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六十二年



公元166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

【康熙,(1662年-1722年)年)】,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南明】~第四位皇帝,昭宗.朱由榔(桂王)[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1日.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死。)
南明】~朱本铉(韩王),[定武]十七年(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朱本铉为帝,改年号为定武,朱本铉政权依靠大顺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害。次年,定武帝朱本铉死,死因、葬处不明。)
南明】~朱以海(鲁王),[庚寅]十七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军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李长祥 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排挤打击)。隆武二年(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1653年),取消监国名义。永历十六年(1662年),病故于台湾金门。)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18位君主~神宗.渊皇帝.黎维祺[永寿]五年(复位)(永寿.1658年-1662年)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18位君主~神宗.渊皇帝.黎维祺[万庆]元年(复位)(万庆.1662年)逝世)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位君主~玄宗.黎维禑(黎维禧)万庆元年(沿用)(1662年-1663年)

莫朝(越南.安南国),第九位君主,明宗庄天惠地景文颐武开皇帝.莫敬完.[顺德]二十五年(1638-1677),1662年,莫朝军队被后黎朝打败。1666年至1667年,后黎朝北伐攻占高平,莫明宗遁往中国云南避难,

日本[宽文]二年



【同时期政权】

赤脚张三,(太湖渔民起义军制首领)( 1645-1662年)

于七,15年,山东胶东地区据齿山抗清首领

=

哈密~额贝都拉,(1697-1709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7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359年
【年代】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
【在位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南明】~第四位皇帝,昭宗.朱由榔(桂王)[永历]元年(1647-1662年)

【年号】清[康熙]元年 朱由榔[永历]十六年 越南后黎朝[永寿]五年,[万庆]元年,莫朝[顺德]二十五年 日本[宽文]二年

【朝代】

南明】(1644—1662年)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后的政权】

明郑】(1662—1683年)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662年2月18日
农历:166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1072年6月28日,波斯历:1040年11月30日,星期:星期六,干支:壬寅年 壬寅月 乙亥日,属相:虎,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儒略日数:2328142
【出生名人】

   1,田文镜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祖籍奉天广宁,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岁的田文镜出仕县丞,升知县、知州,历二十余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河南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但引起一些官员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雍正五年(1727年),任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1728年),任河南山东总督。雍正七年(1729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兼北河总督。河南水灾,田文镜隐匿不报,雍正帝仍予包容。雍正十年十一月(1733年1月)病死,享年七十一岁,谥端肃。田文镜著作有《抚豫宣化录》《钦颁圣谕条例事宜》,曾主持编修《河南通志》。
   2,赵执信[shēn](1662年~1744年)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3,蒋锡震(1662—1739):字岂潜。清代文学家、诗人。江苏宜兴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元年,卒于高宗乾隆四年,年七十八岁。康熙四十八年(公元一七O九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锡震工诗,著有青溪诗偶存十卷,《四库总目》为康熙二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九年至一七二二年)凡三十四年所作。
   4,罗夔友,河南省禹州市人,出生于1662年,是中国清朝初年一位读书教人,著有《四书发明》一书。

   5,4月30日,英格兰女王玛丽二世。(1694年12月28日逝世)。

【逝世名人】

  1,6月1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被俘杀,明亡。朱由榔(1623年—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思宗朱由检堂弟。中国南明皇帝。永历十六年(1662年),朱由榔被缅甸国王莽白献给吴三桂。同年,在昆明被绞死,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2,6月23日,年仅39岁的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死后厚葬在台南洲仔尾。

   3,康熙元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李定国在联明抗清后,不忘故土。永历帝朱由榔亡命缅甸,他上疏三十余次,屡议迎之出缅。他为了救出永历帝,入缅后,衣食无着,士兵相继死亡,处境极为艰险。顺治十六年秋,他派使对缅人说:“苟送上(永历帝)出,则我罢兵。”对方答复他说:即不怕他攻城,也不怕他迁延岁月,惟知李部“水土不服,兵亦有减无增”。次年,李定国又为此而遣使缅王,再遭拒绝。这时,农民军既乏船只,又缺粮饷,疾疫流行,惨状丛生。康熙元年(1622)元月,李定国闻缅王将永历帝献与清军,愤恨欲绝,痛感“势既不敌,追无能为。”但仍想尽快恢复云南,继续抗清。他曾斋戒作表,自述生平经历,祝告上天,并说:“如天命已绝,愿速死,毋徒苦众人。”同年六月十一日,即其诞辰之日,身患重病。不久闻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他“仰天大恸”,病势急剧恶化,终于不治而死。临终遗言其子与部将:“宁死荒外,毋降也!”李定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军战士成长为抗清名将,身先士卒,爱护兵民,誓死抗清,戎马生涯凡三十六年。

