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千三百七十年



公元1370年,农历庚戌(狗)年,天干五行属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三年

【洪武,1368-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明朝政权第一个年号。

北元,第十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三十年(妥懽帖睦尔~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第一位可汗,5月23日卒)

北元,第二位可汗~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四月即位.次年改元)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第八任,杨日礼(又名陈日熞)[大定]二年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第九任,艺宗,陈暊(又名陈叔明)[绍庆]元年

夏~,第二任~明升,[开熙]四年

日本南朝[正平]二十五年

日本南朝[建德]元年

日本北朝[应安]三年



【同时期政权】

帕竹第司(西藏)第二任 国师.释迦坚赞(章阳)(1365-1373年在位)【明文献称之为 “章阳沙加”、“章阳沙加监藏”,】

大理国【世袭总管】第十一任,段宝,1365—1381年)

西吴(西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西吴又名拉堆绛)),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明朝成化年间亡。】

陈朝(越南)也称“安南国”(1225-1400年)。

古格(西藏阿里),,【814/842年--1630年.国灭】 

王氏高丽,(918-1392年),1392年被朝鲜王朝取代。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

【世纪】1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4067年
【年代】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明朝.太祖朱元璋

【在位皇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

元朝】,第十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尔(1333年7月19日—1368年出逃,1370年5月23日卒)

【年号】明升[开熙]四年 明[洪武]三年 北元[至正]三十年 越南[绍庆]元年 日本南朝[正平]二十五年,[建德]元年,北朝[应安]三年


【朝代】

明朝】(1368—1644年)‘南明(1644—1662年)明朝中央政权灭亡后的政权】。【明郑(1662—1683年)】’

公元1370年1月28日,农历:1370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771年6月29日,波斯历:748年11月8日,星期:星期一,干支:庚戌年 戊寅月 辛卯日,属相:狗,星座:水瓶座,节气:立春,数九:六九第2天,儒略日数:2221478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中国大事记】
明.洪武大事记

1370年 明洪武三年

正月,为肃清蒙古残部,徐达、李文忠奉命分道北征,元河南王王保保大败,退守和林。

二月,设明州、泉州、广州三市舶司。

四月,封皇子樉为秦王、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

**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朱棣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十一月,大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茂郑国公,汤和等二十八人封侯,汪广洋、刘基两人封伯;实行户帖制度。

十二月,中都开始动工营建。


徐达奉命北征
  朱元璋以扩廓帖木耳为西北边患,决意征剿。遂于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复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 (即冯宗异)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往征沙漠。元璋问诸将:“元顺帝滞留塞外,扩廓帖木儿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你们出师,当以何为先?”诸将答道:“以师直取元顺帝,扩廓帖木儿失势,可不战而降。”朱元璋说;“扩廓帖木儿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顺帝,是忘近而取远,失缓急之宜,不是善策。我的意思是,分兵二道,一令大将军徐达,自潼关山西安, (扌寿)定西,取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入沙漠,追元顺帝。使其彼此自救,无暇应援。何况元顺帝远居沙漠,料不到我师突至,如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易。此有一举二得之效。”诸将即奉命而行。四月初八日,徐达一路出巩昌安定县,次沈儿峪,与扩廓帖木儿隔渠沟列阵对垒。初九日,诸将悉力与战,大败扩廓帖木儿,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扎儿、虎林赤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吏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匹,橐施驴牛羊杂畜不计其数。扩廓帖木儿从皇城与妻子数人逃奔和林,郭英追击至宁夏,不及而还。五月十三日,李文忠一路趋应昌,得知元顺帝死,兼程前进。十五日围应昌城,十六日破城而入,获元嫡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宫女、官属将校人等,驼马牛羊木计其数,还获历代金玉玺宝圭册斗斧。元嗣君与数十骑北奔,文忠追至庆州而还,经兴州,降元将江文清等三万六千九百余人。至红罗山,又降杨思祖等一万六千余人。遂班师还京。洪武三年六月二十日,朱元璋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此次北征沙漠,迫使元朝残余势力从应昌、定西一线北撤,明朝北边防御相对稳定。

