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六十一年,公元166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清[顺治]十八年 朱由榔[永历]十五年 萧惟堂[天顺]元年 越南后黎朝[永寿]四年,莫朝[顺德]二十四年 日本[万治]四年,[宽文]元年
公元一千六百六十一年
公元1661年,农历辛丑(牛)年,天干五行属金
【顺治,(1644年-1661年)】,清第二任皇帝,清世祖福临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四个年号)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正月即位.次年改元)
【南明】~第四位皇帝,昭宗.朱由榔(桂王)[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南明政权亡)(1647-1662年)
【南明】~朱本铉(韩王),[定武]十六年(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朱本铉为帝,改年号为定武,朱本铉政权依靠大顺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衡。公元1663年,农民军进攻四川巫山时被清军战败,郝永忠被俘杀害。次年,定武帝朱本铉死,死因、葬处不明。)
【南明】~朱以海(鲁王),[庚寅]十六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军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李长祥 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排挤打击)。隆武二年(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1653年),取消监国名义。永历十六年(1662年),病故于金门。)
萧惟堂[天顺]元年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18位君主~神宗.渊皇帝.黎维祺[永寿]四年(复位)(永寿.1658年-1662年)
莫朝(越南.安南国),第九位君主,明宗庄天惠地景文颐武开皇帝.莫敬完.[顺德]二十四年(1638-1677)
日本[万治]四年
日本[宽文]元年
【清朝】~第二位皇帝,清世祖福临(1643年10月8日-1661年2月5日)
【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南明】~第四位皇帝,昭宗.朱由榔(桂王)[永历]元年(1647-1662年)
【南明】(1644—1662年)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后的政权】
【明郑】(1662—1683年)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农历:1661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1071年5月29日,波斯历:1039年11月11日,星期:星期日,干支:辛丑年 己丑月 辛亥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5日小寒 1月19日大寒,数九:五九第5天,儒略日数:2327758
2,杨名时(1661年-1737年9月24日),字宾实,号凝斋,江南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清朝官员。杨名时曾任云南巡抚。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入值南书房。历任顺天学政、翰林院侍讲、直隶巡道、贵州布政使等。五十九年(1720年),擢升云南巡抚。时值清廷用兵西藏,满兵驻扎昆明,杨名时营建馆舍,设宴犒军,并对官兵严加约束。为避免军粮长途随运,奏准兵少米多处,折银征解。又奏定黑、白、抱母、按板各井盐规。兴建社仓,将捐输捐纳入社仓备荒。结合云南村寨分布情况,编组保甲。废除丁粮,实施摊丁入亩。整顿银矿,以道员总理诸场,按实征课。雍正三年(1725年),擢升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四年(1726年),转任吏部尚书,仍以云贵总督管巡抚事。五年(1727年),因题本误载密谕获罪,去总督职,仍署巡抚。次年正月,云南新任布政使李卫以姑容下属、溺职亏空之名,奏准革去杨名时之职,留滇受审,待查实后另行处理。此后,杨名时在昆明居行馆7年,专治理学,悉心著作。乾隆继位后,奉诏入京,授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入直南书房。奏准云南各府州县按核实所需款额征收公件银。乾隆二年(1737年),杨名时病故。著有《易义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等,自撰《杨氏全书》36卷。
3,吴之章,“贞堂九子”之一,著有诗集《泛梗集》。字松若,号槎叟,江西省长宁县篁乡堡(今属江西省寻乌县晨光镇)人,祖籍福建漳浦。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卒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享年77岁,完整地经历了康熙与雍正两个皇朝。
4,谢赐履(1661~1727年),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清朝官员,举人出身,却官至巡抚,据说这是清代广西第一人。
5,沈恺曾(1661年—1711年),字虞士,号乐存,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官吏。17岁中举人,康熙二十六年(168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山东道御史等。康熙四十四年(1711年)去世。