   4,龚彝(?-1662年5月5日(南明永历16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字和梅,明代顺宁府(今凤庆)人。祖籍山东,其先祖于明洪武初,徒滇后世居顺宁城北鼓山桥头。明天启四年(1624年),考中举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崇祯年间,官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后升兵部郎中。永历帝(昭宗.朱由榔)被清兵俘获押回昆明后。龚彝不顾生死立即赶到昆明,不卑不亢多次求见永历帝一面。吴三桂同意后,龚彝备酒食菜肴请永历帝。席间龚彝伏地痛哭,帝也痛哭不能饮。龚彝且拜且哭劝永历帝饮酒,帝才勉强饮下。龚彝拜哭不止,自感往事已不堪回首,以头触地而死,时年康熙元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62年5月5日)。

   5,张风(?-1662), 署款喜书“真香佛空”四字而不名,上元(今南京)人,自称上元老人。崇祯(1628-1644)诸生,甲申(1644)后遂焚帖括,衣短后,佩蒯缑,走北都,出卢龙、上谷,览昌平、天寿诸山。风故善画,至是乃益工。不特山水称妙,人物、花草亦恬静闲适,神韵悠然,无一毫妩媚习气。康熙元年(1662)与周亮工会於高座寺,为亮工作画。康熙七年(1668)尚作古道独行图。张庚称为笔墨中之散仙。工刻印,秀远如其人。著有《双镜亭诗》、《上药亭诗余》。按历代画史彙传作一名观非是,当作风,即风字也。张观另有其人。《国[清]朝画徵录》、《桐阴论画》、《江宁府志》、《昭代尺牍小传》、《广印人传》。

   6,医学家张志聪逝世,康熙元年(1662),张志聪因病去世。张志聪,字隐庵,浙江钱塘人。明代末年,他继承杭州庐之颐医道,筑侣山堂,与志同道合者讨论医学。注有《素问》、《灵枢》二经,集诸家之说,其学问之高,世人公认。