严肃殿陛礼法
  天下初定之时,朱元璋为了解下情,每日召集百官,侍于左右,询问民情,谘访得失。或考论古今典礼制度。所以,虽官位卑下,也可上殿议论。逾越班序之事,时有发生。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对中书省臣说:“朝廷之上,礼法为先,殿陛之间,严肃为贵。我始为谘访庶事,而令百官入侍左右,至班序失次,是与严肃朝仪相悖的。自今以后,文武百官入朝,除侍从、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指挥使、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许上殿,其余文武官五品以下,并列班于丹陛左右。若有违犯,由纠仪官举正。”初四日,各道按察司官来朝,命依品级行礼。元璋说;“官员品级,是列上下、明尊卑,不可混淆。”

王府官制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正月初四日,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参军府设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其班位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下。四月初八日,以郑九成为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参政,王克让为左傅,文原吉为录事,高逊志为纪善;汪河为晋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参政,熊鼎为左傅。并令各王相傅官屑皆选人充任。朱元璋又屡次淳淳告谕王府官,精心辅导。洪武四年四月初七日,申定王府官制:王相府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首领官参军司参军从五品,录事正七品,承奉正正六品、副正七品,仪卫正正六品、副从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并正七品,典祠副、典宝副、典服副、工副、医副并从七品;牧正正八品、副从八品,引礼舍人、中书,省注。洪武五年正月,置亲王护卫:每王府设三护卫指挥使司,卫设左、右、前、后、中五所,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所设百户一人。洪武九年二月初二日,重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二人,武相一人,文相一人;左右傅二人,武傅一人,文傅一人;首领官长史二人,录事二人。罢王傅府及典签司、谘议官并护军府。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充任;侍读四人,收掌文移。四月初三日,又置王府典膳所、典宝所及门官等。洪武十三年十月初五日,罢诸王相府及长史司录事,升长史司为正五品,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典簿一员(正九品)。更定王府孽牲所、仓库等官俱为杂职。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更定王府官制,长官司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九品),审理所审理正一人(正六品)、审理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一人(正八品)、典膳副一人(从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奉祠副一人(从八品)、典乐一人(正九品),典宝所典宝正一人 (正八品)、典宝副一人(从八品);纪善所纪善二人 (正八品),良医所良医正一人(正八品)、良医副一人 (从八品);典仪所典仪正一人(正九品)、典仪副一人 (从九品),引礼舍人三人(未入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工正副一人(从八品);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俱从九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其护卫指挥使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寡设置,不拘员数,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仪卫司仪卫正(正五品)、仪卫副(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


分封诸皇子为王
  洪武三年(1370)四月三日,朱元璋以封建诸皇子为王告太庙。七日,正式册封,诏告天下。诏书说;我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余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我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予樉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捕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府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又说:奉天平乱,实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兹诏示,咸使闻知。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封第十一子椿为蜀王,第十二子柏为湘王,第十三子桂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木英)为汉王(二十五年改为肃王),第十五子植为卫王(二十五年改为辽王)。改封吴王(木肃)为周王。同年三月初十日,秦王樉之国西安,晋王相之国太原。秦王护卫军士三千七百四十八人,晋王三千二百八十一人。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燕王之国北平,赐燕山中、左二护卫、侍从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洪武十四年十月周王之国开封。洪武十五年十月齐王搏之国青州。洪武十八年十月鲁王檀、湘王柏分别就藩兖州、荆州;十二月潭王梓就藩长沙。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蜀王椿就藩成都。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封第十六子(木旃)藩为庆王,第十七子权为宁王,第十八子楩为岷王,第十九子橞为谷王,第二十子松为韩王,第二十一子模为沈王,第二十二子楹为安王,第二十三子桱为唐王,第二十四子栋为郢王,第二十五于(木彝)为伊王。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二月,代王桂就藩大同。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月,肃王(木英)就藩广宁,暂住平凉(二十八年就藩甘州)。辽王植就藩,暂住大凌河北。庆王(木旃)就藩,暂住庆陌北古韦州城(三十年建邸宁夏)。宁王权就藩大宁。


