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六百九十六年,公元169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康熙]三十五年 越南[正和]十七年 日本[元禄]九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601--1700    公元一千六百九十六年,公元169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康熙]三十五年 越南[正和]十七年 日本[元禄]九年






公元一千六百九十六年



公元169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

清朝】(北京),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1662年-1722年)年)】,第三任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清(含后金)政权第五个年号)

后黎朝(越南.安南国),二十二位君主~熙宗,章皇帝黎维祫(又名黎维裪)[正和]十七年

日本[元禄]九年



【同时期政权】

吴球~1696年台湾清代民变起事者

=

哈密~额贝都拉,(1697-1709年) 

北元(韃靼),帕竹第司(西藏),古格王朝

【世纪】17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393年
【年代】清.圣祖玄烨(康熙)

【在位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圣祖玄烨(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

【年号】清[康熙]三十五年 越南[正和]十七年 日本[元禄]九年


【朝代】

【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

公元1696年2月3日
农历:169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1107年6月28日,波斯历:1074年11月14日,星期:星期五,干支:丙子年 庚寅月 戊午日,属相:鼠,星座:水瓶座,节气:立春,数九:五九第9天,儒略日数:2340545
【出生名人】

    1,杨法(1696--1748尚在),字已军,号孝文、孝稚,又号白云帝子,江苏南京人,寓居扬州。
    2,吴檠(qíng)(1696—1750),字青然,号岑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堂兄,世居安徽全椒县城半边河。
    3,雷鋐(1696-1760年),字贯一,号翠庭,生于宁化城关。雷鋐17岁那年补县学生,肄业于鳌峰书院。那时,主持鳌峰书院的是乾隆皇帝在藩邸时的专职老师、笃信程朱理学的著名理学家蔡世远。于是,雷鋐成了蔡世远的得意弟子。雷鋐推崇和继承程朱理学思想,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他认为理学应当根据二程、朱子所倡导的力辨于危微之界,反复于克念罔念之几,以推及于天下治否的立论,强调力行、躬行,主张亲自实践。他说:朱子之要,大而能博,学者未能遍观而识。其主要精神是: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致力于修身养性,奖掖后进,致力于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象山禅学考》、《阳明禅学考》等专著,充分阐明了他的理学观点。著名理学家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物。

   4,周人骥(1696~1763),字芷囊,号莲峰,天津人,世居双桥河镇东泥沽村。雍正四年(1726)举乡试。翌年,联捷进士,授礼部主事。

   5,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存、争存,号东山、非闻,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终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虞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
   6,陈宏谋(1696年-1771年),原名弘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属桂林)人,中国清代中期重臣、学者。陈宏谋于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为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历吏部郎中、浙江道御史。雍正七年(1729年),以御史衔任扬州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升云南布政使。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直隶天津道,专管河务。乾隆五年(1740年)三月,升任江苏按察使,次年调江西布政使,迁甘肃巡抚,后改任江西巡抚。乾隆八年(1743年),刊印《在官法戒录》分给官员书吏学习,后调任陕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湖北,任上修缮堤坝,以防止水灾。次年底,陈宏谋重新调任陕西。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第三次派往陕西,筹办军需。乾隆二十年(1755年),调甘肃办理军需,后调任湖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黄河江苏段屡屡溃决。陈宏谋临危受命,与钦差裘曰修筹划治河事宜,主持办理赈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补授兵部尚书,兼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后又调任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兼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任经筵讲官,再升汉协办大学士,充三通馆副总裁官,补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病逝于山东兖州韩庄舟次。陈宏谋生前整饬吏治,整顿赋税陋规,清理各类案卷,劝种杂粮,兴修水利,办理赈恤,兴办义学700余所。其著述甚丰,编辑《从政遗规》《训俗遗规》《学仕遗规》《在官法戒录》等,著有《培远堂偶存稿》《培远堂文集》等。

