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三百七十七年,公元1377年,农历丁巳(蛇)年,天干五行属火。 明[洪武]十年 北元[宣光]七年 越南[隆庆]五年,[昌符]元年 日本南朝[天授]三年,北朝[永和]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1301--1400    公元一千三百七十七年,公元1377年,农历丁巳(蛇)年,天干五行属火。 明[洪武]十年 北元[宣光]七年 越南[隆庆]五年,[昌符]元年 日本南朝[天授]三年,北朝[永和]三年







公元一千三百七十七年



公元1377年,农历丁巳(蛇)年,天干五行属火。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十年

【洪武,1368-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明朝政权第一个年号。

北元,第二位可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宣光七年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第十任,睿宗,陈曔(又名陈日煓)[隆庆]五年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第十一任,陈晛(又名陈日炜)[昌符]元年

日本南朝[天授]三年

日本北朝[永和]三年



【同时期政权】

帕竹第司(西藏)第三任 第司.札巴絳曲(1374-1380年在位)

大理国【世袭总管】第十一任,段宝,1365—1381年)

西吴(西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西吴又名拉堆绛)),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明朝成化年间亡。】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1225-1400年)。

古格(西藏阿里),,【814/842年--1630年.国灭】 

王氏高丽,(918-1392年),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

【世纪】1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074年
【年代】明朝.太祖朱元璋

【在位皇帝】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

【年号】明[洪武]十年 北元[宣光]七年 越南[隆庆]五年,[昌符]元年 日本南朝[天授]三年,北朝[永和]三年


【朝代】

明朝】(1368—1644年)‘南明(1644—1662年)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后的政权】。【明郑(1662—1683年)】

公元1377年2月9日,农历:1377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778年9月29日,波斯历:755年11月21日,星期:星期一,干支:丁巳年 壬寅月 庚辰日,属相:蛇,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12日雨水 2月27日惊蛰,数九:七九第5天,儒略日数:2224047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中国大事记】
明.洪武大事记

1377年 明洪武十年

七月,遣邓愈平定吐蕃。

九月,以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

十一月,邓愈病逝。

===========

宝泉局的废立
  朱元璋即位之初,颁行《洪武通宝》,令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京师的宝源局一起铸造。洪武九年(1376)六月二十六日,罢宝源、宝泉局,停止铸造。洪武十年五月二十九日,命各布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六年,因两浙、江西、福建、广东民重钱轻钞,有以钱一百六十文折钞一贯的,因而物价上涨,钱法益坏不行。便下令罢宝泉局。

通政使司的创立
  洪武三年(1370)置察言司,设司令二人,掌四方章奏。不久罢去。洪武十年六月十一日,朱元璋为了解下情,命令臣民奏言实封直达御前。七月初八日,正式创立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即命曾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朱元璋告谕:“政犹水,欲其常通。所以以‘通政’名官。你们的职责是审命令以正百官,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的勿忌避,当驳正的勿阿随,当敷陈的勿隐蔽,当引见的勿留难。不要巧言以取容,不要苛察以邀功,不要谗间以欺罔。做到公清直亮。”洪武十二年,拨承敕监给事中、殿廷仪礼司、九关通事使隶于其下。建文中改司为寺,通政使为通政卿,通政、参议为少卿、寺丞。增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成祖恢复洪武旧制。成化二年(1466)增置提督誉黄右通政,不理司事,录武官黄卫所袭替之故,以征选事。万历九年(1581)革。具体职责包括:凡四方陈情建言,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赍状奏闻。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即五府、六部、御史台(后为都察院)等衙门,有事关机密且重大的,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诸司公文、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写,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一并受理,于早朝汇而进呈;有经自封进的则参驳。午朝则引言事的臣民,有机密则不时入奏,有违误则稽而汇请。凡抄发、照驳诸司公移及勘合、讼牒、勾提件数、给由人员,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凡议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必予参预。
邓愈征讨吐蕃
  吐蕃所部川藏,邀杀使者巩哥锁南等,于是,洪武十年(1377)四月初二日,朱元璋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为副将军率师征讨吐蕃。分兵三道,并力攻入蕃部川藏,覆灭其巢穴,穷兵追至昆仑山,斩获万计,掠得马匹五千,牛羊十三万头。在征讨过程中,留兵戍守要害之地,班师回朝。

严惩议政宦官
  洪武十年(1377)五月二十九日,有一久事内廷的宦官从容言及政事。朱元璋严惩不贷,立即逐出,遣还乡里,永不叙用。他告谕群臣说:“自古圣明之君,凡有事必与公卿大夫商议,然后决断,从未听说宦官得以参与说东道西的。宦官之辈,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于耳目,其小善小信足以固结君心,而便嬖专忍其本态。若偶然为其所惑而不省,他们必假威福、窃权势以干预政事。若时间长久,遂至于不可抑。由此而致乱的事例颇多。所以我常引为鉴戒,特予立法: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预政事。今此宦者虽事我日久,不可姑息;决然去之,以惩将来。”

