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七十三年,公元167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康熙]十二年 郑经[永历]二十七年 杨起隆[广德]元年 越南后黎朝[阳德]二年,莫朝[顺德]三十六年 日本[宽文]十三年,[延宝]元年
公元一千六百七十三年
公元167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二年
【康熙,(1662年-1722年)年)】,清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明郑】郑经[永历]二十七年(郑经是郑成功之子,沿用【南明】昭宗.朱由榔年号)
杨起隆[广德]元年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一位君主~嘉宗.黎维禬[阳德]二年
莫朝(越南.安南国),第九位君主,明宗庄天惠地景文颐武开皇帝.莫敬完.[顺德]三十六年(1638-1677)
日本[宽文]十三年
日本[延宝]元年
农历:1673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083年10月29日,波斯历:1051年11月29日,星期:星期五,干支:癸丑年 甲寅月 壬申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3日立春 2月18日雨水,数九:七九第5天,儒略日数:2332159
1,李绂(1673年-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清朝理学家,江西临川县城南上桥寺石芝园人。
2,固伦荣宪公主(1673年6月20日-1728年5月29日),康熙帝第三女,序齿为二公主,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深得康熙帝钟爱晋封为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
3,沈德潜(1673年12月24日—1769年10月6日),字碻(què)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臣、诗人、学者。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年),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升礼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加礼部尚书衔,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沈德潜病逝,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qu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卷入徐述夔案,遭罢祠夺官。沈德潜所作的诗大都平正典雅,为台阁体诗人的典型。其论诗主格调,古体宗汉魏,近体尊盛唐。在诗的内容上,主张“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反对专以嘲风雪,弄花草为事。在诗的风格上,强调要“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一归于中正和平”。他的诗虽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但很多颂圣赞德的作品,削弱了诗歌讥刺时弊、抨击黑暗的社会作用。他的诗论比“神韵派”更有利于封建统治。他根据自己论诗的宗旨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等,在辨析源流、指陈得失、对古典诗歌的借鉴与流传方面曾起过一定作用。(概述图参考资料)
4,赵国麟(1673年~1751年),字仁圃,山东泰安人,清朝官员。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至福建布政使,调河南。雍正八年升任福建巡抚。后调安徽。乾隆三年,国麟升任刑部尚书,调礼部,兼领国子监。四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乾隆六年请求引退,被乾隆帝挽留。不久被弹劾,降职为礼部侍郎。乾隆七年,又升尚书。国麟又欲引退,未被允许;数月后,再次申请,乾隆帝不悦,夺其官职,改在咸安宫效力。直到乾隆八年,方准许国麟返回故里。乾隆十五年,到京师为乾隆帝祝寿,赐礼部尚书头衔。次年卒。
5,富察·福敏(1673-1756年),字龙翰,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大臣。康熙三十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经过翰林院六年教习两次考试,俱不合格。康熙四十二年,因“满汉文俱不精通“,革退庶吉士,以知县待铨。世宗在藩邸,弘历开始读书,以为侍读。清世宗即位,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命教庶吉士。雍正三年,迁吏部侍郎,出署浙江巡抚。五年,拜吏部尚书,出为湖广总督。六年,以巡抚浙江时徇布政使佟吉图挪动库银,夺职。八年,协理兵部侍郎,迁左都御史。十年,署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旋署刑部尚书。乾隆三年,擢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年,加太子太保衔。十年,以疾乞解任,温诏如其所请,加封太傅。乾隆二十二年,卒,年八十四。福敏尝有疾,皇上临视。及闻其卒,亲自祭奠,厚赐祭葬,谥号文端,追赠太师,入祀贤良祠。
