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六十四年



公元1664年,农历甲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年

【康熙,(1662年-1722年)年)】,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明郑】郑经[永历]十八年(郑经是郑成功之子,沿用【南明】昭宗.朱由榔年号)
南明】~朱本铉(韩王),[定武]十八年(定武帝朱本铉死,死因、葬处不明。)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位君主~玄宗.黎维禑(黎维禧)[景治]二年(1663—1671)

莫朝(越南.安南国),第九位君主,明宗庄天惠地景文颐武开皇帝.莫敬完.[顺德]二十七年(1638-1677)

日本[宽文]四年



【同时期政权】

1,李来亨~,2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后为南明抗清将领

=

哈密~额贝都拉,(1697-1709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7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361年
【年代】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
【在位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明郑】~郑经(1662-1681年),明郑~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拥明的郑氏抗清势力

【年号】清[康熙]三年 郑经[永历]十八年 越南后黎朝[景治]二年,莫朝[顺德]二十七年 日本[宽文]四年

【朝代】

明郑】(1662—1683年)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664年1月28日
农历:1664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1074年6月29日,波斯历:1042年11月8日,星期:星期一,干支:甲辰年 乙丑月 甲子日,属相:龙,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5日小寒 1月20日大寒,数九:五九第2天,儒略日数:2328851
【出生名人】

   1,郑克臧(𡒉)(闽南语:Tēnn Khik-Tsong),幼名钦,人称钦舍。为郑经庶出长子,郑经之妾昭娘所生。1680年(大明永历三十四年,清康熙十九年),郑经撤返台湾,金、厦政事委由郑克臧处理。1681年(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病危时授郑克臧监国剑印。郑经去世后郑氏宗室和郑克塽的岳父冯锡范不愿由郑克臧继承延平王之位,打算拥立其弟郑克塽,便说服郑成功之妻董氏在北园别馆(今台南开元寺)废掉继位不到三日的郑克臧,但是郑克臧不肯交出监国玺。冯锡范等人便诬陷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派人将其绞死。
   2,陈梦林(一六六四至一七三九),字少林,云霄人。清初与蓝鼎元、庄亨阳齐名的漳州知名学者。时人称其"漳之奇男子"。他的居处经常换,并在住宅门额土书写"他斋"二字,人称"他斋先生"。
   3,余京(1664~1739年),清初“京口三诗人”之一。字文圻,祖籍徽州,父经商于京口,遂居镇江。余京3岁丧父,母张氏略通文墨,立志不嫁,亲自授课,抚育孤儿。10多岁时,熟读经史。白天经商以养母,夜间在“今雨轩”读书,又10余年,诗学初成。母逝,作《哭母诗》若干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沈德潜游焦山,偶读余京两首诗,极为赏识,从此为世人所重。著有《江干诗集》。余死后,沈为其作墓志铭,并为诗集作序,称其诗开京口一代诗风。
   4,白子云(1664~1737) 字仲杰,号希斋。陕西清涧高杰村人,生于清康熙三年(1664)。著有《功圣学》(已刊行)和《四书阐》20卷。
   5,刘太乙(1664-1709),名青藜,字太乙,一字卧庐,号啸月,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

【逝世名人】

   1,朱本铉,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朱本铉为帝,改年号为定武,朱本铉政权依靠大顺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害。第二年,定武帝朱本铉死,死因、葬处不明。

   2,李来亨(?-1664年),陕西米脂人,李过之子。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后为南明抗清将领。永昌二年(1645),李自成牺牲后,随李锦(过)进入湖南,联合明大臣堵胤锡共同抗击清军。李锦死后,随高一功等入川。清顺治八年(1651),高一功牺牲,他力战突出重围,率部进入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会合郝摇旗、刘体纯及当地农民军坚持抗清。他们屏守山区,屯耕自给,整军练兵,聚众10万,号称夔东十三家军,又与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弃嫌修好,一致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进迫贵州、云南,李定国势孤力薄。他率兵攻重庆,牵制清军,以灵活战术重创清兵。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以10万兵力邀击,仍数次败于李来亨之手。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20万重兵围困茅麓山九莲坪(今湖北兴山县西北)。李来亨拒降,后粮尽援绝,举家自焚。

