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四百二十五年,公元14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明[洪熙]元年 日本[应永]三十二年
公元一千四百二十五年
公元1425年,农历乙巳(蛇)年,天干五行属木
明朝~第四任皇帝.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
【洪熙,1425年 至 1425年五月】,明朝~第四任皇帝.仁宗朱高炽年号,明朝政权第四个年号。
明朝~第五任皇帝.宣宗朱瞻基(洪熙元年(1425)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
日本北朝[应永]三十二年
北元(韃靼),第十任,额色库。蒙古语尊号:斡亦剌歹汗(1415—1425年)
北元(韃靼),第十一任,孛儿只斤·阿岱(《明史》作阿台,明代蒙古可汗(1410年—1438年在位),成吉思汗之弟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的后裔,科尔沁部首领,也有史料称他是鬼力赤的儿子。)
帕竹第司(西藏)第五任 札巴坚赞,(1385-1431年)
哈密~第四任国王,兔力帖木儿,(1412年-1425年)
哈密~第五任国王,卜答失里(第三任国王脱脱脱脱之子),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
西吴(西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西吴又名拉堆绛)),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明朝成化年间亡。】
古格(西藏阿里),,【814/842年--1630年.国灭】
农历:1425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828年2月29日,波斯历:803年10月30日,星期:星期六,干支:乙巳年 丁丑月 壬申日,属相:蛇,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12日大寒 1月27日立春,数九:五九第4天,儒略日数:2241559
杨守陈(1425年~1489年)明代官员。字维新,号镜川,一作晋庵,浙江鄞县栎社杨家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编修,成化八年(1472年)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元年(1488年),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后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弘治二年(1489年),杨守陈去世,谥号文懿,追赠礼部尚书。
1,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
2,李骐(1378年-1425年),字德良,本名李马,帝不喜,赐骐名。
3,朱橚(病逝于1425年),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其谥号为定,故又称周定王。
4,查理三世(1361年出生于芒特,1425年9月8日逝世于欧里特),被尊称为“高贵的”,是纳瓦拉国王,他的统治时期是从1387年到1425年。
5,曼努埃尔二世·帕里奥洛格斯(1350年6月27日-1425年7月21日)拜占庭帝国皇帝(1391年-1425年在位)。
6,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1371年-1425年2月)莫斯科大公(1389年-1425年在位)。
仁宗朱高炽逝世
朱高炽(1377-1425),太宗朱棣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6)册为燕世子,永乐二年(1404)二月立为皇太子,二十二年八月即皇帝位。高炽为世子时,初以靖难,居守北平,全城济师。其后,朱棣岁出北征,又以皇太子监国,朝无废事。因高煦等谋位,屡进谗言,终以诚敬而得保全。且说:“吾知尽子只而已,不知有谗人也。”在位不满一年,用人行政,以仁厚宽恕为本。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一日卒,年四十八。七月初二日上尊谥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九月初六日葬献陵。