6,巩建丰(1673年-1748年),字文在,号介亭,伏羌县(今甘谷县)人。前清教育家。巩建丰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雍正时任日讲起居注官,主持《雍正实录》编修。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云南学政。任内以身作则,严格考试制度,起草《滇南课士条约》,极力选拔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同时提倡朴素节俭风尚,反对各种陋习,成绩卓著。雍正七年(1729年),巩建丰回京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主持殿试读卷。雍正十年(1732年),告老归里,以讲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咏为乐。在文庙设坊,教徒数百人,被奉为“关西师表”。乾隆十三年(1748年),巩建丰卒于家。巩建丰的门下出了诸如李南晖、胡茂等不少颇有影响的学者。巩建丰著述甚丰,著有《日省录》《归田集》《静斋集》《清吟集》《滇南采风集》《就正篇》《一轩小草并清吟》和《静虚南北览胜》等。另外撰有《伏羌县志》12卷,因其体例规范、资料翔实、文笔流畅,为研究甘谷地方史者所推崇。
7,林宝树(1673-1734),字光阶,号梁峰,福建武平县袁畲白泥田村(今武东乡袁畲村)人。23岁中秀才,26岁赴省城考中举人,不久后任命他为东北海城知县,未赴任。一生著作甚丰,有《梁峰诗文集》、《四书大全摘录》(又名《学庸摘抄》)及《一年使用杂字》等问世。其《灵洞山赋》和《募建陈大士书院序》两文被视作文苑精华,由《汀州府志》全文录载。林宝树是清代客家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其代表作《一年使用杂字》(又名《元初一》),“改子曰诗文之弊端,开乡俗文化之先河”,风行闽粤赣边300余年,成为客家地区启蒙认字、识物、学艺、守俗、明理的百科全书。林宝树因此被称为民间蒙学开拓者。
8,艾哈迈德三世(1673年出生,1736年7月1日逝世于君士坦丁堡)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他的统治时期是从1703年到1730年。
1,祁班孙(1632年-1673年),字奕喜、小字季郎,浙江山阴人。
2,黄向坚(1609~1673),明末清初画家,字端木,号存庵、万里归人。善画山水,师法王蒙,有黄公望笔意。 黄向坚的父亲因战乱阻隔不得归家,黄向坚徒步万里迎回父亲,受到时人赞扬。
3,张自烈(1597-1673)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
4,朱国治(?~1673年),字平寰,辽东抚顺(今属辽宁)人,汉军正黄旗,清朝官吏。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江苏巡抚,在任期间搜刮无度,人称“朱白地”,制造江南奏销案、哭庙案,罗织罪名杀害金圣叹、倪用宾等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乱,三藩之乱爆发,朱国治遇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赠户部右侍郎。雍正时,入祀昭忠祠。
5,爱新觉罗·多尔博(1643年2月20日—1673年2月7日),清朝宗室,清朝第二代睿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豫通亲王多铎第五子、睿忠亲王多尔衮嗣子。顺治七年(1650年),过继多尔衮为嗣,袭封睿亲王。顺治帝清算多尔衮后,仍为多铎子嗣,受封多罗贝勒。康熙十一年(1672年),去世,时年三十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其睿亲王爵位,其爵世袭罔替,多尔博仍还为多尔衮后嗣,命令其后代淳颖仍袭睿亲王。
6,龚鼎孳(1615年-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清朝词人、大臣、文学家。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江左三大家”。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李自成起义军攻入京城后,授直指使,巡视北城。后清兵攻占北京,龚鼎孳迎降而授礼科给事中,升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龚鼎孳为刑部尚书时,对志士遗民陷于囹圄者,尤多矜恤,轻财重义,常倾囊以恤穷交,故在当时亦享盛名。后逝世。龚鼎孳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江左三大家”。以其文学创作和活动,不仅在清初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且对康熙前期诗坛格局的形成亦有过重要的推波助澜之功。其著有《龚端毅公文集》27卷、《龚端毅公奏疏》8卷、《浠川政谱》1卷等。
7,黄梧(1618年-1674年),字君宣、君宜,平和(福建漳州市平和县高坑镇霄岭村)人。明末清初将领。黄梧初为抗清名将郑成功之总兵。顺治十三年(1656年),黄梧斩郑成功的将士华栋等,以海澄降清,被封为海澄公。顺治十四年(1657年),黄梧驻漳州,克闽安镇,破七城,加太子太保。黄梧于康熙二年(1663年),克厦门、金门、浯屿三岛,郑锦逃据铜山,统兵驻云霄防剿。康熙三年(1664年),黄梧招降郑锦将周全斌、陈昇、黄廷、何政、许贞、李思忠等。并拔铜山,郑锦走还台湾。康熙六年(1667年),被封为一等公。康熙十三年(1674年),黄梧去世。黄梧背郑降清之后,收复厦门时害死了沿海数十万百姓,但也对台湾郑氏造成了致命的封锁和打击。
