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九十年,公元290年,农历庚戌(狗)年,天干五行属金。西晋武帝司马炎太熙元年,西晋惠帝司马衷永熙元年。
公元二百九十年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陈留王曹奂(265年—302年)原为曹魏第五任皇帝)
【南匈奴】22.左部帅刘渊(刘豹子)(279--304年建前赵--310年)
【高句丽】都城丸都城)第十三任国王.西川王(药卢)(270年--292年)
【铁弗匈奴】都城.朔方)第二任君主刘诰升爰(272—309年在位)
(鲜卑族)
【拓跋鮮卑】都城盛乐)17任首领.平帝拓跋绰(286-293年在位)
【慕容吐谷浑部落】①慕容吐谷浑(283--317年)(领地范围:内蒙古阴山。公元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后又向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发展)
公元290年1月28日
农历:290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42年4月28日,波斯历:前333年11月8日,星期:星期二,干支:庚戌年 丁丑月 辛酉日,属相:狗,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五九第1天,儒略日数:1827008
【逝世名人】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 ,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开国皇帝 (266年2月8日--290年5月16日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日(290年5月16日 [4] ),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其次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详细....】
魏舒,(209年-290年),字阳元。任城樊县(今山东兖州西南)人。 魏晋时期名臣。太熙元年(290年)逝世,年八十二,谥号康。个人作品~《全晋文》收录《上言宜定六宫娉使》、《与山涛书》、《与卫瓘书》。
【亲属成员】
儿子:魏混,早有声名,官至太子舍人,先于魏舒去世。
女儿:魏华存,又称紫虚元君、魏夫人,著名道士。嫁始安太守刘乂。
孙子:魏融,魏混之庶子。魏混死后,武帝让魏舒的庶孙魏融继嗣。魏融也早逝。
侄孙:魏晃,因魏融早逝,得以继嗣。
外孙:刘璞,魏华存长子,善行、草书,官至光禄勋,封爵东昌男。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世祖武皇帝下永熙元年(庚戌,公元二九零年)
春,正月,辛酉朔,改元太熙。
己巳,以王浑为司徒。
司空、侍中、尚书令卫瓘子宣,尚繁昌公主。宣嗜酒,多过失,杨骏恶瓘,欲逐之,乃与黄门谋共毁宣,劝武帝夺公主。瓘惭惧,告老逊位。诏进瓘位太保,以公就第。
剧阳康子魏舒薨。
三月,甲子,以右光禄大夫石鉴为司空。
帝疾笃,未有顾命,勋旧之臣多已物故,侍中、车骑将军杨骏独侍疾禁中。大臣皆不得在左右,骏因辄以私意改易要近,树其心腹,会帝小间,见其新所用者,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时汝南王亮尚未发,乃令中书作诏,以亮与骏同辅政,又欲择朝士有闻望者数人佐之。骏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去,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与。会帝复迷乱,皇后奏以骏辅政,帝颔之。夏,四月,辛丑,皇后召华廙及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诏,以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成,后对廙、邵以呈帝,帝视而无言。廙,歆之孙;劭,曾之子也。遂趣汝南王亮赴镇。帝寻小间,问:“汝南王来未?”左右言未至,帝遂困笃,己酉,崩于含章殿。帝宇量弘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
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尊皇后曰皇太后,立妃贾氏为皇后。
杨骏入居太极殿,梓宫将殡,六宫出辞,而骏不下殿,以虎贲百人自卫。
诏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作山陵。
汝南王亮畏骏,不敢临丧,哭于大司马门外。出营城外,表求过葬而行。或告亮欲举兵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与石鉴、张劭,使帅陵兵讨亮。劭,骏甥也,即帅所邻趣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亮问计于廷尉何勖,勖曰:“今朝野皆归心于公,公不讨人而畏人讨邪!”亮不敢发,夜,驰赴许昌,乃得免。骏弟济及甥河南尹李斌皆劝骏留亮,骏不从。济谓尚书左丞傅咸曰:“家兄若征大司马,退身避之,门户庶几可全。”咸曰:“宗室外戚,相恃为安。但召大司马还,共崇至公以辅政,无为避也。”济又使侍中石崇见骏言之,骏不从。
五月,辛未,葬武帝于峻阳陵。
杨骏自知素无美望,欲依魏明帝即位故事,普进封爵以求媚于众。左军将军傅祗群臣皆增位一等,预丧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复租调一年。散骑常侍石崇、散骑侍郎何攀共上奏,以为:“帝正位东宫二十馀年,今承大业,而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诸将平吴之功,轻重不称。且大晋卜世无穷,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有爵必进,则数世之后,莫非公侯矣。”不从。
诏以太尉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以听。傅咸谓骏曰:“谅闇不行久矣。今圣上谦冲,委政于公,而天下不以为善,惧明公未易当也。周公大圣,犹致流言,况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窃谓山陵既毕,明公当审思进退之宜,苟有以察其忠款,言岂在多!”骏不从。咸数谏骏,骏渐不平,欲出咸为郡守。李斌曰:“斥逐正人,将失人望。”乃止。杨济遗咸书曰:“谚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咸复书曰:“卫公有言:‘酒色杀人,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而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能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笃,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忠益而返见怨疾乎!”