朱瞻基即皇帝位
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一日仁宗朱高炽逝世,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宣德元年。七月初八日,尊母后张氏为皇太后,立妃胡氏为皇后。
罢给朝觐官孽牧马
兵部尚书李庆上言:今岁畜马蕃息,除给军外,尚余数千,今朝觐官并集京师,请准以民间例。人给一马放牧,岁课其驹。杨士奇力陈不可说:朝廷选贤授官,而使之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何以示天下后世?朱高炽许以中旨罢,可无结果。士奇力言,又不报。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八日,朱高炽御思善门召士奇说:朝觐官牧马事,我岂能忘却。听说吕震、李庆等与你不甚融洽,我耽心你孤立,被他们伤害,不想因你奏言而罢朝觐官牧马事。今天我得一奏章,可以草敕而行。遂出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士奇赖首而谢,草敕罢给朝觐官牧马。仁宗还对士奇说:今后政令有不便,不密以告我。李庆辈不识大体,不足与语。因其为先朝旧人,不忍立即令其致仕。
权增市肆门摊课钞
仁宗朱高炽以钞法不通,民间交易率用金银布帛。命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与群臣议革其弊。今民间钞法不通是因朝廷散出太多,宜为法敛收。请于市肆各色门摊内量度轻重,加其课钞,亦宜少出。民难得钞则钞自重。高炽遂于洪熙元年(1425)正月十九日,令增市肆门摊课钞。并令待钞法通即复旧额,勿为常例。其以金银布帛交易者亦暂行禁止。
展省官给道里费
洪熙元年(1425)正月二十一日,仁宗朱高炽谕礼部尚书吕震:朝臣在任久,今皆令其还乡展省。有得诰敕者足为家乡之荣。但到家有养祭宾客之费,往还有道理之费。计其在官俸禄给日用之外有余资的颇少。因此,自今还乡展省官皆赐道里等费:公、候、伯、一品、二品赐五千贯,三品四千贯,四品三千贯,五品二千贯,六品、七品一千贯,八品以下五百贯。并著为令。
遣官察民利病
洪熙元年(1425)正月二十八日,仁宗朱高炽诏广西右布使周翰、广西按察使胡概、福建太参政叶春等巡行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处,察民利病。朱高炽告谕道:我君临天下,夙夜以康济为心。而南方诸郡,灾害频仍。但民众地远,情难上通。特命你们巡行其地,察民安否?何弊当去,何利当兴,审求其故,具实以闻。你们必公必勤,勿徒苟应故事,以副我忧悯元元之意。
各边将军印的颁行
镇守边塞将领,曾多佩将军印,而系皇帝特命,称“挂印将军”。洪熙元年(1425)二月初一日,仁宗朱高炽颁制谕及将军印于边将:镇守云南的称征南将军,两广称征蛮将军,辽东称征虏前将军,大同称征西前将军,宣府的称镇朔将军,甘肃称平羌将军,宁夏称征西将军。此时,陈智镇守交趾,也被颁发征夷副将军印。同时命令有旧授制谕者封交朝廷。为防御北边,仁宗又于同月初四日,命礼部铸征虏大将军印。二月二十四日,铸镇朔大将军印。
军民犯笞杖运砖赎罪
洪熙元年(1425)二月初十日,刑部、都察院奏言:军民犯笞杖者,宜令运砖赎罪。仁宗准行。同时命官吏犯罪应降、罢者仍依律断。
南京地震
自洪熙元年(1425)二月十八日起,南京接连地震,计有十六次,六安卫亦发生地震。《明史·五行志》载,南京此年共发生地震四十六次。
严禁法外用刑
洪熙元年(1425)三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炽谕刑部尚书金纯等,严禁法外用刑。他说:刑以禁暴止邪,岂能专事诛杀!皇祖律令,善善长而恶恶短,罚之轻重,皆适其中。吏比附谬妄,傅会致人死罪,我深为怜悯。五刑之条,莫甚大辟,身首异处,已至极点。自今有犯死当凌迟的,依律科断,余断役罪,法司并勿傅会。若我嫌恶偶过律外,用籍没凌迟之刑者,法司再三执奏,三奏不允,至于五奏,若仍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以至允准乃已。著为永制。文武诸司,自今亦不许法外用鞭背等法,尤不许宫人以绝嗣。自宫求用之人,绝其祖宗以至父母而贪图富贵,岂有心事君。今有自宫者,以不孝论。自今犯谋反大逆者,依律连坐,余止其身。古之盛时,采民言,资警戒,今凶险之徒,摭为诽谤,一言涉国,辄罣此名,法吏刻深锻炼,刑之失中,民则无措。今后告诽谤者,一切勿治。
