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年号~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建立的五代第四个政权
后汉~刘知远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刘知远建立的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帝王世系】
1.(追尊)庙号:文祖,谥号:明元皇帝,姓名:刘湍,陵寝:
2.(追尊)庙号:德祖,谥号:恭僖皇帝,姓名:刘昂,陵寝:沛陵
3.(追尊)庙号:翼祖,谥号:昭宪皇帝,姓名:刘僎,陵寝:威陵
4.(追尊)庙号:显祖,谥号:章圣皇帝,姓名:刘琠,陵寝:肃陵
【一】
庙号:高祖
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姓名:刘暠(本名刘知远)
生卒:(895年—948年)
在位:(947-948年)
年号:乾佑(948年)
陵寝:睿陵
庙号:高祖
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姓名:刘暠(本名刘知远)
生卒:(895年—948年)
在位:(947-948年)
年号:乾佑(948年)
陵寝:睿陵
【二】
庙号:
谥号:隐帝
姓名:刘承祐
生卒:(931年-950年)
在位:(948年-950)
年号:乾佑
陵寝:颍陵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后唐覆灭后,石敬瑭于936年11月30日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契丹会同十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契丹占据中原后,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951年二月,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仍用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始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次年(948年,辽天禄二年)正月,刘知远改年号乾祐,改名刘暠,于当月病逝,次子刘承祐嗣位,即汉隐帝。乾祐三年(950年,辽天禄四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刘知远(895年—94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沙陀族,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刘知远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皆为后唐明宗帐下偏将。因曾解救石敬瑭于战场,故当石敬瑭出镇太原时,任刘知远为押衙。在后唐废帝时期,石敬瑭将要举兵,刘知远与桑维翰为之谋划,从而成为后晋开国功臣,并开始统领禁军。天福二年(937年),刘知远迁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节度使。不久,另一位重臣杜重威代刘知远领忠武军,刘知远徙任归德节度使。天福五年(940年),刘知远待任为邺都留守。次年,徙任为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后晋出帝即位后,与契丹断绝关系,为避免刘知远居功有异志,先后封其为太原王、北平王,拜北面行营都统。但刘知远并未出兵抵御契丹,反而在契丹灭后晋时奉表于耶律德光。他在看凊契丹无法稳定中原局势的情况下,于开运四年(947年)二月称帝,稳定并收取中原各个藩镇的军心。六月,刘知远入东京(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47年十二月,刘知远长子魏王刘承训去世,刘知远悲痛万分,病重不起。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更名为刘暠,数日后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次子刘承祐即位。
刘承祐(931年-950年),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后汉末代皇帝(948年-950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子,母为李皇后。后晋时期,授节院使、检校右仆射。后汉建立,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迁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刘承训刚立为皇位继承人就病死了,刘知远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将刘承祐托付给将相们。宰相苏逢吉说皇子刘承祐还未封王,请刘知远尽快封刘承祐为王。正月二十七日,还未来得及封王,刘知远便去世,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刘承祐为特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进封周王 ,宣制毕,不久,召文武百官到万岁殿内,宣读大行皇帝的遗诏,当日在刘知远灵柩前即皇帝位,沿用刘知远乾祐的年号。刘承祐即位后,群臣上表请求刘承祐听政,刘承祐不准,群臣一共四次上表,刘承祐才应允。于万岁殿门东庑下见群臣,尊母后为皇太后。,不甘心大权旁落,猜忌诛杀权臣,引发了重臣郭威叛乱。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兵临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入内。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到赵村,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误以为刘承祐要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将刘承祐刺死,时年二十岁。其实后面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横刀自刎而死。此时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经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开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正月丁卯日(951年2月13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追谥刘承祐为隐皇帝,谥号为“隐”,葬于颍陵。
次年(948年,辽天禄二年)正月,刘知远改年号乾祐,改名刘暠,于当月病逝,次子刘承祐嗣位,即汉隐帝。乾祐三年(950年,辽天禄四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刘知远(895年—94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沙陀族,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刘知远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皆为后唐明宗帐下偏将。因曾解救石敬瑭于战场,故当石敬瑭出镇太原时,任刘知远为押衙。在后唐废帝时期,石敬瑭将要举兵,刘知远与桑维翰为之谋划,从而成为后晋开国功臣,并开始统领禁军。天福二年(937年),刘知远迁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节度使。不久,另一位重臣杜重威代刘知远领忠武军,刘知远徙任归德节度使。天福五年(940年),刘知远待任为邺都留守。次年,徙任为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后晋出帝即位后,与契丹断绝关系,为避免刘知远居功有异志,先后封其为太原王、北平王,拜北面行营都统。但刘知远并未出兵抵御契丹,反而在契丹灭后晋时奉表于耶律德光。他在看凊契丹无法稳定中原局势的情况下,于开运四年(947年)二月称帝,稳定并收取中原各个藩镇的军心。六月,刘知远入东京(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47年十二月,刘知远长子魏王刘承训去世,刘知远悲痛万分,病重不起。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更名为刘暠,数日后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次子刘承祐即位。
刘承祐(931年-950年),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后汉末代皇帝(948年-950年),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子,母为李皇后。后晋时期,授节院使、检校右仆射。后汉建立,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迁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十一日,刘承训刚立为皇位继承人就病死了,刘知远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将刘承祐托付给将相们。宰相苏逢吉说皇子刘承祐还未封王,请刘知远尽快封刘承祐为王。正月二十七日,还未来得及封王,刘知远便去世,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初一日,授任刘承祐为特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进封周王 ,宣制毕,不久,召文武百官到万岁殿内,宣读大行皇帝的遗诏,当日在刘知远灵柩前即皇帝位,沿用刘知远乾祐的年号。刘承祐即位后,群臣上表请求刘承祐听政,刘承祐不准,群臣一共四次上表,刘承祐才应允。于万岁殿门东庑下见群臣,尊母后为皇太后。,不甘心大权旁落,猜忌诛杀权臣,引发了重臣郭威叛乱。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兵临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入内。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到赵村,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误以为刘承祐要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将刘承祐刺死,时年二十岁。其实后面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横刀自刎而死。此时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经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开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正月丁卯日(951年2月13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追谥刘承祐为隐皇帝,谥号为“隐”,葬于颍陵。
【其他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