   3,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张煌言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七年(1650年),张煌言授兵部左侍郎。后数次率兵由长江进逼南京,打击清军。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任其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北征,攻克芜湖后,连下沿江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淮半壁为之震动。旋因郑成功兵败南京,全师兵溃,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招集旧部,再整旗鼓。此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永历帝在云南被害,鲁王亦死于金门,张煌言孤立无援。康熙三年(1664年),张煌言与清军海战惨败,解散余部,退居悬㟀岛,后因叛徒出卖被执,坚贞不屈,同年九月,在杭州遇害,死后葬于南屏山下。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黄宗羲为其作墓志铭,高度赞扬其一生,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张煌言文武兼备,在战斗生涯中留下大量文学作品。今存世诗作500余篇,几乎每一篇都与战斗历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孤臣在动荡艰难的时代里的不屈理想和艰难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代表作有《书怀》《饮酒》《北还入浙偶成》等。清全祖望辑有《张苍水全集》,清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民国四年(1915年)明张氏约园刻《张苍水集》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张苍水集》。
   4,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绛云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明末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参修《神宗实录》。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末筑绛云楼为藏书之所。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论诗论文既反七子之复古模拟,又反公安派之肤浅、竟陵派之狭隘,既提倡“情真”,又重视学养。著作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编有《吾炙集》《列朝诗集》,另有《开国功臣事略》《明史断略》《楞严蒙钞》等。钱谦益的评价富于争议,尤其是降清、仕清之举成为其道德症结,清乾隆帝将之视作失节者,删禁其著作;但也有学者指出,入清后钱谦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若就文学地位而言,则钱谦益仍应得到肯定。(概述图片来源:清·杨鹏秋《清代学者像传·钱谦益像》)
   5,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后改姓徐,号善财君,又号智珠、梅生,时称横波夫人,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明末清初歌妓、昆曲艺人、画家、诗人,“秦淮八艳”之一。顾横波原为秦淮歌妓,后为龚鼎孳宠妾。清末有人将顾横波刻于《秦淮八艳图咏》。顾横波交游甚广,家有眉楼,几乎每日设宴,酬唱应答,极富文采。顾横波利用自己的地位保护过不少反清诗人。后来,龚鼎孳称她为“亚妻”,被朝廷封为一品夫人。1664年,病死于北京。顾横波精通音律,善能诗词,著有诗集《柳花阁集》,其还善画山水,尤以画兰为名。
   6,袁宗第(1617年-1664年), 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封“绵侯”。弘光元年(1645年),李自成遇害后,与何腾蛟、堵胤锡联络,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参加了围攻荆州、反攻重庆、夔东反围攻诸战役。永历十八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兵败被俘。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于巫山县遇害。
   7,吕宫(1603年-1664年),字长音,号金门。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中国清朝时期大臣。吕宫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中丁亥科状元,授秘书院修撰。顺治九年(1652年),吕宫遇恩诏,加衔为右中允。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与程芳朝、法若真等人撰写《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论》,后顺治帝夸赞其文章简明,气度闲雅,令不拘其资俸,特授秘书院学士。旋擢吏部右侍郎,授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被弹劾党附罪臣陈名夏而引罪乞罢,上命省改。顺治十二年(1655年),充《资政要览》总裁,书成,加太子太保,后因病回籍。康熙三年(1664年),卒于家中。其著有《五经辨讹》《群书通解》。
   8,卢若腾,字闲之,又字海运,号牧州,晚年自号“留庵”,祖父是卢一桂,同安县翔凤里(今属金门县)人,徙居晋江。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 年)进士,任兵部主事。调任宁波巡海道佥事,居官洁己惠民,剔奸弊,抑势豪,擒捕盗贼,百姓安堵。又任凤阳巡抚,甲申变后,与沈佺期、许吉燝等同渡海,隐居台湾,励节终身,1664年病逝于澎湖,时年66 岁。著有《方舆图考》40 卷、《补遗》1 卷。此外,还著有《留斋文集》7 卷、《岛居随录》2 卷、《浯洲节烈传》、《岛噫诗集》、《舆耕堂随笔》、《岛山闲居偶寄》《印谱》等。
   9,李荫祖(1629~1664),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次子,清初名臣。李荫祖荫生出身,官至湖广总督,加太子太保。卒祀直隶、山东、河南、湖广名宦祠。(概述图片来源:清人绘《李荫祖像》史密森学会藏)
   10,樊腾凤,字凌虚,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西良村人,以编著《五方元音》字典,闻名全国。

   11,10月25日,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逝世。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正月,裁会试副榜。

二月,广东奏肃清南澳等处。

四月,遣使祭安南国王黎维祺。

四月,鳌拜奏内大臣费扬古之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费扬古怨,被籍家弃市。诏令工部织染局归内务府。