1,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满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六岁即位,改元顺治,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死后谥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陵寝清孝陵(河北遵化市清东陵),由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
2,金圣叹(1608年~1661年),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少有才名,入清后,绝意仕进。后评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才子必读书》《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等,皆颇得声名于世。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金圣叹带领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金圣叹强调人物描写必须合乎人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因而主张用“极近人之笔”写出“极骇人之事”。指出情节应围绕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就是典型性格的历史。认为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能引起读者的美感享受,又认为情节的传奇性不能脱离现实性。其思想对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影响极大。著作除《水浒传》评点、《西厢记》评点外,另有《金圣叹全集》。
3,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初名国桂,小名一官,字曰甲,又字(一说号)飞皇(亦作黄、虹)。天主教名尼古拉,是福建南安石井镇人,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郑芝龙原为闽浙沿海海盗。后去日本经商,娶妻日本人田川氏。1628年受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明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封为南安伯。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拥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政权,封平国公,排挤首辅黄道周,把持军政大权。次年清军入闽,郑芝龙不听其子郑成功的劝告降清,后被软禁北京,封同安侯。多次招降郑成功不成,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杀。郑芝龙一生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经营贸易事业。其移民开发台湾,推动台湾社会跨进发展时期;大规模进行海外贸易,加强同日本与南洋各国通商,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商业经济发展繁荣。明人承认郑芝龙经营海外贸易给沿海人民带来巨大经济利益;肯定他把安平建设成为繁荣港市的业绩。当然,郑芝龙与同时代的人生活在封建社会,他们只简单看到经营海外贸易大有洋利可图,但并不理解经营海外贸易的实质和意义。
4,石廷柱(1599年-1661年),本姓瓜尔佳氏,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人,祖籍苏完(今吉林省抚松县),满洲正白旗人,明末清初将领。石廷柱原为明广宁守备。天命七年(1622年),后金攻兵广宁,从众降,授世职游击。十一年(1626年),从征喀尔喀巴林部,晋三等副将。天聪三年(1629年),搜剿东江镇诸岛。又从伐明。五年(1631年),为乌真超哈副昂邦章京。从围大凌河城,说降祖大寿。七年(1633年),从岳讬攻占旅顺,晋三等总兵官。崇德元年(1636年),从攻朝鲜。次年,还攻皮岛。四年(1639年),乌真超哈复为八旗,合二旗为一固山,隶正白旗。七年(1642年),定汉军八族置八固山,以其为镶红旗固山额真。顺治元年(1644年),从入军,镇压山东、山西、河南农民军。晋一等昂邦章京。四年(1647年),改一等精奇哈番。六年(1649年),从讨姜堧。授镇海将军,驻防京口。十四年(1657年),以老乞休,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致仕,晋三等伯,世袭。十八年(1661年),卒。
5,赖垓(1593~1661) 字元式,号宇肩,福建德化大铭琼溪人。生于明万历廿一年(1593)农历十二月廿七日。
6,富察·额色黑(?-1661年),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初期大臣。顺治五年,迁刑部启心郎。八年,擢内国史院大学士,世职累进一等阿达哈哈番。十三年,命往朝鲜谳狱。十五年,改保和殿大学士。 额色赫再主会试,修太宗实录,辑太祖、太宗圣训,纂资政要览,并充总裁官,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十八年,卒,谥文恪。雍正年间,入祭祀贤良祠。
仲云鸾(1574~1661),原籍八宝(今宝应),明末清初江淮一带的著名女诗人。自幼聪慧好学,秉承父教,遂工诗文、书法,尤精楷书。20岁时,由父母许配给山阳(今淮安)潘叔旸为妻。著有《保世楼集》和《乔孺人诗集》。其中《保世楼集》共收五律和七律诗34首。