奏言实封直达御前
  洪武十年(1377)六月十一日,朱元璋令天下臣民言事实封直达御前。他对中书省臣说:“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与不治,实关于此。我常担心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所以广言路以求直言。其奏言论事,我皆虚心以纳。尽管如此,还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你们应令天下臣民,凡愿上书奏言的,实封之后,直接送到我这里。我将一一阅览,择其善者付诸实施。”

皇太子裁决政事奏闻
  洪武十年(1377)六月二十日,朱元璋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他对皇太子说:“人君治天下,日有万机。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历涉勤事,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所以处事之际,很少失误。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日练达,临政之时,很难避免失误。因此,我特命你每天听断诸司启事,以便练习国政。要记住,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邪佞,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我自有天下以来,未赏暇逸,惟恐处事稍有不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这些你都亲自看见,若能体而行之,乃为天下之福。”同时令儒臣为皇太子讲《大学衍义》。

官员仪从、公使数额的确定
  其初定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用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正、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三人,八品、九品二人。洪武十年(1377)八月二十六日重新确定,从五品以上官员,仍照前例;六品至九品按前例各减一人。各司听差公使数额:中书省、御史台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宁二县各十人。

邓愈逝世
  邓愈(1337—1377),原名友德,元璋赐名愈,直隶虹县人。年十六岁,即以善战闻名。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驻兵滁阳,邓愈率众来归,授管军总管。后以战功累官江西行省参政,守洪都,陈友谅率兵六十万来攻,围数百重,城坏三百余丈,邓愈且筑且战,昼夜不解甲达三月之久,终使陈友谅解围而去,邓愈又攻掠江西之地,诸路皆下,以功迁右丞,常遇春克襄阳,邓愈官湖广行省平章镇守其地,威惠并行,远近闻名。吴元年(1367)召回任御史大夫。洪武元年(1368),邓愈以征戍将军收江淮未附州县。洪武三年,从征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十一月,封卫国公。四年,往湖广练兵。洪武十年四月出征吐蕃,大胜而归。十一月初八日行至寿春,以疾而卒,年四十。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朱元璋论善恶
  洪武十年(1377)十一月三十日,任命一批有司官员,朱元璋告谕其立志为善。他说;近来天下有司奏报缺官,朝廷以时补选。可是,任命未久,有司仍奏报缺官。为什么因犯罪而罢黜的官员这么多呢?如若移其作奸之心以为善该有多好呵!国家俸禄如井泉,汲而不竭。那些犯罪官吏,不思守法以保其俸禄地位,而欺人欺天,竞为赃利。虽积钱充屋,一旦事觉,皆非已有。大丈夫立志为善,功业不难。若念虑一失,沦于不善,迷而不悟,遂不可救。不知为善的,是愚笨之人;能为善的,才是贤良之辈。至于为恶的,更是下愚无顾忌之人。然而,为善为恶,关键在于人之存心如何。圣贤之道,率性修道,人能推行终身,受用不尽。人幼不识事,长则知孝友,此乃天赋性善。若以此道天天行之,则是率性之道。我为善事而他人效法,是修道之教。推广此例,何善不立!何事不成!今天你们赴任,宜以前非为鉴,勉于为善,则能永守禄位。
宋濂致仕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老辞不赴,隐于龙门山著书。元至正十八年 (1358)末,朱元璋取婺州,改宁越府,命开郡学,聘请宋濂为五经师。至正二十年,被荐与刘基等四人至京师,任江南儒学提举,教太子经,不久改任起居注,以文学受到元璋信任,常侍左右,备顾问。洪武二年 (1369)任《元史》总裁官,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其性诚谨,不言人过,所居室署“温树”。朱元璋曾说:“我听说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我十九年,未赏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人。”为文醇深演迤。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罚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皆参与其中,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而一代礼乐制作,其裁定者居多。洪武十年(1377)正月初六日致仕。洪武十三年,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朱元璋命逮宋濂至京师,欲置之死,地。皇后、太子力救,元璋才免其死安置茂州。洪武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行至夔州,居僧舍,哀叹自杀身死,年七十三。著有《潜溪集》、《萝山集》、《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

 
【外国大事记】
 
【明代诗词】
寻刘集贤隐居
[明代] 程本立
方瞻紫锦屏,倏览青玉案。兹山亘百里,我行山未半。
余雪云俱白,新泉冰始泮。春姿动晴壑,好鸟自相唤。
探幽会披榛,纪胜欲濡翰。西投集贤里,息鞅日已旰。
衣冠拜遗老,使我发深叹。垂世贵立言,有竹青可汗。
 
【其他阅读】
=======
 

 

2024年1月28日 18:2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