【逝世名人】

    1,法若真(1613-1696年),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山东胶州人,字汉儒,号黄石,亦号黄山。他虽少有诗名,学富五车,但生不逢时,33岁才中进士,66岁才举博学鸿问科,官做到安徽布政使。历来论者谈及法若真书法,皆认为此人才气横溢、不受拘束,书法“惟其意所欲为”。这固然揭示了他个性鲜明的一面.然而我们仔细研究他的书迹七律诗轴,便不能不承认法若真的书法渊源有自,功力深湛,绝非向壁虚造,信笔挥洒。
   2,施琅(1621年-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中国清朝水师名将。施琅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通阵法,善水战,熟悉海上风候、潮汐。清顺治三年(1646年),从郑芝龙降清,后投郑成功抗清,任左先锋,会兵相继攻占漳浦、云霄(今均属福建)等地。顺治八年(1651年),因与郑成功交恶,被夺兵权,遭逮禁,后以计脱逃,复降清。康熙元年(1662年),迁福建水师提督,于次年,遣兵击败南明延平王郑经(郑成功之子)于海门(今龙海东北),攻取浯屿、金门,加右都督。康熙三年(1664年),献策筹攻台湾,授靖海将军。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三次率军进攻台湾,失利。康熙六至七年(1667年至1668年),两次上疏密奏攻取台湾,因清廷对台方略由攻转守,遂被召入京,改任内大臣,隶镶黄旗汉军。康熙二十年(1681年),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共谋攻取台湾事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澎湖海战中,利用天候和潮汐适时集中、分散兵力,占澎湖,迫郑克塽(郑经之子)以台湾归降。于康熙三十五(1696年)年,卒于官,终年76岁。施琅坚决主张在台湾设防留守,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和安全,而且也有利于大陆与台湾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有利于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施琅对统一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康熙的“温旨慰劳,赏鸯优渥”,并鼓励其“益加敬慎,以保功名”。施琅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纪念。其著作有《平南实录》四卷等。
   3,尚之孝(1639~1696), 平南王尚可喜之次子,汉军镶蓝旗人,曾助平三藩之乱。

   4,陆肯堂(1650年~1696年)字邃深,(一作邃升)一字澹成,江苏长洲人。生于清世祖顺治七年,卒于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年四十七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侍读。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圣祖尝赞其学问人品,屡加恩赐。肯堂颖悟嗜学,朱彝尊、王鸿绪、徐乾学、汪琬皆推重之。工诗古文辞,滂沛闳阔,如万斛泉不可抑止。著有三礼辨真、怀鸥舫诗存、陆氏人物考《清史列传》等,并行于世。
   5,吴文炜(1636-1696),字山带,后改名韦,大沥大圃人。少与梁佩兰同窗,19岁参与童子试,获冠军,名噪一时。文炜长于诗画,画成辄配以题诗。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中举人。家富藏书,晚以诗古文辞提倡后学。文炜工诗善画,颇自矜贵。《清史列传》行于世。
   6,屈大均(1630年-1696年),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广府名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的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眷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屈大均为言志,弃传统的“岭南”称谓而不用,采用“广东”作书名,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作品。其中,《广东新语》一书为屈大均的传世之作。“岭南三大家”中首屈一指的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在诗学理论方面,屈大均秉承儒家思想,提倡以诗言道,主张诗人要有高洁的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强调诗歌要以“丽”为美却不失其“则”,以比兴入诗,寻求诗歌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和中和朴素之美。在诗歌创作上,屈大均实践其诗学理论,创作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诗歌佳作,既具有忧国忧民的侠骨,又不失情真意切的柔情。
   7,慕天颜(1624年-1696年),字拱极,号鹤鸣,甘肃静宁州(今甘肃静宁)人。清代官吏。慕天颜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及第,出任钱塘知县。后任广西南宁同知、福建兴化知县。康熙元年(1662年),江南发生淫雨,百姓深受其害,慕天颜上书建议疏浚白茆港、孟渎河,以确保疏导洪水。历任湖广上荆南道、江苏布政使。康熙十二年(1673年),贝勒尚善征讨吴三桂于湖广,尚善建议修造战舰,以便支援前线战争,命慕天颜积极运筹,加紧修造战舰,交付岳州前线使用。因功加官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慕天颜升任江宁巡抚后,整顿赋税,登记钱粮,编制了钱粮交代册,并上报朝廷。康熙帝大加赞赏,并令地方官员仿效。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出任湖北巡抚。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慕天颜调任漕运总督,力主疏浚,修筑高家堰。未被采用,夺职,后被捕下狱。经反复申辩,康熙帝念其造舟济师之功,给予免释。后卒于苏州吴县寓所。