7,谢永常(1630年12月8日-1661年9月17日),字平山,明末福建省海户人。在永历七年(1653年),正式成为明朝将领郑成功的部将。后来在台南卫(今台南市安平区)一役中,与一千多名士兵战亡。经过数百年,当地的土木课在中山国中的操场的地底里,挖掘到谢永常、其他士兵与战马的灵骨,不久在台南市东区裕农路的灵骨塔供奉。李豋财和刘还月将得到的神明生平及传统祭典知识,合著四本《神佛正传与祭拜须知》,其中谢永常在《夏之卷》有详细的介绍。
袁尚统,生于1570年,逝世年份不详,字叔明,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与张宏齐名。他字叔明,吴(今江苏苏州)人。所画山水浑厚,人物粗放,颇得宋人笔意。在其主擅之山水之外,他也画了不少民间风俗画。这些画反映出明代后期以苏州地区为主流的文人审美倾向及其风俗人情,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特有的美术现象不无裨益。
清朝大事记
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十四项罪责。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是为圣祖仁皇帝~康熙。
二月,江南奏销案起。李定国、白文选迎永曆帝不得,与缅甸战,进驻大金沙江,亦渺赖山。
二月,移顺治帝梓宫于景山寿皇殿。裁撤十三衙门。诛杀内监吴良辅。设立武备院,专门制作收藏宫中所用军械及陈设器物。诏令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隶内务府。
三月,为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
三月,郑成功入台湾,逐荷兰人,驻赤嵌城,清虑沿海民与成功交通,迁同安等县八十八万人于内地。
四月 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葬顺治帝,予祭葬,谥忠烈。 郑成功收复台湾。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发生奏销案。
五月,清封安南都统使莫敬耀为归化将军,其子元清为都统使,元清遣使贡献。清以江南诸生哭庙事,杀金人瑞(圣叹1608—1661)。 七月,缅甸杀永曆帝从官四十馀人。
六月,罢内阁,复内三院。
八月,清许达赖喇嘛互市。清依明加派例,亩加征一分,限三个月征解。铸康熙通宝钱。李定国等再攻缅甸迎永曆帝,不克。
十月,清杀郑芝龙。吴三桂等攻缅甸,胁送永曆帝,白文选败降。山东民于七起事。
十一月,康熙帝亲祀于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庙。
十二月,平西王吴三桂率大军入缅,缅甸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宗人府进《玉牒》。
是年,为防内地民众与郑成功抗清势力联系,实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并尽烧船只,片板不准下海,此即“迁海令”。人丁户口1913万馀,比1651年增180%。地526万顷,比1651年增176%。
-------------
1,2月,郑成功与其部将密议后决定攻取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并把台湾作为抗清“东征西讨”的战略基地。
2,2月15日,顺治帝去世的哀诏传到江南,江宁巡抚率同官吏举行哀悼仪式。
3,2月24日,清廷批准了礼部奏请,制定了会试南北中卷之例。清初,会试取士原分南北中卷,后因云贵等省战乱,将中卷并入南北卷内。云贵平定后,清廷仍将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及江宁、苏、松、常、镇、徽、宁、池、太、淮、扬十一府和广德州为南卷;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和奉天等处为北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安庆三府,徐、滁、和三州为中卷。其南北中卷中式额数,照赴试举人之数均派。
4,3月,安徽秀才周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请求孝庄太后垂帘听政。但孝庄太后却无掌握朝政大权的意图,只愿辅助幼主康熙治政,故严词拒绝了周南的请求。
5,3月23日,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人由金门出发,次日抵达澎湖,四月初一日到达鹿耳门,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
6,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余名将士跨过海峡,经过数月英勇战斗,打败侵占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7,5月2日,荷军因郑成功部队由鹿耳门登陆台湾后,急由热兰遮城派海陆军出城应战,而与郑成功的海陆军,於北线尾爆发血战的场面。
8,6月29日,清以兵部郎中钟继达为宁古塔左翼副都统,图喇为宁古塔右翼副都统。
9,8月13日,清廷下“迁界令”,福建、广东、江南、浙江四省滨海居民各向内地迁移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甲不留。”先是,海澄公、降将黄梧密陈灭郑成功之策: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使郑氏无物资、人力之接济,将不攻自灭。
10,11月24日,清廷下令处死在宁古塔监禁、流放的郑芝龙父子等人。
=
