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十六国时期汉族段业、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割据政权(397年-460年)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12】‌北凉‌    北凉~十六国时期汉族段业、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割据政权(397年-460年)






十六国~北凉


397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进.十六国

中文名:北凉
外文名:North Liang
时间范围:397年 至 460年
首都:姑臧
主要城市:姑臧
官方语言:中古汉语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主要民族:汉族、匈奴族
主要宗教:道教、儒教、佛教
国土面积:139000 km²

历任君主:段业、沮渠蒙逊、沮渠牧犍、沮渠无讳、沮渠安周


概述

        北凉(397年—460年),是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政权之一,其都城设在姑臧。这一政权的开创者为段业。公元401年,沮渠蒙逊以诬陷的方式指称沮渠男成谋反,随后段业下令斩杀了沮渠男成。沮渠蒙逊便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兵攻打段业,并最终将其杀害。之后,沮渠蒙逊自立为凉州牧,改年号为永安,从而继承并延续了凉州王霸之地的统治。

         公元412年,沮渠蒙逊将都城定于姑臧,并正式称河西王及凉州牧。此时的北凉已经掌控了现今甘肃西部、宁夏部分地区、新疆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的一部分区域,成为凉州一带最为强大的势力。公元421年,北凉成功消灭了西凉,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与影响力。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继续统领北凉。 然而,在公元439年,北魏的拓跋焘率领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最终选择投降。尽管如此,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向西撤退至高昌,重新建立起了国家。

      公元441年,趁着鄯善国内部发生动乱的机会,北凉军队占领了鄯善地区。与此同时,南朝宋册封沮渠无讳为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以及河西王。可惜好景不长,公元444年,沮渠无讳病逝,他的弟弟沮渠安周接任领导职务。直至公元460年,柔然军队攻破了高昌,沮渠安周被杀,至此北凉彻底灭亡。 北凉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对后来的西北地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段历史也成为了研究十六国时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历史脉络】
酝酿霸业
        段业自幼便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历史典籍,具备卓越的文采与才华,擅长撰写文书信函。他最初担任杜进的记室一职,随同杜进征战边塞,以儒雅谦逊的长者形象著称。在杜进跟随吕光征讨西域的过程中,段业亦全程参与其中。 后来,段业的才华被吕光发现并受到重视,被调入元帅大营,晋升为“著作郎”。自此以后,吕光的所有重要文件、告示均出自段业之手。在建兴元年(386年),吕光建立后凉政权后,段业先后担任了尚书和建康太守等重要职务。

         公元397年2月,由于西秦乞伏乾归反复无常,多次背叛,吕光决定出兵将其消灭。吕光派遣自己的庶长子、太原公吕篡攻克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同时命令弟弟天水公吕延带领大将沮渠罗仇、沮渠麹粥兄弟进攻临洮、武始、河关等地。然而,因吕延轻敌麻痹,最终战败身死,凉军被迫撤退。吕光因此对沮渠罗仇、沮渠麹粥二人护卫不力极为不满,以败军之罪将他们处死。 沮渠部是匈奴的一支,其先祖世代担任匈奴左沮渠王,故以部落为姓。

         东汉时期,他们迁居至卢水(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因此也被称为卢水胡。三国时期,该部落向南扩展至四川北部,部分则居住于甘肃武威附近,原本以游牧为主,后来逐渐转为农耕生活。 早在385年,吕光从西域凯旋途中,沮渠罗仇归附了后凉,并被任命为西平太守、建忠将军及尚书,而沮渠麹粥则被封为三河太守。然而,在沮渠罗仇被杀之后,他的侄儿、时任沮渠部落酋长的沮渠蒙逊,当时正作为将领效力于后凉建康太守段业麾下。在二位伯父灵柩运回故乡临松(今甘肃省肃南县)安葬之日,一万多名乡亲好友与诸部落成员齐聚悼念。沮渠蒙逊当众痛哭道:“吕王昏庸老迈,荒淫暴虐无道,我们怎能不继承先祖安定时局的志向,让两位父亲含恨九泉?”此言一出,现场众人无不愤恨吕光。于是,沮渠蒙逊与众盟誓,共同讨伐吕光。短短十天之内,便有一万多人前来投奔。 随后,沮渠蒙逊率领队伍攻陷临松,斩杀了吕光的中田护军马邃和临松令井祥,并屯兵于金山。