五等勋爵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六月初七日,定五等勋爵之制:勋为正一品,上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云骑尉,从五品武骑尉。爵: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正、从二品郡伯;正、从三品县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从五品县男。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吏部尚书余炽奏:公、侯、伯、子、男,爵虽五等,不可以常调品级论。今公、侯三代得封赠公、侯者,诰如一品,封赠伯的,给诰如二品;封赠子、男的,给诰如三品。如此则有递降之殊,非所以示宠异。自今以后,五等之爵诰,皆如一品,以显殊恩,朱元璋批准。于是,凡有封赠给诰,皆如一品之制。惟公侯仍用玉轴,伯、子、男仍用犀轴,以为区别。


钦天监的设立
  龙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七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在应天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管勾等官。以刘基为太史令。吴元年(1367)十月初三日改太史院,秩正三品,设院使、同知、院判等官。洪武元年(1368)十月二十七日,改太史院为司天监。洪武二年二月兼设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六月十三日,改钦天监。四年,诏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升调。又定监官散官。十四年九月初二日改钦天监为正五品,设令一人(正五品)、丞一人(正六品)。其属有主簿厅,主簿一人(正八品),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正六品),五官灵台郎八人(从七品),五官保章正二人(正八品),五官挈壶正二人(从八品),五官监侯三人(正九品),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五官司晨八人(从九品),漏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二十二年,改令为正,丞为监副。洪武三十一年罢回回钦天监,以其事归本监。其职掌为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等事。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由监正、副主持屑官测候,有灾变异,密疏呈报。

 


周浈的迁谪
  周浈,生卒年不详,字伯宁,江西鄱阳人。擅长作诗,与辛敬、万石、杨伯谦、李克正、查和卿等称江西十才子。初任饶州长史,迁湖广都事、按察佥事,坐事谪输役汴梁。后起复任河间盐运使。洪武三年(1370)正月二十七日迁刑部尚书,未视事,因官舍越制非礼,辱责吏胥。元璋得知大怒,即贬惠州经历。后无考。


朱元璋论武备
  洪武三年(1370)正月十四日,朱元璋与武臣论武备,他说:“用兵之道必先固其本,本固而战多胜少败。所谓本,即为内部的武备,武备强实则难破。所谓实,即有备无虞。后世不知以此为首务,以至在战胜之余,遂忘武备,往往致败。谁不知天下平定之时,可以息兵偃武?却不知治兵然后可以息兵,讲武而后可以偃武。如晋撤州郡之备,召致五胡之扰,唐撤中国之备,召致安史之乱。就是无备的明证。因此,当天下无事之时,而常谨守不测之戒,武备不可一日而忘。”


神帛制敕局的设立
  朱元璋命礼部立局制神帛诰敕。洪武三年(1370)二月初一日,神帛制敕局正式设立,且定议制度及礼神制帛诰敕织文。礼部上奏,元璋批准,凡神帛织文,效祀上天及配享皆曰“效祀制帛”;太庙祖考曰“奉天制帛”;亲王配享曰“展亲制帛”,社稷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祗皆曰“祗神制帛”:功臣曰“报功制帛”。苍白青黄赤黑之色,各亦其宜。诰敕,文臣。字用玉箸篆,武臣用柳叶篆,诰织文曰“奉天诰命”,敕织文曰“奉天敕命”。俱用升降龙文左右盘绕。