【中国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正月 下诏亲征噶尔丹。于西苑蕉园设内监官学,以敕授太监读书。
二月 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征噶尔丹,出独石口。。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听皇太子处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赠平妃。
五月 至克鲁伦河,侦知噶尔丹所在,康熙帝率前锋先发,诸军张两翼而进。前哨中书阿必达探报噶尔丹闻知皇上亲率大军而来,惊惧西逃遁。康熙帝率轻骑追击。上书皇太后,备陈军况,并约期回京。康熙帝追至拖纳阿林而还,命内大臣马思喀追之。康熙帝班师。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斩首三千,阵斩其妻阿奴。噶尔丹以数骑逃遁。

六月,班师。达赖喇嘛遣使至京。以噶尔丹屡侵喀尔喀,多由于土伯特王第巴煽惑,传谕责之。

七月,命修《平定朔漠方略》。广乡试解额。
七月 以平定朔漠勒石于太学。

八月,叶尔羌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为噶尔丹所拘十四年,至是逃来。自请根寻噶尔丹去向。

九月,编厄鲁特降人于满州正黄等三旗。玄烨出塞经理军务。
十月 大将军费扬古献俘至。
十一月 噶尔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垒沽英至.纳款,盖微探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帝告之说:“俟尔七十日,过此即进兵。”

   是岁,申严湖南土豪包揽纳粮之禁。河决安东童家营。

   1,2月30日,康熙帝率中路兵启行,二次亲征噶尔丹。经沙河、南口、怀来,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康熙帝谕示议政大臣等:出口以后,清晨启行,日中驻扎,每日一餐。

   2,5月,清军在昭莫多击败漠西蒙古噶尔丹主力,获得大捷。

   3,8月11日,康熙帝派遣理藩院主事保住、大喇嘛晋巴扎木素、德木齐索诺木布等人前往西藏,往谕达赖喇嘛、达赖汗、班禅,第巴及策妄阿拉布坦,贬恶扬善,揭露第巴盗用达赖喇嘛名义,纵容噶尔丹及对抗清政府的罪行。

   4,9月19日,康熙帝统兵启程,三次亲征噶尔丹。二十七日,喀尔喀贝勒根敦戴青遣员进贡请安,表示愿擒噶尔丹自效,康熙帝谕示:如擒噶尔丹,不必献俘,即在本处立决。

   5,1696年(康熙三十四年),《古文观止》刊行,吴楚材、吴调候编、吴兴祚审定的《古文观止》一书刊行于世。吴楚材、吴调候好读经史,同时又擅长写作八股文,他们为了给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一本启蒙读物,便从上起先秦、下迄明朝的众多文章中,选遍了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辑成《古文观止》一书。编者认为这些文章都是古文中的数理化,所以便用吴公子季扎观赏乐舞《韶箭》时发出的赞词“观止矣”(好极了)来命名这部书。

==

殷化行勇立战功  
  康熙三十五年(1695),在征讨噶尔丹的作战中,殷化行以勇猛机智荣立战功。殷化行,字熙如,陕西咸阳人。他在疆场上战斗了大半生,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将领。康熙三十五年,为了对西北用兵,殷化行调任宁夏总兵。他日夜加紧练兵,赶制子母炮,又大量筹集驼马粮食,以及防雨、防寒物品及药品。这年二月,大军出发,殷化行率本部兵马出西路。由于清军没有估计到深入塞外截击噶尔丹军,所带给养严重不足,又风雨连绵数昼夜,军士饥寒交迫。结果,经过七十多天的行军作战,西路清军处境非常困难。但是,由于殷化行战前准备充分,人有余粮,马有余力,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在昭莫多激战中,殷化行所部奉命抢占一座小山头。当准噶尔军冲到半山腰时,化行率军居高临下,以炮轰击,迫使准军停止了进攻,为清军展开强大攻势创造了。在双方激战难解难分时,他又派人告诉大将军费扬古:川中兵应当从柳林中冲出进攻敌人侧翼,敌人阵势必乱,派遣一支军马往南,出其不意进攻敌人后卫部队,敌人必定回护,乘势给敌人以有力打击。这些意见都及时被费扬古接受,清军渐渐取得了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殷化行实行前后夹击,指挥士兵擂鼓呐喊,从山上冲下,准噶尔军立时大乱,溃不成军。殷化行独自率军乘胜向北追击了三十多里。昭莫多之战中殷化行立了大功,被费扬古多次称赞,认为有了他是国家的福气。