   7,朱以海(1618年7月6日—1662年12月23日),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兖州府滋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鲁荒王朱檀九世孙,鲁恭王朱颐坦之孙,鲁肃王朱寿镛之子,鲁王朱以派之弟,明朝第十一代鲁王(1644年—1662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生于泰兴王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军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李长祥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隆武二年(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1653年),取消监国名义。永历十六年(1662年),病故于金门。
   8,林嗣环(1607——约1662),字起八,号铁崖,安溪县新溪里赤岭乡(今官桥镇赤岭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中。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及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中进士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1567年-1662年2月),原名罗桑却告坚赞,诞生于今日喀则西面兰伦热布庄园竹加白哇村。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首领。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出身平民。13岁在温萨寺出家,先后在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学经, 以学识渊博及辩才著名。1596年,其起赴扎什伦布寺、甘丹寺深造,赢得盛名。1598年,返回恩贡寺。1601 年他应扎什伦布寺僧众的请求担任扎什伦布寺赤巴,上任后先后创立扎什伦布寺正月祈愿大法会和密宗学院,使扎什伦布寺发展成为有完整显密传授系统的大寺院。1616年,达赖四世云丹嘉措圆寂。白教倚仗西藏噶马王朝的势力压迫黄教。其就任前藏哲蚌寺、色拉寺主持,并主持五世达赖的寻认、受戒、坐床等仪式。明末,其与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共商邀请固始汗,消灭了格鲁派敌对势力。后又与达赖五世一起遣使盛京,谒见清太宗皇太极,主动表示归顺。谕旨其两互以年长者人以长为师,学习经典。这是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互为师徒的开始。清1645年,统治卫﹑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尊其为“班禅博克多”,意译为如珍宝的大学者。永持扎什伦布寺,管辖后藏,为班禅四世,是班禅称号的开始。1647年,其被清世祖顺治授与“金刚上师”。1662年2月,班禅喇嘛四世在札什部寺圆寂。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毕生著书立说4函105种,多为阐述佛教经义。为十数万人授戒讲经传法。
   9,郭之奇(1607—1662),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字仲常,一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自号三士道人,广东揭阳人。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南明时追随桂王及永历跋涉于粤桂南交一带,抵抗清廷,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元年殉难,清乾隆时赐谥忠节。著有《宛在堂诗文集》,文录入《耆旧集》。其诗共分十八集,为潮汕历代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
   10,黄景昉(1596年-1662年),字太穉,号东崖先生。明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明末官员。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召对称旨,擢居相位。次年,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进文渊阁大学士。不久,触帝怒,连忙上疏引归。顺治三年(1646年),任唐王政权礼部尚书。受郑芝龙排挤,不久去职。家居十余年后,黄景昉于康熙元年(1662年)病死。黄景昉处于易代之际,又曾为高官,除早年写了一些“出言有章”“斟酌情文”“和合朝野之谊”的作品外,多为感慨国破家亡之作。其诗力避陈言,专尚新警,近体尤为雕绘,风格瑰奇葩艳,多有警句。有《瓯安馆集》,另有史学著作《国史唯疑》《宦梦录》等。
   11,魏耕(1614年5月14日—1662年7月15日)明末抗清义士。原名璧,又名时珩,字楚白,慈溪人。明亡后,改名耕,又名甦,字野夫,号雪窦,又号白衣山人。曾联络抗清志士,秘密图谋恢复大业,最终因“通海案”而被害。工诗,古体学李白奔放豪迈;近体学杜甫苍凉悲壮,在明末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为屈大均所赏,有《息贤堂前后集》及《雪翁诗集》。

   12,8月19日,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帕斯卡逝世,时年39岁。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二月,郑成功接受荷兰侵略者揆一投降。

二月,郑成功部将陈霸叛降于清。吴三桂奏俘明永曆帝及官员,兵丁四千三百馀人,命礼部择吉告庙。郑成功逐出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十三日,第四辈班禅圆寂于札什伦布寺,年九十六岁。
三月,以滇南平,告庙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为孝陵。
四月,加上太祖、太宗尊谥。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父子于昆明。郑成功逝。

四月,吴三桂在云南缢杀永曆帝。明石泉王朱聿鋡及其子起兵攻叙州等地,败死。永曆政权瓦解。

五月,郑成功卒(1623—1662),子郑经嗣主台湾。
五月,夏至,康熙帝亲祭地于方泽。

六月,李定国曾乞师于暹罗、车里,事未成而永曆帝被害,悲愤交集而死(1621—1662)。
八月,宗人府、礼部遵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母升降。
十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仁宪皇太后,母后为慈和皇太后。
十一月,吴之荣告发庄廷鑨私修《明史》。
明鲁王死于台湾。

        是岁,清集川、陝、鄂兵败川东十三家抗清力量,李来亨率军坚守七里坪。河决归仁堤,淮、扬连年有灾。

-----------

 1,1月22日,缅王迫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2,1月25日,郑军向热兰遮城发起猛烈攻击,粉碎了荷兰殖民者的顽抗。

   3,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

   4,2月18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开始使用“康熙”年号。

   5,3月1日,郑军在台湾打败荷兰总督揆一,收复了台湾,除阵亡外,都定居台湾传世。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制定了大陆人民到台湾开垦种植的奖励政策。

   6,5月11日,清廷命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并于六月三十日册封。吴三桂成为汉族官员中受封亲王爵位的第一人,并开启了清代汉族藩王封藩自专的先例。

   7,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清军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8,6月23日,郑成功在台湾东都病逝后,提督马信及黄昭等众镇将,议以成功弟郑世袭护理招讨大将军印。不久,马信等相继病故,郑世袭便以黄昭、肖拱宸为心腹,图谋自立。世袭的另一名亲信蔡云则假借郑成功的遗言,拥立世袭继位,布告四方,是为东都之主,并排兵布阵,以拒郑经。其时,郑经率军驻厦门。