顺治帝口述遗诏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日,顺治帝自知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急忙召见亲信、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入养心殿,命他草撰诏书。王熙见此情景,匍匐饮泣,不能下笔。顺治帝命他抑制悲痛,在病榻前起草。王熙写完一条呈交之后,恐顺治帝过于劳累,于是奏准在乾清门下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完稿。遗诏除命三子玄烨即帝位,由四大臣辅政外,以十四事罪己。主要内容是:重用汉官,疏远满臣;不体察民艰,兴建殿宇;任用阉人,营私舞弊;贪图安逸,疏于理政,等等。
顺治帝病逝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染上天花。初七日夜病死于养心殿。他在遗诏中正式宣布立时年八岁的玄烨为太子,即皇帝位。顺治帝死后,遗体被火化,骨灰葬于孝陵(今河北遵化东陵内),另根据封建礼仪,朝廷大臣在顺治去世后即议其庙号,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称其为宗,唯有大司马梁清标提出应称世祖,并指出,虽然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开国之君,但是顺治帝功劳很大,“入主中华,奄有万方,统一天下”,应该成为“世世所祖也”。于是,众位朝臣在讨论中接受了这一建议,乃定顺治帝庙号为世祖。
康熙帝即位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染上天花,自知不久于人世,欲立次子福全为嗣,孝庄太后则坚持立玄烨为嗣。于是,顺治派人征求汤若望的意见,汤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而又伤命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竭力支持孝庄太后。初六日,玄烨被立为皇太子,次日顺治去世,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时年八岁。是日颁诏大赦,以第二年(1662)为康熙元年。
金圣叹“哭庙案”发
金圣叹,字若采,本名采,更名人瑞,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他拥护清朝的统治,关心民间疾苦。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十五日,顺治帝去世的哀诏传到江南,江宁巡抚率同官吏举行哀悼仪式。十八日,金圣叹与吴县生员倪用宾等十余人至文庙,呈递揭帖,控告吴县知县任维初贪酷虐民,暴刑催征等劣迹。巡抚朱国治当即逮捕倪用宾等五人。次日,金圣叹等再集至文庙,要求释放倪用宾等五人,千余名群众对此表示支持,斥责朱国治徇庇任维初。朱国治严厉镇压,并下令逮捕金圣叹,将其押解南京治罪。接着,他又以金圣叹、倪用宾等人在顺治帝哀诏初临之日,竟敢聚集千百人,“震惊先帝之灵”,目无朝廷,罪大恶极,奏报朝廷。七月十三日,金、倪等人被害于南京三山街,家产籍没入官,妻子流徙。
庄廷鑨私著明史案发
顺治十八年(1661)春,庄廷鑨私著明史案发。庄廷鑨,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南浔镇人,出身一个巨富而知书的家庭。入清以后,庄廷鑨趁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桢一门败落之际,以银千两将朱国桢生前所撰明史稿本购得,并广聘名士,增补天启、崇祯两朝史事,辑成《明史辑略》,未及刻印而庄廷鑨就于顺治十二年病故。其父庄允城费时五年,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刊行于世。由于书中有诋毁贬斥清统治者的文字,如称清太祖为建州都督,直呼努尔哈赤;再如自天命至崇德皆不书其年号,相反于南明隆武、永历则大书特书等等,因而书刊行后,不断遭至恐嚇,索取钱财。时归安县知县吴之荣罢官居家,欲通过索诈而偿还八万两赃款以复官。于是,他指使前任浙江粮道李廷枢向湖州知府陈永命告发此事。不料,陈永命早已接受了庄允城数千金的贿赂,拒不审理。庄允城也不向吴之荣行贿。这就使吴之荣恼羞成怒,乃将购得的初刊本呈交法司。清统治者得悉消息后,为压制一切公开的或潜在的反清行动或思想,遂兴大狱。凡刊刻、参校、藏书、售书者,以及失职之官吏,均株连治罪。此案直至康熙二年(1663)才最后了结。
江南“奏销案”发
顺治十八年(1661)六月初三日,江南“奏销案”起。清初,江南赋役甚重,以苏州、松江等府为最;加之士绅“包揽,不无侵蚀”,往往旧赋未清而新赋已近,积欠常达数十万之多。清廷因战事频仍,财政窘急,严催征积欠之令。于是,江宁巡抚朱国治造册报部,皆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溧阳县绅钤之“抗粮”不交者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衙役人等二百五十四名,要求朝廷严提究拟。实际上,其中除确有官绅包揽侵蚀外,也有实欠未免者;有完而总书未经注销者;有实未欠粮而为他人影冒立户者;有本邑无欠而他邑为人冒欠者;有十分全完而总书以小怨反造十分全欠者,情形十分错综复杂。朱国治疏上,清廷批道:“绅钤抗粮,殊为可恶。”经刑部察议:现任官降二级调用,士绅黜革,衙役照章治罪。于是,四府一县之士绅被黜籍者达万余人,被逮者也有三千人,得免者无几,衣冠扫地,学校为之一空,有乡试方中而生员已革,有取中进士而举人已革。顺治十六年的进士第三名叶方霭,仅因欠银一厘即被降官,至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
“咒水之祸”发