五月,中禁州县私派。耿继茂奏肃清福建各岛。

六月,禁民间私市马匹。赐荷兰王缎匹、银两。吴三桂奏败水西等地苗民。

七月,禁外国餽遗边地督抚。明张煌言南田被俘,不屈,死(1620—1664)。以施琅为靖海将军,攻台湾。

九月,广西奏俘恭城瑶民首领黄天贵等。

十月,荷兰船至闽安,候助攻台湾。

      是岁,暹罗来贸易。

------------

   1,2月,清政府以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归湖广巡抚管辖。以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七府,郴、靖二州归偏沅巡抚管辖。是月,添设湖广按察使司按察使、驻扎长沙府。

   2,2月,金、厦陷,时郑氏宗族部将多降清,惟冯锡范与陈永华、洪旭等随侍无猜,同还东宁。

   3,3月,郑经在接连战败后,众心离散,镇营多叛,诸军乏粮,铜山再难坚守,于是,他与陈永华、冯锡范等率余众,退归台湾。

   4,3月19日,命湖广右布政,移驻长沙,管辖长沙、宝庆、衡州、永州、辰州、常德、岳州等七府及郴、靖二州。

   5,4月,由于明确了管辖范围,偏沅巡抚周召南疏报,岳州、长沙、宝庆、永州等十二府州共开垦土地一千二百一十二顷三十六亩。湖广巡抚刘兆麟疏报,安陆、荆州等十府州陆续垦田一千八百零七顷四十五亩。清初垦田的迅速发展,与划分辖地直接相关。

   6,4月,松月(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人民亡明后裔朱光辅(即朱二官)、朱拱橺(即朱日生)起义,称周王,有封职、宝印、札付、号旗等。园顿教、涅盘教、拜空教、大乘教等江南教徒纷纷参加起义。松江知府张羽明发觉后,逮捕总兵金仲美等八十余人,全部凌迟处死。复兴大狱,株连者不计其数。独朱光辅、朱拱橺严缉而未获。张羽明企图通过残酷镇压这次起义而得以高升,然而,时过未久,他也被革职。

   7,4月,巴海与副都统海塔、傅格率民在今宁安镇建新城。

   8,5月,清政府设承德、开原、铁岭三县,添设奉天府丞等官,改辽阳为辽州,会同海盐、盖平,均属奉天府。改广宁为府,添设通判、推官等职,设广宁县、宁远州,属广宁府,俱令奉天府府尹管辖。次年元月,又改奉天所属锦县为锦州府,广宁府改为广宁县,属锦州府。

   9,8月30日,清廷下令严禁私自买赎流放宁古塔、盛京等处的叛逆家属。

   10,9月26日,清廷开始对汤若望等耶稣会士审讯。参加公审者有吏、礼部的几十名大员。

==========

李率泰驰令沿海岛屿设“界沟”“界墙”  
  福建总督李率泰于康熙三年(1664)三月闻郑经退归台湾,即于当月移师铜山,下令沿海与各岛屿的居民,全部迁入内地。逢山之处,开凿宽、深各二丈之余的大沟,名曰“界沟”。修筑高一丈、厚四尺有余的高墙,名曰“界墙”。又于登高处建造炮台,二、三十里设大营盘,分兵把守。福建、浙江等沿海设省皆如此。当时,如有人想从这些地方处出入,必先行贿于守界牟兵,否则,稍有怨言则拖出杀死。此令实施后,沿海居民离乡背井,家破人亡,无以为生。康熙四年六月,李率泰又签署告示,禁止居住在福建的荷兰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一切贸易。康熙五年(1666)二月,李率泰病故。他在遗疏中提出:荷兰夹板船虽已回国,但仍往来频繁,他日恐生事端;迁海之民尽失旧业,应将界限略做放宽,使他们有耕渔之获,从而改变其流离失所的惨状。

 

鳌拜绞杀飞扬古  
  康熙帝亲政前,由四辅政大臣辅政,鳌拜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内大臣飞扬古与鳌拜等辅臣素有旧怨。康熙三年(1664),鳌拜势焰日炽。飞扬古之子、侍卫倭赫及侍卫西住、折克图、塞尔弼四人,同值御前,不敬辅臣,招致鳌拜忌恨。四月初七日,鳌拜等辅臣借口这些人擅骑皇帝坐马、私用皇帝弓箭射鹿为理由,将他们论罪斩首。复以飞扬古守陵有埋怨情词为借口,将他与其子尼侃及出征之子萨哈连一并绞死。惟色黑以不知情,免死,后发配宁古塔。飞扬古等房屋家产拨归鳌拜之弟穆里玛。折克图之父鄂莫克图、西住之兄图尔喀、塞尔弼之兄塔达等都以其明知子弟犯罪重大,不立即请旨治罪,分别革职、鞭责。

 