朱元璋论孝悌
  洪武三年(1370)二月初二日,朱元璋行至后苑,见巢鹊卵翼之劳,喟然长叹。他说“禽鸟劬劳如此,何况人母子之恩呢!”便下令:群臣有亲年老,允许归家侍奉。其时有元镇抚陈兴被俘来京,元璋对待他很好。陈兴即上言有母在嵩州,年八十余,乞求归养。元璋便赐给衣帽白金,准其归家。当陈兴辞别时,元璋对侍臣说:“孝悌之性,天下皆同。陈兴虽武夫,听了我的话之后,即怆然思归。我不知其有老母,若是知道,怎能让他远离老母呢!人寿不过百岁,今其母年已八十余,万一不得相见,陈兴就会无限悲痛。现陈兴归,母子相见,该是多么快乐啊!”又说:“人情莫不爱其亲,必使之得以尽其孝,一人孝而众人皆趋于孝。此为风化之本。所以,圣人之于天下,必本人情而为治。”


朱元璋颁《教民榜》
  朱元璋曾问户部官那里的百姓最富,那里的田赋最多?户部官说:以田税多少官,淮西多富民巨室。以苏州一府计,民岁输粮一百至四百石的有四百九十户,五百至一千石的有五十六户,一千至二千石的有六户,二千至三千八百石的有二户,共五百五十四户,每年输粮十五万零一百八十四石。元璋说:“富民多豪强。元时此辈欺凌小民,武断乡曲,人受其害。应召其来京,我将勉谕。”洪武三年(1370)二月初十日,诸郡富民来京,元璋告谕道:你们居田里安享富税。古人有言,民生有欲,无主乃乱。假使天下一天无主,则强凌弱,富暴寡,富者不得自安,贫者不能自存。我今为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你们当循分守法,能守法则能保身。勿凌弱,勿吞寡,勿虐小,勿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若能做到这些,则为良民;否则,就不是良民。”诸富民顿首谢恩,元璋赐酒食而遣还。随后,将元璋的告谕刻版而行,名《教民榜》颁布天下。


朱元璋诏令有司推访贤俊
  洪武三年(1370)二月二十八日,朱元璋告谕廷臣:六部总领天下政务,非得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不足以任其职。贤俊之士或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我不能周知,你们应该举奏于我,我将量才任用。”于是诏告天下:“自古帝王开基立国,必依靠贤俊之臣,共同理政。殷汤周武既定天下,即用俊贤,列于庶位,因此得以光昭上下,泽流无穷。我今肇基江左,统有万邦,稽古建官,期以治永。惟六部政繁任重,而在位未尽得人,是我用贤之道未广呢,还是贤智之士抗其志节而甘隐于岩穴?诏下之日,有司悉心推访贤俊之士,以礼送至京师。”


苏琦上书
  洪武三年(1370)三月初八日,郑州知州苏琦上书言时宜三事。其一,宜于沿边要塞屯田积粟,以立长久规制;其二,宜选才兼文武、练达边事重臣,分镇要害;其三,于中原垦田,责之守令,招抚流民,永安田野。朱元璋得书,即告谕中书省臣:屯田以守要害、垦田以实中原,都是控制外寇和实行王政的重要措施,当根据实际,参酌施行。


滕德懋改任
  滕德懋,生卒年不详。字思勉,直隶苏州府吴县人。元末,任浙江行省椽、台州知府。朱元璋征擢丞相府椽,出任信州知州、建昌同知、潭州知州、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洪武二年十二月迁兵部尚书。洪武三年三月十三日改任户部尚书。奏准浙江行省每年输粮九十三万三千二百六十八石,设粮长一百三十四名,又奉命设仓储二十所,各置官掌管。本年以事免官卒。德懋才辨豪爽,器量宏伟,长于奏疏。一时招徕诏谕之文,多出其手。《一统志》称其居官有大节。


孔克坚逝世
  孔克坚(1316—1370),字璟夫,孔子五十五世孙。元末袭封衍圣公,以其明习礼学,征授同知太常礼仪院事,迁中台侍御史、国子监祭酒、集贤学士、山东廉访使,俱辞不就。吴元年(1367)末,徐达下山东,朱元璋召至京师,赐廪禄不任职。洪武三年(1370)以疾告归,三月二十八日卒于舟中,年五十五。