8,归庄(1613年8月29日——1673年10月1日),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苏州府昆山县(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失败后曾一度亡命为僧。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9,萧云从(1596年-1673年)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无闷道人、默思。安徽芜湖人(一说马鞍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父亲萧慎余,为明乡饮大宾,懂绘画。云从幼而好学,“笃志绘事,寒暑不废”。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加入复社,与阉党保守势力集团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入清后隐居不仕。其人物画主要继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亦吸收明代陈洪绶之长,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其山水画自成一家,笔墨清疏苍秀,饶有逸致。他的画在家乡芜湖地区影响甚大,形成了“姑熟画派”,传其衣钵者有其弟云倩,子一旸,侄一荐、一箕,犹子一芸,以及黄戢、施长春、施道光等人。萧云从的挚友、清初四画僧之一弘仁的早期山水亦受其影响。
10,姜埰(1607—1673)明末清初学者。字如农,号乡墅,别号敬亭山人、宣州老兵,山东莱阳人。与弟姜垓明亡后居吴下以遗民终。崇祯庚午年举人,明崇祯四年(1631)联捷成进士,初除密云县令,改知仪真县(今仪征),有政绩,升为礼部仪制司主事,选授礼科给事中。以弹劾权贵,受廷杖入狱,谪戍宣城卫。北都先后为李自成军、清军所破,乃移家江南。南明弘光朝以原官用,鲁王又授以兵部右侍郎,皆不就。与弟姜垓流寓苏州。丁未年十一月十四日酉时生,癸丑年六月初八日丑时卒。享年六十七岁,葬于宣城县敬亭山麓。遂其遗嘱葬宣城,门人私谥“贞毅先生”,立祠于虎丘剑池之侧。朱彝尊《明诗综》称“公晚岁始自为诗,风格一本杜陵”;《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才本清刚,气尤激壮,故诗文皆直写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纵笔所如,不暇锻炼,故粗犷之语,亦时时错杂其间”。著有《敬亭集》。
11,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博闻才辩,五试于学使,皆列第一。明崇祯十五年( 1642 )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推荐,主试翰林院编修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皆极为赞赏,定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终场,报罢。陈子龙语海盐知县刘尧珍说:“恨彭生不得出吾门。吾虽不及欧阳(修),此子实不愧子赡(苏轼)也。”孙贻感知已,遂称弟子,次年以贡生首拔于两浙。明朝灭亡后,杜门侍母,终身布衣蔬食。当道有重其才,劝其出仕,谢绝勿应。自负文名,亦节义自许,不妄交游,人皆服其品格。卒后门人私谥为“孝介先生”。彭孙贻对经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且纂辑厘正,各自成帙,为文皆有法。于诗则无体不备,学各家亦无不逼似,为明季一大家。工画山水墨兰,又颇留心于史事,曾与吴蕃昌创“瞻社”,为名流所重,时称“武原二仲”。其著作甚丰,有《茗斋诗文集》《茗斋诗余》《茗斋杂记》《彭氏旧闻录》《客舍偶闻》《方士外纪》《国恩家乘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虔台逸史》《甲申以后亡臣表》《靖海志》《平寇志》等 10 余种。清康熙十二年( 1673 ),与童申祉同纂《海盐县志》 10 卷,未刊,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
12,莫里哀(Molière,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Jean Baptiste Poquelin),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他的艺名,法语意为长春藤。代表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13,马佳莉塔·德雷莎公主(西班牙语:Margarita Teresa de España、德语: Margarete Theresia von Spanien, 1651年7月12日,马德里 西班牙 - 1673年3月12日,维也纳 奥地利),是西班牙的公主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皇后。
14,第二世井上因硕(1605年-1673年),日本围棋棋手,生于山城国,为中村道硕的徒弟,自报名为玄觉。