礼部审讯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  
  汤若望,字道未,德国人,耶稣会传教士,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封·自尔(Johann Adam Shall Von Bell)。他通晓天文历法,译撰了大量的西欧古典天文学论著。顺治、康熙年间,掌管钦天监达二十年。顺治帝病逝前夕,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即以耶稣会非中国圣人之教,以及汤若望所修的《时宪历书》封面不应当题写“依西洋新法”五字,具呈礼部。此外,他还认为汤若望布教的目的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礼部不予受理。此后,杨光先发表《辟邪论》,攻击汤若望及其在华的基督教。康熙三年(1664),西方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写出《天学传概》,据理驳斥。继而双方展开笔战,杨光先有《不得已》,利类思则刊出《不得已辨》。这年七月二十六日,杨光先在鳌拜等辅政大臣的支持下,再向礼部呈《请诛邪教疏》,指控汤若望等传教士,以修历法为名,窥伺朝廷秘密,内外勾结,图谋不轨,已触犯《大清律》中的谋叛、妖书诸条款。八月初七日,礼部开始传讯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等西方传教士及钦天监监副李祖白、翰林许之渐、汤若望义子潘尽孝等有关人员。又下令各省传教士由地方官拘禁待审。审讯达四个月,至康熙四年元月,判处汤若望等革职去衔,潘尽孝因系武职交兵部惩处,余者则由刑部议罪。此后,汤若望等人又经过多次审讯、议决,险遭凌迟。康熙四年五月初五日,康熙帝命将李祖白等五名钦天监官员处斩,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赦出,汤若望及其他同案犯人则在押待处。不久,康熙帝的祖母(即孝庄文皇后)对辅臣如此对待汤若望深表不满,命令立即释放。同年八月,其余各地集中在京的传教士,均被驱逐出京,限期到达广州。杨光先因此而升任钦天监监正之职,住进汤若望馆所(天主教西堂)。康熙五年(1666)七月十五日,汤若望在京病逝,时年七十四岁。康熙八年(1669)八月,康熙帝为汤若望、李祖白等平冤昭雪。恢复汤若望的“通微教师”称号、追赐其原官、归还其教堂建堂基地、按照原品赐予祭恤费用。至于天主教,康熙帝只准南怀仁等照常活动,严禁各省立堂传教,并命严行晓谕。

 

李来亨以死抗清  
  康熙三年(1664),原明末大顺农民起义军,只有李来亨率部众坚守茅麓山,奋力抗清。是年,清军集结二十万人,三路进兵。大败后,将满汉三省兵“分汛连营,树立木城,挑堑排桩,密匝围之。”同年六月和闰六月,李来亨两次亲自率将士出击,力图冲破清军的封锁,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李来亨又孤军作战,更无援军,未能取胜。当双方相持到九月时,农民军粮食用尽,清军重重围困。李来亨自知不能久存,但他镇静自若,大义凛然,在会集了众将、安排好农民军的撤离等事后,当月二十四日,举火焚烧了山寨,并和妻子、亲随等人投火自焚,宁死不屈。李来亨部的三万余名战士,被俘者仅一百五十人。

 

朱舜水赴日本讲学  
  舜水,是朱氏家乡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水名(浙江省余姚市),本名之瑜,字鲁屿,流寓日本后遂以故乡水名取为号。朱舜水成长于明末清初,勤奋好学,疾恶如仇,对于官场的腐败现状,尤为痛恨。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他意识到决不能与以马士英等奸佞同党,免受世人唾骂,于是,力辞做官之命,马士英等恨他,下令逮捕。朱舜水闻讯,连夜逃往通向日本的海上贸易要道舟山。此后,他坚决支持黄宗羲、王翊、张名振、郑成功等人的抗清斗争。往返日本,乞师发兵,未成。清军围其船,他突围而出。顺治十六年冬末(1659),他年届花甲,孑然一身,来到长崎,度日维艰,以教书为生,日本关西的著名学者安东省庵是朱舜水早年好友,对他的学识与气节深表敬佩。在安东省庵的倡导下,另外几位友好人士,为朱舜水连名申请讲学,几经周折,破例获准。自此,他开始在日本讲学著述,并把中国的许多进步思想家的批准精神和研究成果广为宣传,倡议日本注重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中国在日本的著名学者。清康熙三年秋(1664),日本水户潘主德川光国派儒生小宅生顺赴长崎会见朱舜水,相互研讨学问。小宅对朱舜水非常尊崇,鼎力举荐。德川以懿亲辅政,礼贤下士,事朱舜水为师,相谈非常溶洽。其间,朱舜水不断提倡改革、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两年后,德川在水户盖好学宫,请朱舜水主持。在日本的二十余年间,朱舜水与思想、教育、学术各界和农业、匠作、建筑、园艺、医界等方面的学士进行了广泛交流,影响深远,成就卓著,是中日友好往史的突出代表。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他在日本江户(东京)逝世,年八十三岁,著有《朱舜水集》等。

