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十七年,公元67年,农历丁卯(兔)年,天干五行属火 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永平十年
公元六十七年
公元67年2月3日
农历 67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 前572年6月28日,波斯历 1345年11月14日,星期 星期二,干支丁卯年 辛丑月 丙申日,属相:兔,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9日立春 2月24日雨水,数九:五九第5天,儒略日数:1745563
逝世名人
刘荆(?—67年),是东汉的宗室成员,为光武帝刘秀之子,其生母是著名的光烈皇后阴丽华。 在建武十五年(39年),刘荆被正式册封为山阳公。到了建武十七年,他又进一步晋升爵位,成为山阳王。这一时期,东汉王朝正处于开国之初的巩固和发展阶段,刘荆作为皇室的重要成员,本应尽心尽力维护国家稳定和家族荣耀。然而,在光武帝驾崩之后,他却做出了令人震惊之举。刘荆派人冒充东海王刘彊的舅父郭况,试图怂恿刘彊起兵叛乱。但这一阴谋最终败露,汉明帝念及与刘荆同为母亲阴丽华所生的手足之情,选择将此事隐秘处理,没有大肆宣扬。 在此之后,刘荆并未收敛自己的野心,反而继续勾结星象术士,妄图借助西羌叛乱的机会,实施反叛计划。永平元年(58年),朝廷鉴于他的种种行为,改封他为广陵王,并让他前往扬州到任,这既是一种惩罚,也是希望他能在新的封地有所改变。 然而,刘荆依旧执迷不悟。
永平十年(67年),他再次实施巫蛊之术,这一严重违反封建礼法的行为很快就被揭露。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厉惩处,刘荆畏罪自杀。根据他的生平事迹,朝廷给予他“思”的谥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一生行事的复杂性和遗憾之处。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汉纪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十年(丁卯,公元六七年)
春,二月,广陵思王荆自杀,国除。
夏,四月,戊子,赦天下。
闰月,甲午,上幸南阳,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还,幸南顿。冬,十二月,甲午,还宫。
初,陵阳侯丁綝卒,子鸿当袭封,上书称病,让国于弟盛,不报。既葬,乃挂衰绖于冢庐而逃去。友人九江鲍骏遇鸿于东海,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乎?”鸿感悟垂涕,乃还就国。鲍骏因上书荐鸿经学至行,上征鸿为侍中。
【公元六十七年大事记】
郎中蔡音与沙门摄摩腾(尤作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传为天竺人)回洛阳。初,明帝闻傅毅言,知西域有佛,遣蔡音等赴天竺,写浮屠遣范(佛像)。音等至月氏,邀二僧来汉。
白马寺建成
明帝遣蔡愔、蔡景赴西域求佛经,在月支(今新疆伊犁地区及迤西一带)遇见来自天竺(今印度)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便迎入中国,并用白马参载佛经、佛像同至洛阳,舍于鸿胪寺,进为永平十年(67)。次年,即于鸿胪寺旧地(今洛阳东郊)建佛寺,以“白马”为名,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院。
广陵王刘荆死
永平十年(67),广陵王刘荆自杀。刘荆是汉明帝刘庄同母弟。建武十五年(39)封山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帝刘秀死时,曾假借大鸿胪郭况(东海王刘强之舅)名义写信给东海王,鼓动起兵夺取帝位。刘强收信后,十分害怕,就扣留信使,将信上交明帝。刘庄以刘荆为同母弟,仅遣他出居河南宫,没有加罪。时西反叛,刘荆冀望天下惊变,又偷偷召纳谋士聚议。明帝闻讯,徙刘荆为广陵王(广陵国在今江苏扬州一带),遣就国。后来,刘荆自以为貌类先帝(光武帝),企图起兵谋反,结果被相工告发。刘荆惶恐,自系于狱中,请求明帝发落,明帝不欲穷究,只是下诏不准其臣属吏民,仅食租税而已,并使相、中尉宿卫严密监视。刘荆仍不甘心,又使巫者祭祀祝诅;为有司举奏,乃自杀。刘荆立二十九年死,赐谥思王。
两汉诗词
百一诗 十七
[两汉] 应璩
洛水禁罾罟。
鱼鳖不为殖。
空令自相啖。
吏民不得食。