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十九日,缅甸国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残酷杀害了永历王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是为“咒水之祸”。先是,永历帝带着群臣逃亡缅甸之后,缅王还能以礼相待。顺治十八年,缅甸发生政变,老王为弟莽猛白所杀。新缅王为了顺利把永历帝交给陈兵中缅边界的吴三桂,于七月十八日派使臣邀请永历帝从臣渡河,饮咒水盟誓,以表“结义同心”。当时,永历从臣沐天波识破了缅王的阴谋,劝群臣勿去。但永历帝重臣马吉翔却要群臣尊重缅人“敬鬼重誓”的习俗,并于次日胁迫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同行。及至,三千缅兵突将他们围困一处,命令前去饮咒水。诸臣惶恐无计,只得从命,结果全被缅兵所杀,马吉翔也死于乱刃之下。永历帝遂成光杆怀念,只好听缅王摆布。次年初,缅王将永历帝及眷属送回云南。
说书艺人柳敬亭广说评书
柳敬亭,本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后指柳为姓,号敬亭,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活跃在明末清初的艺坛和军幕,享盛名近五十年。清顺治年间,他曾先后在左良玉和苏松常镇提督马进宝的帅府中说书。他说书内容广泛,最擅长楚汉、隋唐、水浒故事,而以“英雄盗贼传最神”。他演出手段灵活,缺醒木时可以棋代,缺纸扇时可尘尾代;语言生动、幽默,经常谈笑风生,滑稽有神;充分利用表情,“眉目耳颊俱作口,神情犹觉闲踌躇”。他还能和下层人民打成一片,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柳麻子”,所到之处常被拦住而不得前行。柳敬亭的说书艺术对扬州评书和北派评书的发展影响很大,被称为早期扬州评书的代表者。
五荤道收元教创立
顺治年间,山东单县人刘佐臣在京拜太监魏子义为师,习白莲教。回到山东后,他改名刘奉天,创立五荤道收元教,又称收元教,编造了《五女传道书》。刘佐臣以收元结果,即把尘世间受苦难的众生普渡回天宫,作为收徒和壮大该教势力的宣传手段。他创教伊始,为了表示该教与白莲教等“邪教”有本质区别,采用了佛教的一些戒律,并在教名上特意加上“五荤道”的字样,竭力宣称“不开斋”、“不破戒”、“不食大五荤”,而又忌食生葱生蒜。实际上,这个教派依然是白莲教的一支,其根本目的是传徒敛钱。到了清代中叶,该教教规由戒五荤改为是戒杀、戒盗、戒淫、戒殴,鼓吹仁、义、礼、智、信。
八卦教创立
顺治年间,刘佐臣在创立五荤教收元教时,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收徒敛钱。这就是八卦教的由来。据说,刘佐臣只传了四个徒弟,即清丰县人秦性、“南方”郜姓、荷泽县人王姓、金乡县人候姓。秦姓其人难于考证。“南方郜姓”,即指离卦教的开山祖师、河南商邱县人郜云陇。荷泽王姓,即指震卦教的开山祖师、山东荷泽县人王清容。金乡候姓,指山东金乡县人候棠。刘佐臣把金乡一带的震、坎二卦交由候姓掌管。其他几卦,未有卦主。这为后来的八卦教奠定了基础。清高宗乾隆五十年代初期八卦教正式得名。
清廷划一内外各官开复之例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二十九日,清廷为划分内外各官开复之例,规定:嗣后凡内外大小文武官员因事降级而留任者,三年无过方准予题请开复;如三年之内又因过被降,即与后降之日为始,计满三年再题请开复。
孝庄太后拒绝临朝听政
康熙即位进年仅八岁,不能料理政务,而其祖母孝庄太后聪明机智、德高望重,在统治阶级中享有崇高声望。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安徽秀才周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请求孝庄太后垂帘听政。但孝庄太后却无掌握朝政大权的意图,只愿辅助幼主康熙治政,故严词拒绝了周南的请求。
清廷下“迁界令”
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十三日,清廷下“迁界令”,福建、广东、江南、浙江四省滨海居民各向内地迁移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甲不留。”先是,海澄公、降将黄梧密陈灭郑成功之策: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使郑氏无物资、人力之接济,将不攻自灭。后来,清廷遣兵部尚书苏纳海视察沿海,决定接受黄梧之策,于是颁布了“迁界令”。此时,四省沿海居民迁离海边三十里,有的则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即以违旨论立斩。清兵还要不时巡界,一遇出界人登时斩首。结果,四省沿海居民谋生无策,丐食无门,卖身无所,死以万计,惨不忍睹。清廷为了缓和事态,又令四省督抚对迁入内地的居民酌给田地房屋,“使之得所”。
郑成功收复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十三日,荷兰殖民者在郑成功军队勇猛刚强的进攻气势面前,在投降书上签字,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横行范文的老牌殖民主义者荷兰侵入台湾西南的海港鹿耳门,在沙洲上修建了台湾城(今安平),从此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主义统治。然而,台湾人民始终未予屈服,多次进行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有力地鼓舞了郑成功的反侵略斗争。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郑成功与其部将密议后决定攻取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并把台湾作为抗清“东征西讨”的战略基地。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人由金门出发,次日抵达澎湖,四月初一日到达鹿耳门,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接着,郑军从海陆两方面向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烈攻击。在海战中,郑军以木船击沉荷兰的战舰,控制了台湾海面,切断了荷兰殖民者的海上交通联系。在陆战中,郑军在台湾人民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下,以弓箭和大刀等简陋武器战胜了拥有先进枪炮的侵略者,并击毙了侵略军头子汤玛斯·贝德尔,进而包围了侵略军的最后据点台湾城。荷兰侵略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危机面前不得不放下武器,十二月十三日宣布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非法占据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