诸王册宝制仪成
  洪武三年(1370)三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命礼部考定诸王册宝制及册封礼仪。四月初一日,礼部造诸王册宝成,并上册封礼仪。其制:册宝皆用金,宝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造蟠螭,余同皇太子册宝制。


元顾帝妥欢贴睦尔逝世
  妥欢贴睦尔 (1320一1370),元明宗和世琼长子,妃哈剌鲁氏迈来迪生。其父遇害后,被先后徙居高丽和广西静江。至顺三年(1332),文宗、宁宗相继去世,由文宗后立为帝,然为权相燕铁木儿拖延。待燕铁木儿死,才于上都即位,改元元统,并依靠右丞相伯颜清除燕铁木儿势力,而伯颜又恃功擅权。至元六年(1340),支持脱脱逐走伯颜。脱脱当政,多有改革,终因朝政积重难返,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于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战争。洪武元年(元至正二十八年, 1368)八月,徐达率师攻人大都,妥欢贴睦尔奔上都;明军向北追击,又奔应昌。洪武三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年五十一。谥号惠宗,蒙古语谥乌哈噶图汗。朱元璋因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加号顺帝。


磨勘司的设立
  朱元璋曾以中外百司簿书填委,需要综核。后览《宋史》,见其有磨勘司之设,非常高兴,便于洪武三年(1370)四月,命设其官,以太子伴读高晖为磨勘司令。


司农司的废立
  吴元年(1367)置司农司,设司农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洪武元年 (1368)罢废。洪武三年五月初六日,朱元璋以为,中原之地,自兵兴以来,田多荒芜,命中书省臣商议计民授田,设官主持。于是中书省臣建议复设司农司,设在河南,专理其司。司设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立簿、录事各二人。经朱元璋批准,予以设立,洪武四年复罢。


严宫阃之政
  朱元璋以元末之君不能严宫阃之政,以致宫嫔女谒私通外臣而纳其贿赂,或施金帛于僧道,或番僧入宫中摄持受戒,而大臣命妇亦出入禁掖,淫渎乱政,礼法荡然无存,以至于亡国。因此,吸取前代教训,于洪武三年(1370)五月初七日,令省臣著为令典,严宫阃之政,且世代遵守,皇后只治宫中嫔妇事,宫门之外,毫发之事,不得参与。自后妃以下,至嫔侍女使大小衣食之费及金银钱帛器用百物的供应,皆由尚宫奏报,而后发内使监官覆奏,方得赴所部关领,若尚宫不及奏报而艨胧发内官监,监官不覆奏,而擅自赴部关领,皆处以死罪。若以私书出外,同样处以死罪。宫嫔以下,遇有疾病,医者不得入宫中,以其病情症状取药。群臣命妇,除朝贺外,不得入宫中,君亦无有见命妇之礼。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择良家女子,不受大臣所进,防其寅缘为奸,于国不利。


服色尚赤
  朱元璋令礼部考历代服色所尚,定明代服色所尚之色。洪武三年(1370)五月二十三日,礼部奏官,历代所尚之色各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色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朱元璋批准,服色尚赤。


岳镇海渎城随诸神号的定制
  洪武三年 (1370)六月初六日,定制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及各处城隍神号,凡去前代所封名号,只以山川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一体改正。五岳称东岳太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各处府州县城隍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


开中盐法的制定
  洪武三年(1370)六月二十四日,山西行省臣上疏说;“大同粮储,自陵县、长芦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若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二百引,商人售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交之。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朱元璋从其议,遂召商人往大同、太原仓输粮而给盐引,称之为“开中”。其后各行省边境多仿行。洪武四年二月十九日,户部定淮浙、山东中盐之例,盐法、边储相辅而行,誉为善政。