15,保科正之(1611年6月17日-1673年2月4日),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四子,母亲为侧室阿静(净光院),幼名幸松。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是善妒的女人,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怕太太的男人,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武田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后来见性院将幸松养育到七岁时,又将正之交给和武田家有关系的保科正光做养子。
正月,幸南苑,大阅八旗将士。此后或行大阅于卢沟桥,或玉泉山,或多伦诺尔;地无一定,时间亦不以三年为限。
二月,上御经筵,命讲官日值。赐八旗官学翻译《大学衍义》。
二月,暹罗遣使入贡,并请给银印。
三月,许尚可喜请归老辽东,并令其子尚之信与之俱离广东,于是撤藩事起。
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许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镇粤,不许,令其撤藩还驻辽东。
四月,封暹罗国王。安南都统使莫元清请谕安南国王退回保乐等地,不许。
五月,吐鲁番国王贡方物。
六月,禁八旗包衣佐领下奴僕随主殉葬。
六月 禁止八旗以奴仆殉葬。
七月 命重修《太宗实录》。吴三桂、耿精忠佯请撤藩,以揆朝旨。
七月,吴三桂、耿精忠先后请撤藩,皆许之。
八月,遣官料理吴三桂迁移事务。淮、扬大水。命重修《太宗实录》。
八月 试汉科道官于保和殿,不称职者罢。遣官分至云南、广东、福建,进行撤藩。谕礼部:祭祀大典,必仪文详备,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礼斟酌议定。
九月 谕总管太监考察各宫太监勤惰情况。
十一月 吴三桂杀巡抚朱国治,举兵反叛。
十一月,吴三桂举兵于云南,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王元年,杀巡抚等官,贵州提督李本深应之。南怀仁为清铸大小火炮百二十馀门,用平藩乱。
十二月,命停撤平南、靖南二藩。京师民杨起隆伪称朱三太子以图起事,事发,杨起隆逃逸,其党被诛。此为“朱三太子案”。。吴三桂兵入湖南,破沅州。禁民间养马。
十二月 吴三桂反对撤藩叛乱,讯传京师。执其子额驸吴应熊下狱。诏削吴三桂爵,宣示中外。罢汉官参与祭堂子之礼。
-------
1,正月,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此时吴三桂在云南、四川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59岁的宋琬宛若一颗流星,走完了他坎坷浮沉的人生之路,病逝于京都馆舍。”刘春远无限感慨。
2,1月20,康熙皇帝在晾鹰台大阅八旗劲旅。清晨7时许,康熙皇帝从今天的旧宫起驾来到晾鹰台,官员队伍在晾鹰台西边分两翼排列,接受康熙皇帝的检阅。康熙皇帝阅兵后,命令在晾鹰台下设立箭靶,张弓搭箭,“亲射五发,中三矢。”然后又命令诸大臣、侍卫依次较射。
3,2月,阿尔贡的最后一部作品《心病者》于在巴黎皇家大剧院上演。2月17日这天,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带病坚持演出,把阿尔贡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观众喝彩声阵阵。
4,3月,平南王尚可喜请归老辽东,许之,并命其子尚之信与之一同离开广东。于是,“撤藩”事起。
5,3月“万能大师”莱布尼茨他回到巴黎。
6,3月29日,“庐州地震声如雷,屋舍倾倒”合肥发生震中位于肥西的5.25级地震,波及范围西到武汉、东至无锡,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周边地区地震也可影响合肥。
7,4月,“万能大师”莱布尼茨即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8,7月,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先后请撤藩,皆许之。
9,8月,康熙谕令吴三桂和耿精忠撤藩。
10,8月,清廷下令撤销藩王
11,11月,吴三桂因不满清廷撤藩,在云南起兵叛乱,并发出檄文指斥清人“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
12,12月,平西王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广西将军孙延龄、福建耿精忠也举兵响应。清廷仍命尚可喜驻广东筹战守。吴致书尚可喜,劝他也反,尚可喜将吴书奏报朝廷,吴怒,命令孙、耿攻打广东。
=
朱三太子案
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假借崇祯皇帝三太子之名在京师起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吴三桂在南方起兵反叛清朝,京师气氛非常紧张。杨起隆决定乘机在京师起事。他自称朱三太子,建年号“广德”,起义军称“中兴官兵”。但起义前事情泄露,起义军被清军镇压,杨起隆乘机逃走。康熙帝闻知此事,下谕严查此事,捕杀了李株等200余人,京师惶恐,百姓纷纷准备逃往西山。为了安定时局,安抚民心,全力平定吴三桂叛乱,康熙帝接连颁布"抚安百姓"谕,又命令将被捕的起义者凌迟处斩,赦免其家属。这之后,又有人冒名杨起隆秘密抗清还有杨起隆的旧部下公开扯义旗举事,不过都被清廷镇压、杀害。
耶稣会士徐日升到京
