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六十一年,公元261年,农历辛巳(蛇)年,天干五行属金。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蜀汉后主刘禅景耀四年,吴景帝孙休永安四年。
公元二百六十一年
公元261年,农历辛巳(蛇)年,天干五行属金
(年号:景元(260年六月初二-264年五月),是三国时期曹魏第五位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的第九个年号。
(年号:景耀(258年-263年七月),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三个年号,,蜀汉政权第四个年号,
(年号:永安(258年十月十八(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三国时期孙吴第三位皇帝吴景帝孙休的第四个年号,东吴政权第十个年号,
公元261年2月17日
农历:261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72年6月28日,波斯历:前362年11月28日,星期:星期日,干支:辛巳年 庚寅月 己酉日,属相:蛇,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七九第3天,儒略日数:1816436
【出生名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因祖父陆逊初封华亭侯,亦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西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七里涧,最终遭卢志谗言遇害,被夷三族。
【家庭成员】
祖父:陆逊,三国孙吴时官至丞相,封江陵侯,死后追谥“昭”。
父亲:陆抗,孙吴后期名将,官至大司马、荆州牧,死后谥号“武”。
【兄长】
陆晏,官至裨将军、夷道监。
陆景,官至偏将军、中夏督,封毗陵侯。
陆玄,陆抗死后领其部曲。
【弟弟】
陆云,西晋文学家,官至清河内史。
陆耽,官至平东祭酒。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高贵乡公下景元二年(辛巳,公元二六一年)
春,三月,襄阳太守胡烈表言:“吴将邓由、李光等十八屯同谋归化,遣使送质任,欲令郡兵临江迎拔。”诏王基部分诸军径造沮水以迎之。“若由等如期到者,便当因此震荡江表。”基驰驿遗司马昭书,说由等可疑之状,“且当清澄,未宜便举重兵深入应之。”又曰:“夷陵东西道皆险狭,竹木丛蔚,卒有要害,弩马不陈。今者筋角濡弱,水潦方降,废盛农之务,徼难必之利,此事之危者也。姜维之趣上圭阝,文钦之据寿春,皆深入求利,以取覆没,此近事之鉴戒也。嘉平已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宜,当务镇安社稷,抚宁上下,力农务本,怀柔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也。”昭累得基书,意狐疑,敕诸军已上道者,且权停住所在,须候节度。基复遗昭书曰:“昔汉祖纳郦生之说,欲封六国,寤张良之谋而趣销印。基谋虑浅短,诚不及留侯,亦惧襄阳有食其之谬。”昭于是罢兵,报基书曰:“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依来旨,已罢军严。”既而由等果不降。烈,奋之弟也。
秋,八月,甲寅,复命司马昭进爵位如前,不受。
冬,十月,汉主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都护、卫将军,共平尚书事,以侍中樊建为尚书令。时中常侍黄皓用事,厥、瞻皆不能矫正,士大夫多附之,唯建不与皓往来。秘书令郤正久在内职,与皓比屋,周旋三十馀年,澹然自守,以书自娱,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故官不过六百石,而亦不罹其祸。汉主弟甘陵王永憎皓,皓谮之,使十年不得朝见。吴主使五官中郎将薛珝聘于汉,及还,吴主问汉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至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珝,综之子也。
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始遣其子沙漠汗入贡,因留为质。力微之先世居北荒,不交南夏。至可汗毛,始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五世至可汗推寅,南迁大泽。又七世至可汗邻,使其兄弟七人及族人乙旃氏、车惃氏分统部众为十族。邻老,以位授其子诘汾,使南迁,遂居匈奴故地。诘汾卒,力微立,复徙居定襄之盛乐,部众浸盛,诸部皆畏服之。
【公元百六十一年大事记】
蜀以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亮之子)为都护、卫将军,共平尚书事。
但中常侍黄皓专权,厥、瞻不能纠正。
吴薛羽使蜀,还言蜀汉朝无直言,民有菜色,而不知祸之将至。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遣子至魏贡献。
力微居定襄之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两汉诗词】
货殖列传序
[两汉]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