       与此同时,沮渠蒙逊的堂兄、时任后凉晋昌太守的沮渠男成也起兵响应,率部进军建康,并劝说建康太守段业举兵反叛。段业素来与吕光的权臣尚书王祥、侍中房咎等人关系不睦,此次出任建康太守也是被他们排挤所致,因此担心日后会遭到迫害,于是同意起义。得知消息后,沮渠蒙逊也由临松率部前来汇合,与段业、沮渠男成联合,使兵力大增。鉴于沮渠男成、沮渠蒙逊年纪尚轻且官职较低,两人一致推举段业为盟主。


图谋凉州
        在北凉的历史舞台上,沮渠蒙逊是一位极具权谋和野心的人物。他被任命为张掖太守、临池公以及尚书左丞,同时他的弟弟沮渠男成也被委以辅国将军之职,负责军国大事。然而,尽管段业与沮渠蒙逊表面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沮渠蒙逊并不完全听从段业的指挥,因为北凉的军政大权实际上牢牢掌握在沮渠蒙逊兄弟手中。这种权力分配使得段业心中极为不满,导致君臣之间逐渐形成了貌合神离的局面。 虽然沮渠蒙逊对段业的统治心存不满,但他深知夺取北凉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同时也担心遭到段业的暗算。

         公元401年,他主动请求前往安西(今甘肃省敦煌市)担任太守,以此作为等待时机的战略布局。段业对此感到十分满意,认为沮渠蒙逊离开张掖对自己更为有利,于是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离开张掖之前,沮渠蒙逊精心策划了一个极其阴险的夺权计划。他首先向自己的弟弟沮渠男成告别,并约定时间一同前往兰门山祭祖。随后,他派遣亲信许咸秘密向段业告密,声称沮渠男成准备借祭祖之机发动叛乱。几天后,当沮渠男成按照约定向段业禀报要与兄弟一同前往兰门山祭祖时,却不幸落入了段业预先设下的埋伏,最终被捕杀。 得知弟弟被害的消息后,沮渠蒙逊悲痛欲绝,他当着部下的面泣不成声地说道:“男成对北凉忠心耿耿,没有他的付出,段业怎能有今天的基业?可如今,段业却无辜杀害了他!难道诸位就不想为他报仇吗?更何况,如今凉州兵荒马乱,段业又怎能收拾这个残局?”由于沮渠男成平日深得人心,他的死激发了众将士的愤怒,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为他报仇。于是,沮渠蒙逊迅速集结了一支一万多人的队伍,正式起兵攻打段业。附近的羌族、胡族部落也纷纷响应,而段业身边的兵将大多选择投降沮渠蒙逊。 不久之后,沮渠蒙逊成功攻下了张掖城,并抓获了段业。面对昔日的君主,段业哀求道:“我现在孤身一人,只希望你能给我一条生路,让我回家与妻子团聚。”然而,沮渠蒙逊并未心软,他果断下令让士兵处死了段业。段业自建国到被杀,共在位四年。他为人缺乏权谋策略,无法有效行使威权,下属各自为政;尤其迷信卜筮、谶记、巫觋和征祥之事,最终被奸佞之人所利用,导致北凉政权落入他人之手。


韬光养晦
      段业去世之后,沮渠蒙逊的部将梁中庸等人共同推举沮渠蒙逊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以及张掖公,并且改年号为永安。在即位初期,沮渠蒙逊深刻意识到国家实力尚不足够强大,因此非常注重与周边邻国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力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争端。 就在他即位当年,沮渠蒙逊主动向后秦称藩,得到了后秦国主姚兴的认可,被任命为河州刺史,同时被封为西海侯。此外,为了追求和平,沮渠蒙逊还将自己的儿子沮渠奚念送往南凉作为人质。然而,南凉国主秃发利鹿孤却以沮渠奚念年纪太小为由,故意刁难,明确提出要求沮渠蒙逊的弟弟——时任建忠将军、都谷侯的沮渠挐作为人质。沮渠挐不仅是沮渠蒙逊的亲弟弟,更是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得力助手。面对这样的苛刻条件,沮渠蒙逊虽感无奈,但最终还是被迫答应了这一要求。然而,这件事也让沮渠蒙逊对南凉始终怀有不满之情。