======

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元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原名施郎,又作施烺,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人。他自青年时期即以智勇兼备闻名于世,任郑芝龙军前左冲锋,顺治三年(1646),随郑芝龙降清。不久,他投身于郑成功,屡建战功,任左先锋,成功凡遇军中机密大事都与他商量,施、郑之间“有鱼水之欢”。施琅逐渐恃才自傲,而郑成功也因英年得志,容人的胸怀有限。郑氏亲兵曾德被杀事件后,施、郑矛盾激化。顺治八年(1651),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及其全家。施琅险遭杀害,独自往投清军,而其父大宣、弟施显均被无端斩杀。顺治十三年(1656),海澄公黄梧分析了施琅的才能和他与郑氏的仇恨,认为欲灭郑军,施琅是合适的人选。他向福建总督李率泰建言:施琅“水务精熟,韬略兼优,若欲平海,当用此人。”于是,施琅始任前部先锋。因他攻守有方,所向克捷,授同安副将,招抚郑军将士万余名。顺治十七年(1660),工部尚书苏纳海发现施琅“有古大将之法”,具疏推荐,次年九月,升同安总兵官,康熙元年(1662)五月,康熙帝谕兵部:福建水师,也应设提督一员。当时,苏纳海已升为国史院大学士,他在遵旨速议时力荐施琅。八月,施琅升至第一任福建水师提督。自次年始,施琅大展雄才,先取金门、再克铜山,郑经败归台湾。康熙三年,晋封靖海将军。康熙六年,他在《边患宜靖疏》中提出了一整套全面而准确的进取台湾的方案,康熙帝非常重视,命他从事来京,当面奏明。次年,他在《尽陈所见疏》中进而分析了局势与郑氏官兵的“故土之思”。但是,由于鳌拜专权,朝臣提出台湾险固,“可抚而决不可征”。是年,清廷决定裁撤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帝命施琅为内大臣,封伯爵,隶镶黄旗汉军,留京师。康熙十七年(1678),郑军在福建等地接连获胜,姚启圣于危难之际升任福建总督,他以当时之势,“水战更重于陆战”,而水师提督应具备的“廉勇优长,威名素著、深识水性、谙练才能者,”唯有施琅,同时,他又为其子施齐等合家七十三人被郑氏抛尸海中的情况合疏密奏。康熙二十年(1681),郑经病逝,郑氏内部政局动荡。康熙帝认为进取台湾的时机已到,于是,他向内阁学士李光地询问施琅的才干,李对之“力保”,并说:施琅与郑氏是世仇,其心可保;诸将之中,惟施琅最熟悉海上形势;“郑氏所畏,惟此一人。”随后,康熙帝召施琅问计,心中“大悦”。同年七月二十八日,任命施琅为右都督,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太保,勉励他早日完成进取台湾的使命。

 

清廷停止加派练饷  
  康熙元年(1662),清廷接受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的谏言,停止加派练饷。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因滇、闽用兵和建造顺治帝的陵墓,财政十分困难。同年七月,议政王大臣会议提出并经皇帝旨准:加派练饷,一律照明代旧例起征。练饷是明末统治者强加给广大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是为当时的一大弊政。因此,这一消息传出后,人心惶惧,形势非常紧张。那时,魏裔介虽因遭到弹劾而补原官未久,但他对此事之弊深表关注。同年十二月,他在《计兵食以恤民力疏》中指出:近闻各地百姓,虽然凑足了此项饷银,“而人穷粮贱,剜肉医疮,其苦难之状,有难以笔舌形容者!”如果年年加派,稍遇灾荒,广大百姓势必大批的死亡流离,后果极为严重。他建议合计天下兵粮,如有足用,加派练饷“即应全部停止”。正所谓“为百姓,即为国家”。疏后两日,清廷即从其言,决定除本年已派外,自康熙元年起一律停止,命户部作速刑示,遍行晓谕,使小民咸知,魏裔介敢言时弊的行动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许,朝野上下,人心大悦。

 