 

水西等地苗民抗清  
  康熙三年(1664),水西、陇纳、上下木咱等地的苗民愤起抗清。他们在首领安坤、安如鼎的率领下同清军展开了多次激战,云南总兵刘称被斩。平西王吴三桂调集云南、贵州及广西三省兵会剿。自二月以来,擒杀陇纳等地苗民一千余名、安坤、安如鼎仅以身免。

 

划分湖广、偏沅巡抚辖地  
  康熙三年(1664)二月,清政府以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归湖广巡抚管辖。以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七府,郴、靖二州归偏沅巡抚管辖。是月,添设湖广按察使司按察使、驻扎长沙府。三月十九日,命湖广右布政,移驻长沙,管辖长沙、宝庆、衡州、永州、辰州、常德、岳州等七府及郴、靖二州。四月,由于明确了管辖范围,偏沅巡抚周召南疏报,岳州、长沙、宝庆、永州等十二府州共开垦土地一千二百一十二顷三十六亩。湖广巡抚刘兆麟疏报,安陆、荆州等十府州陆续垦田一千八百零七顷四十五亩。清初垦田的迅速发展,与划分辖地直接相关。

 

郑经退归台湾  
  康熙三年(1664)三月,郑经在接连战败后,众心离散,镇营多叛,诸军乏粮,铜山再难坚守,于是,他与陈永华、冯锡范等率余众,退归台湾。郑经命周全斌断后。周全斌与兵官洪旭不睦,想借此时机偷袭,兼并其部。洪旭则预有防范。周全斌虑入台后,恐为其加害,乃率部自漳浦投清,封承恩伯。郑经的另一战将黄廷也于云霄降清,封慕义伯。工官冯澄世另乘一船随向台湾,途中为其家丁所迫,投海而死。郑经余众士气沮丧。郑经抵达台湾后,鼓励诸镇将士开垦荒田,栽种五谷,储备粮草,发展糖业,支持贸易。此后,农业丰收,兵民相安。同时,他还推广大陆的先进技术,伐木斩竹,烧瓦盖房;严禁赌博,与民休息,修筑丘埕,引海水晒盐,民得其益。并接受陈永华的建议,择地建造圣庙,设立学校,广收人才。是时,台湾在农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松江人民反清起义  
  康熙三年(1664)四月,松月(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人民亡明后裔朱光辅(即朱二官)、朱拱橺(即朱日生)起义,称周王,有封职、宝印、札付、号旗等。园顿教、涅盘教、拜空教、大乘教等江南教徒纷纷参加起义。松江知府张羽明发觉后,逮捕总兵金仲美等八十余人,全部凌迟处死。复兴大狱,株连者不计其数。独朱光辅、朱拱橺严缉而未获。张羽明企图通过残酷镇压这次起义而得以高升,然而,时过未久,他也被革职。

 

明确奉天府辖区  
  康熙三年(1664)五月,清政府设承德、开原、铁岭三县,添设奉天府丞等官,改辽阳为辽州,会同海盐、盖平,均属奉天府。改广宁为府,添设通判、推官等职,设广宁县、宁远州,属广宁府,俱令奉天府府尹管辖。次年元月,又改奉天所属锦县为锦州府,广宁府改为广宁县,属锦州府。

 

郑氏官兵弃明投清  
  自康熙元年(1662)至康熙三年(1664),据管理福建安辑投诚的官员贲岱疏报:郑氏部众共投诚文武官三千九百八十五名,食粮兵四万零九百六十二名,归农官弁兵民六万四千三百三十名,眷属人役六万三千余名,大小船只九百余艘。其中,有郑经亲属郑缵绪、忠明伯周全斌、威远将军翁求多、永安候黄廷、副统领何义等文武要员。

 
【外国大事记】

   1,1月,莱布尼茨完成了论文《论法学之艰难》,获哲学硕士学位。

   2,3月,查理二世把长岛赐予约克公爵。

   3,5月,莫里哀作品演给国王看,触怒了巴黎大主教。迫于强大的宗教压力,剧作停演。

【清代诗词】
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六百六十四年,公元1664年,农历甲辰(龙)年,天干五行属木 清[康熙]三年 郑经[永历]十八年 越南后黎朝[景治]二年,莫朝[顺德]二十七年 日本[宽文]四年

2024年6月23日 18:4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