仁宗戒谕皇太子
洪熙元年(1425)四月初七日,仁宗赐皇太子瞻基书,戒谕道:惟祖与孙、父与子,亲爱天下无加。而唯明所以长保富贵寿康之道以期之,圣人之心。你是我的长子。我皇考鞠育提训,随事示之。永乐甲辰春亲征北虏,车驾将发,子孙皆在,顾你告我:古之令主,盘盂剑几,皆有警铭。人主之道,莫大中正。我欲以“人主中正”四字制宝,师还授你当勉,不幸宾天。你今为皇太子,谨制授你。当敬其内以慎其外,隆古帝王传授尽此。
仁宗赐士奇等银章
洪熙元年(1425)四月十六日,仁宗朱高炽视朝毕,对蹇义、杨士奇说:我监国二十年,为谗言所构,心之艰危,吾三人共知。赖皇考仁明,得以保全,以有今日是。言毕即潸然泪下。蹇义、士奇亦流涕说:先帝之明,亦陛下孝诚之感,今已脱险即夷,当以自宽。高炽又说:即吾去世后,谁知吾三人同心一诚呢!遂赐蹇义银章书“忠贞”,士奇银章书“贞一”,分藏于家。同时各赐玺书,多所褒扬。
杨士奇谏止颂太平
洪熙元年(1425)四月,时廷臣有上书颂太平者,大学士杨士奇进言,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创夷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或许太平可期。仁宗嘉纳其言,便对蹇义等臣说:我待你们以至诚,实赖匡弼。数月以来,惟士奇五上章奏,而你们皆无一言,岂果朝廷无缺、天下太平吗?蹇义等惭谢。
=
郑和守备南京
洪熙元年(1425)二月初八日,仁宗命于去年自西洋回国的太监郑和率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于内则与王景弘、朱卜花、唐观保协同管事;遇外有事同襄城伯李隆、驸马都尉沐昕商议的当,然后施行。
讨安定、曲先
洪武年间于西番地设置安定(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曲先(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南)二卫。永乐二十二年(1424),宦官乔来喜、邓诚被遣赴乌斯藏(今西藏)为使。行至黄羊川,安定指挥哈三孙散哥(故元宗室后裔)及曲先指挥散即思等率众杀朝廷使者,抢夺驼马币物而去。洪熙元年(1425)八月初二日,宣宗命陕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挥李英偕河州卫指挥康寿讨安定、曲先。李英等率西宁诸卫及十二番族之众,深入追击,斩安定一百八十余级,俘七十余人。曲先之众闻讯远逃。安定王桑儿加失夹进京谢罪,得到宽恕。不久,李英擢任左都督。
=
诏修《太宗实录》
洪熙元年(1425)五月初四日,诏修《太宗实录》。今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蹇义、少保夏原吉为监修官。令少傅大学士杨士奇、少保黄淮、太子太保杨荣、太子少保金幼孜、太常寺卿杨溥为总裁官。曾棨、王英、王直、陈循、李时勉等为纂修官。宣德五年(1430)正月修成,计一百三十卷,《宝训》十五卷。监修官、总裁官、纂修官升赏有差。
敕修《仁宗实录》
洪熙元年(1425)闰七月初八日,敕修《仁宗实录》,以张辅、蹇义、夏原吉及成山候王通为监修官。大学士黄淮、金幼孜、杨荣,学士杨溥与杨士奇同为总裁官。同月十五日,遣进士陆征等采京省事迹,以备修《实录》。宣德五年(1430)正月修成,计十卷。监修官、总裁官等升赏有差。
改定科举名额
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更定科举名额。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但不久即取消了限制。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洪熙元年(1425),仁宗皇帝正式议定各省乡试取士名额。其中如南京国子监及南直隶共80人,北京国子监及北直隶50人,会试取士不过百人,南方人占3/5,北方人2/5。凡通古博今,端重沉静,年龄在25岁以上者可以应试。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
张弼 (1425-1487)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擅草书,宗怀素、张旭,被评为“颠张复出”。
[明代] 钟芳
四山如画雨初晴,古木萧森接太清。
云外楼台方外客,不知人世有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