永历帝死  
  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被害于云南昆明。永历帝即朱由榔,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祖籍濠州钟离(安徽凤阳县东)。明神宗朱翊钧孙,明思宗朱由检堂弟。其父朱常赢,神宗第五子,封桂王。朱由榔是他的次子。顺治十六年(1659)朱由榔逃往缅甸后,缅方要求从臣以下不能带兵器,他下令依从,随从者锐减。同年五月,在缅甸金楼白象王的接待下,他迁居者梗,开始了倍受内外欺侮的流亡生活。顺治十七年,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吴三桂上疏清廷,强调唯因永历帝尚在,李定国等“蛊惑人心,窥我边防,患在门户。”题请率军入缅,根除后患。顺治帝决计进兵。顺治十八年,清军大举入缅。新任缅王莽猛白先是编造理由,杀害了永历帝的四十三名大臣、内监,而后,缅兵进入了永历君臣的住所,抢掠财物,从臣妻女与贵人、宫女纷纷自尽。余存者三百余人,无一不病,死者甚众,永历帝已完全陷入绝境。次年元月,他向在缅境旧晚坡驻兵的吴三桂致书,对吴极尽吹捧,并以崇祯帝待之甚厚为理由,希图唤起吴三桂的怜悯之心,苟且活命。吴三桂不为所动,于是,莽猛白于当月初三日将永历帝及春眷属骗出住地。次日,即将他们交入清营。清廷接到奏报,专此祭告顺治帝等,颁诏全国。极表庆贺,直到这时,永历帝还心存幻想,“吴某世受国恩,未必毒及我母子也。”然而,吴三桂则因惧生意外而假传圣旨,康熙元年(1662)四月八日,他命人用弓弦将永历帝及其子缢死于昆明城内篦子坡,后丛葬于昆明北门外,时年三十八岁。

 

郑成功病逝  
  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七日,郑成功因病去世,终年三十九岁。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以后,便以台湾为抗清复明的根据地,设置府县,建立行政机构。为促进台湾农业的发展,广召大陆居民到台垦荒屯田,派遣汉族中精于农事者到高山族聚集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给高山族人民铁犁及耕牛,发展了台湾的社会经济,由于他征战多年,在台的初创之期又操劳过度,以致积劳成疾。其间,其子郑经在据守厦门时与其弟乳通奸生子,他闻讯大怒,命金、厦诸将将郑经及其母董氏斩杀。诸将因他正在患病,未从。他更加愤恨。康熙元年(1662)五月,他又外感风寒,病势日重,但他仍强振余威,登上将台,手持望远镜,远望澎湖,是否有船只到来。文武百官入谒时,他依旧端坐床上,谈论国事。因此,许多官员不知其病。及至他病危时,都督洪秉诚调药送至床前,他将药投地,叹曰: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罪案日增,今又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复顿足捶胸,双手抓面,大呼而逝。

 

郑经夺位  
  郑经是郑成功长子。康熙元年(1662)五月,郑成功在台湾东都病逝后,提督马信及黄昭等众镇将,议以成功弟郑世袭护理招讨大将军印。不久,马信等相继病故,郑世袭便以黄昭、肖拱宸为心腹,图谋自立。世袭的另一名亲信蔡云则假借郑成功的遗言,拥立世袭继位,布告四方,是为东都之主,并排兵布阵,以拒郑经。其时,郑经率军驻厦门。同年五月十四日,成功病逝的消息传至厦门,户官郑泰、兵官洪旭、工官冯澄世和提督黄廷、参军蔡鸣雷等请郑经在厦门嗣位,称世藩,发丧办事,即延平王之位。至此,郑氏内部,矛盾激化。同年九月,清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遣官到厦门,要求郑经送还其攻取的州县印信,然后,再为其奏请,并将投诚官员照例补用。郑经闻讯之日,正是他急欲平定内乱之时,于是,他与郑泰、洪旭、黄廷等密议此事,他说:东宁(台湾)初辟,先王陡然逝世,又有肖拱宸、黄昭等人制造内乱。清廷闻信,一再派遣官员招抚。顺从他们,有负先宿志;否绝他们,战争则迫在眉睫。内外交困,实在危险!不如暂借招抚为理由,迁延岁月,待我平定内乱,再作计较。洪旭认为:此乃“阳和阴违”之计,深表赞同。于是,郑经命杨来嘉等为使臣,将十五颗州县大印送还。同年十月,郑经在认真准备后,命周全斌为五军都督,陈永华为咨议参军,冯锡范为侍卫,率舟师五千,启锚东进。洪旭、郑泰留守厦门。七月,郑经进入澎湖,其将李思忠船飘至台湾,知郑世袭有备,急告。郑经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命礼官郑斌前去劝说郑世袭、黄昭等人,息乱归顺。惟黄昭、肖拱宸严词抗拒,其余众将则持观望态度。十八日,郑经进军台湾,乘风入鹿耳门(台湾台南安平港北)登岸,周全斌令连夜伐木为栅,以防意外。十九日清晨,刘国轩奋力攻破黄昭营地,黄昭为流矢所中,周全斌令斩其首,大呼示众,黄昭部下皆降。日午天晴,众将都反戈相迎。郑经入安平镇,请世袭至,待之一如既往。蔡云自尽,肖拱宸等被斩首,余等一概不问。众将士仍各回原地镇守。十一月,郑经在台湾安排好部众后,同周斌、郑世袭等返回厦门。