清定会试南北中卷例
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二十四日,清廷批准了礼部奏请,制定了会试南北中卷之例。清初,会试取士原分南北中卷,后因云贵等省战乱,将中卷并入南北卷内。云贵平定后,清廷仍将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及江宁、苏、松、常、镇、徽、宁、池、太、淮、扬十一府和广德州为南卷;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和奉天等处为北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安庆三府,徐、滁、和三州为中卷。其南北中卷中式额数,照赴试举人之数均派。
孙奇逢著《理学宗传》
顺治时期,王学斗杓孙奇逢写出了清代第一部学术史专著《理学宗传》。明末,随着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来临,王守仁之学也入穷途末路,一些崇奉程朱之学者,欲乘机掀起波澜,将王学置于异端。作为王学后劲的孙奇逢,看到自身学派的深刻危机,决心力挽狂澜,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写出了《理学宗传》,力图以此确立王学的正统地位,《理学宗传》凡二十六卷,其中除卷十二至十四为汉、隋、唐诸儒考外,其余各卷所录均为宋、元、明诸儒。他把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称之为“宗传”,作为该书的核心。全书各卷,大体首列所录学者生平行事、学术大要,次为著述、语录摘编,末为当时、后世儒林学者的评语及作者的论赞。该书出版后,得到当代学者的颂扬,称之为“发人深省”。
陆世仪著《思辨录》
顺治初,理学家陆世仪著《思辨录》。陆世仪,字道威,别号刚斋。明开,他不满时政,鄙弃功名,悉以著述,经常与同乡友好在一起切磋学问,写下了大师的札记。明清易帜后,陆世仪将逐年札记纂为一书,题名《思辨录》。该书初无体制,后经陆世仪的友人删汰编辑,分类为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等,名之为《思辨录辑要》。大思想家顾炎武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誉称陆世仪为当世之“真儒”。陆世仪在书中极力推崇程朱,将程朱理学尊为“正学”,而将陆陇其王阳明理学一概及之为“异学”,认为明清之际学风之坏根源于学术办对程朱理学不敬。但他虽好谈“名理”,却力主躬行实践,提醒人们重视对天文、地理、河渠和兵法的研究,并指出“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于世是无补的,不应提倡。
弓长编撰成《龙华经》
圆顿教经卷《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简称《龙华经》,是清一代民间宗教中影响最大的一部经卷。它是弓长(“张”的分写,其人真实姓名不详)于明崇祯末年开始编撰,顺治初年完成的。《龙华经》宣扬古佛和无生老母是天地的创始者,宇宙的主宰。弓长是无生老母的徒弟,遇事都要向无生老母请示。而当“末劫”(指天灾人祸横行、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来临时,弓长按无生老母的指令,在“无影山”(此山为虚构)前造法船、金船等作为救渡众生的工具,同时又将无生老母传授的十步修行,教给大地众生,使其顺利回归天宫,摆脱人世间的苦难。《龙华经》还宣扬世界分为三个和时期:龙华初会、二会和三会。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期又分别由燃灯佛、释迦和弥勒佛主掌:燃灯佛后,有释迦佛接续传灯;释迦佛后,有弥勒佛接续传灯;弥勒佛后,有天真老祖接续传灯,这天真老祖就是弓长。
1,1月,利沃夫大学成立,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乌克兰国立的科学、工程、教育人才的培育和教学中心。
2,1月,荷兰又先后同法国、丹麦结成反英同盟。法、丹两国开始向荷兰提供各种援助。
3,4月23日,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成为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
4,6月23日,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这几个岛屿作为嫁妆送给英国。
5,7月19日,缅甸国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残酷杀害了永历王朝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是为“咒水之祸”。
6,8月17日,法国财政大臣富凯请路易十四到他新建的沃勒维特孔宫吃饭。
7,12月13日,荷兰殖民者在郑成功军队勇猛刚强的进攻气势面前,在投降书上签字,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