 

颜元主持漳南书院  
  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学者颜元开始主持漳南书院。颜元,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县人。他八岁跟随僧人吴持明学习骑射剑戟及攻守兵法,后来又学习八股文,应考县试,曾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从二十三岁起,颜元开始办学墪教授子弟;与此同时,潜心学问,专攻理学,孜孜不倦,终于成为清代前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主持漳南书院工作时,已经六十二岁。他认为讲学应该广博,注意实践。他大胆提议改建漳南书院格局,建正厅三间,名为“习讲堂”。讲授武备,学习黄帝、太公及孙吴诸子兵法、攻守营阵、陆水战法并射御技击;讲授经史,学习十三经、历代诰制、章奏、诗文;讲授艺能,学习水学、火学、工学、象数。为了应付时制,还另设二科,一是静坐科,主要编著程朱陆王之学;另一为帖括科,学习八股举业时艺。这两科均不是主科。颜元还在习讲堂正厅大书楹联一幅:“聊存孔绪励习行,脱云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颜元提倡的教育内容和文法,在当时具有新意;漳南书院的改制,在颜元一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颜元主持漳南书院仅半年时间。同年八月中旬,漳水漫堤,发生水灾,漳南一带全部淹没,书院也荡然无存。由于资财有限,无力再举,颜元不得不怅然返家。他以教育振兴民族的理想遂未能实现。

 

一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兵启行,二次亲征噶尔丹。经沙河、南口、怀来,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康熙帝谕示议政大臣等:出口以后,清晨启行,日中驻扎,每日一餐。十一日,户部侍郎思格色奉差在口外掘井,因不知一井能供多少人马饮用,被革职,充卒伍从军效力。康熙帝谕示:宿营时以井居中,派官兵看守,不得污坏,以便后队兵接替使用。十二日,康熙帝五鼓时即撤营起程,见军士还在营中或睡觉,或吃饭,经查才知行李到迟,影响了军士的歇息。此后,康熙帝每天都五鼓起床,亲自查看驮载出发后才启行,到驻营时,时间已近中午,行李已到,军士、马匹都可休息。十五日,康熙帝行军到达滚诺尔地方,雨雪交加,军士尚未安营。康熙帝穿雨衣站立路旁,等军士扎营完毕才进入行宫,军士都已炊饭才进膳。十七日,中路军两路会合,按次序前进。命照常日食两餐。十八日,康熙帝生日,停止庆贺筵宴。四月初四日,康熙帝抵达哈必尔汉,正值朝廷使者从噶尔丹处携奏章步行而回。议政大臣等议噶尔丹有逃走之意。康熙帝表示:若费扬古军按期抵达土喇,两路夹击,噶尔丹必不能逃脱。初十日,康熙帝率军至科图,时东路军未至,西路军又以士马困馁,请中路军缓行以待;途中又有俄国助兵噶尔丹的传闻。于是,扈从大臣中有人以噶尔丹已远逃为口实,力请康熙帝回师。康熙帝愤怒地说:此次进兵,筹画再三。我军既至此地,噶尔丹有可能被擒,怎么能懦怯退缩?十四日,康熙帝对黑龙江、盛京、宁古塔兵下达命令,屯扎索岳尔济山,以防噶尔丹东窜。十七日,因距敌已近,康熙帝谕令各营及哨口、斥堠、牧马处夜间不许张灯举火。五月初一日,康熙帝率军至拖陵布喇克地方,谕令随征总兵官岳升龙等:今已逼近噶尔丹,对敌交战时,副将以下有退怯违令者,正法奏闻。初三日,康熙帝指示作战军阵,内大臣长泰等按指示绘成阵图,命全军照图遵行。初七日,康熙帝率前锋兵在前,诸军依次张翼前进,驻于西巴尔台。入夜,康熙帝密谕各营空壁伏兵以待,并且亲自巡视营伍。当时,噶尔丹闻知康熙帝亲征之后,开始还不相信,说康熙汗不在中国安居逸乐,过此无水瀚海之地,难道是飞渡过来的吗?及至登北孟纳尔山,望见大军营地规模,御营黄幄龙幡,环以缦城,外为网城,军容极盛,才大惊失色,传令众人尽弃庐帐器械,连夜逃走。初八日,康熙帝知噶尔丹连夜遁逃,遂亲率前锋兵追赶,沿途获器械帐房等物不计其数。十二日,康熙帝至拖拉阿林,以领侍卫内大臣马思哈为平北大将军,率轻骑追剿噶尔丹,并往迎费扬古西路军。十三日,康熙帝率部班师,驻克勒河北。十四日,起程返京。途中,得知费扬古获昭莫多大捷,又进行必要部署。六月初九日,回到京师。