 

吴三桂晋封亲王  
  康熙元年(1662)五月十一日,清廷命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并于六月三十日册封。吴三桂成为汉族官员中受封亲王爵位的第一人,并开启了清代汉族王爷封藩自专的先例。自此,吴三桂年俸八千两,仅次于皇子与和硕亲王,仪仗、朝会等均与二等爵位的多罗郡王并列;总管云贵,事权归一。康熙二年十一月,清廷又专此命贵州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具照云南例,著吴三桂管理。并特别写明“听平西王节制。”吴三桂成了总揽云贵两省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不久,清廷批准他的请求,开办云南铸钱局,每年拨给其饷银九百万两。当时,属于他藩下的军队多至七万余名;明国公沐英的庄园被他全部圈占,建立王庄,广征各项赋税,鱼肉各族人民,借以扩充财势。同年,他迫不得已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对清廷埋下了不满之心,而实际上,他已成为拥兵割据,并能与清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一方之主。

 

荷兰阴谋再次入侵台湾  
  康熙元年(1662)五月,郑成功病逝。荷兰殖民主义者急欲乘此时机,蓄谋重占祖国宝岛台湾。逾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命商务专员博尔特为提督,率包括夹板船在内的十二艘船舰,统兵一千二百八十四名,载炮一百三十九门,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启锚进军。同年七月,博尔特的舰队到达闽江口,船上的旗帜写有“支援大清国”。同时,博尔特派员求见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表示愿为先锋,攻取金、厦二岛,但必有清军助其重占台湾为条件,致书中还表示:他们“对郑军以及一切清廷敌人的作战,有万全的准备。”同年九月,因清廷正在同郑经议和,故耿继茂在福州接见博尔特时,拒绝了荷兰人的请求。博尔特恼羞成怒,独自率舰队以海盗故技袭击郑经所部的部队,阴谋未能得逞。康熙二年(1663)底,博尔特野心不死,再次统兵舰到达福建闽安镇。清廷同意与其联合作战,于是,清、荷联军在金、厦打败了郑军,康熙帝传旨嘉奖荷兰有功官兵,并颁《奖励荷兰国敕命书》。但是,博尔特仍然没有达到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的目的,就是和清政府正常贸易的权力,也因其心怀叵测几乎全部失掉。

 

实行考满,停止京察大计  
  清代考核京官和外官的制度分别称京察、大计。康熙元年(1662)七月,康熙帝谕吏部:停止京察大计,内外大小官员均实行三年考满。具体办法是:外任者,责成当地督抚;内任者,责成分管各部的大学士、尚书等,必须誓公誓慎,开注事迹评语,移送部院,严加考察,甄别去留,以示奖惩。是月,复定三年考察制,凡三年考满,满汉三品京官以上者和各省督抚,均各“自陈”。其余官员立五等评语:一等称职者加一级,二等称职者纪录一次,办事平常者留任,才力不及者降一级调用,不称职者革职。如果添写评语官徇情不公,或明知僚属到期而不考,或地方盗案,钱粮未清者而冒称考满,或各官历俸已满回避不考者,部院、督抚及本官一并治罪。康熙二年(1663)二月,明确因实行三年考满法,凡一二等称职者即系举荐,停止各省总督、巡抚二年举荐一次例。康熙三年五月,针对考满中一、二等者甚多,强调以后考满,应将三年内某官所办之事,奉旨改正之事等诸方面,察明保奏。倘若考过一等二等之官,本非贤能,又不称职,一经发觉,应对其保之官一并治罪。十一月,定内外文武官考满例,为一等、二等、平常、办事不及、不称职者。各省汇齐具题,县官办事之功过也造册送部、部院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仍照例复考。康熙四年(1665)一月,山西道御史季振宜条陈考满之弊,如相互吹捧,行贿受贿,盘剥百姓,克扣兵饷,一人一疏,繁琐不堪等等。二月三日,清廷决定停止考满,以后各官升转照例论俸,部院官有不称职者题参,各省督抚则题参本省不称职之官,“自陈”一律停止。十月,又决定恢复京察制,自本年起,对官员考察的时间是每六年举行一次。但是,时过二年,清廷即决定于康熙六年(1667)举行京察、大计,并规定以后仍照旧例,大计三年一次,京察六年一次。