 

定都姑臧
     公元410年,沮渠蒙逊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于是亲自率领三万精锐大军进攻南凉。这场战役的结果使得南凉国主秃发傉檀被迫放弃国都姑臧,迁都至乐都。而沮渠蒙逊则成功夺取了南凉的国都姑臧,为北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412年11月,沮渠蒙逊正式将姑臧定为北凉的首都,并改称河西王,同时宣布改元“玄始”,标志着北凉政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南凉的秃发傉檀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公元413年,他再次集结军队进攻北凉,但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不仅如此,沮渠蒙逊还一路追击至乐都城下,迫使南凉以太尉俱延作为人质求和,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北凉的优势地位。 在与南凉交战的同时,沮渠蒙逊也将目光投向了西凉。早在公元410年,他就曾在马庙击败了西凉太子李歆,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公元418年9月,他又派遣部队前往西凉,抢割了当地的庄稼,给西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公元420年,沮渠蒙逊决定彻底消灭西凉。这年七月,他巧妙地施展了一计:先对外宣称要攻打西秦的浩台,当大军抵达浩台后,又悄悄撤回川岩,以此迷惑敌人。西凉国主李歆误以为有机可乘,便带领三万兵马袭击北凉的国都姑臧。然而,当李歆的军队行至杜渎涧时,却遭遇了沮渠蒙逊早已设下的埋伏,结果西凉全军覆没,李歆也不幸阵亡。 公元421年3月,沮渠蒙逊乘胜追击,最终攻灭了西凉,完全占领了凉州地区。


和亲北魏
       公元420年的7月,西凉国都遭受了北凉的猛烈进攻,最终不幸被攻陷。在这场战乱之中,西凉国的李公主与她的母亲尹氏成为了北凉的俘虏,并被押送至姑臧。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在与这对母女进行交谈之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李太后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以及她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李公主则是一位正值豆蔻年华、容貌娇艳动人的少女。基于这些原因,沮渠蒙逊决定赦免她们母女。 此后,李公主多次前往沮渠蒙逊处表达谢意。有一次,太子沮渠牧犍在其父皇面前见到了李公主,被她的绝世姿色深深吸引。于是,他主动提出将李公主召入太子宫。从此,李公主成为了王太妃。当沮渠牧犍继承王位后,李公主也随之晋升为皇后。然而,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皇后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李皇后深知,为了确保北凉政权的稳定,沮渠牧犍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与北魏建立紧密联系。为了避免被动局面,李皇后征得了沮渠牧犍的同意,在同年年底与母亲一起返回了酒泉。

        公元433年的4月,沮渠蒙逊病情加重,生命垂危。在弥留之际,他对自己的三儿子沮渠牧犍说道:“我早已答应将你的妹妹兴平公主许配给北魏后宫,他们也已经派人前来迎娶。如今我即将离开人世,无法亲自为妹妹送行。待你为我处理完丧事之后,请尽快将兴平公主送往拓跋焘处。”次日,沮渠蒙逊便撒手人寰。沮渠牧犍继位后,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便将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对此十分满意,将兴平公主封为右昭仪,并派遣宁西将军李顺前往北凉,册封沮渠牧犍为都督凉、沙、河三州及西域羌戎诸军事,同时授予他车骑将军、凉州刺史的头衔,并特别加号为河西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为北凉赢得了重要的政治支持。
         沮渠牧犍,字茂虔,自幼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他勤奋好学,对有学问的人极为敬重。即位后,他大力延揽西北地区的文化名人,如阚驷逊、张湛、索敞、阴兴、宋钦、赵柔、程骏、程弘等,将他们请到国都。这些人有的被提拔至显要职位,有的主持太学教育,还有的负责辅导太子学习。在他的治理下,北凉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北凉地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因此备受北魏重视,沮渠牧犍也因此受到北魏皇帝拓跋焘的青睐。然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他并不愿意完全受制于人。表面上,他对北魏表现出谦恭的态度,但实际上内心有着自己的盘算。他认为,北魏虽然强大,但南方的刘宋也不可小觑。与其只依赖北魏,不如同时与南北两方建立联系,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和自主权。 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与刘宋建立了外交关系。宋文帝刘义隆对沮渠牧犍也颇为认可,封其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