杨骏以贾后险悍,多权略,忌之,故以其甥段广为散骑常侍,管机密;张劭为中护军,典禁兵。凡有诏命,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
骏为政,严碎专愎,中外多恶之,冯翊太守孙楚谓骏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当以至公、诚信、谦顺处之。今宗室强盛,而公不与共参万机,内怀猜忌,外树私昵,祸至无日矣!”骏不从。楚,资之孙也。
弘训少府蒯钦,骏之姑子也,数以直言犯骏,他人皆为之惧,钦曰:“杨文长虽暗,犹知人之无罪不可妄杀,不过疏我,我得疏,乃可以免;不然,与之俱族矣。”
骏辟匈奴东部人王彰为司马,彰逃避不受。其友新兴张宣子怪而问之,彰曰:“自古一姓二后,未有不败。况杨太傅昵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自恣,败无日矣。吾逾海出塞以避之,犹恐及祸,奈何应其辟乎!且武帝不惟社稷大计,嗣子既不克负荷,受遗者复非其人,天下之乱可立待也。”
秋,八月,壬午,立广陵王遹为皇太子。以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卫尉裴楷为少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傅,前太常张华为少傅,卫将军杨济为太保,尚书和峤为少保。拜太子母谢氏为淑媛。贾后常置谢氏于别室,不听与太子相见。初,和峤尝从容言于武帝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武帝默然。后与荀勖等同侍武帝,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还,勖等并称太子明识雅度,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武帝不悦而起。及帝即位,峤从太子遹入朝,贾后使帝问曰:“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如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
冬,十月,辛酉,以石鉴为太尉,陇西王泰为司空。以刘渊为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
【公元二百九十年大事记】
四月,晋武帝死(236-)。子衷立,是为惠帝,年三十二,性痴呆。杨骏(武帝杨后父)辅助。
杨骏辅政
杨骏(?---291),西晋大臣。字文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与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重,杨骏将其软禁在含章殿,身边侍卫皆换为自己心腹。武帝本欲以杨骏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然杨骏平素即忌惮司马亮,便趁武帝昏厥之时与皇后篡改诏书,立自己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并督促司马亮往许昌上任。杨骏自知平素没有威望,不顾傅祗、石崇、何攀等人劝谏,大开封赏以求收买人心“中外群臣皆增位一等,预丧事者增二等,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复租调一年”(《资治通鉴》)此后大权独揽,执政严酷且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政变,太傅主簿朱振劝杨骏烧云龙门,斩贼首,引兵拥太子入宫。杨骏怯懦不决,最终被人杀死在马厩里。孟观等收押骏弟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武茂、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皆下狱,皆夷三族。
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汉赵建国者刘渊,为南匈奴单于的后裔,其父刘豹为匈奴左部帅,是五部中势力最强。在刘豹卒,代父为左部帅。西晋有意削弱他与部落的关系,后二迁为离石将兵都尉,刘渊则利用此职位的权限,暗中扩展势力。杨骏辅政时,为了拉拢刘渊,命他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卿侯,给予统率匈奴五部军事的大权。到元康末年,成都王司马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拉拢刘渊,表其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加强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并命刘渊居邺城,以便控制。
蠢钝如猪司马衷
司马衷是司马炎次子,9岁时立为皇太子,以痴顽闻名,宫人背地议论他“蠢钝如猪”。一次,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竟问左右:“此鸣者,为官还是为私?”侍郎贾胤敷衍说:“在官地者为官,在私地者为私”。衷以为然。及至天下荒乱,百姓饿死,衷居然质问:“没有粮食,何不食肉糜?”时朝廷皆知衷不堪政事。皇后贾南风,司空贾充女。初,司马炎拟纳卫瓘女为太子妃,贾充指使其妻郭槐,贿赂宫人,怂恿杨皇后说服司马炎,入纳贾充女,司马炎认为卫家种贤而多子,女貌秀美,身长肤白,而贾家种妒而少子,女貌丑劣,身短肤黑。但杨皇后再三劝说,又固请大臣荀勖等游说,并称贾充女贤,终使司马炎改变初衷,聘娶充女为太子妃,时年15,大太子2岁。贾妃性妒忌多权诈,常使太子衷望而生畏。
【魏晋诗词】
《论语》诗
[魏晋] 傅咸
守死善道,磨而不磷。
直哉史鱼,可谓大臣。
见危授命,能致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