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十四年,公元74年,农历甲戌(狗)年,天干五行属木 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永平十七年
公元七十四年
公元74年2月16日
农历:7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565年9月30日,波斯历:1352年11月27日,星期:星期三,干支:甲戌年 丙寅月 丙戌日,属相:狗,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4日雨水,数九:六九第9天,月相:新(朔)月,儒略日数:1748133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七四年)
春,正月,上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北海敬王睦薨。睦少好学,光武及上皆爱之,尝遣中大夫诣京师朝贺,召而谓之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敢不以实对!”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进趣之行也。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乃为相爱耳。”其智虑畏慎如此。
二月,乙巳,司徒王敏薨。
三月,癸丑,以汝南太守鲍昱为司徒。昱,永之子也。
益州刺史梁国硃辅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前世所不至,正朔所未加,白狼、槃木等百馀国。皆举种称臣奉贡。白狼王唐取作诗三章,歌颂汉德,辅使犍为郡掾由恭译而献之。
初,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杀疏勒王,立其臣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虑既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超问忠及官属:“当杀兜题邪,生遣之邪?”咸曰:“当杀之。”超曰;“杀之无益于事,当令龟兹知汉威德。”遂解遣之。
夏,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并集朝堂奉觞上寿。制曰:“天生神物,以应王者;远人慕化,实由有德;朕以虚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圣德所被,不敢有辞,其敬举觞,太常择吉日策告宗庙。”仍推恩赐民爵及粟有差。
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击西域,秉、张皆去符,传以属固,合兵万四千骑,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进击车师。车师前王,即后王之子也,其廷相去五百馀里。固以后王道远,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以为先赴后王,并力根本,则前王自服。固计未决,秉奋身而起曰:“请行前。”乃上马引兵北入,众军不得已,并进,斩首数千级。后王安得震怖,走出门迎秉,脱帽,抱马足降,秉将以诣固;其前王亦归命,遂定车师而还。于是固奏复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况之孙也。
【公元七十四年大事记】
遣系囚戍边
永平十七年(74),明帝诏令武、张掖、酒泉、敦煌及张掖属国(今甘肃张掖东北)系囚斩右趾以下能够充任兵士者,皆勿治其罪,遣送军营。
窦固、耿秉击定车师
永平十七年(74),明帝派遣窦固、耿秉、刘章出敦煌昆仑塞,进攻西域。耿秉、刘章去符传,将兵权交予窦固,三将合兵一万四千骑,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公前后两部。国师前王即后王之子。两处王廷相距五百余里,窦固以后王部路远,山谷深,士卒苦寒,拟先攻前王部。耿秉以为,若先攻克后王部,前王部必然自服。窦固尚犹豫未决,耿秉已率军北入王部,众军只得同时进讨,斩首数千级。车师后王安得惧而投降,耿秉将车师后王谒见窦固,前 王随之降服,遂平定车师国而还。窦固奏请明帝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巳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附近);谒者关宠为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今新疆吐鲁番市附近),各领兵数百人。永平十八年(75),明帝诏令窦固等罢兵回京。
班固论《史记》
永平十七年(74),明帝召班固、贾逵、傅毅、杜矩等至云龙门,命小黄门持《史记》询问司马迁所作史论是否有不当或错误之处。班固有所对,帝即召固入宫,让他进一步发表意见。班固认为司马迁撰《史记》,成一家之言,足以扬名后世,但他因身受腐刑,心怀怨恨,在书中暗含讥刺,贬损武帝,这不是忠臣义士所为;而司马相如虽然节操有亏,文辞浮华,不切实用,但一再称颂功德,临死还作封禅文献给武帝,证明了他的忠心,比司马迁更值得肯定。班固之论,反映了他思想中狭隘保守落后的一面。
贾逵上《春秋左传解诂》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徽,曾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及《国语》,又受《古文尚书》于凃恽,学《毛诗》于谢曼卿。逵能传父学,又从杜子春受《周官》(即《周礼》),兼通今古文经。明帝永平十七年(74),为《春秋左传解诂》及《国语解诂》五十一篇,上疏献之,拜为郎,命与班固等同校秘书。章帝时累官卫士令,奉诏撰《春秋左氏长经》、《周官解诂》、《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异同》、《齐鲁韩毛四家诗异同》等。和帝时官侍中、领骑都尉,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诸生从学者甚多,学者宗之,称为通儒。卒于永元十三年(101),年七十二,著作除上述数种外,还有《古文尚书训》、《毛诗传》、《春秋释训》、《春秋三家经本训诂》等。
西南夷百余国称臣
益州刺史朱辅,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任州职数年,宣示汉德,威怀远夷。自汉山(今四川茂汶羌自治县)以西,至前世王朝势力不及之处。记平十七年(74),白狼、槃木、唐耶等百余国,一百三十万户,人口六百余万以上,举种奉贡称臣。白狼王唐槃并作诗三章歌颂汉德。因“远夷之语辞意难正”,故使犍为郡掾由恭翻译,献与明帝刘庄。
两汉诗词
项羽之死
[两汉]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