 

敕封琉球国  
  琉球国,位于台湾东北,日本国南面海上,即今之琉球群岛。自我国隋朝时建国。隋大业年间起,与我国往来频繁。清朝初年,琉球国曾派遣使臣,请求册封。清廷也曾于顺治十一年(1654)下册封诏书,然而,因当时沿海各省战事频繁,敕封使未能前往。而琉球国使臣则在福建滞留了八年,一行六十人。先后逝世四十余名。康熙元年(1662)十月初四,清廷传旨:“琉球国使臣,前来年久,殊为可悯,其赏赍者比前加一倍,以彼国贵重之物给与。”康熙二年,在琉球国使臣陪同下,清廷派张学礼为敕封使,赴琉球册封。康熙三年(1664)七月,琉球国中山王尚质派遣使臣至京,感谢敕封,贡献方物。清廷按例宴赏。康熙七年(1668)二月,为方便琉球国使节来朝,康熙帝命福建总督、巡抚、重建柔远馆驿,为其来朝住所。

 

清、郑议和  
  自康熙元年(1662)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同固守在台湾的郑经、郑克塽之间的和谈,计有十次。康熙帝亲政之前,凡三次,分别是康熙元年、康熙二年、康熙四年。清廷坚持剃发登岸,郑经则明确表示“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郑成功)在日,亦只欠剃发二字,若按照朝鲜事例则可。”“若欲削发登岸,虽死不允!”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亲政,意在与郑氏重开议和。是年七月,派刑部侍郎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荣前往福建,同总督、巡抚会商议和之法。随即兴化知府慕天颜、都督佥事季佺,各加卿衔,代表清廷,并持康熙帝的诏书到达台湾。郑经只接明珠信函而不肯受诏。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郑经复派礼官叶亨、刑官柯平往泉州谈判。明珠表示:为他们题请“藩封,世守台湾。”柯平等仍坚持以朝鲜事例待之,不剃发,“称臣纳贡而已。”明珠劝道:既然称臣,不当异别服。叶亨等回劝郑经,郑氏坚不让步。此后,在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与同年秋、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和九月,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的五次和谈中,由于当时形势的变幻、双方力量的消长等原因,清廷做出了重大让步,许以郑氏世守台湾、称臣纳贡、通商贸易;承认其如朝鲜例,不剃发,不易衣冠。清廷的主要代表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明确表示“代为请愿”。康熙则强调“郑经乃中国人”。然而,郑经在其要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又提出以海澄为往来公所。福建总督姚启圣拒绝说:“谁敢将版图封疆轻议作公所?”和议又废。康熙指示“郑经虽无降意,对其属下仍随时招抚。”郑军将士投诚者日众。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决定兵进台湾。次年九月,郑经子郑克塽派遣官员,来到福建,请求按照朝鲜等外国例,称臣奉贡,奉清朝为正朔,受朝廷封爵,接诏削发过海,但在台湾者则“求免削发登岸”等。康熙帝传旨:郑氏不可与朝鲜等国相比,如果其诚心削发归顺,可以招抚,但须防其缓兵之计,施琅所部仍遵此前旨,勿失战机。终康熙一朝,清、郑议和虽然终归失败,但是,清军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取得澎湖大捷后,最终以和平方式统一了台湾。

 

颁行“康熙通宝”  
  康熙元年(1662),清廷颁行用铜制成的“康熙通宝”钱,做为统一货币。因生产的铜量有限,故停止由工部差人办铜,一律改为各关差购买呈送。次年,吴三桂请求申办云南省铸钱局,同样颁给其“康熙通宝”钱的标准版式。