民间立义塚
  洪武三年(1370)六月二十四日,朱元璋告谕礼部,于民间立义塚,禁止水葬。他说:近世狃于胡俗,家人之死,以火焚烧,而将其骨投入水中,致使孝子慈孙于心难忍,又伤恩败俗,应严厉禁止。百姓贫穷无地埋葬的,所在官司可择近城宽地,辟为义塚,由其埋葬;若有宦游远地,不能归葬的,有司给予力费,令其归葬。”


杨宪伏诛
  杨宪(?一1370),字希武,山西阳曲人。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克应天,杨宪投奔,留居幕府,通经史,有才辨,曾奉命出使张士诚,还迁博士谘议,出任江南行省都事,升浙东行省郎中、按察使、中书省参议,再出任江西行省参政,召为司农卿,不久又擢中书参政,改河南参政。洪武二年 (1369)调任山西,本年召为中书省右丞。洪武三年正月初十日,元璋赐名烨。七月三十日迁左丞。因其在元璋左右时间长,熟悉典故,市权邀宠,轻视同僚,多行不法,又陷害汪广洋等。太史令刘基弹劾,发其罪恶。元璋大怒,令群臣按问,杨宪招供服罪而被斩首。


康茂才逝世
  康茂才(1314—1370),字寿卿,蕲州人。元末结义兵保乡里,自长官屡迁宣慰使司都元帅。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移戍采石,朱元璋渡江,茂才力守,次年二月败走建康。朱元璋取建康,茂才投降说:“前日之战,各为其主。今日兵败,死生由命。”元璋称赞,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听从号令,多立战功。元到正二十五年改神武卫指挥使。不久,又迁大都督府副使、同知大都督府事。洪武元年 (1368),从征中原,攻掠州县。洪武三年随徐达征定西,取兴化。奉命还师,八月初三日至陕州,以疾而卒,年五十七。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应天知府改称府尹
  洪武三年(1370)六月二十四日,监察御史郑沂建言:京师为天下根本,四方瞻仰,爵位之设,当使内尊而外卑,内重而外轻。今南京、北京知府与在外散知府同称,甚失内外之统。宜改应天知府为南京尹,则国体尊而爵位适当。八月初十日,朱元璋令改应天知府为府尹,秩正三品,赐银印,设府丞、治中各一人,通判二人。以兰以权为府尹。


蔡仙逝世
  蔡仙(?一1370),籍贯无考。元末,从芝麻李为军,芝麻李败,投奔朱元璋,任先锋从征,皆立战功,升千户、都先锋、骠骑卫指挥同知、武德卫指挥使、黄州卫指挥使、荆州卫指挥使,累官至广西行省参政兼靖江王府相。洪武三年(1370)九月二十一日卒。追封安远侯,谥武襄。


朱元璋大封功臣
  朱元璋为大封功臣,命大都督府、兵部记录诸将功绩,吏部定勋爵,户部备赏物,礼部定礼仪,翰林院撰制诰,于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十一日大封功臣。当天,元璋坐奉天殿,皇太子、诸王侍左右,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率文武百官列于丹陛左右。召诸将告谕道:今日定封行赏,皆效古先王之典,已经准备了两年。爵赏次第,我亲自制定,至公而无私。遂封公六人: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郑国公,李文忠曹国公,邓愈卫国公,冯胜宋国公。侯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子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祯靖海侯,赵庸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南安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子康铎蕲春侯,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宜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并赐诰命、铁券。三十日,又封汪广洋忠勤伯,刘基诚意伯,皆赐诰命。十二月初四日,朱元璋对诸臣说:你们享有富贵,当与贤人君子讲学,以明道理,以广见闻,通达古今之务以成远大之器。千万不可苟且自足。十年十月十三日封沐英为西平侯。十一年正月初六日进封汤和为信国公。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封仇成为安庆侯,蓝玉永昌侯,谢成水平侯,张龙凤翔侯,吴复安陆侯,金朝兴宣德侯,,曹兴怀远侯,叶升靖宁侯,曹震景川侯,张温会宁侯,周武雄武侯,王弼定远侯,皆赐铁券。后又以各武臣的战功,或封侯、伯,或进封公,借以激励武将。