 

昭莫多清军大捷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月,清军在昭莫多击败漠西蒙古噶尔丹主力,获得大捷。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一月,康熙帝确知噶尔丹在土拉河与克鲁伦河流域活动后,决定兵分三路前往进剿。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西路军在费扬古率领下向昭莫多进发。不久,哨探报告:在特勒尔济口发现噶尔丹军队踪迹。费扬古立即命令署前锋统领硕代、副都统阿南达、阿迪等率前锋迎敌,且射且退,将噶尔丹军引诱到昭莫多附近大军阵地。费扬古令孙思克率绿旗官兵居中,其他汉军官兵、蒙古官兵、满洲官兵屯居东方山高处,右卫满洲汉军官兵等在西方沿河布阵。全军严阵以待。噶尔丹率万余人进入阵地后,费扬古立即遵照康熙帝予授之策,命令官兵步行奋击。自下午一时战至下午六时,难分胜负。费扬古遥望噶尔丹后阵不动,知道是妇女、辎重所在,便组织精骑绕至敌后方,进行突然袭击。瞬时,噶尔丹军营大乱。清军乘机上马冲击,乘夜往北追赶三十余里,至特勒尔济山口,斩首三千余级,杀噶尔丹妻阿奴,生擒数百人,俘获子女、驼马、牛羊、器物甚多,其中仅牛羊即达二十余万头。只噶尔丹率数骑先众而逃。被打散的噶尔丹士卒投降大将军马思哈的有千余人。五月十八日,康熙帝闻报大喜,降旨嘉奖,从优议叙,并决定班师,留费扬古驻守科图。七月,康熙帝又令费扬古移驻喀尔喀郡王善巴游牧地,招降噶尔丹及其残部。昭莫多之战全歼了噶尔丹主力,给噶尔丹以致命打击,对稳定北方局势有重要意义。

 

康熙帝遣使往藏  
  康熙三十五年(1696)八月十一日,康熙帝派遣理藩院主事保住、大喇嘛晋巴扎木素、德木齐索诺木布等人前往西藏,往谕达赖喇嘛、达赖汗、班禅,第巴及策妄阿拉布坦,贬恶扬善,揭露第巴盗用达赖喇嘛名义,纵容噶尔丹及对抗清政府的罪行。康熙帝在给第巴的敕谕中写道:朕崇道法而爱众生,所以,对实心以护道法的人给以眷佑,对阴谋诱人以坏道法的人给以谴责。你第巴原系达赖喇嘛下面管事人,因你不违背达赖喇嘛指示,辅助道法,所以朕才对你加封。现在看来,你阳奉宗喀巴之教,实际上却与噶尔丹狼狈为奸,欺骗达赖喇嘛、班禅胡土克图,而败坏宗喀巴之教。先是,你以久故达赖喇嘛诈称尚存,派遣济龙胡土克图前往噶尔丹所在地乌兰布通,为噶尔丹诵经,选择交战日期;噶尔丹失败之后,又以讲和为词,贻误我军追赶,致使噶尔丹得以远遁。朕为众生遣人往召班禅胡图克图,你又诳骗班禅,说什么噶尔丹将要杀害,不使他来京师。青海博硕克图济农私下与噶尔丹结姻往来通使,你又不举发;实际上,如果没有你,博硕克图济农与噶尔丹之间不会相与联姻。噶尔丹相信了你唆诱的话,才不遵朕旨。现在西藏许多喇嘛都告诉我说,达赖喇嘛已圆寂九年。对此,你竟敢匿而不报丧,并支持噶尔丹兴兵对抗朝廷,罪恶甚大。何去何从,近期内速来奏报,否则,后悔无及。康熙帝遣使往藏,以及对第巴桑结错罪行的揭露,迅速改变了西藏的局势,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二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1696)九月十九日,康熙帝统兵启程,三次亲征噶尔丹。二十七日,喀尔喀贝勒根敦戴青遣员进贡请安,表示愿擒噶尔丹自效,康熙帝谕示:如擒噶尔丹,不必献俘,即在本处立决。十月初一日,康熙帝率军至鄂罗音布拉克,以费扬古兵士劳苦,遣官携银五千两至军前,酌买皮裘、牛羊给与兵士。初七日,康熙帝谕示,将昭莫多战役中所擒准噶尔男妇三千余人赐银赎出,使其父子、夫妻、兄弟完聚。十三日,康熙帝至归化城。十八日,为防噶尔丹流窜哈密,康熙帝命孙思克率甘州兵,博霁率西安兵进驻肃州,与副都统阿南会合,噶尔丹如来哈密,即行剿灭。二十日,得降人报,噶尔丹已于上月二十二日从枯伦贝尔齐尔向哈密方向行进,康熙帝表示,当乘此机会作速剿灭。二十六日,康熙帝离归化进至达尔汉拜尚地方,派官员招抚噶尔丹属下丹津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二十八日,康熙帝率军抵黄河边湖滩河溯地方。十一月初四日,准噶尔降人称,噶尔丹现存千余人,食用困乏,天时寒冷,溃散逃亡及冻饿而死者非常多。这期间,噶尔丹部下来降者极多。二十一日,康熙帝渡黄河经察汗布拉克至哲固斯台,并召费扬古驰驿前来商议军情。二十五日,康熙帝至东斯垓地方,召见准噶尔降人格垒沽英,派遣他返回准噶尔,并命员外郎博什希等携敕同往,招抚噶尔丹。二十七日,康熙帝传令班师。十二月初七日,回师抵杀虎口,十二日抵达大同城内,二十日返回京城。

