆人员,年方十五岁以上者,三百四十人宴于乾清宫前,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等授爵欢饮,分颁食品,一切礼仪同于初二日。康熙帝还与七言律诗一首,又命参加宴会的满汉大臣官员每人也各写一首诗,记述参加宴会的盛况,并命名为“千叟宴诗”。康熙帝举行千叟宴,实际上始于康熙五十二年。那一年适逢康熙帝六十寿辰,各地许多老人为皇帝祝寿前来京城。康熙帝对这些人非常关心,多次谕示有关部门:朕闻各省为祝寿来京者甚众,其中老人更多,均非本地人,是届春季,寒热不均,或有水土不服,亦未可知。应立即传与汉官等,如有人患病,即令太医院看治,务得实惠。康熙帝还谕大学士等说:天下许多老人为庆祝朕六十大寿,从数千里以外而来,怎好令他们空手而回,应赐他们筵宴,然后遣回,于是这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设宴款待各省来京老人,其中,九十岁以上的三十三人,八十岁以上的五百三十八人,七十岁以上的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岁以上的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二十七日,又宴请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大臣官员,护军、兵丁、闲散人等,其中,九十岁以上的七人,八十岁以上的一百九十二人,七十岁以上的一千三百九十四人,六十五岁以上的一千十二人。

 

台湾人民复谋起义

   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台湾淡水百姓林亨等复谋起义,以“合心王”三字为暗语,事情败露,被擒斩者达数十人。不久,黄潜等数十人夜聚昼散,拜旗结义,杀官兵。郑仕等人也聚党谋竖旗起义。但是,这些全被总兵官蓝廷珍遣兵谋杀。针对台湾不稳定的形势,福建巡抚吕犹龙于四月初十日上奏指出:台湾总兵改设澎湖,应令其往来澎台之间,稽查营讯,自不致有误。水师提督姚堂等也上奏说:澎台隔越汪洋,阻风则半个月不能至,声息不易相通,彼此难于照应,不如依照旧制,在澎湖设副将,在台湾设总兵,有益于地方事务。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此外,还把台厦道所属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所总一员,兵三百六十名,分设于南北两路,战船四只拨归台镇。

 

福州士兵哗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月二十九日,因福州将军黄秉钺开始答应把四旗裁减马粮奏请再行给与,令士兵们攒凑银两作为赴京费用,后来赴京未能成行,而黄秉钺也未把银两退给士兵。于是,士兵们在披甲王殿吉领导下哗变,围垒将军大门。后来,经巡抚晓谕以后才散去。此事经闽浙总督满保疏参,议政大臣等议,康熙帝旨准,将黄秉钺革职,哗变为首兵丁王殿吉、武坤山立斩、家产入官,妻子给功臣家为奴;哗变为从兵丁张伦等六人处绞监候,沈元弼等二百一十八人鞭一百发往盛京,分与汉军佐领下效力。

 
【外国大事记】

二月十日,也就是安妮和玛丽被俘一年后,在非洲西海岸的洛佩斯角附近,罗伯茨驾驭的海盗船遭遇了前来追捕他的英国军舰“燕子号”。

三月,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政策。

四月五日,荷兰人杰科布·罗格文于复活节发现位于智利外海的复活节岛。

【清代诗词】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清代: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七百二十二年,公元172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康熙]六十一年 越南[保泰]三年 日本[享保]七年

2024年7月18日 18:1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