         这样一来,沮渠牧犍成为了南北两朝天子共同承认的藩王。在文化交流方面,他不仅将河西的一些书籍送往刘宋,还从刘宋获得了数十种珍贵典籍。此外,他还通过柔然和西域的一些部落散布谣言,诋毁北魏的声誉,挑拨这些国家与北魏的关系。他甚至声称:“北魏已经衰落不堪,如今天下唯我独强,以后若有北魏使者来到你们国家,不必再理会他们。”由于信息闭塞,西域的一些国家信以为真,逐渐与北魏关系疏远,表面上虽仍保持往来,但实际上已貌合神离。 到了公元437年的春天,北魏皇帝拓跋焘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他说道:“近年来,我们与西域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对我们非常忠诚,时常向我们进贡。为了确保丝路通道畅通无阻,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北凉的局势。”随后,他提出了一项重要计划: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此巩固北凉与北魏之间的关系,并督促沮渠牧犍永远执行亲魏政策。大臣们听后,一致称赞这是妙计。 当天下午,拓跋焘便召见了妹妹武威公主,向她详细说明了此行的目的与意义。武威公主起初沉默不语,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勉强点头同意。和亲自古以来便是君主们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武威公主作为一位细心且聪慧的女子,非常理解哥哥的良苦用心。临行前,她特意拜访了多次出使凉州的大臣李顺,向他请教河西的具体情况。李顺对河西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于是耐心地为武威公主作了详尽的描述。 这年秋天,武威公主正式嫁入北凉。沮渠牧犍对此感到受宠若惊,随即册封武威公主为皇后。为了表达对北魏的感激之情,他还特意派遣宰相宋繇献上五百匹良马和五百斤黄金,并就如何称呼武威公主一事向北魏请示。经过北魏大臣们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按照礼仪制度,母以子贵,妻从夫爵。因此,沮渠牧犍的母亲被称为河西国太后,而武威公主在北凉称皇后,在北魏则仍称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沮渠牧犍原本已有皇后,她是西凉国主李暠的女儿李敬爱。然而,随着武威公主的到来,北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也预示着未来更多的挑战与变数。


国破家亡
           武威公主初到北凉时,沮渠牧犍因对心目中强大国度的敬畏之心,对公主表现得颇为敬重与体贴。然而,这种和谐的关系并未持续太久。不久之后,沮渠牧犍便与嫂子李氏勾结成奸,渐渐冷落了武威公主。察觉到这一情况后,武威公主怒不可遏,将沮渠牧犍狠狠斥责了一番。然而,这非但没有改善情况,反而适得其反。沮渠牧犍在遭受公主的训斥后,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李氏的关系愈发亲密。 李氏深知武威公主的性格,料定她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发泄愤怒。于是,在公元439年3月,李氏趁机将毒药混入武威公主的食物之中。然而,或许是毒药失效,又或者是剂量不足,武威公主虽因此频繁呕吐、脸色蜡黄,但性命却未受到威胁。得知武威公主中毒的消息后,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的拓跋焘迅速派遣御医携带药物赶往姑臧,为公主进行精心治疗。同时,他命令沮渠牧犍立即将李氏送至平城。然而,此时的沮渠牧犍早已与李氏情深意切,无论如何也不愿将其送走,于是将李氏秘密安置于酒泉。 面对沮渠牧犍的公然抗命,拓跋焘忍无可忍。他随即罗列了沮渠牧犍十二条罪状,并决定出兵讨伐北凉。