 

《古文观止》刊行  
  康熙三十四年(1696),吴楚材、吴调候编、吴兴祚审定的《古文观止》一书刊行于世。吴楚材、吴调候好读经史,同时又擅长写作八股文,他们为了给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一本启蒙读物,便从上起先秦、下迄明朝的众多文章中,选遍了二百二十二篇古文,辑成《古文观止》一书。编者认为这些文章都是古文中的数理化,所以便用吴公子季扎观赏乐舞《韶箭》时发出的赞词“观止矣”(好极了)来命名这部书。《古文观止》总计十二卷,吸收了宋代以来各种古文选本的优点,所选文章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许多是历来公认的佳作,比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该书所选文章比较好地注意到了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而且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它应用文,基本上反映了古文绚丽多姿的面貌。此外,该书还破例选录了少量为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在编排上,该书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选文长短相间,繁简适中。每篇文章都有简要评注,见解精辟。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先秦诸子,如庄子、荀子、墨子、韩非都有许多精彩的作品,但本书编者囿于偏见,一篇也未选收。曹操的文章也被排斥在外。一些表现强烈民族气节的文章也未选入,这和清代实行文字狱不无关系。尽管如此,《古文观止》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它对人们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和风格,增长文史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仍有一定的价值。

 

屈大均诗词写作有成就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五月,著名诗人屈大均病逝,终年六十七岁。屈大均,初随父改姓邵,名龙,字翁山,号非池、冷君等,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其父是一个自学成材的乡材医生,嗜书如命。在父亲影响下,大均勤奋好学,少有成绩。明朝灭亡后,他曾出家为僧十二年,这期间,写下了大量诗文。顺治年间,他北上游历,怀着反清复明思想,哭吊崇祯缢死处,导访宫中遗事,吊袁崇焕废垒,沿途写下许多深沉悲壮的诗篇。由于几次反清策划受挫,屈大均心情非常苦闷,又出于家贫母老,遂在康熙初年南归省母,同时弃僧返俗。此后,又曾游学陕西,途中亦多有诗词创作。屈大均一生写了大量诗词,分别收录在《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翁册诗略》等集中。他的诗词多写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他自己曾说,他的诗颠倒日月,鼓舞风雷,神化其情,鬼变其状,神出于无声,鬼入于无臭。当时的人也称赞说,他的诗如万壑奔腾,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止,其中多藏蛟龙神怪,不象平湖浅水只有鱼虾。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他的诗是: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民。由于屈大均诗文有强烈的反清内容,所以,在他死后,诗集多次被销毁。尽管如此,他的著作还是流传下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国大事记】
 
【清代诗词】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其他阅读】
=======
 
2024年6月9日 22:4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