户帖的制定
  朱元璋曾告谕中书省臣说:民,国之本,古代司民,岁终献民数于王,王拜受收藏天府。今天下已定,而民数尚未核实,应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二十六日,户部制户籍、户帖,各书其户乡贯、丁口名岁、田宅、僮婢、畜产等,合籍与帖,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于民。仍令有司每年统计其户口之登耗上报。朱元璋批准,着为令。


朱元璋论神仙之术
  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十四日,朱元璋得知公侯之中有好神仙之术的,便将公侯们召集来,告谕说:神仙之术,以长生为说,而又谬为不死之药以欺人。前代帝王及大臣,多好其术,但终未灵验,且服药而死却大有人在。这是因为富贵之极而担心一旦身死,不能久享其乐,所以才一心信其谬说。若神仙之求可信,又可以长生不死,为什么四海之内,千百年间,曾无一人得其术而久住人世呢?若说神仙凡人不能识,此是欺世之言,切不可信以为真。人如果能惩忿止欲,养以中和,自然可以延年益寿,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何必枯坐服药,以求不死呢!况世间根本没有不死之事,应该痛绝此念才是。


胡子棋疏官建都关中
  洪武三年(1370)监察御史胡子祺,曾上书疏言建都关中。他说:“天下形胜之地,可建都的有四处。河东地势高厚,可控制西北,尧曾建都,但其地苦寒,江淮士卒不堪;汴梁,襟带河淮,宋曾建都,但其地平旷,无险可守;洛阳,周公曾卜之,周、汉曾迁之,但嵩、邙诸山,非有散函、终南之阻,涧、伊、洛,非有泾、渭、灞、沪之雄。所以据百二山河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可以绵宗社之久,举天下莫如关中。”朱元璋览奏疏,点头称是。


李善长致仕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凤阳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朱元璋下滁阳,善长迎附,元璋留掌书记,曾建言元璋效法汉高祖所为而定天下,深得宠信。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善长多参与决定。元璋称吴王,拜善长右相国。吴元年(1367)封定国公,改左相国。洪武元年 (1368)任左丞相,总领政务,事无巨细,皆由其与诸臣议行。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进封韩国公,名列第一,制词比之萧何。四年正月初二日以疾致仕。次年病愈,命主持营建临濠宫殿,后又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洪武二十三年,坐胡帷庸党,并妻女弟一家口七十余人诛戮。元璋手诏条列其罪,傅著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第二年,郎中王国用上书为善长鸣冤,元璋得书,不治其罪。

 


制定科举
  洪武三年(1370)五月,朱元璋颁发科举诏令,于八月设科取士。明代科举考试分文武二科,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京师会试考中者有资格参加殿试。三年一大考,殿试由皇帝亲自把关,殿试及格而被录取的通称进士。凡考中进士者,即可授官。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武科试士则以技勇为重,所考内容因时局要求而变化。六年一大考,考中头名称武状元。
 



杨维桢逝世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会稽人。曾筑楼铁崖山,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梯,在楼中读书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丁卯进士,署天台尹,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欧阳玄读后感叹地说:百年后公论定于此。元末农民起义时,维桢浪迹浙西山水间,张士诚召聘不赴,徙居松江。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召诸儒纂礼乐,遣使往召,维桢说:“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人吗?”洪武三年初再召,维桢赋《老客妇谣》一章呈进,其中有“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之句。元璋答应,即赐安车至京。在京一百一十天,所纂叙例初步确定之后,即上疏乞归,元璋批准,仍赐安车送还。宋濂赠诗说:“不委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于同年五月二十五日卒子家,年七十五。维桢诗名擅于时,号铁崖体,古乐府尤号名家。且善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称抱遗,老人。著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等。


