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三十七年,公元43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北魏太延三年 北凉承和五年 南朝宋元嘉十四年 赵广泰始六年 仇池建义二年
公元四百三十七年
公元四百三十七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三年
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承和五年
南北朝~南朝宋第三位皇帝文皇帝刘义隆元嘉十四年
后仇池杨难当建义二年
程道养泰始六年(432年9月—437年4月)
赵广,益州,6年(432年9月—439年)
【南北朝时期政权】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和北朝的统称,中国历史上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南北朝~【南朝】刘宋文皇帝刘义隆(424年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
南北朝~【北朝】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423年十一月初九~452年二月初五)
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433年四月-439)
后仇池杨难当建义二年(436年-442年)
程道养泰始元年(432年9月—437年4月)
赵广,益州,(432年9月—439年)
【家族成员】
父亲:长孙仁,代国昭成帝时担任南部大人。
儿子:长孙颓,袭爵北平王,官至侍中、征南大将军,谥号安。
(孙子)
1.长孙敦,长孙颓之子,袭爵北平王,官至北镇都将,谥号简。
2.长孙地汾,封临川公,官至安东将军。
(曾孙)
1.长孙道,长孙敦之子,袭爵北平王,后降为北平公,官至右卫将军。谥号慎。
2.长孙酌,长孙地汾之子,官至恒州刺史。
玄孙:长孙悦。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太武帝拓跋焘派董琬等出使西域,还京师后首次明确地提出西域的地理分区。“西域自汉武帝时五十余国。后稍相并,至太延(公元435—440年)中为十六国。分其地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详见《北史·西域传》)。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四年(丁丑,公元四三七年)
春,正月,戊子,魏北平宣王长孙嵩卒。
辛卯,大赦。
二月,乙卯,魏主如幽州。三月,丁丑,魏主以南平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和龙。己卯,还宫。
帝遣散骑常侍刘熙伯如魏议纳币,会帝女亡而止。
夏,四月,赵广、张寻、梁显等各帅众降。别将王道恩斩程道养,送首,馀党悉平。丁未,以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
魏主以民官多贪,夏,五月,己丑,诏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于是奸猾专求牧宰之失,迫胁在位,横于闾里;而长吏咸降心待之,贪纵如故。
丙申,魏主如云中。
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讨山胡白龙馀党于西河,灭之。
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还宫。
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魏主如云中。十一月,壬申,还宫。
魏主复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多赍金帛,使西域,招抚九国。琬等至乌孙,其王甚喜,曰:“破洛那、者舌二国皆欲称臣致贡于魏,但无路自致耳,今使君宜过抚之。”乃遣导译送琬诣破落那,明诣者舌。帝国闻之,争遣使者随琬等入贡,凡十六国。自是每岁朝贡不绝。
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诣平城谢,且问其母及公主所宜称。魏主使群臣议之,皆曰:“母以子贵,妻从夫爵。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魏主从之。
初,牧犍娶凉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矣。”牧犍之弟无讳镇酒泉,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欲就之乎?”尹氏未测其意,绐之曰:“吾子孙漂荡,托身异域,馀生无几,当死此,不复为氈裘之鬼也。”未几,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追骑曰:“沮渠酒泉许吾归北,何为复追!汝取吾首以往,吾不复还矣。”追骑不敢逼,引还。尹氏卒于伊吾。
牧犍遣将军沮渠旁周入贡于魏,魏主遣侍中古弼、尚书李顺赐其侍臣衣服,并征世子封坛入侍。是岁,牧犍遣封坛如魏,亦遣使诣建康,献杂书及敦煌赵匪攵所撰《甲寅元历》,并求杂书数十种,帝皆与之。
李顺自河西还,魏主问之曰:“卿往年言取凉州之策,朕以东方有事,未遑也。今和龙己平,吾欲即以此年西征,可乎?”对曰:“臣畴昔所言,以今观之,私谓不谬。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义,请俟它年。”魏主乃止。
公元437年前后,厌哒人跨过阿姆河进入吐火罗斯坦,灭亡了在此残存的寄多罗贵霜,并进而侵略波斯、北印度,此后势力强大,威镇西域,不再向柔然称臣。
[南北朝] 萧子云
真心好丘壑,偏悦幽栖人。
忽闻甑山旅,万里自相亲。
泬寥晚霖霁,重叠晴云新。
秋至蝉鸣柳,风高露起尘。
动余忆山思,惆怅惜荷巾。
萧子云(487年-549年),字景侨。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之孙,萧子显之弟。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于天监十五年(516年)仕秘书郎,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舍人,撰《东宫新记》20卷。天监十七年(518年),迁晋安王萧纲府文学、丹阳尹丞。普通五年(524年),湘东王萧绎入建康领石头戍军事,对萧子云深加赏异。翌年,迁庐陵王萧续咨议参军,兼尚书左丞。大通(527年-529年)年间,迁轻车将军,入为吏部侍中。中大通三年(531年),出为贞威将军、临川内史。大同二年(536年),迁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大同七年(541年),出为东阳太守。太清元年(547年),还建康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次年,侯景之乱中,逃奔民间。太清三年(549年),又东奔晋陵,饿死于僧房。
【家族成员】
祖父:齐高帝萧道成
祖母:昭皇后刘智容
父亲:豫章文献王萧嶷
(兄弟)
萧子廉,字景蔼,永新侯
萧子恪,字景冲,南康县侯
萧子操,泉陵侯
萧子行,洮阳侯
萧子光
萧子笵,字景则,祁阳县侯,南朝文学家
萧子质
萧子显,字景阳,宁都县侯,南朝文学家
萧子晖,字景光,南朝文学家
萧子开,字景发
正室:王氏,出身琅琊王氏。
长子:萧氏,子云长子无载,仅载“第二子特”。
次子:萧特,字世达,海盐令。早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