 

清廷颁行人参采集贸易措施  
  康熙元年(1662)清廷下令:只准在南京、扬州、济宁、临清四地开设市场,买卖人参。康熙三年(1664),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提议,谕向朝鲜国王移文,严禁朝鲜人民擅出界外采集人参等。康熙四年,清廷又严禁百姓私采人参。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废除了由八旗贵族对生产及买卖人参的独占权,改归国家垄断经营,并派出军队采集人参,官营垄断生产,当时,国家除无偿占有上等人参一百斤、次等人参九百斤外,其余一律折合银两,由国家统一收购,价格则由国家强制规定,并极为低廉。清统治者经营人参的贸易数量并非很大,他们垄断人参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皇室自身的需求和消费,剩余部分才投放市场,但价格极其昂贵,清政府从中获取颇为可观的利润。

 

清廷禁止养马  
  康熙元年(1662)清廷规定:照顺治五年定例,凡私自养马者处斩、籍没,邻佑及十家长杖流。康熙十六年(1677),清廷将直接为皇室管理马匹、车辆的机构改名为上驷院,隶属内务府。辖有京城十八马厩、大凌河牧场等。上驷院官员品位很高,待遇与内阁、军机处等大臣相等。养马之禁并不影响清统治者所需马匹,它们主要来源于进贡、调拨和挑选。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帝批准兵部题:民间禁止养马,既不便于民,马也稀少,嗣后请废除养马之禁,听从民便。养马禁令至此废止。

 

蒙古等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军  
  俄国政府派军役贵族伊拉里昂·托尔布津为尼布楚总督。当地中国蒙古等族人民在托尔布津刚刚到任之际,即向其侵略据点发动进攻。托尔布当向叶尼塞斯科督军求援。此后,俄国侵略者又次侵袭我国的赫哲、费雅喀诸部,窜入我黑龙江流域,遭到当地军民的严厉打击,这帮侵略者大败而逃。康熙四年(1665),俄国派兵增援贝加尔以东侵略军。其中,切尔尼戈夫斯基等八十四人于是年冬占领雅克萨。另一路侵略军也在同一时期侵占我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所管辖的楚库柏兴,并建立据点。土谢图汗多次向俄国侵略者提出强烈抗议。康熙五年,我喀尔喀蒙古、布利亚特蒙古、索伦等各族人民群起抗击侵占贝加尔以东地区的俄国侵略军。在此后数年间,各族人民群情激愤,斗志高昂,不断抗击俄国侵略者。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明夷待访录》始作于康熙元年(1662),次年成书。它是黄宗羲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该书与他的另一著作《留书》原全称为《待访录》,因作者笔锋犀利,对清廷的忌讳之辞触犯颇多,故刊印时另选择了其中的篇章,题为现在书名,而未刻篇章则被称为《留书》。黄宗羲在该书中阐发的指导思想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田制)、(财计)等十三个部分。他推崇上古时代“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业经营者,为天下也。”他以其亲身经历指责“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些帝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因此,广大人民视帝王为“寇仇”,理所应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于那些臣僚,作者斥之为“仆妾”。其法律也必然是“一家之法”,于是,法越严酷,而天下之乱也正是在此法中形成。他主张制定“天下之法”,废除“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作者屏弃“君为臣纲”的封建传统,要求帝王“以天下万民为事”,而朝臣们也应当“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同时,他还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应当公其是非于学校。根除婚丧时的奢侈宴祭,生活中的迷信巫佛、衣食上的铺张浪费。主张工商皆本,平均土地,减轻赋税,讲求民富。

 
【外国大事记】
  1, 5月25日,西班牙王国马尼拉当局认为,华人杀死了数名恰巧来巴利安的西班牙人与菲律宾原住民,并称部分华人攻打马尼拉城,血腥屠杀就此展开,不分男女老幼,至少有数万华人被屠杀。
【清代诗词】
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六百六十二年,公元166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康熙]元年 朱由榔[永历]十六年 越南后黎朝[永寿]五年,[万庆]元年,莫朝[顺德]二十五年 日本[宽文]二年

2024年6月21日 22:5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