      公元439年8月,拓跋焘率军抵达姑臧城下,要求沮渠牧犍投降。当时,沮渠牧犍正寄希望于柔然的援兵,对其置之不理。然而,他的侄子沮渠万年看清局势后主动向北魏投降,导致姑臧迅速被攻破。最终,沮渠牧犍率领文武百官五千人投降,姑臧二十多万百姓及府库中的无数珍宝尽数落入北魏之手。沮渠牧犍被押解至平城,由于他是武威公主的丈夫,仍受到了一定的礼遇。 在平城期间,沮渠牧犍深刻反思自己对武威公主的行为,满怀痛悔地恳求公主原谅。出于夫妻之情以及两人共同养育的女儿,武威公主选择宽恕他并与之和好。然而,尽管二人表面上恢复了和睦关系,但实际上,沮渠牧犍已成为一名囚犯,失去了自由,且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公元447年1月,有人揭发沮渠牧犍暗中与北凉遗臣遗民勾结,并在其家中搜出了大量毒药。据称,他曾用这些毒药杀害了数百名无辜者。得知此事后,拓跋焘震怒不已,命太常卿崔浩向沮渠牧犍宣读了一道赐死诏书。当崔浩宣读完诏书时,沮渠牧犍紧握着武威公主的手,彼此无言以对。许久之后,沮渠牧犍转身走进另一间房内自尽。随后,拓跋焘以王礼将沮渠牧犍安葬于平城郊外。 与此同时,公元439年,拓跋焘攻克姑臧后,派遣镇南将军奚眷继续进攻酒泉。时任沙州刺史、酒泉太守的沮渠无讳(沮渠牧犍之弟)自知难以抵挡北魏的强大攻势,遂撤离酒泉,前往高昌暂避风头。半年后,他卷土重来,成功夺回酒泉。彼时,北魏正准备南征江南地区,无暇顾及河西事务,于是封沮渠无讳为酒泉王。然而,沮渠无讳并未因此感恩戴德,反而意图收复北凉失地,此举彻底激怒了北魏。公元441年4月,拓跋焘再次派奚眷进攻酒泉。经过长达半年的围困,酒泉城内粮草耗尽,万余人活活饿死,酒泉最终沦陷。趁着城破的混乱时刻,沮渠无讳逃离酒泉,渡过流沙,投奔占据鄯善的弟弟沮渠安周。
               公元442年9月,北凉政权将高昌作为都城,并改元为承平元年。这一时期,北凉的统治者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无讳得到了宋文帝刘义隆的认可,被封为凉州刺史、河西王,进一步巩固了北凉在西北地区的地位。 到了公元444年6月,沮渠无讳因病去世,其弟沮渠安周继位成为新的统治者。沮渠安周早年曾担任屋兰县侯及乐都太守等职。追溯至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陷姑臧后,又派遣镇北将军封沓攻打乐都,迫使沮渠安周逃离至吐谷浑避难。直至公元440年2月,沮渠无讳重新夺回酒泉,沮渠安周才得以返回故土。

         公元441年,沮渠安周受命于兄长,率军进攻鄯善,然而此次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不过,他后来趁鄯善国内部发生动乱之际,成功占领了鄯善地区。凭借这一战绩,沮渠安周再次获得南朝宋的认可,被授予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以及河西王的封号。

       公元444年6月,沮渠无讳离世后,沮渠安周继承王位,但并未更改年号。然而,北凉的命运最终未能长久延续。公元460年,柔然大军攻陷高昌,沮渠安周不幸遇难,标志着北凉政权的彻底覆灭。

        回顾北凉的历史,自公元397年段业建立政权起,到公元460年沮渠安周被柔然所杀为止,北凉共历经五代君主,统治时间长达六十三年。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北凉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兴衰起伏,也记录了当时中原与西域之间复杂的权力博弈和文化交流。

 

【群臣僚属】
    李宝、沮渠南、沮渠无讳,沮渠安周、沮渠奚念、沮渠挐、武威公主、兴平公主、阚驷逊、李贵丑、张湛、所敞、阴兴、宋钦、赵柔、程骏、程弘、宋繇、李敬爱、沮渠万年、秃发樊尼、秃发文支、秃发保周、秃发破羌、秃发染干、段信(武威豪族)、段连(儿子段荣)、李怀达、李翻、李预。

北凉帝王

【一】
庙号:
谥号:
姓名:段业

生前爵位:

1,397年-399年,自号建康公

2,399年-401年,自号凉王
年号及使用时间:

1,神玺:397-399
2,天玺:399-401

陵墓:

 
【二】
庙号:太祖
谥号:河西“武宣”王
姓名:沮渠蒙逊

生前爵位:

1,401年-403年,自号张掖公

2,403年-412年,后秦西海侯
3,412年-433年,自号河西王
年号及使用时间:

1,永安:401-412
2,玄始:412-424
3,真兴:424-425 (使用胡夏纪年)
4,承阳:425-427
5,承玄:428-431
6,义和:431-433
陵墓:

 
【三】
庙号:
谥号:河西“哀”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赐谥)
姓名:沮渠牧犍

生前爵位:

1,433年,自号河西王

2,433年-447年,北魏河西王
3,434年-439年,南朝宋河西王
年号及使用时间:

1,永和:433
2,缘禾:433-435
3,太缘:435-437
4,承和:437
5,建平:437-439
陵墓:

1,太缘~五代十国时期北凉年号,北凉奉夏国的承光年号时,曾用了同韵意义相近的阳字代替了光字,做成承阳年号。同理,学界认为沮渠氏北凉奉北魏正朔时,遵照谐音,将“延和”和“太延”分别改作“缘禾”和“太缘”。
2,缘禾~五代十国时期北凉年号,缘禾是一个与沮渠氏北凉和阚姓高昌政权有关的年号,不见于史籍。
来自甘肃的石刻有“……缘禾三年岁次甲戌……”字样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缺少干支的“……缘禾五年……”、“……缘禾六年……”字样。不同意见认为沮渠蒙逊的义和年号和沮渠牧犍的永和年号都可能是缘禾之错误。根据石刻的纪年所得知缘禾元年的壬申干支都与义和、永和或承和干支不合。
3,承和~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共计6年余。由于《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号,因此《资治通鉴·宋纪·元嘉十年》条跟随;记载纪元的书籍又跟随通鉴的记载。学者根据《高僧传》、《魏书》和《北史》的相同记载承认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从而认为永和年号为错误。 另外,甘肃出土的石刻有“……缘禾三年岁次甲戌”字样。学者认为永和年号可能缘和之错误,但是“缘和三年岁次甲戌”则指“缘和元年”应为壬申年,与史书记载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4,永和~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承和(公元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的年号。由于《太平御览》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号,因此《资治通鉴·宋纪·元嘉十年》条跟随;记载纪元的书籍又跟随通鉴的记载。学者根据《高僧传》、《魏书》和《北史》的相同记载承认沮渠牧犍的承和年号,从而认为永和年号为错误。
另外,甘肃出土的石刻有“……缘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样。学者认为永和年号可能缘和之错误,但是“缘和三年嵗次甲戌”则指“缘和元年”应为壬申年,与史书记载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5,建平~主流观点认为建平是沮渠牧犍的年号,沮渠无讳继续沿用,使用年限在437~442年。【】
【四】
庙号:
谥号:河西王    
姓名:沮渠无讳

生前爵位:

1,439年-441年,北凉安弥县侯

2,441年-444年,北魏酒泉王
3,442年-444年,南朝宋河西王
年号及使用时间:

1,建平:439-442
2,承平:443-444(复国)
陵墓:

 
【】
庙号:
谥号:河西王  
姓名:沮渠安周

生前爵位:

1,444年-460年,南朝宋河西王

年号及使用时间:

1,承平:444-460
陵墓:

 
【高昌国王阚伯周】高昌北凉灭亡后,阚伯周被柔然立为高昌国王。公元461年为:高昌.阚伯周.元年
 
    北凉(397年——460年),是东晋十六国之一,都城姑臧,传二主。开创者是沮渠蒙逊。401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杀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继承凉州王霸之地。
沮渠蒙逊412年定都姑臧,称河西王,凉州牧。此时北凉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凉州一带最强大的势力。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拓跋焘率北魏军团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沮渠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41年,乘鄯善国内乱之机占领了鄯善,被宋封为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北凉遂亡。
段业,(?~401年),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北凉开国君主。段业起初担任后凉武懿帝吕光部将杜进的僚属,跟随杜进征讨西域,因战功被任命为建康(今甘肃省酒泉市)太守。公元396年(后凉龙飞元年),吕光自称天王,任命段业为尚书。公元397年,段业被沮渠男成等人推举为主,改元神玺,建立北凉。公元399年,段业自称凉王,改元天玺。公元401年(天玺三年)五月,被沮渠蒙逊杀害。段业死后,六月,沮渠蒙逊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凉州临松县人,卢水胡族。其先世为匈奴部左沮渠,以官为氏。十六国时期北凉开国君主,在位三十三年。蒙逊的祖先是匈奴的左沮渠,便以官名作为姓氏~即沮渠氏。沮渠蒙逊少年时期广泛涉猎史书,对天文颇为通晓,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为人滑稽,而且善于权变。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反叛后凉,改后凉吕光龙飞二年(397年)为神玺元年。段业任命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神玺三年(399年),段业僭称凉王,改元天玺,任命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天玺三年(401年),沮渠蒙逊杀死张掖太守马权,带一万多人抵达氐池,同年六月,梁中庸、房晷、田昂等人推举沮渠蒙逊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大赦境内,改年号为永安。
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在位三十三年。年号~1,永安:401-412。2,玄始:412-424。3,真兴:424-425。4,承阳:425-427。5,承玄:428-431。6,义和:431-433。安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家族成员】
高祖:沮渠晖仲归
曾祖:沮渠遮
祖父:沮渠祁复延,狄地王
父亲:沮渠法弘,狄地王、前秦中田护军
母亲:车氏(车太后)
(妻妾)
1.皇后孟氏(孟皇后)
2.兴平公主乞伏氏,西秦国主乞伏炽磐之女。
3.秃发氏,南凉国的公主或宗室之女。
(儿子)
1.沮渠政德:太子。
2.沮渠兴国:太子。
3.沮渠菩提:太子,沮渠兴国同母弟。
4.沮渠牧犍:字茂虔,北凉哀王。
5.沮渠奚念
6.沮渠无讳:酒泉王。
7.沮渠安周:河西王。
8.沮渠宜得:又名沮渠仪德。
9.沮渠秉:东雍州刺史。
10.沮渠董来。
女儿:兴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兄弟)
1.弟弟:沮渠挐。
2.弟弟:沮渠汉平。
从兄:沮渠男成。
从弟:沮渠京声。
沮渠秉,(生卒不详),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儿子,字季义,授予东雍州刺史之职。沮渠秉邪谄不正,诡计多端,真君年间,与河东蜀薛安都共同策划反叛朝廷,444年被杀。家族情况【《资治通鉴》宋纪元嘉二十一年载:秋,七月,癸卯,魏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伏诛。】
 
沮渠无讳(?~444年),亦作沮渠景环,北凉第四位国君,临松匈奴(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凉哀王沮渠牧犍的弟弟,高昌北凉政权建立者。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六月,沮渠无讳因病去世,其弟沮渠安周继立,不改元。
【家庭成员】
曾父:沮渠祁复延,狄地王。
祖父:沮渠法弘,狄地王、前秦中田护军
祖母:车氏(车太后)。
父亲:沮渠蒙逊,北凉武宣王。
(兄弟)
长兄:沮渠政德。
次兄沮渠兴国。
三兄:沮渠牧犍,北凉哀王。
四兄:沮渠菩提。

五兄:沮渠奚念。

七弟:沮渠安周

八弟:沮渠宜得(沮渠仪德)
九弟:沮渠秉。
十弟:沮渠董来。
姐妹:兴平公主,嫁太武帝拓跋焘。

 

北凉君主~沮渠牧犍(?~447年),字茂虔,临松匈奴(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北凉第三位国君,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三子。义和三年(433年),继承王位,年号永和。永和七年(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破姑臧时,归降北魏,拜征西大将军,受封河西王。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宣称密谋谋反,坐罪赐死于家,葬以王礼,谥号为哀。
【家庭成员】

曾祖:沮渠祁复延,狄地王

祖父:沮渠法弘,狄地王、前秦中田护军。

父亲:沮渠蒙逊,北凉武宣王
(兄弟)
1.沮渠政德。
2.沮渠兴国。
3.沮渠菩提,沮渠牧犍弟。
4.沮渠奚念。
5.沮渠无讳,沮渠牧犍弟,封酒泉王
6.沮渠安周,沮渠牧犍弟,封河西王
7.沮渠宜得,一作沮渠仪德。
8.沮渠秉,任东雍州刺史
9.沮渠董来,沮渠牧犍弟,任征南大将军。
(姐妹)
兴平公主,嫁太武帝拓跋焘
(后妃)
1.王后李敬爱,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女
2.王后拓跋氏(武威公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妹妹。
3.李氏,沮渠牧犍的嫂子
儿子:沮渠封坛,晋封世子,李敬爱所生。
(女儿)
1.沮渠氏,拓跋氏所生,袭母封号称武威公主。嫁给司马楚之之子司马金龙,生一子司马徽亮
2.沮渠氏,嫁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为夫人,生一子元简。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23日 21:4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