徐日升,葡萄牙人,生于一六四五年一月,原名Thoma Pereira。是时,南怀仁为康熙帝进讲西方音乐,极力推荐当时在印度的徐日升。于是,康熙帝命两名官员前往印度,邀其来京。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徐日升到京,并在御前用钢琴弹奏了中国歌谣,康熙帝对其音乐才能颇为赞叹。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会议时,徐日升等耶苏会士随同以索额图为首的清政府代表团参加谈判。他以翻译之职在避免会谈破裂、敦促俄国使节承认清政府的条件方面多所努力。康熙帝为此赐其袍服。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一月徐日升在北京逝世,年六十三岁。康熙帝赐银二百两祭葬。
杨起隆起义
杨起隆,一名杨起龙,为人果敢,文武兼备。康熙十二年(1673)他假借明崇祯皇帝三太子之名在京师起义。是时,佃户和八旗奴仆倍受压迫,杨起隆决定以他们为反清主力,并以宗教为掩护,形成了李株、黄裁缝等人的骨干力量。康熙十二年,这支待机而起的队伍已近千人,“八旗下无家不遍!”是年底,吴三桂叛乱,京师气氛非常紧张。杨起隆决心利用这一时机,提前起义。十二月十日,他与黄裁缝等三十余人在正黄旗承恩伯周全斌子周公直家中(北京鼓楼西街)密商举事。他自称朱三太子,建年号“广德”,参加起义的人俱称“中兴官兵”,定于两天后的五更时分,以头裹白布,身束红带为标志,同时在京城内外放火起义。可是,就在当日晚,由于有的家仆向其主告发,黄裁缝等四人被捕。接着,周公直也急报正黄旗都统祖承烈,一时间,“凡家奴出首,主人执送者不绝”。于是,杨起隆立即率众起义。十一日,杨起隆在周公直家首先放火为号,起义都都披甲执刃。都统图海、祖承烈亲统大兵,包围周家。双方激战中,杨起隆等人持刀跃马,冲破清军的堵截,夺路而走。清军误以为杨起隆仍在周家,因此,被捕者只是数十名起义战士。康熙帝闻知,谕令严审黄裁缝等,缉拿杨起隆和其他起义者。同时,他又密遣清军,捕杀了李株等二百余人。京师百姓,惶恐至甚,纷纷准备逃到西山等处。康熙帝为了尽快局势,全力平定吴三桂叛乱,接连颁布了“抚安百姓”谕。命将被捕的起义者凌迟、处斩,其亲属免罪。此后,有冒名杨起隆秘密抗清者,有杨起隆旧部公开起事者,均被杀害。直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仍有谕令:“杨起隆一案,时当留意。”次年春,杨起隆在改名换姓之后,出现在武官金玉相家中。有人将他告发。杨起隆随即潜离虎穴。自此,他屏踪息影,不知所终。
禁止殉葬
清廷定都北京后,用奴仆殉葬之风依然存在。康熙十二年(1673)六月十七日,康熙帝命禁止八旗包衣佐领下奴仆随主殉葬。
三蕃叛清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令撤藩,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撤除,将其军权、财政权及用人权收归中央,结束其各拥重兵,自雄一方,尾大不掉的局面。清廷撤藩令下达后,吴三桂即密谋叛清。十一月二十一日,他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以所部兵力起兵反叛清廷,亮出反叛大旗,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以次年为周王昭武元年,铸钱"利用通宝",命部属剪辫蓄发,改换汉装,亲自祭奠被他杀死的南明永历帝。军队旗色皆白,步骑皆以白毡为帽。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极盛,连克大城,清军则因准备不足而节节败退。在这种形势下,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叛于福州,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叛于广州,至此,三藩之乱业之形成,战火遍及半个中国,一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才告平息。
吴三桂叛清
康熙十二年(1673)八月,康熙帝命礼部左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傅达礼等前往云南、会同平西王吴三桂及总督、巡抚等,议商布置官兵防地,管理该藩撤兵起行等事。但是,当折尔肯等到达云南后,吴三桂则谎称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行,而实际上,他则与其部下、都统吴应麟、吴国贵、副都统高得捷,其婿夏国相、胡国柱等密谋叛清。同时,他又安排亲信党羽,严守关隘,对过往人等,只准进,不许出。同月二十一日,他公开亮出反叛旗帜,胁迫云南巡抚朱国治同叛,朱国治因拒绝而当即被杀。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云深等将领均从其叛。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以次年为周王昭武元年,铸钱曰“利用通宝”。扣留折尔肯等大臣。命其部属一律剪辫蓄发,改换汉装,并亲自祭奠被他杀死的南明永历帝。军队旗色皆白,步骑则以白毡为帽。封冯苏为布政使、彭化南为云南知府、张国柱与马宝为公爵、王屏藩同李本深等人为将军。复命马宝等将率大军自贵州向湖广进兵,王屏藩等则统领叛军由四川伺攻陕西。未久,吴三桂又致书平南王尚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熟识将吏,同举叛旗。十二月,吴三桂统兵东行,进驻贵州。马宝所部前军兵临贵阳,巡抚曹申吉出降。贵州总督甘文焜知情势骤变,匆忙领十余人乘马逃出贵阳,及至镇远,清军守将已降叛军,甘文焜自尽身亡。是年,吴三桂率叛军攻进湖南,迅速占领了沅州、常德、衡州、长沙、岳州等地。清军极少准备,节节败退。吴三桂所向无敌,举国震动。
清代: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