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百零二年,公元70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武周长安二年 日本大宝二年
公元七百零二年
公元七百零二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武周武周开国君主武则天,长安二年
长安元年:(701十月—704十二月)武周开国君主武则天武则天第十七个年号,唐朝政权第三十五个年号。
【武则天年号: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704十二月】
日本大宝二年
云南大蒙(南詔)国.世宗.兴宗王.蒙逻盛炎(674-712年在位)
渤海国王.高王大祚荣(698年-719年在位)
1.回纥
吐蕃~3.杜松芒波杰(赤德松赞)(676年~704年)
吐谷浑:慕容宣超,(700年―?),唐朝青海王、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娶唐朝姑臧县主(李氏)
吐谷浑:慕容曦光,(?—738年),唐朝五原公燕王、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娶唐朝太原郡夫人武氏
西突厥北庭继往绝可汗斛瑟罗(686-690年.元年-703年)【690年。阿史那斛瑟罗率六万余众徙居内地,入朝,拜左卫大将军,改封号为竭忠事主可汗,(年号称元年),仍任濛池都护。长安三年(703年),突骑施首领乌质勒兴兵,碎叶失守,阿史那斛瑟罗复奔入唐,留居长安。次年,死于来俊臣制造的冤狱。】
西突厥别部~乌质勒(690-706)(原为昆陵都护、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属下的莫贺达干(官名)。)
后突厥迁善可汗(阿史那默啜)(694年~716年)
后突厥拓西可汗(阿史那匐俱):圣历二年(699年),担任小可汗,统辖突厥西部地区。716年继任可汗之位。
长安二年壬寅,公元七零二年
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
空厥寇盐、夏二州。三月,庚寅,突厥破石岭,寇并州。以雍州长史薛季昶摄右台大夫,充山东防御军大使,沧、瀛、幽、易、恒、定等州诸军皆受季昶节度。夏,四月,以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幽、平、妫、檀防御,仍与季昶相知,以拒突厥。
五月,壬申,苏安恒复上疏曰:“臣闻天下者,神尧、文武之天下也。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当今太子追回,年德俱盛,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陛下虽安天位,殊不知物极则反,器满则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万乘之国哉!”太后亦不之罪。
乙未,以相王为并州牧,充安北道行军元帅,以魏元忠为之副。
六月,壬戌,召神都留守韦巨源诣京师,以副留守李峤代之。
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司仆卿张昌宗兄弟贵盛,势倾朝野。八月,戊午,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上表请封昌宗为王,制不许;壬戌,又请,乃赐爵鄴国公。
敕:“自今有告言扬州及豫、博馀党,一无所问,内外官司无得为理。”
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神都见其既。
壬申,突厥寇忻州。
己卯,吐蕃遣其臣论弥萨来求和。
庚辰,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大谷道大总管,洛州长史敬晖为副;辛巳,又以相王旦为并州道元帅,三思与武攸宜、魏元忠为之副;姚元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然竟不行。
癸未,宴论弥萨于麟德殿。时凉州都督唐体璟入朝,亦预宴。弥萨屡窥之。太后问其故,对曰:“洪源之战,此将军猛厉无故,故欲识之。”太后擢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休璟练习边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冬,十月,甲辰,天官侍郎、同平章事顾琮薨。
戊申,吐蕃赞普将万馀人寇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四战,皆破之,斩首千馀级。
十一月,辛未,监察御史魏靖上疏,以为:“陛下既知来俊臣之奸,处以极法,乞详覆俊臣等所推十狱,伸其枉滥。”太后乃命监察御史苏颋按覆俊臣等旧狱,由是雪免者甚众。颋,夔之曾孙也。
戊子,太后祀南郊,赦天下。
十二月,甲午,以魏元忠为安东道安抚大使,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检校幽州都督,右羽林卫将军薛讷、左武卫将军骆务整为之副。
戊申,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邪!”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即拜监察御史;擢循宪司勋郎中,赏其得人也。
[唐代] 祖咏
相知有叔卿,讼简夜弥清。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风帘摇烛影,秋雨带虫声。归思那堪说,悠悠限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