《大明集礼》编成
  朱元璋即位之初,屡敕儒臣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鉴戒之仪,名之为《存心录》。洪武二年(1369)八月二十八日,诏开礼局,征儒士纂修《礼书》。先后应诏至京入局的有杨维桢、梁寅、宋讷、徐一夔、唐肃、曾鲁、刘干、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琛、滕公琰等。洪武三年九月十五日编纂完成。朱元璋赐名《大明集礼》,共五十卷,分五礼:吉礼目十四,嘉礼五,军礼三,宾礼二,凶礼二。另有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等皆予收录,纤悉备具。颁行天下。


《大明志书》编成
  朱元璋令儒士魏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六人,编类天下州郡地理、形胜、降附始末为书。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初六日编成。凡天下行中书省十二,府一百二十,州一百零八,县八百八十七,安抚司三,长官司一。东至海,南至琼崖,西至临一,北至北平。朱元璋命送秘书监刻版印刷颁行。魏俊民等皆授以官。


施耐庵编成《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0),名耳,以字行,苏州人。元至顺元年进士,出仕钱塘两年,因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家居,后迁徙至苏北兴化白驹镇。晚年编成《水浒传》。水浒故事早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时即有平话,《大宋宣和遗事》记有宋江故事轮廓,元时又有戏曲。经元代几十年流传演变,至元末明初。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吸取民间口头传说、话本及戏曲中的水浒故事,进行了整理和艺术加工,终于编成一百回本《水浒传》。后来又经文人、艺人不断加工增改,至明后期,有多种繁简不同的版本。万历年间杨定见编一百二十回《水浒传》,即为现在流行的本子。全书集中描写宋代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事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着复杂的思想内容和效果。其艺术成就颇高,继承发扬话本艺术传统,长于写人叙事,语言生动简练,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富有个性。不失为著名长篇巨著。近人罗尔纲先生著《水浒传原本》,根据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二十回孤本与《水浒传》对勘,得出《水浒传》作者非施耐庵,当是罗贯中的结论。


设科取士
  洪武三年(1370)五月十一日,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他在诏书中说:“我听说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所以贤者在职,而民有士君子之行,风淳俗美,国易为治,教化彰显。汉唐及宋,科举取士,各有定制,但贵词章之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依古设科,待士优厚。可是权豪势要之官,每纳奔竞之人,寅缘阿附,辄窃仕禄,所得资品或居贡士之上,致使怀才抱道之贤,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起。风俗破败,以至于此。我今一统华夏,方与百姓共享升平之治,所担心的是官非其人,有殃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任用。以今年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于是,至八月京师、行省各举乡试。自初九日试初场,复三日、试第二场,又三日试第三场。京师直隶府州贡额为一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各四十人,广东、广西各二十五人。若人才众多之处,不拘限额。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试骑、射、书、算,律五事。骑,观其驰驱便捷;射,观其中之多寡,书,通于六艺,算,通于九法,律,观其决断。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又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赴京听选。自后三年一举。二月十八日始开会试科,鲍恂、宋濂主考,取俞友仁等一百二十人。三月初一日,策试贡士,朱元璋亲制策问,试于奉天殿,赐吴宗伯等进士及第,张挂黄榜,于中书省赐宴。宗伯等授礼部员外郎,及第出身授主事,同出身授县丞。一甲三人不授翰林官。洪武六年二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告谕中书省臣:科举之设,务得经明行修,文实相称之士以资任用。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辞,亦若可用,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虚文相冒,失去我责实求贤的本意。各地宜暂停科举,别令有司察举贤才,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十五年八月,复行科举,三年一行,遂为定制。

【外国大事记】
 
【宋代诗词】
偶成 其五
[宋代] 韩淲
招之不来麾不去,不动声色泰山措。
拙于用大无所容,枵然魏王五石瓠。
 
【其他阅读】
=======
 

 

公元一千三百七十年,公元1370年,农历庚戌(狗)年,天干五行属金。 明升[开熙]四年 明[洪武]三年 北元[至正]三十年 越南[绍庆]元年 日本南朝[正平]二十五年,[建德]元年,北朝[应安]三年

2024年1月27日 20:1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